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评注·(十)悖凶类

(清代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现代编者补评及注)

1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

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

【注】①夭(yāo)天年:折损寿命。

 

2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

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3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

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评】天道好还,不爽一线,未有不反中其身者。世间奸险之徒,纵不为他人谋,独不为自己虑乎?古诗云:“于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补评】不必幸灾乐祸,否则天道好还,难免被人幸灾乐祸。“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宜防治小人,但莫失悲悯,“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4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评】天道忌盈,满则必覆,此理之一定者。

王允昌家训云:“凡非分之富贵,能于此看得破,远之、避之,自是天地间一好人,虽贫贱以死,光荣多矣!若念头一错,必将攘臂①,何所不为?无论②为千古笑骂,往往奇祸随之。吾愿子孙以此为戒!”

【注】①攘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动奋起。

②无论:不用说。

 

5文艺自多,浮薄之心也。

富贵自雄,卑陋之见也。

【评】此二人者,皆可怜也,而雄富贵者尤鄙。

满面富贵气,此是市井小儿,不堪入有道门墙。

【注】①自多:自满、自夸。

 

6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评】田静持云:“位高未必危人而祸常加之,家富未必树怨而怨常集之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廉也。故处世宜知退,律身须知廉。”

张梦复云:“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贵,曰富,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反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何则?高位者,责备之地,忌嫉之门,怨尤之府,利害之关,忧患之窟,劳苦之薮①,谤讪之的②,攻击之场。古之智人,往往望而却步。况有荣则必有辱,有得则必有失,有进则必有退,有亲则必有疏,若但许丘山之得,而不容铢两之失,天下安有此理?但己身无大谴过,而外来者平淡视之,此处贵之道也。前人以货财为五家公共之物,一曰国家,二曰官吏,三曰水火,四曰盗贼,五曰不肖子孙。夫人厚积,则必经营、布置、生息、防守,其劳不可胜言;则必亲戚之请求,贫穷之怨望,僮仆之奸骗,大而盗贼之劫取,小而穿窬③之鼠窃,经商之亏折,行路之失脱,田禾之灾伤,攘夺④之争讼,子弟之浪费,种种之苦,贫者不知,惟富厚者兼而有之。人能知富之为累,则取之当廉,而不必厚积以招怨。视之当淡,而不必深计以累心。当思我既有此财货,彼贫穷者,不取我而谁取?不怨我而谁怨?平心息忿,庶不为外物所累。俭于居身而裕于待物,薄于取利而谨于盖藏,此处富之道也。至子孙之累,尤多矣!少小则有疾病之虑,稍长则有功名之虑,浮奢则有不善治家、纳交匪类之虑,一离膝下则有道路寒暑饥渴之虑。以至由子而孙,辗转无穷,更无底止。夫年寿既高,子孙蕃衍,安保无疾病痛苦之事?贤愚不齐,升沉各异,聚散无常,忧乐自别,但当教之孝友,教之谦让,教之立品,教之读书,教之择友,教之养身,教之俭用,教之作家。其成败利钝,父母不必过为萦心⑤。聚散苦乐,父母不必过为忧念。但念此生多幸,粗足衣食,广积阴德,多行方便。己不刻薄,后人自无悖出之患。己不偏私,后人自无攘夺之患。己不贪婪,后人自无淫荡之患。至于天行之数、禀赋之愚,有才而不遇,无因而致疾,延良医,慎调治,延良师,谨教训,父母之责尽矣!父母之心尽矣!此处多子孙之道也。予每见世人,处好境而郁郁不乐,动多悔吝⑥忧戚心,皆此三者之故。由不明斯理,是以心褊见隘,未食其报,先受其苦。能静体吾言,于扰扰之中,存荧荧之亮,岂非热火坑中一服清凉散,苦海波中一架八宝筏哉!”

