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
(1)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道一官好做,须尽些父母恩情。
【评】汪龙庄《学治臆说》云:“州县一官,作孽易,造福亦易。余所见所闻牧令多矣,其干阳谴、阴祸,亲于其身,累及嗣子者,率皆获上朘①民之能吏。其嗣子有罹辟②者,或流落所官之地,为农氓乞养③,甚为富室司阍④,人犹呼‘某少爷’以揶揄⑤之,至遗榇⑥不能归葬者不一,姓名尚在人口,余不忍书也。而其勤政爱民,异于常吏之为者,皆亲见其子之为太史、为御史、为司道。天之报施,捷于响应。吾愿居是职者,慎毋忘福、孽之见也。惟是‘造福’云者,非曲法求宽之谓也。人之生,直多枉少,直者弱,枉者强,故姑息养奸则宽一枉而群枉逞凶,能除暴安良则惩一枉而诸枉敛迹,是即福、孽之所由分也。子产宽猛之论⑦,可不熟读深思欤!”
【注】①朘(juān):剥削。
②罹(lí)辟:遭受死刑。
③农氓(méng)乞养:农民收养。
④司阍(hūn):看门人。
⑤揶(yé)揄(yú):嘲弄。
⑥榇(chèn):棺材。
⑦《左传·子产论政宽猛》(〔春秋〕左丘明):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wenyanwen/28264.html
(2)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
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评】汪龙庄云:“将治堂下百姓,当念家中子孙。将治士子,则念子孙有为士子之日。将治白丁②,则念子孙有为白丁之日。自然躁释矜平,终归仁恕。不然,喜怒由己,枉滥多矣!”
【注】①阴骘(zhì):阴德。
②白丁:平民;属军籍的壮丁;文盲。
(3)封赠父祖,易得也;无使人唾骂父祖,难得也。
恩荫子孙,易得也;无使我毒害子孙,难得也。
【评】居官而思其难者,则父祖之泽长、子孙之祚①远矣!
【注】①祚(zuò):福。
(4)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评】汪龙庄云:“亲民之道,全在体恤民隐,惜民之力,节民之财,遇之以诚,示之以信。不觉官之可畏,而觉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体之象也。”
蔡文勤公云:“亲民之官,其要有三,曰息讼、薄赋、兴教而已。”顾亭林云:“今日所以变化人心、荡涤污俗,莫急于勤学、奖励二事。”
(5)国家立法,不可不严。
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评】吕新吾云:“法至于平,尽矣!君子又加之以恕。平者,公也。恕者,仁也。彼不平者加之以深,不恕者加之以刻,其伤天地之和多矣!”
陈榕门云:“平、恕二字,千古立法之极则,亦千古行法之极则。”
汪龙庄云:“律设大法,例顺人情。法所不容姑脱者,原不容曲法以长奸。情尚可以从宽者,总不妨原情而略法。准情用法,庶不干造物之和。”
湖州韩某,尝为府中皂隶①。时遇一酷吏,每行杖,必要三板见血。韩钻板下一孔,藏猪血于中,复以竹片镶好,不使人知。持以行杖,不及三板,而猪血溅出,阴受其福者不少。噫!慈心如此,视彼酷吏,相去殆有人、禽之别矣!
