论姚广孝“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居士甲

转发文章:

{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朱棣可能根本不会发动“靖难之役”,或者是即便起兵靖难,可能最终也不会成功夺得皇位。整个“靖难之役”,从最初的起意发动,到具体的战略谋划,姚广孝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朱棣推上了皇位,改变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走向,是名副其实的“靖难第一功臣”。

当时朱棣问姚广孝说:“天下百姓的民心都向着朝廷,这该怎么办?”姚广孝回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这就相当于告诉朱棣:“你起兵谋反登上皇位是‘天道’,不要去在意所谓的‘民心’。”这番言语直接抹去了朱棣心中的顾虑,最终下定决心起兵。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靖难之役”已经打了4个年头,燕军虽然多次取得大胜,但是仍然没办法撼动朝廷的根据。姚广孝建议朱棣不要和南军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应该率军直取南京。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绕过山东,率领主力打赢灵壁之战后,渡江直入南京,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得天下。}

这里面注意的一个历史事件细节是,姚广孝说的最关键一句话:“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他是怎么知道天意如此?

类似唐太宗时期,占卜者告诉李世民,将来夺取大唐江山的人姓武,导致武则天为回避嫌疑落发为尼,但天意最终仍然是她夺了李唐皇位。我认为有些人是有使命来改变历史的,上天或佛菩萨会让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这好象有点邪教的理论,如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就借用了基督教上帝名义,虽然最终失败,但清朝最后被击垮与太平天国运动关系极大,可以说清朝间接亡于太平军手中。

根据《华严经》所说,诸佛菩萨能入众生心,当然魔亦能入众生心(这个理论我记得佛经讲过,如说阿难曾被魔障住自心,不能回答佛陀的提示。佛陀提示如来有神力让寿命延长至很长,但阿难被魔障住,不请求佛陀延长寿命住世利生)。众生有时忽然有灵感、心血来潮都可能是外来力量的加持,不一定是自己宿业因缘。一些涉及人生重大成就或转折的灵感,也就是所谓的“知天意”。

姚广孝能知“天意”,或许同梦感有关,经常有灵验的梦兆可能让其竖信自己的判断,因此说出此话。

 

贤佳

可能是的。姚广孝言行有功有过,其过导致滥义战争,杀人众多,自破重戒,罪业深重,难免堕落。虽然他有护扬佛教之功,但其行为大体违背佛教,功不掩过。

佛教反对占卜算命,不在于占卜算命是否不准,而在于容易导致果相上急求趋吉避凶而不择手段、违背戒善,即使现世顺利成功,也难免后世堕落,且可能混滥正见、误导他人而坏乱佛教。

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别相·杀·用语破国》说:“《事钞》云:‘《萨婆多》:比丘知星历、阴阳、吉凶,由比丘语,征破异国,杀害得财,皆犯盗、杀二上罪。优婆塞例同。’《资持》释云:‘由比丘语者,即教他业。兼犯盗者,以攻击、劫掠损彼物故。优婆塞同者,五、八并制故。”(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G104/G104n2250_002.xml#pG104p0161a0701)

《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明]莲池大师)说:“〖经〗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发隐〗言‘贼’者,孟轲氏云:‘“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通使有二,斗争则损国殃民,和合则安邦恤众,故应拣也。问:若尔,衍、仪、秦、代之属,各擅从衡,果一善一恶欤?答:据彼本意,则从人固犯兴师,衡者亦无善意,同归于罪而已。细分,则衡之为害,正谓‘薄乎云尔’。必也谈仁义而罢秦楚之兵,却献纳而成南北之好,如斯国使,其所谓‘生多功德’者乎!……大士者,当为如来使,以普安三界众生,而乃故作国贼,宁不犯过?”(卷第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38/X38n0679_004.xml#pX38p0186c2401)

