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讨论类编23:学诚系列“开示”辨析(2019年上)(2022年1月3日整理)
(一)
【居士】学诚法师《感悟人生》初步梳理完成(《居士点评学诚法师〈感悟人生〉》http://www.mzhy.org/20180716-9/){编者注:链接被防火墙屏蔽},体会作者大致思路:
第一章:世间苦多乐少,因烦恼和世间思维,故需皈依发愿,学习佛法为增乐减苦。
第二章:善良利他追求快乐(坏苦),弱化对经论的闻思,强化自己的学修体系是当前大众学修佛法的缘起。
第三章:“依师法”登场,配合“快乐宗”和“做事法”,其理论体系框架已成。
第四章:深化理解追求快乐方式的两种情况(世间法和自宗),名利财位等无错,关键看追求方式,自宗仁爱快乐增上。
第五章:强调自宗,弱化经论,强化依人,依师法发展到依友层面,带“菩提心”(利他行善)做事为宗要。
第六章:“历事练心”登场,强化关注自心、反思自己,“传销”团队殊胜,落脚点在世间成就和各种事业。
第七章:“出家法”登场,团队事业殊胜,世间家庭不圆满,进入团队之后关注自己多洗脑,问题都是自己的。
第八章:继续深化其体系之意,弱化经论,强化做事,强化自我反省。
第九章:深化“依人”、洗脑、依师做事以求快乐。
第十章:对境练心,做大事业,规范听话,缘起“清净”壮大,主动出击“弘法”。
得出如下思考:
1.其相似法体系成因,或许因为学诚法师年少即出外承担,缺乏深入闻思经论和修行的功夫,又急需形成自己的思路好对外宣说及指导做事(类比有时上级领导或导师安排出去讲课,课题指向的主体内容未深入研习故一知半解,又急需自信和成体系讲述,就会断章取义快速截取已知信息臆造一套体系,其实与课题主体体系有偏差)。
2.其相似法体系精妙,高于一般俗说,且有力(指向利他行善,易见成果),故易蒙蔽俗众,或许也蒙蔽了自己。
3.其体系内涵要点:
a)“世间状态”烦恼自私狭隘,不能很好利他且害自他,故苦多乐少。
b)佛法发心利他,胸怀无限,故对治“烦恼”,得善果,生生增上,快乐渐多,直指佛果。
c)因此佛法殊胜,要皈依学法。
d)学法依人重做事,弱化经论的重要性,提升团队、依师、出家众、跟人学的重要性。团队殊胜,事业殊胜,家庭浊恶,故出家殊胜。佛法唯心,只看自己,多加忏悔,关注自己烦恼,故上山后团队及他人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e)修行要实践,实践靠对境练心,面对复杂人事物做事,不停发心,在六根门头起心动念处下功夫,发“菩提心”(利他行善),修“定”(散心对境修)“慧”(对境利他,忏悔反省自己,与团队之法相应,减自私、增善良等,“烦恼”渐渐消减,“智慧”增加)。
f)落脚点在团队和做事,为团队,为大家,绝对听话,就是“无我利他”,直指成佛。
4.其对佛理多理解偏谬,多强调具体做事,讲法多呈“鸡汤体”,多不符实际地给听众“打鸡血”“发糖”。
5.殊胜的洗脑“传销”体系(依托佛教,指向善法),鼓励大家积极“弘法”传教“行菩萨道”。
再回头看看龙泉体系的管理三大法——坚持随众、不说是非、服从管理,配合依师做事、对境练心、强调忏悔、大做事业等,一下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与贯通。【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27)》·(八)】
(二)
【居士】《对学诚法师〈感悟人生〉辩护的再辨析》(http://www.mzhy.org/20180716-10/){编者注:链接被防火墙屏蔽}。
大致总结一下辩护者在辩护中出现的问题:
1.不通经论,对教理理解混乱错谬,所讲多为相似法;
2.不明原文之意,以己意偷换概念为原文辩护,与原文自相矛盾;
3.不识现实缘起,师心自用玩文字游戏;
4.“原文就是对,怎么错都是对”的辩护思路多次出现,不知所云。
弟子认为辩护者因相似法熏心日久,致知见混乱颠倒,又基于愚痴慢心强行出头,致有辩护之事。希望能借此辨析之机助其醒觉转心,同时启发大众对相似法和教理的认识。愿正法久住,众生离苦。
【贤佳】我将文稿转给其他人阅评。一位法师对辩护内容评论说:
“总体印象如下:
“一、偷换概念的地方太多。比如第二章,原辨析人说的是‘初学佛的人不可能知见完全正确’,学诚的辩护人给偷换成‘末法时代能够学佛的人不可多得’。再比如,也是第二章,原辨析人说的是‘学习佛法的方法不排斥因明等’,学诚的辩护人给偷换成‘学习佛法要靠信心才能进入’等等。再比如第三章,原辨析人说的是‘出家时间长不代表一定有修行’,学诚的辩护人给偷换成‘应该恭敬出家时间长的法师’等等。太多了,就不再举例了。总之,你跟他讲教理,他跟你聊感情;你跟他讲感情,他跟你讲戒律;你跟他讲戒律,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依师。
“二、‘苦苦’、‘坏苦’和‘行苦’不分。第三章里面,学诚辩护者所说的衣服破了洞、求雨求不到等都是‘苦苦’,而不是‘坏苦’和‘行苦’。
