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破应成派(格鲁派)“中观见”的辩论记录(20190425)
(一)
【法师(宗格鲁派)】唯识的真如应该是无为法,然而依他起是有为法,这样会导致依他起的有为法依向真如无为法。唯识宗会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有为不应该以无为为依。
【贤佳】为何有为法不能依无为法呢?
【法师】如果有为法依无为法,就意味着,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有相互作用。这样无为法就不是无为了。如果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没有作用,实际上也谈不上依不依。
【贤佳】有为法与无为法若是绝然分隔,有为修行岂可证无为法?
【法师】唯识认为:有为的依他起即阿赖耶自我灭尽后,真如显现,就像云灭日出的道理一样。导致下面三种过失:
1、阿赖耶实灭,变成断见。
2、真如不变,形成常见。
3、真如在修行过程中,只是一个目标,本身不会对修行有任何帮助,因为是无为法。
【贤佳】这还是有为法与无为法分隔的观点。
【法师】如果不分隔有为法和无为法,那么又怎么汇通呢?要么说有为法无作用,要么说无为法有作用。前一种情况,实质是否定了有为法;后面一种情况,实质是否定了无为法。
所以中观有时候会说:唯识是“他空见”,不是“自空见”。唯识宗虽然安立了很多缘起的道理,但最终把成佛的核心“真如”安立成无为法,即真如并非在缘起中,缘起的是有为阿赖耶,要成佛是灭阿赖耶。真如不空的原因就是非缘起,这种见地和世间凡夫认为的实有生灭没有差别。基于这种理解中观认为唯识不了义,乃至认为唯识宗根本不了解缘起当下即空的道理,不能解脱。其实,认为真如是无为法,修行就是云灭日出的观点,在唯识宗中并不少见。
【贤佳】“赏花人”的文章供参考:
《复欧阳竟无学派兼某尚格鲁之法师:生与无生对立是权宜之说,唯识正显不二实相》
https://mp.weixin.qq.com/s/GtDyWOKz6AXAQW1JE8jvew
(二)
【法师】1、“非因缘,非自然性”是理解成否定缘起吗?中观认为正因缘起所以才自性空。我想《楞严经》中的“非因缘”是否理解为“非自性因缘”更加准确,“非自然”理解为“没有自性”。“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理解为“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自性因缘而成,也不是自有体性”。此处“非因缘(非自性因缘)”正是阐述:一般人理解的自性因缘是不正确的,此处用“非”来强调其错误观点。
2、《解深密经》:“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这段文字并没有说明有为法是权宜之计。上面是说:“如果于这些分别的形相产生遍计执,就会把这些假名安立的色蕴,执着为有自性相,或者差别相,由此进步对这些假名安立的色蕴执着为生或者灭,乃至执着为色蕴永灭。把这种自性相和自性产生的差别相,称为遍计所执相。”总结起来就是说:有为法是无自性假名安立的法,此处也和中观说的“缘起如幻”“现空双运”相同。
3、“若诸法定是因缘生,则因缘别离即灭。如是,诸法灭,诸法之空性存于何处?”不了解此处说什么内容?中观认为正是因为缘生,所以决定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怎么会问自性在何处?就像我说:“我没有钱”,对方却问:“没有钱在哪?把没有钱拿出来给我看。”自性灭即空性,怎么会有问无自性的性在哪的问题。
4、正是“因缘有为”,所以才说“自性无为”,这是般若空性内在的逻辑。相反如果说:因缘不定有,反而证不成自性无。因缘不一定有,就是说,可以有没有因缘的法,这种法其实就是自性法。
5、此处感觉我的理解和作者不同。佛的不住涅槃,必然是灭尽生灭的,否则怎么能称为涅槃呢?只要承认少许的生灭就意味着有自性。罗汉尚灭尽生灭,何况菩萨。唯识之所以说真如是无为法,就是说真如不生不灭,不是说:真如中还有生灭和非生灭同时存在。
6、“五蕴任取一法,四性推之,实性不可得,生处不可得,乃名无生。并非灭尽依他起叫做无生。”既然都无生了,怎么还有依他?“若利根者,不必经由逻辑,而可通过比喻直体如幻。”此处理解不同,如果让人不经过逻辑就接受某种观点,实际是钝根信人,因为找不出成立的理由,所以不得不直接靠“信”来维系理论的正确性。按照天台圆教为最高,但其修法,更加的强调见地,这些见地的内容都是靠逻辑成立的,非靠信心。
【赏花人】一、非自然指不自生,非因缘指不因缘生。佛陀明确否定因缘生所以无自性的析空法,可以深入《楞严》学习。缘生不自在,所以安立无性,这个没问题,但属于析空。佛陀已经破此狭隘缘生见。龙树菩萨也破,非因缘与因缘双破,彻显无性。多看看《楞严》吧。依佛经为主,其余论做注解。
二、佛陀意思是,只要认为离开能缘心有一个色受想行识好取,那就是遍计,最好多看下《解深密经》,并非是说缘到色受想行识执实、不执实。只要认为离众生迷悟善恶之心,有一个色、受等,已经是遍计。如果说缘到一个离心之法,认为此法存在心外,只是缘生无自性,可以是可以,但非体空,非大乘中道之无性性。大乘中道无性性,必须突破定执诸法缘生之一关。若定执缘生,非大乘。再次提醒多看《楞严经》。
三、因缘生之法,必因缘灭。如果说空性与缘起法不二,那么,缘起法灭时,空性灭不灭?因为应成析空教中,自认为现空不二,则现灭时空亦灭,不是中道。如果说空性是实性根本不存在义,如桌,因缘生则桌性空,桌因缘灭时,桌的空性还在不在?不在即断灭,最多属析空,非中道。若桌灭桌空性不灭,也是两分。这就是定执因缘生的问题。如轮回是烦恼业力合而有,烦恼业力灭时,五蕴灭否?若定执因缘,则五蕴灭,五蕴灭,空性在不在?若不在,则断灭。若断尽烦恼而五蕴不灭,则五蕴非定因缘生,有非因缘面。
所谓根本没有钱的比喻,亦非正理。需知,若根本无钱比喻一切法体根本无性,不曾存在,唯有缘生假名作用,则缘灭时,此假名假相在不在?若不在,即断灭。若在,即非全是因缘。若全属因缘,因缘灭时,法亦应灭,还属断灭。
四、般若空性内在逻辑并非因缘生所以无自性,乃是非自生亦非因缘生,才是内在逻辑。如心识,非自生,亦非因缘生。这个需要再进一步确认。这是关键的地方。汉传天台(通教开始)不仅否认自生,也否认因缘生。若因缘生,无论因生、缘生、因缘和合生,皆非般若,至多属析空。
五、无生为何还有依他之问,实际已经回答。一切现象四性推之不可得即是无生,这是依他当体无生的事实,应该以此事实说理,而不是把依他和无生先在概念分开、隔离后,然后来依之看事实。事实是依他当体无生,生与无生无碍。若依他性有生灭,是自、他、共还是无因?依他生灭与遍计本空无生,表达时分开,实际不离。如苹果的水与甜,本来一回事(所指事情本来不二)。表达时分开。又如梦境,说梦境无生,不妨说梦境中诸事生灭相。
另,利根者直契法性断执。逻辑为名言,借名言推理缘法性。汉传大乘经多有借比喻直缘法性义。闻慧缘名,思慧缘名及义,修慧直缘义而不缘名。借比喻直缘义,而不需推理结论逐渐入者,为利根。钝根者需先缘名,后缘义。如无生,钝根需思维无生之内涵,以四性推之,成立一结论,而后慢慢依之起观,然后渐体无生境界。利根无需此。利根可借比喻等,直下息遍计,体无生境。说经由逻辑为利根,不对,但可说经由逻辑者为普遍之门。
关键在第一个。非因缘指非因缘生,非自然指非自然生、非天然存在,是因缘与非因缘双破,并非说非自性因缘。
定执因缘生,非大乘。
附佛陀原文:“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缘生也破,非因缘生也破,执非因缘为外道,执因缘为二乘。执因缘仍然可以断见思,证偏空,但不证中道。因缘和合生法,必因缘别离而灭,这个道理很简单。指缘生而说无自性也可以,但非大乘。大乘需在破外道自性见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二乘缘生观,达非因缘一面。