【注】①薮(sǒu):聚集的地方。

②谤讪(shàn)之的(dì):毁谤、讥刺的靶子。

③穿窬(yú):打洞穿墙。

④攘(rǎng)夺:掠夺、强占。

⑤萦(yíng)心:牵挂心中。

⑥悔吝:追悔、顾惜。

 

7机者,祸患所由伏人生于机,即死于机也。

巧者,鬼神所最忌;人有大巧,必有大拙也。

【评】今人无事不用机巧,殆未之思耳。

 

8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

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骘,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9积德于人所不知,是谓阴德阴德之报较阳德倍多。

造恶于人所不知,是谓阴恶,阴恶之报较阳恶加惨。

 

10家运有盛衰,久暂虽殊,消长循环如昼夜。

人谋分巧拙,智愚各别,鬼神彰瘅最严明。

【注】①彰瘅(dàn):彰善瘅恶,即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11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

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入。

【评】或问天堂、地狱之说,曰:“善则心体洁净,光明正大,为阳刚君子。恶则心体邪暗,偏曲昏晦,为阴柔小人。阳从阳类入乎天,阴从阴类入乎地。”

 

12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

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13谓鬼神之无知,不应祈福。

谓鬼神之有知,不当为非。

 

14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

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

【评】若更乘势以行善,此是大善。

若更以加力作恶,此是极恶。

 

15于福作罪,其罪非轻。

于苦作福,其福最大。

【评】颜光衷云:“济人利物,无时之一分,可当有时之万分。若必待富有而后行,诚恐后来之富有不可必,而今日之美事反虚过矣!”

 

16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17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

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

 

18为善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爱之朋友乡党敬之,虽鬼神亦阴相之。

为恶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叛之朋友乡党怨之,虽鬼神亦阴殛之。

【注】①殛(jí):惩罚。

【补评】这是大体而说。也有为善而宗族亲戚叛之、朋友乡党怨之,为恶而宗族亲戚爱之、朋友乡党敬之,然而自有阴骘增损,良心自知,深有苦乐。

 

19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鬼神福祚之,身后传诵之。

为一恶而此心愧怍,虽欲掩护,而乡党传笑之,王法刑辱之,鬼神灾祸之,身后指说之。

【评】此二者,孰得孰失?

【注】①快惬(qiè):快意,心情舒适畅快。

②福祚(zuò):福佑。

③愧怍(zuò):惭愧。

 

20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

无用之人,苟存心于利己,于人必有所害。

【注】①一命:低微官职。周朝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官阶。

 

21膏粱积于家,而剥削人之糠粃终必自亡其膏粱。

文绣充于室,而攘取人之敝裘,终必自丧其文绣。

【评】人谓不知足者无时而足,吾谓不知足者必有时而真不足也。

周石藩云:“人心无厌,得陇望蜀②,势所必至。告之以‘蜀不必望,退而守陇足矣’,而其心且怫然怒,必至求蜀不得,并其陇而亦失之,而后悔其心之过奢、才之妄用也。人情往往如此。”

【注】①糠粃(bǐ):又作“糠秕”,指谷皮和瘪谷,代指粗劣而无价值之物。

②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地(甘肃一带),还想攻取蜀地(四川一带),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2天下无穷大好事,皆由于轻利之一念利一轻,则事事悉属天理为圣为贤从此进基。

天下无穷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之一念;利一重,则念念皆违人心,为盗为跖从此直入。

【评】曹凝庵云:“天下无舍不得钱之好人也。余尝谓鄙吝之夫为天下之大恶人,谓其心之不仁也。亦天下之大愚人,谓其心之不智也。君子亦仁而已矣,智而已矣。未有仁智之人而无慷慨之行者。”

恻隐之心,是天地生人的种子,重了财不肯救济,这点灵根渐消渐灭,便卖绝生生世世人的种子了。

陈几亭云:“谚称富人为财主,言其主持钱帛也。祖父传业,虽不可浪费,然约己周人,则业不堕而德可行。今之多财者,皆役于财者也。能守能散,是名财主。曰悭曰吝,是名财奴。”

世有一种人,其待兄弟、亲戚、故旧也,丝毫必较,及争虚体面、为无益之事,则不惜无穷浪费。此全不知本末轻重,而丰俭倒施者也。夫人至于丰俭倒施,岂尚有善行足观也哉?!