“三、胜义谛和世俗谛不分。第六章里面,依哪一宗把无常归为胜义谛、业果归为世俗谛?还有,学诚的辩护者说‘佛讲“空”是为了破“有”,但并非否定“有”’,这句话如何理解?什么东西既被破了又没被否定?
“四、此外,方便和智慧不分,烦恼和无知不分,有漏善和无漏善不分,大乘、小乘不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不分,止观不分,如再辨析人所辩。
“总之,辩护人的水平和学诚差不多,应该在教理上多下一些功夫。
“《感悟人生》这本书核心的主题就是灌输给大家这样一个理念:离开师法友团队你就完了。从而为学诚控制僧俗二众,构建他自己的佛教帝国打下理论基础。”
【居士】这位法师把弟子想表达的一些内容讲得更生动和具体。
【贤佳】原辨析法师来信说:“大概看了一下,下面对一些问题进行回复:
“1.关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这是相对的,如果站在不严谨的角度看学术文章,就会认为对方在‘钻牛角尖’,然而,这也说明《感悟人生》语言表达确实不严谨。
“2.注解(辩护)为了说明原文的正确性,补充了大量的限定语,实际上这些限定语在原文中根本没有出现,《感悟人生》的用词大多绝对化、笼统化。
“3.感觉很多地方绕开了辨析的观点,进行了概念替换。”【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27)》·(九)】
(三)
【居士(原龙泉寺义工)】近日看了法师与僧俗交流的邮件中,有位居士对学诚法师《感悟人生》开示进行了辩护,末学结合自己多年来在龙泉寺承担修学的体会,对《感悟人生》写一点自己的体会(《对学诚法师〈感悟人生·第一章〉的事义辨析》,见后附文)。
当年去龙泉寺,学佛小组只在寺里有,周末就是学习《广论》。初学时,觉得《广论》比较难理解,业余时间就从学诚法师《感悟人生》开始学起。除了这些,没有学习过龙泉寺体系之外的佛教内容。之后,学佛小组开在山下,承担学佛小组讲师每周都被龙泉寺的承担安排得满满的。本想周末做做义工就可以了,龙泉寺从学佛小组开始,陆续推出了很多在家居士事业,到后来就忙不过来,不得不辞职做全职义工。
其实从一开始,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不明白的就是,在家居士还有很多工作,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当年《感悟人生》,寺里流通处可以请到光盘,回家看了一遍,看后心情很难过。因为这个光盘里的十讲开示,讲的都是在佛门里如何修行。听完《欲乐和法乐的省思》这一讲,更是觉得这个开示不就是让人放下世间的一切,一心一意去寺里做义工吗?那时候我还想在世间工作生活,然而当年寺里义工少,如果自己不做,没有别的义工可以接替,所以暂时先撑着,觉得如果不做,好像对不起寺里、对不起法师。这一干,就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搭进去了。
直到去年发生了学诚法师的事情,才明白这么多年,包括我自己都被“依师法”洗脑了,被寺里牢牢地控制了思想和占满了自己的所有时间。这么多年,跟随龙泉寺走过来,回头再来看学诚法师的《感悟人生》,发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讲的法是为建设他心中的“佛教帝国”服务的。他讲的法,并不是解决人们当下遇到的痛苦,而是让众生都去龙泉寺服务,为他的“佛教事业”服务。用他的话来说,这才是有福报、最有意义的人生。
末学结合自己这些年的体会写《感悟人生·第一章》辨析,写完这一章写不下去了,原因是心很烦,觉得自己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在寺里,好像继续写下去又得重新经历一遍苦难的日子。
【贤佳】所写很好!结合具体事情感受和思考,明辨了重要问题,会给一些人启发,后面的章节内容不必费心辨析了。
【居士】末学想了想,自己写的几点感受,主要是说明依师法对自己的危害。意思也许有不严谨的地方,不过这个经历是真实的。【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31)》·(六)】
附:对学诚法师《感悟人生·第一章》的事义辨析
【原文】未皈依以前,大家在家里、在世俗社会生活。世俗社会有种种的标准、种种的价值观、种种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世俗社会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觉到痛苦,有时候会感觉到快乐,更多的情况下是痛苦当中有快乐,快乐当中又夹杂着痛苦,苦乐交参,苦多乐少。痛苦永远比快乐多,痛苦的时间永远比快乐的时间长;快乐永远比痛苦短暂,快乐永远比痛苦少。我们在佛门里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快乐能够持久,让我们的痛苦能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短暂,最后把这些痛苦全部消除掉。