这是佛陀在《楞严经》说。龙树在《中论》也是以因缘中有无果来开示非因缘、非不因缘的当体空法。如“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缘中先非有果、非无果。若先有果,不名为缘,果先有故;若先无果,亦不名为缘,不生余物故。”又说四性无生,并非因缘生故无性,乃是非自然、非因缘,根本无生无性。汉传祖师明确能否在非自然基础上通达非因缘为大乘初门,历代祖师与佛陀《楞严》之说一致。
有两点之前没看到,现在补一下:
一、“涅槃”二字,作为名言,大小乘都可以用,但是义不相同,不能够以名定义。在小乘,一般是灭尽生灭相为其内涵。在一佛乘,是灭尽遍计执、灭尽虚幻颠倒妄想为其内涵。所侧重并不完全相同。如“回家”二字,有人以为回一具体处所为其内涵,有人以内心不再流浪为回家。不能遇到“涅槃”二字就认为没有生灭相才可以。如佛说诸经时,虽住于大般涅槃而不妨随缘说法。又如《金刚经》中,佛说众生如何,他悉知悉见,知见时并不离大般涅槃。这都是佛陀生灭无生灭不对立、无障碍的表现。
要注意不要以名定义。比方无生,《楞严》以四性推之无生为无生,并非没有作用为无生。见一切法似乎生灭不断的当下,四性推之无生,即是生与无生无碍之义,不是要抹去诸法相用才是无生。析空教是生与无生对立的,灭谛就是无生,体空不是。体空教中,破有为、无为对立,接入大乘。
二、所谓正是因缘有故自性无为,并非龙树中观。龙树中观是:非因缘,非不因缘,因缘性亦无,非因缘性亦无,本来彻底无性故空,非只是单纯因缘生故无。
格鲁自认为中观宗,但并非龙树原意。最好不要说中观认为因缘生所以无自性,可以说格鲁认为。因为龙树中观义,乃是在破凡夫非因缘生的自性见上,进一步破二乘定执因缘生见,说自性空,并非什么定因缘生故无自体。
不要把格鲁理解的中观跟龙树中观等同。龙树没说过诸法就是因缘生的,龙树说非因缘、非不因缘。可以自己深入《中论》,不要听格鲁那些人一面之词。《中论》也说依空而现诸法,但《中论》之空非定缘生故空——乃四性无生,无自然亦无因缘性故空。空,无自性名,可以与析空共用,但内涵不同。正如不要把格鲁理解的唯识跟佛说唯识等同。不是一回事。佛说的唯识与龙树说的中观根本没有两样。
最好是深入原经后讨论,不要拿一个应成、格鲁的“缘生故空”“空故缘生”,这种析空教的东西拿到大乘体空教中去套。这个析空的论式本身没错,但不要套大乘的非因缘、非自然之根本空。
无自性,这个声闻与大乘不一样。声闻是缘生故无性。大乘是,缘生性也无,自然性也无。因缘性也非,非因缘性也非。等于是自性空这个词大小乘都可以用,内涵不一样的。大乘双非,能出中道法性。若没有非因缘,不可能中道的。这其实说了很多。只是不熟悉这个说法的话会觉得很奇怪,一定要往因缘生上靠,不然他们理解不了。
【法师】1、大乘无住涅槃是智不住生死,悲不住小乘无相涅槃。既然不住生死,自然没有生死。
2、非缘起,必然导致自性存在,逻辑基础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说有法非缘起,又非自性存在,是找不到这样的法的。
【赏花人】一、不住涅槃与生死,因为生灭与非生灭不二。如果说生灭与非生灭是二,则无论悲智多大,不可能两边不住。诸法实相,不会因为智悲大而改变。若五蕴因缘为烦恼业力,佛陀灭尽烦恼业,五蕴决定不能再生起。因为大悲心不是出生五蕴之缘,烦恼业力才是。若五蕴只有因缘面,因缘灭,佛陀到哪里起五蕴?
二、佛地有没有五蕴?如果有,那么五蕴并非因缘生。如果烦恼业力出生五蕴,佛陀灭一切烦恼业力,五蕴就不可能再生起。又,佛地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后,六根性能在不在?若不在,如同无情。谈不上什么悲不住涅槃。若在,则佛地净习气后亦有见闻、嗅尝、觉知种种性能,此性与凡夫地不二,说明诸法具有非因缘面,说明五蕴并非尽是因缘面,有非因缘面。
三、如眼识,什么因缘生了它?眼识非无因缘,无根尘缘不现。但眼识亦非因缘生,根不生识,尘不生识。若说根尘单独不生,和合时生了识,也不对。两个都非识的东西和合怎么可以生眼识?说因缘和合生不对,说无因缘自生也不对,因缘、非因缘双非。
非因缘之物如果找不到,那很简单,承认析空就是了。析空法中,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别离都灭尽。按照定执缘生说,佛陀除非不断尽烦恼有漏业。一旦断尽,就没有五蕴了,就灭尽。不断尽不是佛,断尽则必然灭尽因缘法,同于阿罗汉。汉传佛教已经说过,定执因缘可以,但不要混滥大乘。
定执五蕴因缘者,因缘灭尽,五蕴必灭。若因缘灭,再大的慈悲也不能生出五蕴。佛陀之所以可以两边不住,正因为法性非因缘非不因缘。
四、佛陀《楞严经》已经说非因缘,龙树菩萨也说了非因缘义,圣者所见所说,岂是凡夫可以否定?
五、“诸法因缘生”一句,有四种层次。其中圆教,法性本具为因,迷悟染净等为缘,本具故缘尽不会灭尽。
六、如梦境,四性推之不可得,乃知无生无性,并不坏梦境仗缘生灭的特质。又如空花,空无生灭,花相因缘生灭,生与无生无碍。因缘之相与非因缘之空何尝障碍?
七、若非因缘之物不存在,空性是否因缘?若空性也是因缘,什么因缘出生空性?若空性非因缘,如何说无非因缘之物?又,若空性非因缘,应成又自命现空不二,既然空非因缘,现也理性具有非因缘面,怎么空非因缘,现是因缘?一是一非,明明是二,如何现空不二?
又,若空性亦因缘生,则因缘灭空性亦灭,毕竟断灭,至多成阿罗汉。又,若说空性非生非灭,离因缘离非因缘,则依本空而现起的诸法,岂非也应该是非因缘非不因缘?
八、非因缘不能从单一事相上直接看出,应该结合一法之体前后看。如一人未成佛时具有见闻觉知性,断尽我法执成佛后亦有此性,则知此性有非因缘面。又如闻性,醒时有,根尘对而起,无梦睡眠中无,而若不断受声音刺激亦能起闻性,可知闻性并未因睡眠而灭。若睡时闻性已灭,声音再大亦不能再闻。前后对比而知,闻性离尘虽然不能显,却并非因尘而有,并非完全是因缘,也有非因缘面。乃至成佛亦不灭五蕴,可知诸法有非因缘面。
九、又如水之湿性,在水在冰皆有,冰水由不同因缘导致。水成冰时湿性亦隐,冰成水时湿性又显,可知湿性不生灭,不随因缘生灭。这就是体会法性非因缘的一个方式,也是非因缘的一个事相证明。怎么会不存在非因缘事?又如佛陀之见闻觉知,其性与未成佛前之见闻觉知,其见闻觉知性能不也是有性中相同一面,不也是有非因缘面?劝仁者不要被藏密定执缘生的析空教束缚了,多看看汉祖师的发挥。
如湿性,虽非因缘,而无时不随缘变化,遇冷成冰,遇暖是水。虽非随因缘生灭而无时不随缘,随随缘生灭而性恒在。如是,众生因我法执因缘,六根功能局限,佛陀彻证我法空,六根性能无边。佛陀心如水,众生心如冰,冰水全随缘,而性中有非因缘面。
非因缘非不因缘也是对初学的引导,断除见思、尘沙、无明惑时,方能实证此生与无生无碍之大乘妙理。
所谓教法,本来从实相安立。实相本来因缘非因缘皆非,本来生与无生无碍。不要学了教法,昧了实相。诸法实相唯佛彻证,佛陀既然彻证实相,那么佛陀说诸法非自然非因缘那就是这样。别学了格鲁背了佛陀。
若还坚持定执因缘,我亦再无话可说,唯愿仁者深入汉传经教与祖师,多学多修。
【法师】(对一)菩萨不但要断分段生死,还要断变易生死,不知上文的生灭和非生灭不二是什么意思?生灭和悲有什么关系?小乘人没有大悲一样可以了脱分段生死。
(对三)五蕴分“有漏”和“无漏”,烦恼业力产生有漏五蕴,无漏业力产生无漏五蕴。《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9:“三者能现身土故。转有漏五蕴,应有无漏五蕴故。”
(对七)应该是您理解错了非因缘意,
《中论》卷4〈观四谛品 24〉:“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因缘根本就不会灭,如果因缘灭,即成断灭论。如果说因缘能灭,这等于说一个人造业后,根本不会感果,因缘断灭的原因。
(对八)佛有无漏五蕴,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五识皆是因缘所生,不用解释了。楞严说的是自性因缘,如果有自性因缘,五识不得生。
(对九)湿性、水性、冰性,这些比喻皆是因缘有为法,其中没有非因缘之法。
【赏花人】一、烦恼业为五蕴因缘,因缘怎么可能不灭?那么道谛怎么能灭集谛?如果烦恼业力根本不灭,怎么出轮回?烦恼业力不会自己灭,但道谛可灭。需知此灭之义,不要对灭之名说,应审我说灭之义。
二、“未有一法非因缘”,此因缘非析空之因缘。前已说,龙树要说之因缘为性具因缘。
三、佛有无漏五蕴,此五蕴与凡夫五蕴是同是异?若不异,则凡夫直至成佛,五蕴不灭,只是转净而已,如何说无非因缘面?