【注】①跖(zhí):春秋时期大盗,当时人称为“盗跖”。

 

23清欲人知,人情之常今吾见有贪欲人知者矣朵其颐,垂其涎,惟恐人误视为灵龟而不饱其欲也。

善不自伐,盛德之事,今吾见有自伐其恶者矣:张其牙,露其爪,惟恐人不识为猛虎而不畏其威也。

【注】①朵其颐(yí):鼓动其腮颊嚼东西的样子。

②自伐:自夸、炫耀。

 

24世之愚人,每以奢为有福,以杀为有禄,以淫为有缘,以诈为有谋,以贪为有为,以吝为有守,以争为有气,以嗔为有威,以赌为有技,以讼为有才,可不哀哉

【评】黎氓①蚩蚩②,颠倒滋甚③,良可浩叹!先辈诗云:“阴功须向生前积,孽债休教身后还。”宜猛省之!

【注】①黎氓(méng):黎民、百姓。

②蚩(chī)蚩:无知、惑乱的样子。

③滋甚:很多、很严重。

 

25谋馆如鼠,得馆如虎,鄙主人而薄弟子者,塾师之无耻也。

卖药如仙,用药如颠,贼人命而诿天数者,医师之无耻也。

觅地如瞽,谈地如舞,矜异传而谤同道者,地师之无耻也。

【评】世人有三无耻,人每以神明事之,可恨!

【注】①诿:推托。

②瞽:盲人。

 

26不可信之师,勿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子弟。

不可信之医,勿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生命。

不可信之堪舆,勿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先骸。

不可信之女子,勿以私情媒之,使人托以宗嗣。

【评】此数者,极坏阴德,不可不戒。

【注】①堪舆(yú):风水师。

②先骸(hái):死去先人的骸骨。

 

27肆傲者纳侮讳过者长恶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

【评】古诗云:“虎尾春冰②寄此生。”君子以为“虎尾春冰”者,小人以为大欲存焉,此所以君子、小人不容并立,而修吉、悖凶甚悬殊也。

【注】①戕(qiāng)生:伤害生命。

②虎尾春冰:踏到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天的薄冰上,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环境。出自《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8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先丧其身。

猩醉醴,蚊饱血,已得而随亡其躯。

鹚食鱼,蜂酿蜜,虽得而不享其利。

【评】世之皇皇求利者,大率类此。

【注】①醴(lǐ):甜酒。

②鹚(cí):鸬鹚,一种水鸟,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29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

贪不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30明星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趋灯焰。

嘉卉清泉,何物不可饮啄,而蝇蚋争嗜腥膻。

【注】①蚋(ruì):小蚊。

 

31飞蛾死于明火,故有奇智者必有奇殃。

游鱼死于芳纶,故有酷嗜者必有酷毒。

【评】非分之福,无故获之,非造物钓饵,即人世机阱,切须当下猛省、斩灭痴肠!

【注】①芳纶:用作钓鱼线的合成纤维。

 

32慨夏畦之劳劳,秋毫无补。

悯冬烘之贸贸,春恩广覃。

【补评】应知惭愧,不可忘恩。

【注】①夏畦(qí):于炎夏中耕田,表指勤苦工作。

②冬烘:糊涂、迂腐。

③贸贸: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表指昏庸糊涂。

④覃(tán):延长、广布。

 

33吉人无论处世平和,即梦寐神魂无非生意。

凶人不但作事乖戾,即声音笑貌浑是杀机。

【注】①无论:不用说。

②生意:生机。

 

34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

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

 

35充一个公己公人心,便是吴越一家。

任一个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雠。

【评】程子云:“人能将一个身子,公共放在天地万物中一般看,则有甚妨碍?”

天下兴亡,国家治乱,万姓死生,只争这个些子。

【注】①吴越:春秋时期积怨敌对的吴国和越国,代指仇敌。

②仇雠(chóu):冤家对头。

 

36理以心为用,心于欲则理灭,如株干斩而本亦败坏。

心以理为本,理被欲蔽则心亡,如水泉竭而河亦干枯。

 

37鱼与水相合,不可离也,离水则鱼槁矣

形与气相合,不可离也,离气则形坏矣!

心与理相合,不可离也,离理则心死矣!

【评】先哲云“哀莫哀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学者须时时唤令此心不死也。昧理者心先死,唤醒则心生。

陈白沙《禽兽说》云:“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浑是一包血肉筋骨、痰涎屎尿,腥臊臭秽,不忍见闻。唯止饥能食、渴能饮,能着衣服,能行淫欲,贫贱而思富贵,富贵而贪权势,忿而争,忧而悲,穷则滥,乐则淫,凡有所为一任气血,老死而后已,则命之曰‘禽兽’可也。”

 

38天理是清虚之物,清虚则灵,灵则活。

人欲是渣滓之物,渣滓则蠢,蠢则死。

【评】天地常活,无欲故也。人物常死,有欲故也。天理是本心固有之至善,生之道也,而人弃之。人欲是形气所生之邪秽,死之途也,而人贪之。是惑也!