《梵网经合注》([明]蕅益大师)说:“利养、恶心,明非和合息诤因缘也。尚不得入军中往来者,军中喧杂,非佛子所行之处,举轻以况重也。国贼者,《孟子》云:‘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贼是‘害’义。兴师相伐,必害于民,民为国本,害民即是害国也。此是性、遮二业。正制为利养故作此相害因缘,随事随语结轻。若嗔怒因缘,自属杀戒。若贪夺宝物因缘,自属盗戒。七众同犯,大、小俱制。开遮者,如隐峰飞锡止兵、图澄占铃息难等。果报者,交扇失欢,得上品两舌、恶口报;杀戮取利,得上品杀、盗报。”(卷第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38/X38n0694_005.xml#pX38p0668c0401)

姚广孝推动朱棣夺取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而后朱棣崇兴佛教,侧重“藏传佛教”,虽然比元朝克制一些,但延续使藏密教法深广混滥汉传佛教,而建文帝朱允炆崇重佛教则较正派,所以姚广孝助成朱棣篡位可能也是汉传佛教被藏密深广侵蚀而深趋败落的重要因缘。

在“天工”AI问:“明代建文帝对佛教是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得到回答如下:

https://www.tiangong.cn/result/cc696ec9-2059-4286-accd-ed81a27b73f8

(摘录){建文帝对佛教的态度:建文帝朱允炆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对佛教的态度可以从他的行为和政策中推断出来。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表明他对佛教的个人信仰,但从他的一些行为来看,他似乎对佛教持尊重和支持的态度。

建文帝对佛教的行为:

1.支持佛教发展

(1)编集、刊刻大藏经:建文帝在其统治期间,继续了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编集和刊刻大藏经的工作。这项工作在洪武五年开始,到建文三年基本完成,计五百九十一函。建文帝还追雕《续藏》八十七函,合计六百七十八函,此即《初刻南藏》。

(2)派遣僧人出使:建文帝延续了明太祖时期的政策,派遣僧人作为外交使节。例如,在洪武三年,太祖遣僧慧昙出使西域,最终到达今斯里兰卡。建文帝时期,也有僧人被派遣出使国外,这表明他对佛教在外交中的作用持认可态度。

2.个人与佛教的联系

(1)削发为僧:据史书记载,建文帝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有说法认为他削发为僧,流亡西南诸省。其间曾在黔中开山建寺,其离黔后,其所建所住之山寺皆多成为黔中佛教名山大刹。

(2)六上鸡足山:有传说建文帝六上鸡足山,这一传说虽然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但反映了建文帝与佛教的某种联系。

3.佛教政策

整理佛教事务:建文帝时期,继续执行明太祖时期的一些佛教政策,如限制出家、登记核对僧籍等。这些政策旨在整顿佛教秩序,防止僧俗混淆,规定僧人诵经仪式和施主布施金额,这就是所谓《申明佛教榜册》,是明初整理佛教的一项重要文件。

综上所述,建文帝对佛教的态度和行为显示出他对佛教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策和个人行为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他的统治时间短暂,但他对佛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明太祖时期的佛教政策,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

参考:

[1]:https://www.fjdh.cn/wumin/2010/04/121506101675.html

[2]:https://wenku.baidu.com/view/aaf2299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3.html

[3]:https://www.fjdh.cn/wumin/2009/04/01041270217.html

[4]:https://www.qulishi.com/article/202203/599322.html

[5]:https://www.fjdh.cn/wumin/2010/04/064042102049.html

[6]:https://www.fjdh.cn/wumin/2009/08/22253689700.html

[7]: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8E%E4%BB%A3%E4%BD%9B%E6%95%99/7925594

在“天工”AI询问:“明代永乐皇帝对佛教是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得到回复如下:

https://www.tiangong.cn/result/cc696ec9-2059-4286-accd-ed81a27b73f8

 

(摘录){态度方面:

1.尊崇与利用:朱棣对佛教采取尊崇的态度,认为佛教有“阴翊王度”的作用,能够辅助其统治。他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对佛教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利用佛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2.个人信仰与政治考量:朱棣的佛教信仰有一定的政治考量,他通过对佛教的尊崇来加强与藏区的联系,巩固对边疆的统治。他对藏传佛教的重视,也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通过封授藏传佛教首领以崇高封号,来实现对藏区的有效治理。