四、佛有无漏五蕴,这五蕴毕竟灭不灭?若尽未来际不灭,则知有不生灭一面,如何尽是因缘?
五、如果五蕴尽是因缘,无本具非因缘面,什么因缘出生五蕴?如识蕴,若非有性具,纯属识体外因缘成,什么因缘生了识?如果纯属因缘,没有非因缘面,那么,无明灭则识灭,佛陀断尽无明,他果地五蕴哪来的?无明已经断尽,他的五蕴什么因缘生的?无明之外的因缘吗?若无明之外另有因缘生识,为什么说无明灭则识灭?而大乘唯识说,识性非因缘非不因缘,所以无明尽,识不尽,只是转成智。这就通。
再提醒一次,执因缘没问题,但不要充大乘。
六、打比喻为了理解诸法。如果说我所打比喻中没有无为法,那么,什么比喻可以等同空性?空性如何表达?无为法如何表达?我可以同样对你:无为法离言说,不是凡夫可缘,那就没法讨论了。难道你能缘无为法?你缘不到你讨论什么?
另外,在我意中,有为、无为不异。无为是有为真性,并非离有为相另有无为。所以,我说的无为不离有为,我可以以有为表达无为。只有你认为无为必须离有为而有,不要把你的前提加到我头上。
七、你引用《成唯识论》作为你的根据,应成承认唯识吗?唯识说八识是一切种识,十法界种子都有本具的,也有新熏的。本具的就是非因缘,新熏的就是因缘,不正是诸法非因缘非不因缘吗?你引用唯识,那就是承认了?
补:生灭与非生灭不二指佛境。断生死,不是断生灭相。不能简单地把断生死等同断生灭相。佛陀无生死,不受生死障碍,但仍能示生灭相。如五蕴,是分段变易之体,也是了二种生死之佛体。佛离五蕴毕竟有何体?难道第六蕴?如是,五蕴毕竟不灭,只是转净。凡夫到成佛,为转而非断。有非因缘面故不断,有随缘面故可转。如湿性与冰水之例已明。打比喻肯定是在世俗层面找。湿性即可作喻,喻佛地五蕴与凡夫地五蕴性中相通不二之面,即非生灭一面。冰水喻生灭一面,喻生与无生不二,有为、无为不异。
【法师】生灭和非生灭必然有差异,非就是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果两者无别,何必要加非呢?佛是幻生幻灭,非无“幻生幻灭”之相(“如幻报身”和“如幻应身”),然也不是没有“不生不灭”的无自性法身。此法身就是了知因缘无自性所得的理体,此法身不坏幻生幻灭的报、应身,然绝非凡夫的实有生灭。“幻生幻灭”的因缘无自性理体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因缘显现就是“幻生幻灭”,由此达到不二之境。
佛是无漏五蕴,无漏五蕴非离五蕴而有,只是在了知因缘五蕴无自性后所生。可参考上面幻生幻灭的解答。
正是五蕴为因缘法,所以才能将有漏五蕴转化成无漏五蕴。如果无漏五蕴和有漏五蕴实有,根本不能转变,导致有漏永远有漏,无漏永远无漏。
佛和凡夫的五蕴是不同的,否则修行都没有意义。
缘起的当下就是空,不是离开缘起,再去找一个离开缘起的空。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
【赏花人】也差不多了,可能再讨论下去没有意义。再重复几点:
一、大乘无自性,是非因缘非不因缘。自性也无,他性、共性因缘性皆无。因缘生无自性,那是小乘无自性,我从未说过有自性。
二、凡夫五蕴与佛五蕴不一不异。虽然不一,但决定有不异面。否则佛陀五蕴就是凭空出现了。不一,是非不因缘;不异,非因缘。好比清水跟浊水不一,但性不异。凡夫五蕴是浊,佛陀五蕴是清,水性是同。这是非因缘,不断的一面。
三、缘起当下是空没错,但缘起当下也是不空。法性为空与不空无碍,非空非有的中道。缘起当下无生,何尝不是无生当下生灭无碍?
四、凡夫到成佛,五蕴能转,不能灭尽,就说明这里面有延续性,有不变的一面。因缘非因缘无碍,
五、说非生灭,破生灭执;说生灭,破非生灭执;非生灭非不生灭,破二边执。再强调一次,不要把生灭、无生对立的方便安立当成究竟。佛陀已经说这种安立是方便。佛的话要不要听?佛陀证无生灭,还是不碍生灭作用,生与无生在佛陀是同时的。为什么能同时?因为法性从来无碍。
六、再重复一次:诸法因缘生有四层,需要仁者自己去看。格鲁最多在第一到第二层。定执因缘生,比方五蕴是烦恼业力生,那么烦恼业力灭尽五蕴也灭尽,佛果地五蕴就没有了,这是显而易见的。无明尽则识尽,五蕴尽。佛果地五蕴从哪出来?从空中出现?若从空出现,则空即不空。若不从空出现,那么佛陀尽无明,五蕴应灭。佛果地五蕴也不灭,就因为五蕴有非因缘面。并非小乘认为的烦恼业力出生五蕴,五蕴乃是性本具,随众生烦恼业力深浅变化而已。又佛陀果地已彻证无生,同时不妨碍生灭作用。生与无生无碍之事实具在,凭什么你从文字上生灭、无生对立去否定事实?
如果仁者有心,可以提出公开质疑,提出问题,我会回复,由大众选择。这种私下的交流就免了。诚愿仁者菩提道早日圆满,广利有情,感恩相遇。
(三)
【法师】非因缘,不是自性,是什么?
【贤佳】佛经对“自性”的定义是怎样?
【法师】常、一、不依因缘、独立存在,即自性义。
【贤佳】佛经原文是怎么说的呢?
【法师】《大智度论》卷37〈习相应品 3〉:“若诸法定实有,则无因缘;若从因缘和合生,是法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空!”
《中论》卷4〈观四谛品 24〉:“若诸法从因缘生则无有性,是故诸法决定有性则无因缘。若谓诸法决定住自性,是则不然。”
《大般涅槃经》卷40〈憍陈如品 13〉中的外道见:“如是二法,一是有故不从因缘,二是无故亦非因缘,是故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下面这段文字是区分,外道因果和佛法因果的:
《入楞伽经》卷四:“佛告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我今当说,因此法生彼法,不同外道所立因果,无因之法亦从因生。我不如是。我说诸法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亦不杂乱,亦无展转无穷之过。何以故?以无能取、可取法故。大慧!外道不知自心见故,执着能取、可取之法,不知不觉惟自心见内外法故。大慧!彼诸外道不知自心内境界故见有无物,是故外道有如是过,非我过也。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我的理解是外道是自性因,佛法是无自性因,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因自性因认为诸法实有生灭,有法可取、可得。
和合故无自性,和合即因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卷-第200卷)》卷67〈无所得品18〉:“尔时,具寿善现复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云何缘故说诸法亦尔都无自性者,舍利子!诸法都无和合自性。何以故?和合有法自性空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道树品 71〉:“‘世尊!何因缘故,诸法自性无?’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以是故,当知一切法无性。”
【贤佳】宜应简别,不暇多查资料,略作辨析:
如所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若无自性,是名无法”,您说“佛法是无自性因”,即是无因,即无因缘。
涅槃非因缘有,否则是生灭法,非无为法。
下面两段文供参阅:
《大智度论》说:“问曰:若云无为法空,与邪见何异?答曰: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言:‘定无涅槃法。’无为空者,破取涅槃相。是为异。……众生虽闻佛说无常、苦、空、无我,而戏论诸法;为是人故说‘诸法空’,若无我亦无我所。若无我、无我所,是即入空义。”(卷三十一)
《中阿含经·梵志品阿伽罗诃那经》说:“梵志即便问曰:‘瞿昙!梵志经典何所依住?’世尊答曰:‘梵志经典依于人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人何所依住?’世尊答曰:‘人依稻麦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稻麦何所依住?’世尊答曰:‘稻麦依地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地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地依水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水何所依住?’世尊答曰:‘水依风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风何所依住?’世尊答曰:‘风依空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空何所依住?’世尊答曰:‘空无所依,但因日月,故有虚空。’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日月何所依住?’世尊答曰:‘日月依于四王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四王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四王天依三十三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三十三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三十三天依㷿摩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㷿摩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㷿摩天依兜瑟哆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兜瑟哆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兜瑟哆天依化乐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化乐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化乐天依他化乐天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他化乐天何所依住?’世尊答曰:‘他化乐天依梵世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梵世何所依住?’世尊答曰:‘梵世依于大梵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大梵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大梵依于忍辱温良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忍辱温良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忍辱温良依涅槃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涅槃何所依住?’世尊告曰:‘梵志意欲依无穷事,汝今从我受问无边,然涅槃者无所依住,但涅槃灭讫,涅槃为最。梵志!以此义故,从我行梵行。’”(卷四十)
【法师】“佛法是无自性因”,不是无因的意思,是说由无自性的因,产生无自性的果。这样解释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我引的《涅槃经》里面的文字是外道见,不是佛法正见。
涅槃是无依,但不是说涅槃无因。比如我说“水分子”依于”氢氧原子”而形成(假设氢氧原子不能再往下分),所以就说氢氧原子无依,但不是说氢氧原子是无因法。氢氧原子也属于缘起链中的一个环节。如果氢氧原子是无因法,那么也不能合成水。
诸法以涅槃为依,然以涅槃为因。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贤佳】“无自性法即是无法”,如何无自性因不是无因、无自性果不是无果?因缘生是假像,实非因缘生,如诸多大乘经说“生即无生”、“生死即涅槃”,此应是正解。
所引《大般涅槃经》说的知见是外道见,因其所见诸法都是遍计所执,不知生无自性、相无自性,亦不知无性之自性。如《大般涅槃经》说佛性不生不灭,又说涅槃常、乐、我、净。
有因缘而证涅槃,但涅槃本身是属于因缘和合假有而实无吗?
