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评注·(九)惠吉类

(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

(20250303)

 

1圣人敛福,君子考祥。

【注】①敛福:教化民众积聚福祉。如《尚书·洪范》说:“敛时五福,用敷赐厥庶民。”

②考祥:考察善恶而预知吉凶。如《周易·履卦》说:“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2作德日休,为善最乐。

【注】①休:吉庆。《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开卷有益,作善降祥。

 

4崇德效山,藏器学海。

【注】①藏器:怀藏器识、才能。《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5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6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7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注】①由人:由人自己把握。

 

8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见吉凶。

【评】陆文安公论《洪范》“五福”云:“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若其心邪、其事恶,纵使目前富贵,自正人观之,无异在囹圄①、粪秽中也,何福之有!其心正、其事善,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亨通,自正人观之,即是福德。‘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但自考其心,则知福祥、殃咎之至,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必然之理也。”

【注】①囹(líng)圄(yǔ):监狱。

 

9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注】①百世耕之有余:以自心作良田而善植善养,可启发后世子孙、福荫后世子孙。

 

10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

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11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

欲成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注】①方寸:心。

 

12留福与儿孙,岂必尽黄金白镪。

种德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

【注】①白镪(qiǎng):白银。

 

13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

说几句阴骘语,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

【注】①责效于后:在起心之后即责求作用、效果。

②阴骘(zhì):阴德。

 

14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

 

15多积阴德,诸福自至,是取决于天。

尽力农事,加倍收成,是取决于地。

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

 

16事事培元气,其人必寿。

念念存本心,其后必昌。

【评】儿孙心上影,天道眼前灯。

 

17勿为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

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

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

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18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昼见于形像,夜见于梦魂,必酿其祸而后已故邪心即是鬼,鬼与鬼相应,又何怪乎

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鉴察之呵护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儿孙,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与神相亲,又何疑焉

【评】魏恭简公云:“人心之灵,他人有善、有不善,皆能知之。天道至灵,逼塞处都是鬼神,昭布森列。思虑未起,鬼神未知。方寸起思虑,鬼神早知了。信乎神不可欺!”

 

19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

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20物力艰难,要知吃饭穿衣谈何容易。

光阴迅速,即使读书、行善能有几时。

 

21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注】①只字必惜:一个字的字纸也爱惜敬护。古人认为文字是圣人所创,含带智慧,有教化作用,因此对字纸不随意丢弃或污损,将无用字纸收藏或焚化埋藏。

 

22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

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

 

23茹素虽佛氏教也,好生非上天意乎

【评】汪疑夫云:“持斋戒杀,极是好事,惜不能尽人为之。顾口腹有必当严戒者,孽报惟食牛最重,《感应记》言之凿凿②。余在湖南,闻丙子科乡试,有士子杨某,素号‘能文’,头场誊真③毕,于卷面书‘平生未损阴骘,但于牛肉未能严戒’十四字,因此被贴④。又闻人好食牛肉,于卧病时有作牛鸣而死者。故食牛所当首戒,至食犬并宜严戒也。”

虾蟆为稼食虫,以及鳗鳝龟鳖、螺蛳之属,可不食者,即可戒食。余则当如孟子所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更守“无故不杀”之戒,多留一物躯命,即多培一日善根。举斯心加诸彼,由爱物之心推之,福德何量!

梁敬叔云:“吴门董个亭封翁⑤,尝以歉岁⑥,见农夫无力卒岁⑦,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赀,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春作时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道光癸卯,吴中大水洊饥⑧,吾乡林少穆先生适为廉访,亦以冬买牛,春听赎,次年农事藉以补苴⑨。遐迩颂之,其法盖仿自董氏云。”

此法甚善!遇歉岁时,有心人能担此善举者,其功德真不可思议也!

高忠宪公家训云:“少杀生命,最可养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口不能言耳,不知其刀俎(zǔ)之间何等苦恼!我却以日用口腹、人事应酬,绝不为彼思量,岂复有仁心乎?供客勿多肴品,兼用素菜,切切为生命算计,稍可省者便省之。省杀一命,于吾心有无限安处。积此仁心慈念,自有无限妙处。此为善中一大功课也。”

陈几亭家训云:“凡疾病祈祷,勿杀生。尝见莲池大师《戒杀文》中有此条,悲惨恳恻,悚动狂迷,深助儒理。凡信祈祷者,大抵皆愚夫愚妇,彼等心怖罪愆,妄企解免,不知杀生乃佛家首戒,何独于禳灾之期反不依而故犯。死生有命,不足与言,就其所明引而禁之,亦虑止矣!”

