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印顺法师六篇之一:误解智者大师的正见,自相矛盾的缘起见

反思印顺法师六篇之一:误解智者大师的正见,自相矛盾的缘起见(赏花人2019-05-15)

印顺法师的根本知见是矛盾的:一方面说“空有无碍,性空不碍缘起有”;另一方面,否定了智者大师在论及通教时说的“有一类利根者,能够从空转不空,从而明中道法性”的说法。这是一处明显的矛盾。如果“空不碍有,空有本来一如”,为什么又否定智者大师说的“从空见不空义”?如果否定了智者大师“空性与不空诸法互具之义”,又怎么能成立自己的“缘起有不碍性空的”说法?

印顺法师一方面说:“十二因缘随缘变化的当下,就是性空无生灭的。”另一方面又否定汉传祖师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说。这也是一个矛盾的体现。如果“性无生灭,当下不碍随缘万象,随缘万象当下性无生灭”,不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另一个说法吗?印顺法师既然肯定“性空中,随缘能现起诸有”,为什么又否定智者大师“性空中见不空”一说?

附印顺法师极为矛盾的两段话原文,均出自法师的《略释中观》:

先第一段话,这一段话印顺法师把智者大师说的“别圆在通教一切法空基础上见不空”的说法否定了,将《中论》的缘起性空与唯识、如来藏对立,甚至说唯识、如来藏是受外道梵我思想的影响而出现,这是不合理的一种猜测。这一段法师他否定了“空与不空无碍”的中道说法。

“到了笈多王朝,梵我论抬头,大乘也就明白的演进到真心论。同是一句‘一切法空’,性空者通达胜义谛的毕竟性空,真常者看作诸法常住的实体。智顗说:通教的共空,当教是缘起的一切空;若从空中见到不空,这就是通后别圆的见地了。智顗以空中见不空为究竟,我们虽不能同意,但解空有二类人不同,却是非常正确的。有了一切空的经典,就有把一切空看为真实常住的,所以说真常妙有在龙树以前,自然没有什么不可。可是到底不是一切法空的本义,更不是时代思潮的主流。从空转上不空,与真常心合流,思想演变到《涅盘》、《胜鬘》、《楞伽》等经的真常唯心论,却远在其后。所以经中判三教,都是先说有,次说性空,第三时才说空中不空的真常。或者说先有真常,后有性空,把《华严》、《般若》等大乘经(在龙树之前就有了的)的一切性空不生,看为真常的。不错,这些大乘经,真常者是容易看做真常的。不过龙树以前是一切法空思想发扬的时代,虽或者有人看做真常的,但不是性空的本义。像真常空与真常心合流的真常唯心论,都比一切空要迟得多。从龙树的作品去看,他所引的《无行》《思益》《持世》《维摩》《法华》《十住》《不可思议解脱经》,都还不是明显的真常唯心论的思想。所以,要论究龙树学,必须理解妄识者的世俗不空、真心者的胜义不空,才能窥见龙树学的特色。”

再引第二段,同出自于《略释中观》。印顺法师又说,“第一义空与诸缘所生之有不相妨碍,空有无碍”:

“三、解胜义空见中道义:佛陀谈空,目的在引我们窥见缘起的真相。我们因有自性见的存在,不能彻见缘起,永远在生死戏论中打转。要认识缘起,必先知道空,空却自性,才见到无自性的缘起,缘起是本来空寂的。唯有在毕竟空中,才能彻底通达缘起的因果性相力用。不过,通达性空,有两种人:⑴钝根:就是学大乘的在他证空的境地上,与二乘的唯入但空一样。他知道因缘生法是毕竟空无自性的,在听闻、思维、修习、观察性空时,是不离缘起而观性空的。他虽知缘起法是因缘有,假名有,但因侧重性空,到悟证时,见到缘起法的寂灭性,缘起相暂不现前。但空者所证的性空,是彻底的,究竟的。⑵利根:他的智能深利,在闻思抉择时,观缘起无性空;到现证时,既通达无自性空的寂灭,不偏在空上,所以说“不可得空”。虽可以不观缘起,但也同时能在空中现见一切法的幻相宛然,这就是性空不碍缘起,缘起不碍性空的中道妙悟。”

印顺法师对于自己说的“空有无碍”,和汉传的“天台三论宗的真空妙有”之中道,做了一个区分。但是这种区分是有问题的,不成立的。理由后面会统一说。印顺法师的区分如下:

“经中说二乘圣者沉空滞寂,或菩萨但证性空,这不能作为性空不了,或者真性不空的根据。因为,就是到了菩萨的空有无碍,见到即空的假名、即假的空寂,仍然是空,不是不空,这与真常论者的思想不同。中国的三论宗、天台宗,都把现空交融的无碍,与真常论者空而实不空妙有的思想合流。根本的差异点在:性空者以为空是彻底究竟的,有是缘起假名的;真常者以为空是不彻底的,有是非缘起而真实的。”

印顺法师论述的焦点在于:他认为中国的三论宗,天台宗的现空交融的无碍,空得并不彻底,而他本人的空观,是空彻底的。所谓的空彻底,就是一切缘起的事相,都是暂时的,非究竟有。无明灭尽后,最后只有空性,一切假名都灭尽。相对的,印顺法师所谓的不彻底,指的是天台宗等无明灭尽后,五蕴没有灭尽,只是转净的说法。这一点唯识也是这个观点,证空性后转识成智,而不是识都灭尽。印顺法师认为这就是不彻底。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印顺法师对自己的“空有无碍”和天台宗的“空有无碍”差别做出的一个解释,但是这个解释也是不成立的。有六点理由可以说明印顺法师的观点不究竟,同时说明印顺法师对汉传天台宗(注:印顺法师不说汉传,说中国天台宗,这大约是相对于印度佛法来说的)的指责是有错误的。