“诸法以涅槃为依”,不即是有为法依无为法吗?
【法师】如果说无因无果是对的,全无一法,那这种“见地”和断灭见有何区别?
“依”就是依此而有之意,既然可以“依”,怎么能是无为法?就像可以说楼房依地而起,怎么能说楼房依虚空而起?
【贤佳】有唯心变现因果,实无离心之因果。可思何为“无生法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诸行如幻,虚妄不实,不得自在,亦如虚空,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皆不可得,唯是虚妄分别所起,一切皆是自心所变。”(卷第467)
您说“诸法以涅槃为依”,涅槃不是无为法吗?
【法师】如果心是无为法,就是说心根本不存在。既然完全不存在,还有什么幻不幻?应该是彻底不显现才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法显现出来。
诸法无自性不是说诸法全无性的意思,而是说虽有性,但不是无因缘、自然而有之意。
【贤佳】何以说无为法不存在?涅槃不存在吗?
您说“诸法无自性不是说诸法全无性的意思,而是说虽有性,但不是无因缘、自然而有之意”,涅槃有什么性?是因缘和合假有吗?
【法师】涅槃有性故,可幻生诸法;涅槃无自性故,不实生诸法。
【贤佳】“涅槃有性”,有什么性?由何而有性?自然而有吗?
您说“涅槃无自性”,如《摩诃般若经》说“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不即说是无涅槃法吗?
【法师】涅槃有性,然非自然而有,是因缘而有。如果无自性就是无,那么这就成了断灭见。
【贤佳】您说“涅槃有性,然非自然而有,是因缘而有”,是由什么因缘有?您说“如果无自性就是无,那么这就成了断灭见”,那您怎么理解《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说“若无自性,是名无法”呢?
【法师】无分别智为涅槃的主要因缘。“若无自性,是名无自性法”。
【贤佳】您说“无分别智为涅槃的主要因缘”,由无分别智证涅槃,岂是无分别智等因缘生涅槃?涅槃岂是生灭法?又如何理解《中阿含经》所说“涅槃无所依住”?
“若无自性,是名无自性法”,岂非赘语废话?您说“涅槃无自性”,不是说涅槃是假有法吗?
【法师】得无分别智则无自性,无自性则无实生死,怎么会导致涅槃是生死法?涅槃无自性故,所以没有什么实有的依止了。
“无自性”是强调法的属性,“无自性法”强调的是法本身。就像“无常”是属性,“无常法”是法本身。
【贤佳】“得无分别智则无自性”,什么意思?未得无分别智则有自性吗?
我问“生灭”,非问“生死”。因缘生则必因缘灭吧?涅槃若是因缘生法,岂非因缘灭法?岂非涅槃是生灭法?
您说“涅槃无自性”,不是说涅槃是假有法吗?
【法师】未得无分别智则有自性吗?是的。
您没有分清楚,因缘实生和因缘幻生的区别。涅槃确实是假法,假法即空法,空法即中法。“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贤佳】未得无分别智则有自性执吧?岂是有自性?否则凡夫所有起心动念和言行都是有自性?
“涅槃确实是假法”,不就是实无吗?不是诽拨涅槃吗?
《中论》这段话显示是名言法,非破涅槃等离言法性,否则诽拨涅槃。
【法师】凡夫所有起心动念和言行所见的法都是有自性的,这就是事实。虽然诸法本无自性,但在凡夫看来都有自性。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自性),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无是无自性的意思,不是全无性的意思。
【贤佳】《中论》破四生——无因生、自生、他生、共生,其实破“自生、他生、共生”即是破因缘生,即《中论》是双破无因缘生和因缘生,完整证成无生,即众因缘生法皆是唯心变现,实无离心因缘法,所以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可参考文章:
《再答某堪布:应成派错解〈中论〉四性推简为析空,望应成派知错就改》
https://mp.weixin.qq.com/s/WHKET0PB-56zmZWXC-Sjqg
《请汉传大德审查:试以五番征破宗喀巴法师的空性见(就算作为析空,都有问题的)》
https://mp.weixin.qq.com/s/ay1bkOsvZdG7P_DLHEk-0w
《评破格鲁宗喀巴法师对大乘自性见内涵的错误定义》
https://mp.weixin.qq.com/s/TP-XAA-9Wsyy_0MUAdDQXw
【法师】什么是析空观?逻辑分析就是析空观?
【贤佳】您可细看其文。可参阅文章:
《试综合论述宗喀巴法师确实是析空知见,非大乘真空》
https://mp.weixin.qq.com/s/Fc7xPEgwmlOeqK7GukJOcw
《就〈菩提道次第广论〉再甄别宗喀巴法师为析空知见》
https://mp.weixin.qq.com/s/aVCYs7u28mDtZRXAEY2M7A
《格鲁派为藏教析空三乘的明证》
https://mp.weixin.qq.com/s/aYh8skynpL6JbFZOlsKrgw
【法师】如果格鲁是小乘教法,那么自然会以无余涅槃为目标,不会进入无住涅槃,但《广论》不是这么说的。
“如《修次第中篇》云:‘由大悲心所摄持故,诸佛世尊虽得圆满一切自利,尽有情界究竟边际而善安住。’”“又云:佛薄伽梵无住大涅槃,因即大悲。”
“无住大涅槃”,即生死、寂灭二边都不住的涅槃。小乘涅槃堕于寂边,佛涅槃较其殊胜,故赞为“大”。佛无住大涅槃之因,即是大悲。
【贤佳】不在于自称大乘果境,因是邪因,不达此果,矛盾扭合而蒙蔽众人。
格鲁“中观见”似小乘析空见,非小乘析空见,实是邪见。可细阅“赏花人”的文章。
【法师】如果无因缘法真的成立,请问这种无因法是怎么成立的?或是什么因都没有,自然成立?
【贤佳】一者名言法,实是无法,只是妄心所现幻相,例如幻树,其幻种子、阳光、水土等实皆无有,所以说无因无缘。若是因缘生,除自生、他生、共生,还有什么生?《中论》皆破。
二是涅槃等离言法性,心行处灭,言语道断,非因缘生法。
【法师】妄心是无法,还是有法?
除自性生、他性生、自他共性生,还有无自性生。
【贤佳】妄心实无,但是幻有。“无自性生”是自生、他生还是共生?除了自、他、共,还有什么存在形式?
【法师】既然实无,是像虚空一样的无吗?
可以看下青目论师的注释:
《中论》卷1〈观因缘品 1〉:“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一谓生,二谓生者。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自无故他亦无,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若无因而有万物者,是则为常,是事不然,无因则无果。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
【贤佳】幻有,非同虚空。您认为妄心实有吗?
《中论》破无因生和自生,诸法必待众因,而此众因是他因还是共因?
【法师】妄心无自性,但非性全无(像虚空一样),这是我的定义。
下面引用《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的讲记来回答这个问题:“反过来问中观学者,诸法究竟有没有生呢?有生是自生呢?他生呢?共生呢?还是无因生?敌者还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破斥你?中观者说:一切法是缘生,缘生是不属前四生的,所以就免除了种种的过失。古代三论宗,从一切法无自性的观念出发,说一切法唯是假名,不从自他等生。如长短相待,他的初章中假说:‘无长可长,无短可短。无长可长,由短故长;无短可短,由长故短。由短故长,长不自长;由长故短,短不自短。不自长故非长,不自短故非短。非长非短,假说长短。’这意思是:从长短的相待相成中,理解无长短的自性(也叫做中)。唯其没有长短自性,所以是假名的长短(也叫做假)。这无自性的长短,观察他的自性有(如四生),虽毕竟清净,一毫不可得,而假名的缘生宛然。他从缘起理解到无自性,在无自性上成立相待假(这叫成假中中后假)。这一观察过程,是非常正确的。”
【贤佳】是的,妄心无自性。印顺法师所说错误。缘生若不是他生、自他共生,还有什么形式生?