世人每逢生辰,或逢生子,多有宰杀生灵、酣歌称庆者,深堪怪叹!姑无论以有用之财花销于无益之地,而庆我命生,致物命死,于心安乎?于理当乎?

【注】①好(hào)生:爱护生命。

②言之凿(záo)凿:说得非常确实。

③誊真:以正楷誊写清楚。

④被贴: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

⑤封翁: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

⑥歉岁:歉收的荒年。

⑦卒岁:度过年终。

⑧洊(jiàn)饥:连年饥荒。

⑨补苴(jū):弥补不足。

 

24仁厚刻薄,是修短关。

谦抑、盈满,是祸福关。

勤俭、奢惰,是贫富关。

保养、纵欲,是人鬼关。

【注】①修短:人的寿命长短。

②盈满:骄傲自满。

 

25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26做人无成心,便带福气。

做事有结果,亦是寿征。

 

27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福必厚。

急躁者寿夭,而宽宏之士其寿必长。

 

28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29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30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种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有不慈爱圣贤。

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31好恶之良,萌于夜气,息之于静也。

恻隐之心,发于乍见,感之于动也。

【评】汤潜庵临终时戒子曰:“孟子言:‘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③恻隐之心。’汝等当养此真心。真心时时发现,则可上与天通。若但依成规、袭外貌,终为‘乡愿’④,无益也。”

许多功德,都从这点真心推暨⑤出来。先生得力在此,宜其临终犹谆谆也。

【注】①息:滋生。

②乍(zhà)见:忽然看见,突然出现。

③怵(chù)惕(tì):恐惧。

④乡愿:全乡人喜愿的貌似谨厚的伪善者。《论语》说:“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⑤推暨(jì):推及。

 

32装塑佛像,则幽显蒙益。

印造经文,则法道流通。

【评】佛乃三界大师、四生慈父,经是人天眼目、苦海舟航。既在生死之中,何可离此恃怙?须知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凡十方世界之大,身心性命之微,三世因果之理,六道轮回之事,以及反妄归真、了生脱死、彻证自心、圆成佛道之法,经论备载,若指诸掌。即世间修齐治平、孝悌友恭、伦常日用之道,亦复无法不备、毫善弗遗。以故古今圣帝明王、贤臣哲士,莫不崇奉流通,以期自利利人于无既①也。即有一二拘墟②者,以凡夫知见妄生辟驳,初则词意勇锐,臆其即能灭绝,继则词理俱屈,每多身自归依。譬如杲日当空,只手欲遮,适彰其佛法光明之广大、自己知见之浅陋耳。吾本儒者,曾沾法润,亦企同伦咸沐佛恩,略述梗概,以馈当世。若能悉心研究,自知吾言不谬也。

【注】①无既:无穷无尽。

②拘墟:见识狭隘。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墟也。”

 

33费千金而结纳势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

构千楹而招徕宾客,何如葺数椽之屋以庇孤寒。

 

34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

【评】古语云:“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横祸,施舍费得几文?人诚能约己济人,色色为贫人算计,存些赢余以救急难,去无用可成大用,积小惠可成大德。乃富人惜财如惜血,目击困苦颠连,而睽睽相视、毫不动心,以为生财之道宜如此,不知财生而心先死矣!心既死,财其能长生乎?至如小本贫民,肩挑贸易,受尽苦辛,觅得几文微利,为一家性命所系,其遇可矜,其情可悯,我却要在他身上讨便宜,甚或用重秤、使小钱,犹自以为得计,不知穷人资此以养生,多不过数文钱耳,在我视之颇轻,而彼之含怨最重。只此小节,而其人之生平可见矣!况折其一日之本,即窘其数日之生,所省甚微,所损实大。吾辈戒之!”

 

35谋占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评】弃产、得产,苦乐不同,置产者宜曲为体谅,以为子孙永远之计。若以产业为冤业,非但为子孙作马牛,真为子孙作蛇蝎耳。先辈诗云:“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36平居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

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评】王阳明云:“世人把身命看得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都丢去了。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就是偷生在世千百年,不过做了千百年禽兽。学者于此等处,最要看得明白。”

燕山窦公,治家惟尚俭素,每量岁之所入,除伏腊①供给外,余皆济人。梦祖父谓之曰:“汝本无子,且不寿,数年来阴功浩大,已名挂天曹,增寿三纪,五子俱荣。”后五子登第,俱显贵。公为左谏议大夫。年八十有二,沐浴别亲友,视死如归,谈笑而逝,八孙皆贵。范文正公,深信天道,丝毫不疑,详记其事于策,以示子孙。

【注】①伏腊: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37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势者就势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财者就财。