行为方面:

1.封授与供养藏僧:朱棣在藏区封授了大批藏僧,如封噶玛巴为“大宝法王”、贡噶扎西为“大乘法王”等,并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他还在京城大量供养藏僧,为他们提供衣食等生活所需。

2.举办佛教法事:朱棣在宫中频繁举办佛教法事,如在灵谷寺建“普度大斋”等,以祈求福佑和消灾解难。他还设立了“番经厂”等机构,负责举办藏传佛教法事。

3.修建佛教建筑:朱棣下令修建了一些佛教建筑,如南京的报恩寺等,以供奉佛像和举行佛教活动。

4.刻印佛教经典:朱棣下令刻印了一些佛教经典,如《永乐版甘珠尔》等,以促进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永乐皇帝朱棣对佛教的态度和行为是复杂的,既有个人信仰的因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他的佛教政策对明代佛教的发展和与藏区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

[1]:https://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152898.html

[2]:https://www.sohu.com/a/140986747_161268

[3]:https://fo.ifeng.com/special/mdbjfojiao/gongtrengw/detail_2013_10/16/30379924_0.shtml

[4]:http://iwr.cssn.cn/zz/202008/t20200831_5176537.shtml

[5]:https://www.sohu.com/a/491113286_121124715

[6]: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8E%E4%BB%A3%E4%BD%9B%E6%95%99/7925594

[7]:https://www.sohu.com/a/593040004_121124766

[8]:https://www.dpm.org.cn/Uploads/File/2019/11/25/u5ddbb322292bb.pdf

[9]: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197703/

[10]:http://www.fjdh.cn/wumin/2010/09/090053121067.html

[11]: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2-01/2693347.shtml

[12]:http://fo.sina.com.cn/xuefo/2015-07-06/doc-ifxesssr5447482.shtml

再问:“朱棣的这些态度和行为,与姚广孝的关系怎样?是否有受姚广孝的影响?”AI答复:

https://www.tiangong.cn/result/cc696ec9-2059-4286-accd-ed81a27b73f8

(摘录){朱棣对佛教的尊崇和支持,与姚广孝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姚广孝作为朱棣的重要谋士和佛教高僧,对朱棣的佛教信仰和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姚广孝对朱棣佛教信仰的影响

1.个人信仰的影响

(1)姚广孝是一位精通儒、释、道的高僧,他的佛教信仰和学识对朱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朱棣在与姚广孝的交往中,深受其佛学思想的熏陶。

(2)例如,姚广孝在为朱棣讲解佛经和佛教教义时,可能加深了朱棣对佛教的理解和信仰。

2.政治决策的影响

(1)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的谋略和建议对朱棣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朱棣夺取皇位后,姚广孝的地位和影响力仍然很大,他的建议可能影响了朱棣对佛教的政策。

(2)例如,姚广孝可能建议朱棣通过尊崇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或者利用佛教来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朱棣对佛教的态度和行为与姚广孝的关系

1.尊崇佛教的表现

(1)朱棣在位期间,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他的行为包括封授藏僧、举办佛教法事、修建佛教建筑和刻印佛教经典等。这些行为可能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或者是在姚广孝的建议下实施的。

(2)例如,朱棣敕建大报恩寺,这一行为可能与姚广孝的影响有关,因为姚广孝本人就是一位高僧,他可能推动了朱棣对佛教建筑的支持。

2.佛教政策的制定

(1)朱棣的佛教政策,如对藏传佛教的重视和对汉传佛教的整顿,可能也受到了姚广孝的影响。姚广孝作为一位熟悉佛教事务的谋士,可能为朱棣提供了关于佛教政策的建议和指导。

(2)例如,朱棣对藏传佛教首领的封授,可能是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为了加强与藏区的政治联系而实施的。

参考: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650298855003500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113360636928564

[3]:https://k.sina.cn/article_6512490685_1842cb8bd00100m242.html

[4]:https://wenku.baidu.com/view/fe75add3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2.html