【法师】下面在引用《龙树的破因果关系–〈中论〉第一品的逻辑解析》吴汝钧先生的文章回答:“龙树《中论》 (mulamadhyamaka-karika)的第一品题为‘观因缘’(pratyaya pariksa),表面的意思是对因缘问题的考察,实际的意思是要破除因果关系。不过,这里所要破除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世间知解的因果关系,或使世间法得以成立的因果关系,却是以自性(svabhava)的立场来看的因果关系。在这样的因果关系中,因有自性,果也有自性,而由因生果的生也有自性。破除了以自性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即显出无自性的、缘起的因果关系。”
这是三论宗吉藏法师的文:
《中观论疏》卷2〈因缘品 1〉:“生若实生,不应待灭,以待灭故生即生无自性,故自性生便息。生无自性,由灭故生,即是因缘生。因缘生即是寂灭性。”
下面智者大师的文:
《维摩经玄疏》卷2:“今观此心,不自性生故非生生,不他性生故非灭生,不自他性生故非生灭共生,不无因生故非离生离灭生也。如此四句检,生不得生而说生者,但以随顺世间名字故说生。名字生即是假生,假名之生即是不生。”
我问下,幻心生幻种子、阳光、水土等,在这如幻的境界中,这些幻法生起,要不要符合因果规律?
智者大师、青目论师、吉藏大师、印顺法师对《中论》因缘品的理解中都没有否定缘起,否定的是自性。法师是否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孰对孰错?
【贤佳】符合心法依他起的因果规律。
从您所引文来看,吉藏大师《中观论疏》文说“因缘生即是寂灭性”,智者大师《维摩经玄疏》文说“假名之生即是不生”,都是说“无生”,即破无因生和因缘生。所引青目论师未说不赞成“无生”,可再看其他文。
还请直接思考解答前面所提的核心问题:(无自性的)因缘生除了自生、他生、自他共生,还有什么形式?
【法师】“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知无(自性)生。”其中的不无因,说明诸法必待因缘而生,怎呢能排除因缘生?否则不无因怎么解释?
【贤佳】“不无因”是破无因生,“诸法不自生,不共不无因”即是破因缘生,得出原文结论是“是故知无生”,应成派强拘为“是故知无自性生”,是曲解。
【法师】不无因,是翻译成没有因缘,还是翻译成必须有因缘?
【贤佳】不无因是必须有因缘,《中论》随后破此因缘生的三种可能形式(自生、他生、共生),成立无生,即“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法师】既然是必须有因缘,怎么到后来变成破因缘了?
【贤佳】因缘是假相,其实无有,故破因缘生,得出结论说“无生”。
【法师】因缘相是假相,请问这个假象是必须有,还是可以没有?
【贤佳】不必有,涅槃中无因缘相。
【法师】如果涅槃无因无果,那就是说涅槃不是缘起链条中的一环,是缘起外另有一物。那这种无因缘的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就像在另一个空间一样和现实空间没有联系。
【贤佳】有因缘证入涅槃。涅槃本身若有因缘相,岂非生灭法?岂是无为法?
【法师】既然已经有因缘进入涅槃,那么就是说涅槃是缘起链条中的一环。原因是自性因缘导致生死,无自性因缘导致不生死,这种无自性缘起就是涅槃。因为您分不出自性和无自性,所以才在破缘起。实际上破的是自性,不是缘起。
【贤佳】有因缘证入涅槃,不是因缘生涅槃。破因缘生,是说因缘生是心所变现的假生,其实如空花无生。若灭妄心,证入涅槃,则无因缘相。否则诸多大乘经说无相有何意义?
【法师】您的无相是断灭相,是离因缘外而有的凡夫见地。
【贤佳】您说的无相是什么?有因缘相,无自性相吗?
【法师】您理解的涅槃其中还有色相显现吗?还是认为涅槃像虚空一样,毫无显现?
【贤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究竟涅槃如虚空。”(卷第六十三)《别译杂阿含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乃名涅盘。”(卷第六)生灭灭已,岂有因缘相?
【法师】如果您理解的涅槃就像虚空毫无显现,那当佛进入这种涅槃的时候,还看得见众生吗?
【贤佳】《大智度论》:“利益者,未得涅槃,但令得智慧、禅定等今世、后世乐。欲度者,令得漏尽,成三乘道,入无余涅槃。如虚空无生无灭、无苦无乐、无缚无脱,无所有故,众生亦如是。是故说:‘世尊!为度虚空等众生故大庄严。’如虚空无色无形,若有欲举虚空,是为难;众生法亦如是毕竟空,而菩萨欲举三界众生着涅槃中,是故名大庄严。”(卷六十四)
【法师】法师认为存在幻生吗?
【贤佳】宜先明确问题:(无自性的)因缘生除了自生、他生、自他共生,还可能有什么形式?其他问题再说,以免都成煳涂账,游辩无了。
【法师】既然是无自性,就不会分为自,他和共,一开始这句话就是错的。无自性即幻生,有相无实,所以我问您是否承认幻生?
【贤佳】无自性生如何生?何妨他生?
【法师】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都属于无自性生。他生,他自性生之意。有自性,必然导致他自性。
“不自性生故非生生,不他性生故非灭生。”这是智者大师说的自性生即生生,他性生即灭生。所以,自生是自性生的略语,他生是他性生的略语。
《中论》卷1〈观因缘品 1〉:“自性即是自体。众缘中无自性,自性无故不自生。自性无故他性亦无。何以故?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应从他性生。”
【贤佳】破自性即破他性,但破自生岂破他生?
【法师】青目论师的原文已经发给您了。自性生出的物体,从自方看是自生,从生出的物体反过来看就是他生,自他相待故。
【贤佳】这是狭隘的他生吧?如同文字游戏。可看《中论》根本结论是“不生不灭”“无生”等。
【法师】不要总认为别人在玩文字游戏,会不会是自己不能理解论师所表达的意思。您说一个人玩文字游戏就算了,智者大师、青目论师都在玩游戏,是否不妥当?
【贤佳】青目论师我未研究,智者大师明文说“假生即不生”,《中论》一开头立宗也说“不生亦不灭”,岂可强解为有无自性生?
【法师】青目论师的颂是鸠摩罗什大师译的,建议先看懂原注释比较好。
【贤佳】感谢提示!我先前未阅青目论师的原文,论断粗率,忏悔!刚不久研读其文,了解了其论证的意涵,其论证的一些概念如您所说,而其总体结论是证成“不生”(毕竟空、无所有),如其《中论释》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不灭者,若无生何得有灭?余六事亦无。……无因则有大过,有因尚可破,何况无因!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
【法师】不生是说本体不生,但不是说现象不生。本体不生是胜义谛,现象生是世俗谛。胜义和世俗不相互妨害,此为缘起性空之真义,此缘起性空即佛的大般涅槃。绝不是把一切毫无显现称为涅槃。
【贤佳】现象是假相,如梦如幻,实是无相,实是无生,毕竟空,无所有。如翳眼见空花,无实花,翳除而空花灭,无实花灭。因缘生实即无生,唯心变现。应如此解《中论》不生不灭义,则文义无扭曲,与诸大乘经义符顺,不可凭信世俗见识。
另外,下面一段经文供参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恒住涅槃如虚空,随心化现靡不周,此依无相而为相,到难到者方便力。”(八十卷之卷第十三)
【法师】原文:“现象是假相,如梦如幻,实是无相,实是无生,毕竟空,无所有。如翳眼见空花,无实花,翳除而空花灭,无实花灭。因缘生实即无生,唯心变现。”
更正:现象是假相,如梦如幻,虽有其相,实是无生,毕竟空,无所有。如翳眼见空花,无实花,翳除知空即花,无实花灭。因缘生实即无生,唯心变现。
您现在的见地属于别教的但中,尚未进入圆教一心三观,当下一念领悟:缘起=显现=假名=性空=无自性=中道=不生=涅槃
【贤佳】感谢提示!虽有其相,实是无相,是幻相故,实毕竟空、无所有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若色若不二,若受、想、行、识若不二,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卷七十三)
【法师】阿弥陀佛!随喜法师!
【贤佳】补充一点概念的辨析,请您看是否合理:
您先前质问说:“如果说无因无果是对的,全无一法,那这种‘见地’和断灭见有何区别?”