近闻湖南某官,每夜饮高兴时,辄将监内罪犯提出醒酒②,此真全无人心者!后某官一子,无故大叫,追呼不已,未几卒,嗣遂绝。
【注】①皂隶:衙门里的差役。
②醒酒:官员在酒兴正浓时,为了寻求刺激或娱乐,将监内的罪犯提出进行审讯、拷打或羞辱,以此来“消遣”或“助兴”。
(6)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缓于催科而勤于抚字。
【注】:①驭(yù)役:驾驭下属。
②催科:催收赋税。
③抚字:安抚体恤。
(7)催科不扰,催科中抚字。
刑罚不差,刑罚中教化。
【评】陈榕门云:“洞见致治之大源,可药俗吏之锢弊。”
(8)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
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
(9)居家为妇女们爱怜,朋友必多怒色。
做官为左右人欢喜,百姓定有怨声。
【评】朱胜之云:“吏书①贪,吾词不付房。皂隶贪,吾不妄行杖。狱卒贪,吾不轻系囚。至于妇人有犯,更宜矜全,不可轻系,能为轸恤②亦子孙之福也。”
旧家妇女,必不得已而传质者,许用小轿抬至案前答问,不令出轿被人观看。居官能为妇女养廉耻,莫大阴功。
高忠宪公云:“凡勾摄,止差里长③。非真正强盗、人命巨恶,不可滥差皂隶下乡以滋诈扰,是造福小民第一义。”
汪待举知处州,为政曲尽下情。民有争讼,呼之使前,面定曲直,不以属吏。百姓以诗颂之曰:“官舍却如僧舍静,吏人浑似野人闲。”
【补评】不谄悦妇女,还应宽恤妇女。不盲纵下属,还宜体恕下属。
【注】:①吏书:官府的文书人员。
②轸(zhěn)恤:深切顾念、怜悯。
③里长:村长、乡长、区长等。
(10)官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法。
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注】①裨(bì):补益。
(11)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注】①防满:防止达到极盛而引倾败。
(12)天非私富一人,托以众贫者之命。
天非私贵一人,托以众贱者之身。
【评】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害人。
【补评】独享富贵,有违道德,难免引祸,何况害人,其实无智。如《论语》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13)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
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评】做好人,性情舒畅,血气和平,梦里清静,有说不尽的妙处。
陈眉公云:“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熊勉庵云:“积德累功,莫如居官为易,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往往有一事而可当千百善者。”又云:“凡职任国家政令者,须详访民害,为生灵请命,则一举笔间可种永远福田。”
一人可以日行万善者,莫捷于居官。
(14)贫贱人栉风沐雨、万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鉴察犹恕。
富贵人衣税食租、担爵受禄,万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责更严。
【注】①栉(zhì)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栉,梳子和篦子的总称。
(15)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无不应矣!
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无不应矣!
(16)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
士夫徒贪权希宠,竟成有爵的乞儿。
【评】高忠宪公云:“人生爵位,自是分(fèn)定,非可营求。只看得‘义’‘命’二字透,落得做个君子。不然,空污秽清净世界,空玷辱清白家门,不如穷檐茅屋、田夫牧子老死而人不闻者,免得出一番大丑也。”
(17)无功而食,雀鼠是已。
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评】士大夫当图诸座右。
(18)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评】清、慎、勤,是居官本等。居官尚清,固已,惟清而刻则百姓之生命绝矣。故不独贪财酷刑方谓之虐,或只知急公而不知抚恤,或疾恶太过而不容自新,皆虐也。古来清吏,子孙类多不振,并至斩后者,正坐此耳。
熊勉庵云:“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清非难,不见其清为难。不恃其清而以操陵轹①人,为尤难。”
【注】①陵轹(lì):欺压、陵蔑。
(19)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评】汪龙庄云:“国家澄叙①官方,首严墨吏②。人即不自爱,未有甘以墨败者。资用既绌,左右效忠之辈进献利策,多在可以无取、可以取之间,意谓‘伤廉尚小,不妨姑试’,利径一开,万难再窒③,情移势逼,欲罢不能。或被下人牵鼻,或受上官掣肘④,卒之利尽归人,害独归己。败以身徇,不败亦殃及子孙,皆由不节之一念基之。故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
【注】①澄叙:清理、整治。
②墨吏:贪官污吏。
③窒:阻塞不通。
④掣(chè)肘: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
(20)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赐福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约己裕民者后代不昌大耶?
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世得久长耶?
【评】今之论居官者,辄曰“近世却难为廉”,不知公论自在,到底清白持躬亦自有赏识之者。患在先以流品自限,到头一节不能尽无染指②耳。
颜光衷云:“黩货③则必酷,彼以为不打,则群情不惊,宝贿不来也。黩货则必横,彼以为不颠倒曲直,则理胜于权,人情有所恃以无恐也。黩货则必护近习④、通意旨,彼以为不虎噬成群则威令不重,不曲庇私人则过付无托,且短长既为所挟,阴制阳有所屈也。一贪生百酷,一酷吏又生百爪牙。吁!民几何而不穷且盗哉!”