 

39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货财杀子孙毋以政事杀百姓毋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40毋执去来之势而为权毋固得丧之位而为宠

毋恃聚散之财而为利,毋认离合之形而为我。

【评】《谈古录》云:“离娄①不见舆薪,师旷②不闻霹雳,仪秦③不能吐一词,贲育④不能举一羽,人谓必无是事,岂知终有是时⑤。到此时候,何智何愚?何勇何怯?惟留贤、奸、邪、正之名,以挂人齿颊而已。人能抬头将‘命’字一想,到底将‘死’字一算,放眼将人世穷通得丧一看,吁!亦可掉下机心、撇开妄念矣!昔史弥远死而复苏,作诗引咎云:‘早知泡影须臾事,悔把恩仇抵死分!’殊堪猛省!”

古人称“不朽”者三,曰立德,立功,立言。至此之外,皆如浮云幻影,瞬息眼前,鲜(xiǎn)有能长存者。周之九鼎,秦之传国玺,以王家之重器,犹不能历久以递传,又何论篱落间之琐琐者耶!噫!世之为千载之图、身后之计者,当知所尚矣!

【注】①离娄(lóu):传说中视力特强的人。

②师旷: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

③仪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

④贲(bēn)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

⑤终有是时:命终时。

 

41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吃天道的亏。

【评】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

 

42精工言语,于行事毫不相干。

照管皮毛,与性灵有何关涉。

 

43荆棘满野,而望收嘉禾者愚。

私念满胸,而欲求福应者悖。

 

44庄敬非但日强也,凝心静气,觉分阴寸晷倍自舒长。

安肆非但日偷也,意纵神驰,虽累月经年亦形迅驶。

【注】①寸晷(guǐ):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短暂时光。

 

45自家过恶自家省,待祸败时省已迟矣

自家病痛自家医,待死亡时医已晚矣!

 

46多事为读书第一病多欲为养生第一病多言为涉世第一病多智为立心第一病多费为作家第一病。

 

47今之用人,只怕无去处,不知其病根在来处。

今之理财,只怕无来处,不知其病根在去处。

【评】陈榕门云:“人之来处有二,所以教之、所以取之是也。财之去处唯一,所以用之是也。”

 

48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无成。

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评】陈榕门云:“人生在世,无时无地不有当尽之道。”

 

49事到全美处,怨我者难开指摘之端。

行到至污处,爱我者莫施掩护之法。

 

50衣垢不湔,器缺不补,对人犹有惭色。

行垢不湔,德缺不补,对天岂无愧心。

【注】①湔(jiān):洗。

 

51供人欣赏,侪风月于烟花,是曰亵天。

逞我机锋,借诗书以戏谑,是名侮圣。

【评】风流罪过,贤者不免,吾辈所宜深戒!

【注】①侪(chái):等同、同类。

②烟花:娼妓。

 

52罪莫大于亵天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53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

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

 

54谈人之善,泽于膏沐。

暴人之恶,痛于戈矛。

【评】吕新吾云:“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恶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闻善则疑,闻恶则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

【注】①膏沐:膏润、洗沐。

 

55当厄之施,甘于时雨。

伤心之语,毒于阴冰。

 

56阴岩积雨之险奇,可以想为文境,不可设为心境。

花林映日之绮丽,可以假为文情,不可依为世情。

 

57许由洗耳以鸣高,予以为其窦也,其言已入于心矣,当剖心而浣之。

陈仲出哇以示洁,予以为其滓也,其味已入于肠矣,当刲肠而涤之。

【注】①许由洗耳:上古时代的许由听到尧帝请他做官,洗自己的耳朵表示厌恶做官。但有人认为,许由招摇而出名,并非真正清高。

②陈仲出哇(wā):战国时期陈仲厌恶兄长的不义富贵,误吃兄长的食物而出外呕吐。但有人认为,陈仲自食妻子之食,故意弃舍兄长合礼饮食,并非合理廉洁。

③刲(kuī):割取。

 

58诋缁黄之背本宗,或衿带坏圣贤名教。

詈青紫之忘故友,乃衡茅伤骨肉天伦。

【评】发人深省!