有而变无才成断灭,本来不生(无生)则不断不灭,所以“不生”见(“无生”见)不是断灭见。如青目论师《中论释》说:“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不灭者,若无生何得有灭?……法若实有则不应无,先有今无是即为断,若先有性是则为常,是故说不常不断,即入不生不灭义。”
当然这“不生”不妨碍唯心变现的幻生(无自性的因缘生),但不是离心有因缘生。如先前您所引《入楞伽经》卷四说:“我今当说,因此法生彼法,不同外道所立因果。……外道不知自心见故,执着能取、可取之法,不知不觉唯自心见内外法故。大慧!彼诸外道不知自心内境界故见有无物,是故外道有如是过,非我过也。”
【法师】我认为“全无一法”这种表述偏空,因为这种表述容易让人把空理解成完全没有,即“空”成了“绝对的无”。二转法轮经常用这种表述,原因是为了破坏众生的实有执着。
到三转法轮的时候,在《解深密经》中佛经常用一个词叫“无自性性”,是为了破除二转法论的偏空见解,即把空又往缘起有的方向拉,如《成唯识论》:“故佛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非性全无。”
如果定执二转,就容易认为三转不了义。实际我们会发现唯识师会写中观的论著,而中观论师往往难以写唯识的论著,甚至批驳唯识师,这个原因就是二转没能理解三转的要义。但要彻底的理解三转必须在深刻理解二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否则三转必然会变成无缘起的自性论。
【贤佳】是的。如下辨析还请您看是否合理:
《中论》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结论归于“无生”,即归于胜义谛,即由世俗实无(无生,幻有)隐诠胜义实有(否则落于一切实无的恶取空)。此胜义实有,涅槃、真如、佛性、如来藏等,是无相法、离言法,非名言有(名言法有相),所以有时说涅槃空、真如空、如来藏空等,并非实无。
如《大智度论》说:“问曰:若云无为法空,与邪见何异?答曰: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言:‘定无涅槃法。’无为空者,破取涅槃相。是为异。……众生虽闻佛说无常、苦、空、无我,而戏论诸法;为是人故说‘诸法空’,若无我亦无我所。若无我、无我所,是即入空义。”(卷三十一)
又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与真如空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卷四)“诸菩萨摩诃萨由此智故,虽住真如,而不得真如。”(卷八)“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真如。何以故?以真如性空无生灭故。”(卷七十)“若佛住世若涅槃后,应依真如常勤修学,应依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常勤修学。何以故?如是真如等,是一切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及诸天、人、阿素洛等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卷一百四)“佛设利罗是极圆满安住真如所薰修故,是极清净安住真如所依器故,堪受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卷一百二十八)“所言般若波罗蜜多义趣者,谓此般若波罗蜜多非二非不二、非有相非无相、非入非出、非增非减、非染非净、非生非灭、非取非舍、非执非不执、非住非不住、非实非不实、非相应非不相应、非和合非不和合、非因缘非非因缘、非法非非法、非真如非非真如、非实际非非实际,如是义趣有无量门。”(卷一百三十五)
应成派将《中论》此偈末句“是故知无生”理解为“是故知无自性生”,即结论归于“无自性生”(幻生),也即归于世俗谛。这虽然曲解了龙树菩萨《中论》的根本意趣,但“无自性生”在世俗谛是成立的,且符顺世俗通常的见识,所以易于被人信受。但应成派进一步推论说“世俗有(幻有),胜义无(实无)”,则诽拨胜义实有,不同于小乘教义认为世俗人空法有而不诽拨涅槃等胜义实有,所以应成派“中观见”落入外道邪见。
如《瑜伽师地论》说:“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故一切皆无。’应告彼言:‘长老!何者世俗?何者胜义?’如是问已,彼若答言:‘若一切法皆无自性是名胜义。若于诸法无自性中自性可得,是名世俗。何以故?无所有中建立世俗假设名言而起说故。’应告彼曰:‘汝何所欲?名言世俗为从因有自性可得,为唯名言世俗说有?若名言世俗从因有者,名言世俗从因而生而非是有,不应道理。若唯名言世俗说有,名言世俗无事而有,不应道理。’又应告言:‘长老!何缘诸可得者此无自性如是?’问已,彼若答言:‘颠倒事故。’复应告言:‘汝何所欲,此颠倒事为有为无?’若言有者,说‘一切法由胜义故皆无自性’不应道理。若言无者,‘颠倒事故诸可得者此无自性’不应道理。”(卷七十五){末段问答参考注解:“何缘诸可得者此无自性如是”,为什么这些可得的事物(可见闻觉知的事物)说为无自性呢?‘颠倒事故’,因为是颠倒的事情(颠倒见闻觉知)。如果说这颠倒事(颠倒见闻觉知)本身是实有的,即是有自性的,那么说‘一切法由胜义故皆无自性’不合道理。如果说这颠倒事(颠倒见闻觉知)本身是实无(非真实有)的,那么先前以“颠倒事故”回答“诸可得者此无自性”是不合道理,因为既然实无,不应成为使“诸可得者”无自性的理由。}
又如《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恶取空者?谓有沙门或婆罗门,由彼故空亦不信受,于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为恶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于此而空此实是有,由此道理可说为空。若说一切都无所有,何处何者何故名空,亦不应言由此于此即说为空,是故名为恶取空者。云何复名善取空者?谓由于此,彼无所有,即由彼故正观为空;复由于此,余实是有,即由余故如实知有。如是名为悟入空性如实无倒。谓于如前所说一切色等想事所说色等假说性法,都无所有,是故于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说性法,说之为空。于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为余?谓即色等假说所依,如是二种皆如实知,谓于此中实有唯事,于唯事中亦有唯假。不于实无起增益执,不于实有起损减执,不增不减,不取不舍,如实了知如实真如离言自性,如是名为善取空者。于空法性能以正慧妙善通达,如是随顺证成道理,应知诸法离言自性。”(卷三十六)
【法师】如果不能很好理解“缘起=性空”的不二法门,容易把“真如”理解成无缘起的自性有。法师认为这样说可以吗?
【贤佳】看怎样“不能很好理解”。“缘起=性空”非了义,“缘起=性空=无生=唯识”更了义。“真如”是非因缘生的(不生不灭的)离言实有,是诸法无自性性(无名言自性的自性),即诸法离言自性,即诸法空性,也即唯识真性。依真起用而现缘起,“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如《中论》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如《华严经》说:“恒住涅槃如虚空,随心化现靡不周,此依无相而为相,到难到者方便力。”(八十卷之卷第十三)
佛初转法轮说小乘四谛教,随顺“缘起=性空”,侧重人我空。第二转法轮说般若义,即“缘起=性空=无生”,说人我空,也说法我空(五蕴皆空),如《般若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究竟涅槃。”(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是无缘起,缘起性空故。)第三转法轮说唯识义,即“缘起=性空=无生=唯识”,说人我空,也说法我空,并说唯识缘起无自性性。如《佛说法集经》说:“见法唯是心,远离于分别,不舍真如行,以得无障境。诸法不自生,亦复非他生,离诸数尽相,平等如虚空。如实知此法,智者无去相,知法亦不住,以住于平等。若能如是念,于诸法不动,是人到彼岸,如诸佛福田。”(卷四)
《解深密经》说:“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卷二)
由于第二转法轮是“以隐密相转正法轮”,容易生迷惑误解而堕恶取空,可能应成派由于意识到这点而特别强调因缘生,将龙树菩萨《中论》宣讲的“无生”强解为“无自性因缘生”,并认可世俗幻有,否定胜义实有,其实认可世俗幻有即是认可世俗实无,即落入一切实无的恶取空。
如《瑜伽师地论》说:“有二种人于佛所说法毗奈耶俱为失坏:一者于色等法、于色等事,谓有假说自性自相,于实无事起增益执;二者于假说相处、于假说相依离言自性胜义法性,谓一切种皆无所有。于实有事起损减执,于实无事起增益执,妄立法者所有过失已具如前显了开示。于色等法实无事中起增益执有过失故,于佛所说法毗奈耶甚为失坏。于色等法实有唯事起损减执,坏诸法者所有过失,由是过失于佛所说法毗奈耶甚为失坏,我今当说。谓若于彼色等诸法实有唯事起损减执,即无真实,亦无虚假,如是二种皆不应理。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补特伽罗,非无实事而有假立补特伽罗。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若唯有假无有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是则名为坏诸法者。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由此道理彼于真实及以虚假二种俱谤都无所有。由谤真实及虚假故,当知是名最极无者。如是无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应共语、不应共住。如是无者能自败坏,亦坏世间随彼见者。世尊依彼密意说言:‘宁如一类起我见者,不如一类恶取空者。’何以故?起我见者,唯于所知境界迷惑,不谤一切所知境界,不由此因堕诸恶趣,于他求法求苦解脱不为虚诳、不作稽留,于法于谛亦能建立,于诸学处不生慢缓。恶取空者亦于所知境界迷惑,亦谤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堕诸恶趣,于他求法求苦解脱能为虚诳亦作稽留,于法于谛不能建立,于诸学处极生慢缓。如是损减实有事者,于佛所说法毗奈耶甚为失坏。”(卷三十六)
【法师】我基本认同法师现在的观点,但我还需要再确定一下:真心和妄心,是不是缘起的关系?