【注】①瘠(jí)众:吝啬待人,侵夺众人。
②染指:沾取非分的利益。
③黩(dú)货:贪污受贿。
④近习:亲近、亲信的人。
(21)以林皋安乐懒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
以在家治生营产心做官,未有不贪鄙者。
【评】陈榕门云:“居官者之身心,所托命者几何人。一日之内,所待理者几何事。一有安乐懒散之心,是直以官为戏,民生休戚②哪得复到胸中耶?居官者,洁己以爱民,毋剥民以益己。若竟当作治生营产,是必日在小民分上较量锱铢③,知有己,不知有民,吝于出,复奢于入,其始也鄙,其继也必至于贪。”
【注】①林皋(gāo):山林。
②休戚:喜与忧。
③锱(zī)铢: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表指微小的数量。
(22)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
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
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
【评】吕新吾云:“而今士大夫聚首时,只问我辈奔奔忙忙、熬熬煎煎,是为天下国家、欲济世安民乎?抑为身家妻子、欲位高金多乎?世之治乱、民之死生、国之安危,只于这两个念头定了。嗟夫!若为身家,则吾辈日多而世益苦,吾辈日贵而民日穷,世何贵于有吾辈哉?!”
魏环溪云:“尝见居官者,不问职掌尽否、兴利除害几何、百姓安危何似,辄问何时升转、何日出差、地方好否、宦襄有无、迁移者有谁照管、淹滞者是谁阻抑。凡问及此,即为薄待天下之人。”
不但问者如此立论,即本人亦无不如此设想,宦途至此,可为伤心矣!
(23)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24)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
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评】周石藩云:“做官要将纱帽看得破。做一日官,办一日事,决不要辜负他。得做便做,不得做便不做,去、就绰然①,庶无患得患失之虑。若钻刺夤缘②,独私垄断,究竟一片热衷皆成幻境,何苦如此?!”
【注】①绰(chuò)然:宽松。
②夤(yín)缘:攀附上升,喻指攀附权贵。
(25)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
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分。
(26)君子当官任职,不计难易,而志在济人,故动辄成功。
小人苟禄营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动多败事。
【评】君子所计者,是非耳。小人避害而害未必免,趋利而利未必得,往往如此。
(27)职业是当然的,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作假。
权势是偶然的,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认作真。
【评】吕新吾云:“世人把天地真实道理作虚套子干,把世间虚套子却作实事干。吁!所从来久矣!非霹雳手段,哪得变此锢习?”
陈榕门云:“此种习气,官场尤甚。”
(28)一切人为恶,犹可言也,惟读书人不可为恶;读书人为恶,更无教化之人矣!
一切人犯法,犹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无禁治之人矣!
(29)士大夫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30)以处女之自爱者爱身,以严父之教子者教士。
(31)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评】锄奸杜恶,要放他一条去路。苟使之一无所容,譬如防川者,若尽绝其流,则堤岸必溃矣。
【补评】不必一概,宜应酌情量义。
【注】①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喻指损国害民的恶人恶事。
(32)陷一无辜,与操刀杀人者何别。
释一大憝,与纵虎伤人者无殊。
【评】憝(duì),恶也。高忠宪公云:“恶人者,良民之蟊贼。蟊贼去而良民始安。凡讼师、地棍之类,访其首恶重治,仍籍之于官,使禁其党类。一有党类诈害良民者,并其首治之。”
居官能思害民在何处,思过半矣!
(33)针芒刺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
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评】熊勉庵云:“听讼凡觉有一毫怒意,切不可用刑。即稍停片刻,待心平气和,从头再问。未能治人之顽,先当平己之忿。尝见居官者,因怒而严刑以泄忿。嗟嗟!伤彼父母遗体,而泄吾一时忿恨,欲子孙之昌盛,得乎?”