皈依的意思就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什么呢?皈投三宝,依靠三宝。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台风把房子刮倒了,地震把房子震倒了,火灾把房子烧没了……你没有房子住了,没有东西吃了,没有钱花了,那怎么办呢?要去投亲,要去靠友,要去皈投,要去寻找依靠,要去寻找皈依,寻找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庇护。这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在生活层面、物质层面遇到问题和苦难的时候,需要别人给我们帮忙。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 ——烦恼、业、痛苦,在世间找来找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找不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寺院里面的佛法僧三宝就是要为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两千多年来,多少人皈投在释迦牟尼佛的门下,多少人获得生命的解脱,获得人生意义的最大实现!
【辨析】
当年初学的时候,听到这里,感觉学诚法师把世间的苦概括得很多很多,而佛门很快乐,所以那个时候很向往佛门的快乐。
最初法师和同修拉新人去寺里承担,都给大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最早寺里的义工给山下的义工很多的关心,让人觉得很感动。让自己觉得在世间,我的老板、我的家人都没有这么关心我,而龙泉寺的人对我时时刻刻关心,久而久之就愿意往寺里跑。
去寺里世间长了,听到的法师开示都是讲世间是五浊恶世,能够来寺里承担的都是很有福报的人,把世间说得很可怕,如上面学诚法师说的:多少人皈投在释迦牟尼佛的门下,获得了生命的解脱。
事实上,我们的生命,这些年走过,有没有得到解脱?做周末义工还好说,做全职义工,很多人都要对家里人隐瞒,没有收入也要隐瞒,等自己遇到生活窘迫的时候,自己又很痛苦。
可是我们原本有能力自食其力、工作养活自己的。出家另当别论,当自己没有了工作收入,没有了住处,这时候就完全任人摆布了。他们还美其名曰:“这是在改造你!改变你的业。”所有的东西,一旦在佛法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人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学诚法师谈到,承担佛教事业的意义。
【原文】
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辨析】
上面学诚法师的话,现在再看,充满了名利的色彩。我们在寺里做义工,以前总觉得是将佛法传递到世间,让众生跟师父接上线,让人们能够从学诚法师讲的佛法里面找到内心离苦得乐的智慧。实际上,在我的同学看来,我这些年在寺里的承担都充满了各种名利。而且我看身边的同行也是这样,有的在世间工作平平,也没有什么大的平台可以展示,在寺里却可以得到很大的平台。
我们承担这些佛教事业的背后,整个寺里的共同特点都是在追求名利。我们自己却看不到。越是做义工,越觉得寺里的工作比世间的工作还要好。近年来寺里有很多的接待工作,义工们都能见到很多大人物,跟世间平淡的工作一对比,自然觉得寺里的承担更有意义。
假如我们这些义工都在按照居士的三皈五戒,平平淡淡在修行,又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修行?恐怕很少吧。学诚法师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特别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把在寺里所做的事情用一个很高大上的意义来概括,让自己宁愿为了寺里承担放下在世间的工作和一切,义无反顾地去寺里承担。
有没有想过,这些年在寺里做了很多年义工后,重新回到世间,该怎么办?让那么多义工出家,不管父母是否同意,法师教义工怎么跟家长应对,这些都是佛教教人出家的本怀吗?不是吧?遇到家里人不同意个人出家的,就说这是自己的业障和福报不够。遇到家里人不同意,让义工回家办手续,等拿到毕业证和户口本,然后再从家里跑出来,寺里直接安排出家。凡此种种,寺里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请问这是佛陀说的出家的本怀吗?