[5]:https://zhuanlan.zhihu.com/p/626732668

[6]:https://www.sohu.com/a/140986747_161268

姚广孝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推动朱棣篡位而崇兴“佛教”,非常类似藏密喇嘛的教义观念、行事风格,可能背后崇信藏密。

在“天工”AI询问:“姚广孝是否崇信藏传佛教?他与藏传佛教有什么具体相关言行?”得到回答如下:

https://www.tiangong.cn/result/cc696ec9-2059-4286-accd-ed81a27b73f8

(摘录){姚广孝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1.崇信藏传佛教的可能性

(1)姚广孝出生于苏州,早年活动范围在江浙一带,这里是藏传佛教在南方较有影响的地区,因此他可能对藏传佛教并不陌生。

(2)然而,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表明姚广孝崇信藏传佛教。他的佛教信仰更多地体现在对汉传佛教的研究和实践上,尤其是禅宗和天台宗。

2.与藏传佛教相关的言行

(1)参与佛教活动:姚广孝在北平住持大庆寿寺,可能参与了一些与藏传佛教相关的活动,因为元代大都(今北京)盛行藏传佛教。明初北京佛教衰微至极,姚广孝的到来对北京佛教的恢复有很大贡献。

(2)文化交流:在他参与编纂的《永乐大典》中,可能包含了有关藏传佛教的文献或知识,但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

(3)政治影响:姚广孝作为朱棣的谋士,可能在朱棣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制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朱棣封授藏僧、举办藏传佛教法事等方面提供了建议。

3.与藏传佛教的区别

(1)信仰体系:姚广孝的佛教信仰主要是汉传佛教,而藏传佛教在教义、仪式、传承等方面与汉传佛教有所不同。

(2)修行方式:汉传佛教注重禅修、戒律等,而藏传佛教有其独特的密宗修行方法。

(3)文化背景:汉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而藏传佛教则与藏族文化、苯教文化等有着深厚的渊源。

4.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1)间接影响:姚广孝对朱棣的影响可能间接影响了朱棣对藏传佛教的态度和政策,从而对藏传佛教在明代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文化传播:通过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等文化活动,姚广孝可能促进了藏传佛教文化在汉地的传播和了解。

综上所述,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姚广孝崇信藏传佛教,但他在佛教领域的活动和对朱棣的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藏传佛教有所关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他与藏传佛教关系的更多细节。

参考: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7%9A%E5%B9%BF%E5%AD%9D/1814817

[2]:http://www.tibetology.ac.cn/2022-06/16/content_42005964.htm

[3]:https://fo.ifeng.com/special/mdbjfojiao/gongtrengw/detail_2013_10/16/30379399_0.shtml

[4]: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4cc6a4b85ac602ce08f96078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31119811712602

[6]: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N10U47054313JG.html

[7]:https://www.sohu.com/a/319934435_523187

[8]:https://www.163.com/dy/article/FP4O217V05438Q4K.html

您看这分析是否合理?

 

居士甲

建文帝在位时间短,政治抱负也来不及施展,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其过于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不适合搞政治。以建文帝的性格不大可能开拓疆土,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的举措,不会有“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建文帝比较安于现状,做太平皇帝。

政治人物对待事情的考量与普通人是不同的,历史学家站在不同角度对政治人物评判标准不一样。

《建文帝朱允炆败于朱棣的深度剖析》(敖氏家族2024-07-15)

https://mp.weixin.qq.com/s/LZkY_QfM9IFMKtARoqfk9A

《相比叔叔朱棣,建文帝到底差在哪里?》(古今对话录2024-04-13)

https://mp.weixin.qq.com/s/2rdrFlCnZ8wmnZ1ey27GJw

 

贤佳

是的,不同角度的评判不同。朱棣虽然善于权谋,成功夺位,但不合儒家仁义,更不合佛教善道,恶业深重,不免堕落,其实可悲。正如佛世琉璃王善于权谋,屠灭释迦族,然而深重堕落。姚广孝助成朱棣之恶,难逃罪堕,其实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