吕新吾云:“为上者之用威,所以行理也,非以行势也。理屈而威以劫之,则能使之死,而不能使之服矣。大盗昏夜持利刃而加人之颈,人焉得而不畏哉。伸无理之威以服人,盗之类也。”又云:“予尝怒一卒,欲重治之,召之久不至,减予怒之半。又久之而后至,诟之而止。因自笑曰:‘是怒也,始发而中节耶?中减而中节耶?终止而中节耶?惟圣人之怒,初发时便恰好,始终只是一个念头不变。’”
陈榕门云:“前后原非两念,只是初发时义理不能制血气耳。血气稍平,义理依然中节。人能于怒时便想到此,自无过当之事。”
生人之苦,牢狱为最,而暑月尤甚。仁人君子,既奉热审②矜减之例,仿行末减③者清理一番。其重囚仍在系者,务遣狱官扫囹圄④、涤枷杻,以广国家爱民之仁。又不时调阅监簿,分别矜释,务使眼前火坑化作清凉世界。此只在当道者念头动、舌头动、笔头动,一霎时间德被无疆矣!”
历观古来制酷刑及严犴狴⑤者,必灾及其身并祸延子孙,纪载彰彰矣!
【注】①狱犴(àn):监狱,诉讼。
②热审:中国古代在夏天对罪犯予以减免或保释的制度。
③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④囹(líng)圄(yǔ):监狱。
⑤犴狴(bì):监狱。
(34)官虽至尊,决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
官虽至卑,决不可以己之名节佐人之喜怒。
【评】先哲云:“居官之难,不在依违二三,而在虚心观察。盖一人坐狱,阖户号啼,一罪爰成,妻孥典鬻①,其可妄逞喜怒、任己见以从事乎?”
佐贰官②受杖头钱,替势要出气,子孙未有不灭绝者,历验不爽。
【注】①典鬻(yù):典押、出卖。
②佐贰官:辅助主官的副官。
(35)听断之官,成心必不可有。
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无。
【注】①成心:成见,故意。
②成算:已定的计划,打算。
(36)无关紧要之票,概不标判,则吏胥无权。
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来,则关防自密。
【评】汪龙庄云:“居官宜省票差①。公役中岂有端人?此辈下乡,势如狼虎,余尝目击而心伤之。是以昔年佐幕②,每嘱主人勿轻签差,及身亲为之,尤加审慎。吾愿幕之留神,尤望官之留意也。”
蒲留仙云:“居官者不滥受词讼,即是盛德。”
张梦复云:“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门无杂宾。’此最有味。大约门下奔走之客,有损无益。主人以清正高简、安静为美,于彼何利焉。可以啖之以利,可以动之以名,可以怵③之以利害,则欣动其主人。主人不可动,则诱其子弟、诱其僮仆。外探无稽之言,以荧惑其视听。内泄机密之语,以夸示其交游。甚且以伪为真、将无作有,以侥幸其语之或验④,则从中而取利焉。或居要津之位,或处权势之地,尤当远之益远也。又有挟术技以游者,彼皆藉一艺以售其身,渐与仕宦相亲密,而遂以乘机遘会⑤,其本念决不在专售其技也。挟术以游者往往如此,故此辈之朴讷迂钝者,犹当慎其晋接。若狡黠便佞、好生事端、踪迹诡秘者,以不识其人、不知其姓名为善。勿曰:‘我持正,彼安能惑我?我明察,彼不能蔽我。’恐久之自堕其术中也。”
【注】①票差(chāi):公文传票差使。
②佐幕:佐助幕僚(幕后参谋)。
③怵(chù):恐惧。
④或验:或许证验。
⑤遘(gòu)会:攀附,牵合。
(37)无辜牵累难堪,非紧要,只须两造对质,保全多少身家。
疑案转移甚大,无确据,便当末减从宽,休养几人性命。
【评】自古仁人治狱,皆以不株连及速结为上。
蒲留仙云:“每见一词之中,急要不可少者不过数人,其余皆无辜之赤子妄被罗织者也。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②,受万罪于公门,竟属切肤之痛。而究之官问不及、吏诘③不至,其实一无所用。只足以倾家破产,饱蠹役之贪囊;鬻子④典妻,泄小人之私忿。而吾深愿为官者,每投⑤到时,略一审诘,当留留之,不当留芟(shān)之,不过一濡(rú)毫、一动腕之间,便保全多少身家,培养多少元气。从政者曾不一念及此,又何必桁杨刀锯⑥能杀人哉!”