【评】陈榕门云:“人生最难得者,力也,势也,智也,财也。此四者用之于正,何善之不可为。用之于邪,何恶之不可作。总要在人善用耳。四‘就’字,有不肯错用此四者、不肯轻置此四者之意。然人尝有云:‘我非不欲为善,只是无势、力、财、智。’愚谓是亦在人耳。有势力者以势力行善,有财智者以财智行善,固已。即无势、力、财、智,而以公正之论,行规劝之道,未尝非善。甚至人微言轻,规劝亦不足取信,不妨存一点是是非非之公心,毋嫉善而暴恶,毋幸灾而乐祸,毋口是而心非,毋欺愚而饰智,是亦善也。孟子曰:‘乃若其情①,则可以为善矣!’此之谓也。”

【注】①乃若其情:至于人本来的性情。

 

38身世多险途,急须寻求安宅。

光阴同过客,切莫汨没主翁。

【评】刘勰(xié)云:“人之有心,如树之有根,果之有核也。根拔而树朽,核蛀而果坏,此一定之理,岂人心既丧而反独无所害乎?”

吕新吾云:“属纩②之时,般般物皆带不得,唯是带得此心,却教坏了,是空身归去矣!可为万古一恨!”

陈榕门云:“心者何?理也。存顺没宁③,无非争这些子。”

【注】①汨(gǔ)没主翁:埋没自己。

②属(zhǔ)纩(kuàng):人临终前,将棉絮置其口鼻附近,以观察其气息的有无,代指临终、死亡。

③存顺没(mò)宁:从生到死。出自北宋张载《西铭》:“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39莫忘祖父积阴功,须知文字无权,全凭阴骘。

最怕生平坏心术,毕竟主司有眼,如见心田。

【评】若要文章惊世眼,全凭阴骘合天心。

汪龙庄云:“余三十九岁领乡荐,谒本房师曾公,言:八月十六日,漏下二十刻,余卷已阅讫,置几右,睫甫交,忽有瓦坠于几,斜压余卷,厚不盈一指,而苔痕斑驳。急取卷覆校,藏于箧,方就寝,又闻几上有声,则余卷出箧陈几,而瓦失所在;次早呈荐,两座主深为击节①,已定元②十日,陆耳山师欲传衣钵,改置第三。问余有何阴骘得致此祥,余曰:‘当是先人荫耳!’嗣晤榜首许春岩,遂同谒两主考,俱述飞瓦事,交相诧异。内帘深夜,户牖皆闭,瓦之去来,真不可解。传其事者,咸谓吾母苦节之报云。”又云:“余十八岁,初应乡试,有同号生呼求换卷。提调盐驿道赵公,见其卷前后各书一‘好’字,如杯大,问之。生曰:‘某卷完熟睡,梦人伸手入帘曰:“汝今科必中。”令于手心、手背各书一“好”字,不料俱在卷上也。’赵公曰:‘“好”字,于文为女子,汝自问平日有罪过否?’生再三哀吁,貌若甚恐。场中有鬼神,可不惧欤!”

【注】①击节:打拍子,形容十分赞赏。

②定元:确定名次。

 

40天下第一种可敬人,忠臣孝子。

天下第一种可怜人,寡妇孤儿。

 

41孝子百世之宗

仁人,天下之命。

 

42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声若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

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43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注】①昭(zhāo)名:显著的名声。

 

44施必有报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劝人。

施不望报者,圣贤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济世。

【评】先哲云:“天道福善祸淫,理固不爽,然善者获福,吾非为福而修善;淫者获祸,吾非为祸而改淫。虽善获祸而淫获福,吾宁善而处祸,不肯淫而要(yāo)福。君子但尽吾性分之所当为者而已,不言祸福利害。其言祸福利害者,为世教发也。”

 

45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远,令人有不匮之思。

【评】熊勉庵云:“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便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纵不能留好事,决不当再留不好事也。

 

46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评】存时时可死心,则身轻而道念自生。行步步求生事,则性善而孽缘不染。

 

47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评】善心真切,则不怕人笑矣。

 

48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

吾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

 

49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

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评】张扬园云:“土薄则易崩,器薄则易坏,酒醴厚则能久藏,布帛厚则堪久服。存心厚薄,固寿夭祸福之所由分也,人其自察于用心之际哉!”

