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诚的交流讨论
(20200330)
(一)
【居士】请阅微博:
https://m.weibo.cn/6524460645/4487836076135400
“佛协前会长、龙泉寺前住持释学诚在看守所的二楼跳下来,没死”,有人与您说过此事吗?
【贤佳】有人发给我求证,我也不知虚实。
【居士】无论真假,愿他能活着承受果报,深切忏悔罪过!死解决不了问题!但凡信因果,当不会自杀!毕竟也在寺院呆了这么久了。
【贤佳】是的,如《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说:“有一女人,名曰提违,婆罗门种,夫丧守寡,其家大富,都无儿息,又无父母,守孤抱穷,无所恃怙。婆罗门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烧身。诸婆罗门时时共往到提违所,教化之曰:‘今身之厄,莫不由汝前身罪故。’……于是提违便许可之,决定开心,当自烧身。便敕家奴,将十乘车入山伐樵,规以自烧。尔时国中有一道人,名钵底婆(齐言辩才),精进持戒,多闻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恶修善,传闻提违欲自烧身,心生怜愍,往诣其所,问提违言:‘办具薪火,欲何所为?’提违答言:‘欲自烧身,灭除殃罪。’辩才答曰:‘汝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尔时辩才,种种因缘为说正法,提违女人心开意解,改志易操,烧身意息,白辩才言:‘当设何意令得灭罪?’辩才答言:‘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汝今幸有欲灭罪意,自有方便。’”(卷下)
《大般涅槃经》说:“菩萨摩诃萨复有亦知亦见。菩萨摩诃萨知诸众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不堕地狱。云何是业能得现报?忏悔发露所有诸恶,既悔之后更不敢作,惭愧成就故,供养三宝故,常自呵责故,是人以是善业因缘,不堕地狱,现世受报,所谓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罗死殃,呵责骂辱,鞭杖闭系,饥饿困苦,受如是等现世轻报。是名为知。云何为见?菩萨摩诃萨见如是人,不能修习身、戒、心、慧,造少恶业,此业因缘应现受报,是人少恶不能忏悔,不自呵责,不生惭愧,无有怖惧,是业增长,地狱受报,是名为见。”(卷第十六)
(二)
【居士】吹捧学诚的视频:
https://v.kuaishou.com/s/Gcy5RRn6
https://v.kuaishou.com/s/2eXdxgdu
(https://pan.baidu.com/s/1yOosQInYc4bD5OwSW5TR_g 提取码:3rqk)
(第一个视频文字摘录)从史料记载,当年佛陀释迦牟尼开悟之后,突然发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暂时被头脑中的观念障碍住了,一时没有发现自己的佛性。佛陀指的一切众生,范围非常广,不光指人类,还包括动物、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存在。佛陀也没有把什么人排除在外。比如一个正在杀人的强盗,或者一只正在捕猎的猛虎,都有着完好无损的佛性,不会因为所做之事而改变。由此可见,学诚法师在未来还是可能成佛的。当然大家也一样。
学诚法师出事之后,几乎所有佛学界的名僧大德都保持了沉默。这种沉默包含了很深的慈悲,没有看到一个人落井下石。吐沬横飞、指手划脚的都不是正真学佛的人。
以前看过一本书,讲到一个法师因为爱上一个女人,于是一个信徒去当面谴责法师,法师说:“我跟你签过约吗?我们是否约定过,你要学佛,或者要跟随我学佛,我就一定不能爱上女人。我爱上了女人,就损害了你的利益?你学佛的原因是不是让我不爱上别的女人?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你是否就成不了佛?”
法师和信徒都是学佛的人。法师学的时间长,有一定的经验,可以传授给信徒,信徒借鉴了法师的一些学佛经验,但是法师并没有跟信徒或者大众约定,说法师一定要为信徒负责,让自己的行为受到信徒或大众的约束。
同样,学诚法师如果言行出现错误,跟那些攻击他的人事先并未有任何约定。而且那些攻击他的人连信徒都不是,他们也没有给学诚法师一分钱的供养。
退一万步讲,就算有个别人供养过学诚法师,彼此也没有任何约定与承诺,学诚法师只要为自己负责就可以了。至于违反了戒律,甚至法律,实际跟那些攻击他的人没什么关系,后果他自己会承受的。学诚法师当上主持、方丈、会长,也不是那些攻击他的人选拔的,根本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是僧团内部的决定。
也许,最让那些攻击学诚法师的人沮丧的一件事情是,不管学诚法师做过什么,受到什么处理,他的佛性依旧完好无损,他以前讲过的佛法还是可以度化有缘的人,在未来,他依旧可以成为佛,而且成佛的时间可能会比今天那些攻击他的人要早。说不定他成佛之后,还会回过头来度化今天攻击他的人。
【贤佳】第二个视频以色声煽情,不值一驳。第一个视频写了一些文字,似乎有些道理,您怎么看?