熊勉庵云:“居官行法,不能一概去杀,独不曰‘留意开释,常存生意’乎?一在疑似勿杀,二在株连勿杀,三在贿托勿杀,四在为人胁从勿杀,五在已经降顺勿杀。”又云:“刑罪之设,原非得已。有可生之路,而不为之急白,是亦杀也。居官诘狱,岂可拘守前案、奉承上司而见死不救哉?!”
杀人以媚人意,不过谓雷霆之下恐有不测,惧以身为之继耳。然徐有功、狄梁公俱以辩冤获罪,濒危不死,而希旨⑦罗织者往往以及其身。死生有命,安可中立祈免?即不幸以救人死,与死于杀人之报,孰得孰失,从政者当知自处矣!
欧阳观为推官,留心谳狱⑧,尝夜阅文书,屡废而叹,妻问之,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其妻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两无憾也。矧求其生而有得耶?⑨”其子修,文章名世,位至宰相。
【注】①两造:诉讼的两方。
②附骨之疽(jū):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难于除掉的祸害。
③诘(jié):质问,追问。
④鬻(yù)子:卖儿女。
⑤投:投诉讼文。
⑥桁(háng)杨刀锯:枷锁和刀锯,泛指各种刑具。
⑦希旨:迎合上级意旨。
⑧谳(yàn)狱:审理案情。
⑨矧(shěn):何况。整句意指“求其生而有得”则更应该求其生。
(38)呆子之患,深于浪子,以其终无转智。
昏官之害,甚于贪官,以其狼籍及人。
【评】滥准、株连、差拘、监禁、保押、淹留②、解审③、照提④,此八者,狱情之大忌也,仁人之所隐痛也,居官者慎之。
【注】①狼籍:杂乱,粗糙。
②淹留:长期羁留。
③解审:解送审讯。
④照提:搜捕嫌疑犯的公文,即缉捕令。
(39)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评】汪龙庄云:“居官者怠之祸人,甚于贪酷。贪酷有迹,著在人口;阘冗①之害,万难指数。受者痛切肌肤,见者不关痛痒。闻者或且代为之解曰:‘官事殷忙,势不暇及。’官遂习为故常,而不知孽之所积,神实鉴之。夫民以力资生,荒其一日之力,即窘其一日之生。余居乡时,见人赴城投状,率皆两日往还,已而候批,已而差传,倩亲觅友,料理差房,营营奔走,动辄经旬。至于示审有期,又必邀同邻证先期入城,并有亲友之关切者偕行观看。及至临期示改,或狡者有所牵引,谕俟②覆讯,则期无一定,或三五日,或一二十日,差不容离,民须守候。工商旷业,农佃雇佣,差房之应酬,城寓之食用,无一可省。迨③事结,而两造力已不支,辗转匮乏,甚有羁絷④公所,饥寒疾病,因而致死者。呜呼!官若肯勤,何至于是?其负屈不审、抑郁毕命者无论已,更有事遭横逆,不得已告官,候之久而批发,又候之久而传审,中间数日横逆之徒复从而肆扰,皆怠者滋之害也。故莫善于受牒时诘讯,虚即发还,其准理者越夕批发、克期讯结。官止早费数刻心,省差房多方需索,养两造无限精神,此居官第一阴德事也。”
【注】①阘(tà)冗:庸碌、冗长、拖拉。
②谕(yù)俟:告诉等待。
③迨(dài):等到。
④羁(jī)絷(zhí):滞留,拘禁。
(40)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
法繁则易犯,更甚灭裂之祸。
【注】①废阁:搁置。
②灭裂:粗疏草率。
(41)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善移易风俗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反之,毋强矫其所难。
【评】居官以化导为事,更宜知此。
吕新吾云:“十分见识人,与九分者说,便不能了悟,况智愚相去远甚乎!所贵有识而居人上者,正以其能就无识之人,因其微长而善用之也,不但得体,亦可集事。”
(42)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
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
【评】居官者须视俗以施教,察失而立防,是当今政教之极则也。
(43)情有可通,旧有者不必过裁抑,免生寡恩之怨。
事在得已,旧无者不必妄增设,免开多事之门。
【评】若理当革、时当与,合于事势人情,则非所拘矣。
(44)为前人者,无干誉矫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难后人。
为后人者,无矜能露迹,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暴前人。
【评】此不唯不近人情,政体自不宜尔。若恶政弊规,不妨改图,只是浑厚便好。
【注】①暴前人:糟蹋前人的辛苦,凌辱前人。
(45)事在当因,不为后人开无故之端。
事在当革,毋使后人长不救之祸。