【注】①诋(dǐ)缁(zī)黄:谴责僧人、道士。

②本宗:儒家宗义。

③衿带:迂回牵连。

④名教:儒家名分礼教。

⑤詈(lì)青紫:骂高官。

⑥衡茅:衡门茅屋,表指贫寒者。

 

59炎凉之态,富贵甚于贫贱。

嫉妒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注】①炎凉之态:对地位不同的人或亲热或冷淡,表指人情势利。

 

60兄弟争财,父遗不尽不止。

妻妾争宠,夫命不死不休。

 

61受连城而代死,贪者不为,然死利者何须连城。

携倾国以告殂,淫者不敢,然死色者何须倾国。

【注】①连城:价值连城的宝物。

②倾国:容貌倾国的美女。

③告殂(cú):死亡。

 

62乌获病危,虽童子制梃可挞。

王嫱臭腐,惟狐狸钻穴相窥。

【评】静念及此,味如雪淡,兴若冰消。

【注】①乌获:战国时的大力士。

②王嫱(qiáng):王昭君,汉代美女。

 

63圣人悲时悯俗贤人痛世疾俗众人混世逐俗小人败常乱俗。

【评】呜呼!小人坏之,众人从之,虽悯、虽疾,竟无益矣!故贤人在位,则移风易俗。

陈榕门云:“先有一段悲悯、痛疾之心胸,而后有一番移风易俗之事业。徒然愤世疾俗以为高,与世诚无益也。”

 

64读书为身上之用,而人以为纸上之用。

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为享福之地。

壮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

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为长进之根。

【评】高忠宪公云:“圣贤之书,不是教人专学作文字、求取富贵,乃是教天下万世做人的方法。今人都不曾依那书上做得一句,所以读的是古人书,做的是俗人事,诚所谓‘书自书,我自我’,与不学者何以异?”

今之居官者,不但为自己享福计,且为子孙享福计,百计搜索横财,以供享福之用。噫!误矣!上天生尔,为造福之人,今反为造殃之人,清夜自思:“上天其肯宽宥乎?”造福、享福二念,居官者人、鬼关头。

杨道渊云:“而今学者通病,当失意时便奋发曰:‘到家①却要如何?!’及奋发数日,渐倦息,或应酬别事,则曰:‘且歇下一时,明日再做。’‘且歇’二字,遂循环过了一生。士君子进德修业,皆为‘且歇’二字所牵缚,白首竟成浩叹。果能一日奋发有为,鼓舞不倦,除却进德是‘死而后已’工夫,其余事业,不过五年、七年,无不成就之理。”

莲之始开也,至暮则复合,至不能合则落矣。人家富贵,须如莲之始开,使常有收敛意,自可耐久。若一开不可复合,吾惧其落之不远也。邵康节云:“牡丹含蕊为盛,烂漫为衰。”盖日午则昃,月盈则亏,月盈、日午,有道之士所不处焉。杨石斋廷和②当国时,弟为卿者一,任方伯③者二,诸子侄又数人皆通显。子慎,复成进士第一。贺者盈门,公独颦蹙而叹。或问故,公曰:“君知傀儡场乎?方奏技时,次第陈举,曲终而傀儡尽出。人家气数有限,尽泄不宜,吾恐今是曲终时也。”未几,以议大礼不合,公罢相归,慎戍滇④,“佥事”恂以杀人抵“大辟”⑤,人始服公之先见。

【注】①到家:学识上高造诣。

②杨石斋廷和: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明朝中期政治改革家,学者杨慎的父亲。

③方伯:地方长官。

④慎戍滇:杨慎被罢官,充军到云南。

⑤“佥事”恂以杀人抵“大辟”:佥事(官职名)杨恂(杨廷和的侄子)因为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65)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66)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

【注】①邀福:曲心刻意求福。如《孟子·告子章句上》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yāo)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参考资料】

[1]《格言联璧》,〔清〕金兰生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弘化社1921年繁体版。

[2]《格言联璧》,〔清〕金缨 辑录,〔民国〕张瑞曾点评,弘化社2013年简体版。

[3]《格言联璧译注》,马天祥译注,中华书局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