【原文】
有些人来到寺庙学佛法,好像修行没有什么进步,好像修行会恍恍惚惚,甚至修得越久越不想去修,修得越久好像佛法离自己越远,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了。我们学佛到一定时候,来到庙里法会参加多了,往往就会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掉。最初的发心很重要,是你皈依、学佛最主要的原因。你把皈依、学佛法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忘记掉了,当然你的行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你的行为没有意义,那么你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不好了。
佛法是非常注重发心的。你是发清净心,还是发染污心;是发善心,还是起恶念;你是散乱心,还是内心里面都是戒定慧的功夫,这种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大大不一样的。
【辨析】
从我刚去龙泉寺做义工,开始听学诚法师开示到现在,寺里一直有一种现象,就是新来的义工有时引用师父的话说:学习佛法久的人烦恼重,问题很多,业障重,学得越久离佛法越来越远。
真的是这样吗?殊不知,龙泉寺在学诚法师推行的“依师法”的影响下,开展了一个又一个与时俱进的事业,同时也涌现出几位“广大承担”的年轻法师。好像这几位年轻的法师更听话、更依师,更理解学诚法师心里所想的,更能接引更多的人来到龙泉寺似的。给很多人的印象是,熟读学诚法师开示,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例如龙泉寺的国际弘法事业,有了学诚法师开示,就能在国外开辟道场。如果这样的话,还需要学外语做什么呢?海外的文化差异难道就不存在了吗?
还有C法师曾在课上说,国际弘法最初要派不懂外语的人出去。懂外语的人,先派去国外,自己的业就会显发出来,跟国外的业相应,最后就不一定跟师父相应,下一生就遇不到师父。这话是典型的依师法洗脑。
派不懂外语的法师出国,一个一个国家复制龙泉寺样板。他们并没有去适应不同国家信众的要求,而是一个个开发龙泉寺在海外的大本营,如学诚法师所说:“我希望在世界的每一个城市,都能建一个寺庙。”
所以,近年来,龙泉寺不断在扩张,不断在发展。表面上看在广度众生,实际上,是在稳固自己的集权。表面上广结善缘,实际上自己的庙关起门来“修行”,在庙里建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嘴上说的是学诚法师八宗并弘,实际上我们的修行都是寺里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近年来,谁有办法扩大龙泉寺的影响力,谁就可以成为英雄。
再来看看被攻击的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贤启法师在龙泉寺的十年非常低调,被称为“不休息菩萨”。贤佳法师多年研究戒律。在他们跟随学诚法师的十年中,他们也是按照学诚法师的教诫,一点一滴在修行。两位法师之所以敢做出举报学诚法师的事,是因为多年来他们持守佛门戒律。这就是最有力的回应。并不是说学佛学得越久就离佛法越来越远,反而越持戒的法师越能发现问题所在。
如果说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对学诚法师不满,为什么没有在过去几年对学诚法师提出异议?去年出了学诚法师性侵案,很多的人关心的是自己不能没有师父,而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为受害比丘尼讨回公道,举报学诚法师戒律、性侵问题,结果被一些人说成是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背叛自己的师父。
国家宗教局都出了声明,证实了学诚法师发骚扰短信属实,性侵部分公安机关立案调查。龙泉寺至今说:“师父是被冤枉的,高僧大德也有被诬陷的时候。”国家如果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能有今天的结果吗?如果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是有意诬陷自己的师父,举报信上两位法师都是实名举报,国家怎么没有把两位法师抓起来?龙泉寺的做法完全是颠倒是非。对于国家的声明,不敢面对现实的人们,即使你的心发的是善心,又有何用?让后面的人仍然蒙着眼睛前行,难道是自己有戒定慧的功夫吗?
末学认为两位法师举报的发心就是大善。为了佛法,扶正佛教的戒律,挽救邪师学诚。
如何去伪存真,如何分清依师和被洗脑,如何分清男女双修是不是历来高僧大德提倡的修行内容,都是贤启法师和贤佳法师的本怀。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