【评】吕新吾云:“新法非十有益于前、百无虑于后,不可立也。旧法非于事万无益、于理大有害,不可更也。要在文②者实之,偏者救之,缺者补之,流者反之,怠废者申明而振作之,此治体调停之中策,百世可循者也。”又云:“一法立而一弊生,诚是。然因弊生而不立法,未见其为是也。夫立法以禁弊,犹为防③以止水也。堤薄土疏,而乘隙溃决,诚有之矣,未有因决而废防者。无弊之法,虽尧舜不能④。生弊之法,亦立法者之拙也。故圣人不苟立法,不惩小弊而废良法,不因一时之弊而废可久之法。”又云:“君子办大事,十利而无一害,其举之也必矣。不得已而权其分数之多寡,利七而害三,则吾全其利而防其害。又较其事之重轻,亦有九害而一利者为之,所利重而所害轻也,所利急而所害缓也,所利难而所害可救也,所利久长而所害一时也,此难为浅见薄识者道。”
陈榕门云:“就利害中权其多寡重轻、缓急久暂,此为政至当(dàng)不易之权衡度量也。”
【注】①事在当因:事情应当依顺、沿袭。
②文:虚华。
③防:堤防。
④虽尧舜不能:即使是尧舜,也不能做到。
(46)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
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评】吕新吾云:“法有九利,不能必其无一害。法有始利,不能必其不终弊。无知之口,乃执一害、终弊之说而讪笑之,不曰‘天下本无事,安常袭故何妨’,则曰‘事势本难为,好动喜事何苦’,至大坏极敝、瓦解土崩,而后付之天命焉。呜呼!国家养士,何为哉?士君子委质①,何为哉?儒者以宇宙为分内事,何为哉?”
【注】①委质:舍身忠诚,归附。
(47)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
【评】总是为天下,不为一身。计久远,不计目前。可为居官者法。
【注】①终身之计:为自己一辈子的利益谋划。
②后世之虑:为子孙后代考虑。
(48)用三代以前见识,而不失之迂。
就三代以后家数,而不邻于俗。
【评】陈榕门云:“学古易迂,随时易俗。不迂不俗,自有一番援古证今、变通宜民的道理。”
【注】①三代: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②家数:家法传统,流派方法。
(49)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50)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51)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
察吏者何?无求于吏,则吏察矣!
(52)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53)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评】陈榕门云:“体用一源的道理,说得如画沙印泥①。”
【注】①画沙印泥:用锥画沙,用印印泥,比喻深刻、形象。
(54)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
必无私,斯上下四旁咸得其平。
(55)治道之要,在知人。
君德之要,在体仁。
御臣之要,在推诚。
用人之要,在择言。
理财之要,在经制。
足用之要,在薄敛。
除寇之要,在安民。
【注】①择言:选择听取合理的建议。
②经制:管理节制,合理管控。
(56)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
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57)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夷齐非汤武,明臣道也,不然则乱臣接踵而难为君。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
【注】①夷齐非汤武:伯夷、叔齐批评商汤与周武王。《史记·伯夷列传》说:“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载木主,用车子载着西伯(武王的父亲)的木牌位。
②孔孟是汤武:孔子、孟子肯定商汤与周武王。《孔子家语·辩乐解》说:“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孟子·梁惠王下》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58)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评】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则正气伸矣。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诽之语,则元气固矣。此万世帝王保天下之要道也。
陈榕门云:“就人才上论,则为正气。就百姓上论,则为元气。庙堂之正气不失,则海宇之元气自固。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其理如此。”
(59)政令之所重者,人才。
国家之所重者,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