【贤佳】应是缘起关系,但应非通常说的名言缘起,论典有讲真如缘起,如唐朝宗密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说:“实义有三:一、缘起即空之真谛,则非出非般,故《大经》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二、真如缘起之俗谛,则念念处处而出现,念念处处而涅槃……。三、约第一义谛,即常住世、常涅槃,谓寂而常照为住世,照而常寂为涅槃。”(卷下)具体我不确切,有待以后研学。
【法师】缘起是肯定的,但这个因的内涵,我还有些模糊,供参考,如《大般涅槃经》卷28〈师子吼菩萨品 11〉:“何故名因?以了因故。善男子!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生法者,是名生因;灯能了物,故名了因。烦恼诸结是名生因,众生父母是名了因。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复有生因,谓六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了因,谓佛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了因,谓六波罗蜜、佛性。复有生因,谓首楞严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了因,谓八正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生因,所谓信心、六波罗蜜。”
【贤佳】感谢分享!以下评判请您看是否合理:
应成派曲解龙树菩萨中观义,也即不解大乘无生义和唯识义,由此曲说《解深密经》《楞伽经》等经典中所讲唯识义是佛随顺机缘的慈悲妄语。台湾印顺法师“同情”应成派“中观见”,结合近现代学者的考据臆测,进一步说大乘经都不是佛亲说的,而是“菩萨”们慈悲妄语编撰的。很多宗奉应成派“中观见”的藏密宗派学修者批判印顺法师的“大乘非佛亲说”观点,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一根苦藤上结出的苦瓜。
【法师】不能这么说,“缘起=性空”,是应成派的主要观点,首先不是错误的。中观所批驳的是识不是缘起的唯识宗。如果说识是缘起的,就和中观宗相同,这时两派没有差别。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要安立第八识?
【贤佳】龙树菩萨中观宗义与正规唯识宗义毫无矛盾,但应成派“中观”宗义与龙树菩萨中观宗义根本意趣不同,不认可《解深密经》《楞伽经》等佛经宣讲的唯识义,是吧?正规唯识宗义认为阿赖耶识是世俗缘起有,而应成派不认可阿赖耶识世俗缘起有,认为阿赖耶识如龟毛兔角,是佛虚构的,是吧?
【法师】法师有些误解。首先格鲁派并没有不认可《解深密经》和《楞伽经》,在《辨了义不了义善说海》里其实主要讨论的就是《解深密经》,在《入中论》和《广论》里也引用了《楞伽经》。应成中观批驳的是真如不能缘起的唯识宗。
我是说有的中观师,把无自性解释成了全无性,其实宗大师也不认可说性全无,如《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诸具慧者应知性空之空义,是缘起义,非作用空无事之义。”其中空无事之义即说:并不是完全没有。“若就自宗于因果上善引定解,则于无性自宗全无定解之处,而于无性取密意者,应知未得中观正见。”其中说“于无性取密意者”未得中观正见,即不认可全无性的说法。
因为我们在龙泉体系没有学习《广论》的胜观部分,所以会有些误解。
至于龟毛兔角,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的意思,是说无自性的缘故,圣者看到这如幻的现象就像看到“兔角”一样,但不是说其完全不存在,如《宗义宝鬘》:“应成派不共说法是……如兔角虽无,但兔角的概念或所现在彼错乱认知的心上仍是存在。”阿赖耶识在应成中观看来是空性的颠倒存在,也就是说应成说的“兔角”是世俗存在,而不是说“完全没有的意思”。
【贤佳】格鲁派认可《解深密经》和《楞伽经》,但认为佛说阿赖耶识是完全虚构的。相关问题在《辩破应成派(格鲁派)的辩论记录(基础所依)》有详细辩论,在《一些交流讨论(20181106)·(五)》、《一些交流讨论(20181108)·(十三)》也有辩论。
【法师】我都看过了,原因是您问的人都没能正确回答您的问题,我估计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懂。
首先应成的要义是“缘起=性空”,唯识宗搞出一个什么“离境独存的识”存在,丧失了缘起义,自然要批驳了。
【贤佳】应成派扣帽子滥批唯识宗义,这在《辩破应成派(格鲁派)的辩论记录(基础所依)》已辩论过了,我不想再费口舌了。
【法师】您也才刚了解“缘起=性空”没有多长时间,将心比心,对方对唯识和中观的理解也不一定就很到位,讨论的问题又很深,解答不出来很正常。
其实,唯识和中观两派里面,都有理解不到位的,所以大家就相互批评。您现在认可真如可以缘起,但如果您发到论坛上,估计不少唯识师说您是伪唯识,本质是中观,或者说您是藏密、外道。
我们要静下心重新回顾这些争论的问题,就能慢慢感觉出来是怎么回事。
(四)
【赏花人】一、“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不无因的意思不能单独列出来看,应该结合起来看。结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无因生不对,因缘生也不对,这样才是无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因缘生。
在全体无生体性基础上,五蕴相貌非无因缘。无生灭性本身非因缘,本来无生,并非什么因缘导致的。相是因缘,性非因缘,性相同时,即非因缘非不因缘。
当“不无因”三字在整体考察的时候,不是必须因缘的意思,是“无因缘是不对的”,并非定是因缘生。好比说,这孩子不无人教,不代表这个孩子就是有教养(有涵养)。又比如说,有人眼睛有病,见虚空中花,说这个花出现非无因,不代表这个花就是因缘生,因为花体即虚空,与虚空同体,虚空有非因缘性,花也有非因缘性。诸法非无因,指的是诸法相不离因缘而有,并非说诸法就是因缘生的,是说离开因缘不能现。比方佛地五蕴,需要福慧圆满为因缘现,或者说需要了因(般若正观)、缘因(布施持戒等),但并非说就是这个了因、缘因出生佛地五蕴,而是转众生五蕴为佛五蕴。佛地五蕴之体性有本来具足的一面,在佛地五蕴未现之前,佛地五蕴体性已经有了,只是没有了因、缘因显不出来。
如是,“不无因”不能理解成必都是因缘而没有非因缘本具一面,只是否定没有因缘能现。因此,定执都是因缘而没有本具非因缘一面,不是大乘别、圆。
因此,无论应成派说诸法是自性因缘还是无自性因缘,只要否认诸法有本具的、非因缘一面,就定执没有本具的、非因缘的一面,那么都不是大乘。因为无论因缘有无自性,若无本具纯是后来因缘生,则后来因缘灭时,诸法灭尽,最多还是二乘涅槃。如轮回五蕴,若无本具面,都是因缘生,以见思惑为因,有漏业为缘,或以无明为因,那么无明灭尽,则五蕴灭尽,不可能存在,因为五蕴根本没有不属于因缘的一面。如果说五蕴本身种子为因,随烦恼业力变化为缘,而有六道五蕴差别,有佛与众生的五蕴差别,那么,五蕴种子是先天还是后熏?若承认先天有,这其实就到唯识了。若不承认先天,都是后来熏习的,那么当然也可以经由熏习因缘灭尽五蕴。总之,没有非因缘面,就不可能出现佛陀果地因缘非因缘无碍、生灭无生灭、空有无碍的境界。
诸法因缘生,无论因缘果有无自性,不承认有非因缘面,则缘尽都尽。如果说诸法因缘生,因缘是不会被灭的,不会被灭尽,那不正是诸法有不随缘生灭的本具一面吗?真如不生灭,真如实有(非凡夫遍计有),据此而安立,有什么错?全体无生,全体随缘,生与无生无碍,涅槃生死无碍。
二、如果说诸法因、缘、果皆无自性,那么,因、缘、果有没有界限?如果因、缘、果有界限如根尘识有界限的话,那就是他们有自体,非无自性。如果无界限,根尘识性中相通,岂非唯识义成?
另外,如果因缘果无自性,无自性与因缘果诸法是什么关系?如果说无自性等于缘起诸法,那么无自性岂非也是缘起的,空性岂非也是缘起?岂非也是因缘生灭?如果不一样,说什么缘起等于性空?