 

50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有明道济世著述,谓之福。

有聪明浑厚姿质,谓之福。

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无疾病缠身,谓之福。

无尘俗撄心,谓之福。

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注】①撄心:扰乱心神。

 

51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

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注】①寒微:身世贫贱。

②生意:生机、活力。

 

52入瑶树琼林中皆宝,有谦德仁心者为祥。

 

53谈经济外,当谈道义,可以化人。

谈心性外,当谈因果,可以劝善。

 

54藏书可以邀友,积德可以邀天。

 

55作德日休,是谓福地。

居易俟命,是谓洞天。

【注】①休:吉庆。

②居易俟命:俟(sì),等待。《中庸》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居易,即是安住常理道义,随缘素位(依据当前本有境遇地位)而行。

 

56心地上无波涛,随在皆风恬浪静。

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57贫贱忧戚,是我分内事当动心忍性,静以俟之,更行一切善以斡转之。

富贵福泽,是我分外事,当保泰持盈,慎以守之,更造一切福以凝承之。

【评】若不乘此时造福,更要使性气、纵喜怒,有些子事便不耐烦,非但自寻苦恼,不旋踵③而一败涂地矣!

【注】①斡(wò)转:运转。

②保泰持盈: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③旋踵(zhǒng):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58世网时跳出,先当忍性耐心自安义命,即网罗中之安乐窝也。

尘务不易尽捐,惟不起炉作灶、自取纠缠,即火坑中之清凉散也。

 

59热不可除,而热恼可除,秋在清凉台上。

穷不可遣,而穷愁可遣,春生安乐窝中。

【评】困苦而忧,忧更苦。处贫而乐,乐忘贫。

 

60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61要足何时足,知足便足。

求闲不得闲,偷闲即闲。

 

62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评】(杜静台书斋对联)

“无求胜在三公上,知足常如万斛余”,名言可佩。

 

63急行缓行,前程总有许多路。

逆取、顺取,命中只有这般财。

【评】顺者迟收之,逆者捷得之,毕竟祸福若霄壤①焉,人宜何从哉?!诚可为热衷人作一服清凉散。

【注】①霄壤:天和地,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

 

64理欲交争,肺腑成为吴越。

物我一体,参商终是弟兄。

【注】①理欲:天理与人欲。

②肺腑:指内脏,也指亲友。

③吴越:春秋时期对立的吴国与越国,表指敌对。

④参(shēn)商:不同时在天空出现的参星与商星,表指意见、感情不和。

 

65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国家。

 

66移作无益之费以作有益,则事举。

移乐宴乐之时以乐讲习,则智长。

移信邪道之意以信圣贤,则道明。

移好财色之心以好仁义,则德立。

移计利害之私以计是非,则养精。

移养小人之禄以养君子,则国治。

移保身家之念以保百姓,则民安。

【评】凡此七移,即《易》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者也。迁改者,移之谓也。

 

67做大官,是一样家数。

做好人的,是一样家数。

【评】陈榕门云:“从好人做出大官事业,做大官不失好人本色,此为最上家数。”

【注】①家数:家法传统;流派风格;礼数;方法。

 

68潜居尽可以为善,何必显宦躬行孝,志在圣贤纂辑先哲格言,刊刻广布,行见化行一时泽流后世,事业之不朽蔑以加焉

贫贱尽可以积德,何必富贵存平等心,行方便事效法前人懿行,训俗型方,自然谊敦宗族德被乡邻,利济之无穷孰大于是

【注】①蔑以加:没有增加、超过的。

②懿(yì)行:美好德行。

 

69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

【评】张梦复云:“人能处心积善,一言一动,常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钦,而享其多福矣!”

先哲云:“流通善书,贻泽最远。人诚能重刊不朽、广布无穷,则一句善书,提醒了一点善心,成就了百世善人,非但转祸为福,直如起死回生。乃好为阻施者,动曰‘不中用’,甚且目之为迂,笑以为腐。噫!是绝善类也,是灭善教也。若人尽效尤①,则善书几沦没而永绝于天下后世,又何异于焚书坑儒矣乎!言念及此,哭尽眼中血矣!”

汪龙庄云:“余十六岁时,偶检先人遗箧②,得《太上感应篇注》,读之觉凛凛③。自此晨起,必虔诵一遍,终身不敢放纵,实得力于此。”

【注】①效尤:仿效坏的行为。

②遗箧(qiè):遗留的箱子。

③凛(lǐn)凛:敬畏。

 

70静以修身,俭以养福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71读书者不贱力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评】人宜常将此四语律身训子。

 

72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注】①乔岳:高山。

②霁(jì)月光风:雨过天晴后清风明月的景象,比喻胸怀宽广、心地坦白。

 

73省费医贫恬退医躁独卧医淫随缘医愁读书医俗。

【评】此之谓“国手”。

【注】①恬(tián)退:淡于名利,安于退让。

 

74以鲜花视美色,则孽障自消。

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评】鲜花可爱,过目不留。流水可听,过耳不恋。

 

75征事宜读史澄心宜静坐谈道宜访友福后宜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