印顺法师本人也承认,入涅槃成佛,不是说人死灯灭一般的一切都断灭,也承认那是远离烦恼流转的安乐寂静境界,那么,这个境界不应该是五蕴之外的第六蕴,不应该是十八界之外的第十九界。诸佛自受用境界本身也不离五蕴,如果离五蕴而有,那就是第六蕴、十九界,这与佛法中说的五蕴、十八界就矛盾。既然彻证一切法空的果地自受用境界并非五蕴灭尽,这正是毕竟空中具足诸法的空即不空之中道。所以诸佛才可以于毕竟空中随缘示现,做诸佛事。

既然证得一切法空后,诸佛境界仍旧不是断灭,具足五蕴,这正说明五蕴体性有非因缘的一面。即:并不会在无明灭尽后五蕴灭尽。这不同于声闻法中说的“无明灭则识灭、受灭”乃至一切五蕴灭的说法。所谓非因缘,指的就是无明烦恼尽而五蕴毕竟不尽,不像声闻乘的烦恼灭则五蕴灭尽的因缘观。

法性有非因缘面,不等于否定缘起,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规律仍旧不坏。虽然有非因缘面,却全体不离因缘而有。比如湿性,成冰成水时都有,只是成冰时不现,或者说难以感知。这不变性安立为非因缘性,但其相却全体不离因缘。当水随寒冷之缘成冰时,并不会说水的湿性没有变化,在冰之外有一个湿性,而是全体即冰。五蕴一样的道理,虽有非因缘性,却是全体随缘,善恶染净因果不虚。行善得善道的安乐五蕴依正二报,行恶得恶道令人痛苦的五蕴报;不证空性,只有三界有漏五蕴;彻证空性,得三界外无漏五蕴。说有非因缘性,并不是有一个事物离缘而自体存在,并非说五蕴存在于因缘之外。相反,这种非因缘性无时不随缘变化,只是强调体性不会灭尽,凡圣之间有延续性。这是汉地祖师说的,如来藏性全体随缘,中道法性不坏因果,全体随缘。

正是因为具非因缘性的一面,才使流转还灭的因果得以成立。如果没有非因缘性,因果就不能成立了。如心识,三世流转中,有不断一面,如果有一刹那断了,因果就断灭了。因果相续不断,正因为心识体性有非因缘面;虽不断,也不常,常随众生烦恼业力转故。如果没有非因缘面,则离过去心识有现在心识,离现在有将来,容易陷入无因论及断灭论。唯识说的八识非常非断义,其中的非常,也是这个意思,也符合缘起说。就非断立非因缘,就非常立因缘。因缘、非因缘不相碍立中道。

如果彻底空后,五蕴灭尽,空与五蕴毕竟分离,从结果往回看,那么,五蕴没有灭时,也应该离空性而有。否则,若五蕴体与空性体不二的话,怎么可以分离?可以分离,就是空有不同源的表示。印顺法师认为“毕竟空中不具五蕴”,那么五蕴从何处来?印顺法师认为不能从毕竟空来,因为毕竟空是永恒,承认五蕴从毕竟空生,就等于承认五蕴为空中本具,印顺法师是不同意的。只有从空之外来了。若从空外来,则空有明明是二,印顺法师说的空有不二也不能成立。有不从空来,就是空有不是同源的,不同源的话,就不能说空有无碍。天台别圆二教,都有“有从空来,空有同源”之义。这个源就是中道法性。天台大师说的,中道统一切法,才是空有不二的真正大乘法。印顺法师说的明显就不究竟,天台之说比起印顺法师之说更为合理。要说中道,汉地说的非空非有才是真实中道,而不是印顺大师说的:“缘起有实暂时的,只有空才是彻底的。”这是不究竟的说法。且印顺法师有意无意将外道梵天思想与唯识、如来藏放在一起,这就更不妥了。

再说,承认证得毕竟空的果地具无漏五蕴的话,那么果地五蕴与因地五蕴什么关系?如果说果地不与我法执相应的无漏五蕴离因地五蕴而有,必灭尽凡夫五蕴而显佛地五蕴,那可对别教但中义。假如果地五蕴体即凡夫地五蕴,那就近圆教圆中义,性具法门。别、圆都是佛果地具足五蕴,同时也都是十二因缘因缘流转还灭、因果不虚,并未像印顺法师说的那样坏了缘起。造十恶成就三恶道五蕴,造十善成就人天五蕴;得禅定则成就色无色界诸蕴;断尽见思,成就无漏五蕴。也不坏性空,只是别圆之当体空,是四性无生,不仅没有自性,也没有因缘性,与印顺法师执的因缘性不同。天台体空之空是本然之空,无所谓因缘、非因缘。

结说:

印顺法师的自相矛盾之处,根源就在于对龙树菩萨四性无生的错解。本空之性,不碍缘起生灭法,但非因缘生。如果能明白诸法缘起有,此有源自性本空之无性性,则知空有同源,此源即中道法性,是故智者大师说“即空即假即中”,是故智者大师说“三智一心中得”。

今此文对印顺法师根本知见的矛盾之处略作说明,也对汉传天台宗一心三观的合理性略作说明。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