若性空是本空,非因缘,那么即空之法为什么没有非因缘面?如智者大师说,体空教中,因、缘、果三皆即空,不可分拆因、缘、果。利根人不必分析因、缘、果而直观本空:“又如所以者何?若有色可析,可名入色。色即是空,无色可入,故名不入。既无流可入,即无业果。”本空之法不可分析,就本空之性说非因缘,说无业果,就相则业果不坏。性相不离,非因缘非不因缘。非因缘当下即因缘,因缘当下即非因缘。
这都是问题,定执因缘而无本具非因缘面,确要冒充大乘的问题。不充大乘就没问题。
定执因缘,不要冒充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即假即中讲的是如来藏,性具为因(非因缘),随众生迷悟、染净、善恶业力为缘而现十法界。性具之性亦无性性,无自性,无他性,无因缘性,无非因缘性。
三、唯识里面说真如不生灭的,在生灭相外,也没问题。只要认知真如离于实我实法遍计,非凡夫遍计实有,修我、法二空观,断尽我法执,一样解脱。并非要在认识论上一定要将不生灭性与生灭相相容。比方析空阿罗汉,它就认为离有为有无为,无为确实有,常而无我,他去破我执,一样出轮回。别教唯识就是要断九法界生灭相的,根本没问题。
四、“诸法因缘生”辨析
“诸法因缘生”五字本身没有错,但“因缘生”有四层内涵。
认为五蕴诸法从本以来没有,都是后天和合生成的,等五蕴因缘灭,五蕴就灭,这是藏、通二教。
认为五蕴有非因缘、本具一面,以性具为因,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有差别,有凡夫五蕴、佛陀五蕴,这是圆教的。圆教的因是性具,圆教的缘是众生迷悟、染净善恶业差别。因为是性具的,所以五蕴体不会断灭,有非因缘面。不过性具的性也是无性性,无性性中具足万法,待众生心烦恼业力差别而现不同相。
别教是第八识为因,八识具十法界一切有漏无漏种子,以辗转熏习为缘,就是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这种染净熏习为缘,出生六道乃至佛法界。别教种子,有新熏和本有,也是非因缘(本有)、非自然(新熏)。
“众缘所生法”一句,如果认为因是有本有部分,有性具一面,那么这句就是大乘。如果认为一切法都没有本具的,都是后来有的,那就是藏、通二教。通教因缘观和藏教差一点点,通教因缘果皆无自性,藏教实有,只是缘生无我。通教空性可以从非因缘非不因缘入,但通教因缘观还是和藏教类似。应成派提出无自性因缘果,这个属于通教因缘观部分。但应成派认为必须由因缘生而入无自性,这不是标准的通教空性,通教空性非因缘非不因缘,直下本空。
应成派如果认为五蕴诸法都是后来因缘起的,那么,虽然他也用龙树菩萨这段话(“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他们解出来不是大乘。
大乘经说“非因缘”,破的就是析空教认为诸法没有本具部分,纯是后来因缘和合生的偏狭因缘观。大乘并不否定“因缘生”,但是大乘中诸法的因是有本来具足的部分的。一般唯识就说种子有本有部分,如来藏就说诸法体性是本具的。虽然本具,可是没有缘不能现起。虽然没有缘不能现起,却不会说离缘就没了,法体还在。法体无性性,但不是没有,需要仗众生心迷悟染净等因缘现起。
“众缘生”没错,但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程度区分。理解到别圆,因是本具,仗缘而起,法体随缘变化,但是也有不变一面,那就是大乘。比如闻性,随众生心迷悟染净不同而有十法界耳根,这是随缘的一面,十法界任取一耳根,全是众缘所生。但同时有不变一面,十法界耳根闻性只能转,不能灭。地狱众生闻性与佛闻性功能有差别,体性却不异。离众生因地闻性,佛地闻性无法凭空出。这就是有非因缘一面。如果说法体丝毫没有本具部分,纯是后来因缘,无明灭则识灭,一切都灭,灭了就没了,这是二乘的“众缘所生法”。
“非因缘”破二乘因缘观中全无本具的因缘观,不破大乘的因缘。
蕅益大师原文,四种诸法因缘生:
“知一切法从因缘生。名字位中,观察正因缘境,具破外道、凡夫分别我法二执。言法执者,不出邪因缘及无因缘二种。时、方、梵天等,名邪因缘。自然,名无因缘也。言我执者,妄计是常、是一、自在能为主也。然‘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亦有四教差别。
“若知性具为因,迷悟为缘,三千性相为所生法,即属圆教。若谓一切种识为因,展转熏习为缘,分段变易乃至四智菩提为所生法,即属别教。若以六识相应有漏种子为因,六尘美、恶、中庸境界为缘,三界依正色、心因果所生法,即属藏、通二教。但通教则知若因若缘若所生法皆如幻梦,藏教则以为实法耳。
“故圆解则能遍破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藏、通、别等种种法执。别教亦能破于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藏、通二教法执。通教亦能破于外道、凡夫我法二执及三藏教法执。今藏教则唯破外道、凡夫我法二执也。既从内六识因、外六尘缘而生,则三界依、正决定不从时生,不从方生,不从大梵天生,不从极微性生,不从地生,不从水生,不从火生,不从风生,不从空生,亦不从神我生,亦不从本际生,但由内因、外缘和合,所以虚妄有生,则亦非自然生。故能遍破邪因缘、无因缘二种法执也。若法从因缘生,生必有灭故无常,生灭相异故非一,非一则不自在,不能为主,故必无我。正报既非是我,则依报亦必非我所矣。”
另附智者大师原文作为参考。大师对《中论》“诸法因缘生”四层内涵的解释。认为诸法纯是因缘生,离因缘没有任何体的,叫做空,认为众缘和合不能自生、无主宰所以假,这个空、假内涵只能在析空,与通教空假内涵都不一样,何况别、圆?而格鲁人用空、假、中名,却是析空教中的空、假、中,不能冒充别圆:
“若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者,既言‘因缘所生’,哪得即空?须析因缘尽方乃会空,呼‘方空’为‘即空’。‘亦名假名’者,有为虚弱,势不独立,假众缘成,赖缘故假,非施权之假。‘亦名中道义’者,离断、常名中道,非佛性中道。若作如此解者,虽三句皆空,尚不成即空,况复即假即中,此生灭四谛义也。
“若因缘所生法不须破灭,体即是空而不得即假即中,设作假中皆顺入空。何者?诸法皆即空,无主我故;假亦即空,假施设故;中亦即空,离断、常二边故。此三番语虽异,俱顺入空,退非二乘析法,进非别非圆,乃是三兽渡河共空之意耳。
“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三种逦迤各各有异。三语皆空者,无主故空,虚设故空,无边故空。三种皆假者,同有名字故假。三语皆中者,中真、中机、中实故俱中。此得别失圆(云云)。
“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当知闻于一法,起种种解,立种种愿,即是种种发菩提心。”
注:智者大师对“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的意思有四层内涵,我依天台判教略说:
1.藏教析空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意思就是因缘生法,则必因缘灭,因缘灭,诸法就没有了,因缘生、因缘灭所以空。诸法离缘彻底没有,一点非因缘成分都没有,因缘尽法必尽,这是析空的空。必须要意识到诸法因缘生,才知空、析空。这个空,是因缘生的意思。
2.通教体空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意思是说,因缘生法,是依空而有。这个空,并非因缘生的意思,而是本空。是离一切相的本空之中起了无明,而有了十二因缘诸法。灭尽无明则诸法尽。十二因缘依空而有,体即是空。并不是因缘生所以空,而是因缘生法都不离本来就的空性。空性中,因缘假合现起诸法。所以,这种体空法,就不必意识到诸法是因缘生,认为离开因缘就彻底没有,不必这样才认识空性。而是不坏诸法相,知当体即空。比如四性无生,分析四性都无,就可以。而不是把一个法拆成因缘,分析他的因缘是什么才知空。
这个跟前面第一种“因缘生,因缘灭,所以空”就不一样了。空性本然,离于言说,非因缘,非自然,那么依空而现的修法,体即是空,因缘当下即非因缘的空性,因缘、非因缘无碍。因为通教不知道无性性中具足诸法,所以智者大师说不具假、中。
3.别教解:因缘生法,依空而有。空中具不空诸法,所以空即假即中。别教解这个空是不空的空,跟前面通教不一样。通教空性中不具足诸法,最后灭尽诸法。这里是具诸法,只能转识成智,不能灭尽诸法。别教的空、假、中不是相即的,侧重空、假、中差别相,不能明了空即是假、中,中即是空、假,是慢慢一步步结合空、假。
4.圆教解:因缘生法,依空而有。空中具不空诸法,所以即空,后面即假即中。即假即中就是说前面的空即不空。圆教空、假、中同时不二的,不必像别教那样慢慢平衡、慢慢入中。
这四种解答,只有藏教析空才是“因缘生所以空”,后三种都是因缘依空而有。只是有空具、不具诸法的区别。后三种空,都不是说诸法离缘彻底没有故空,而是本然空。对别、圆的认知需是在通基础上的。
《中论》的“因缘生”,随着解读能力不同而有四种差别。应成派的解读最多介于第一、第二之间,因为他提到了无自性因缘果,触及通的范畴,但是证空性又非从因缘生故无自性入,这不是通教特征。通教直观诸法性非因缘非不因缘,自、他、共、无因四性皆无,彻底空寂,本然寂灭。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