【居士】学诚妄语成性,吃肉喝酒,逼淫女尼,贪污善款,根本不是佛菩萨再来。如果一个强奸犯、贪污犯佛性丝毫无损,这不是佛教。
龙泉寺体系最喜欢通过歌颂“师父”,给信众暗示甚至明示学诚是佛菩萨再来。我本人听到C法师、贤S法师亲口说学诚是佛菩萨再来,以至于一直相信学诚是大德,看到、听到歌颂大德的歌曲时更加坚信这点,所以被龙泉寺体系所欺骗。以我本人的观察,无论历朝历代,乃至现代社会,编写歌颂歌曲,是最容易给群众洗脑的方式。龙泉寺也找了很多人编写歌曲歌颂学诚,给信众洗脑,例如《寻找生命中的贵人》、《念师恩》等。
我觉得挺讽刺的,我在整理学诚照片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看上去特别丑陋,牙齿发黄,还参差不齐。我同学不信佛,早就跟我说,学诚看上去就是大烟枪、老色鬼,眼睛色眯眯的。可是为什么我现在才觉得他丑陋?之前别人告诉我学诚是佛菩萨再来的时候,我怎么就信了呢?
还有,学诚跟很多国家领导或者名人合影,哪怕是女性,学诚也根本不忌讳戒律,跟女性靠得很近。学诚合影多半是为了蹭国家领导或名人的热度,方便自己骗财骗色。借佛敛财的信徒跟学诚合影,挂在办公室里,多是为了蹭学诚热度。大骗小骗,沆瀣一气。
【贤佳】植物没有佛性,否则吃饭菜也是间接杀生。佛性是离言法性(诸法无性之性),可以彰显或覆蔽,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大般涅槃经》说:“佛性非内非外,所以者何?佛性常住无变易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观于内空。”(卷第十六)
学诚的佛性始终不灭,但被粗重烦恼恶业蒙蔽,只是理佛性、名字佛性,观行佛性尚且没有,更谈不上分证佛性、究竟佛性。如果他真的信解佛性、观行相应,自然不会粗重破戒而背逆佛性。如《四分律行事钞》(道宣律师)说:“《涅槃》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华严》偈言:‘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叹。’”
如果真正信解佛性,偶尔犯戒也会惭愧忏悔,不作覆藏。如《大般涅槃经》说:“众生佛性亦复如是,无有住处,以善方便故得可见,以可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不见佛性,云何能遮三恶道罪?……云何菩萨质直心也?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即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生极重想。若人诘问,答言实犯。复问:‘是罪为好不好?’答言不好。复问:‘是罪为善不善?’答言不善。复问:‘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耶?’答言是罪实非善果。又问:‘是罪谁之所造?将非诸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我所作也,乃是烦恼之所构集。’以直心故信有佛性,信佛性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以直心故名佛弟子。”(卷第二十六)
如果真正信解佛性,自然相信他人也有佛性,不会残害他人,不会如学诚那样逼淫女尼、破人梵行。
揭批学诚是帮助学诚回归佛性,不违慈悲。一些人维护学诚,使其安住烦恼罪业,难以放下颜面认错忏悔,其实是埋没其佛性,如同落井下石。
但愿学诚能够信解佛性,回归佛性,直心认错忏悔,净化烦恼罪业,特别能辨破男女双修等邪见,远离淫欲贪着,真正走上菩提之路。
如《楞严经》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卷第六)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说:“众生妙明心,本来常湛寂,清净无垢染,具足诸功德。体性如虚空,无有诸挂碍,不生亦不灭,无去亦无来,安住于法性,不动如须弥,一切悉平等,真实不思议。众生无始劫,贪着于诸欲,堕入苦海中,不能求出离。……世间一切众生妙明元心,本来清净,无诸垢染,圆满十方,湛然寂静,犹如虚空,本无尘翳,寂然清净。众生眼病,空花发生,花生花灭,病眼所见;眼翳既消,空花亦灭,清净虚空,本来不动。妙明元心亦复如是,本来清净,无诸垢染。众生颠倒,背觉合尘,于诸尘境分别心生,眼见于色,耳闻于声,鼻嗅诸香,舌尝于味,身受诸触,意了法尘,此六根识各各自偶诸尘境界,于诸尘境妄想执着,便生爱染,造种种业,业成受报,堕诸苦海,生死轮回,受大苦恼,如旋火轮,无有休息。如来大慈,怜愍一切,设诸方便,说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止观法门,令彼摄心,渐渐熏修,证于佛果,免斯恶道。善男子!诸阿阇梨,与诸世间一切众生,欲求菩提,用真实心,直行正道。若心行染欲,谄曲不实,是行邪道希求菩提,无有是处。”(卷上)
《佛藏经》说:“破戒比丘于诸一切天人世间有大恶罪,以是义故,我说此偈:‘宁噉烧石,吞饮洋铜,不以无戒,食人信施。’……智者于此不应生忧,但于此人应生悲心。何以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恶者,所获恶报说不可尽,当于此人生利益心。……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无上道中诸欲永息。何等诸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诸欲永息。”(卷中)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