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讨论类编38:戒律辨析(一)

交流讨论类编38:戒律辨析(2019年上)(20220120整理)

目 录
一、戒律意义思辨 1
二、授受戒法讨论 18
三、在家居士学戒 30
四、五戒八戒讨论 33
五、“说四众过”辨析 41
六、得戒问题辨析 53
七、尼众受戒问题 55
八、如何看待劝谏 59
九、如何看待破戒 64
十、菩萨戒辨析 68
十一、与女说法辨析 84
十二、神通举罪辨析 93

一、戒律意义思辨
(一)
【居士】法师邮件中,您提到“不要拿佛法做交易”的话题,很有觉悟,特向您汇报自己的感受。
佛法是无上觉悟之法,是引导人们破迷开悟、脱离生死苦海的无上大法,千金不易。如果用佛法做交易,无异于自损佛法、自贬佛法,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衰微和没落。这种结果自觉可以和世间的执法执政人员倘不严格执行政策法律相比,表面看是体恤宽宥,实则败坏社会风气,失信于民。也可以类比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时候为了融洽家庭关系,换取家人对自己有些时间、活动上的同意,会给他们买些肉食,所谓“好吃的”,但实际结果让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出离心产生质疑。
【贤佳】随喜省思!佛教讲“方便出下流”、“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儒家讲“乡愿,德之贼也”。有些机缘是可以、应该随顺人情的,善护他意,避人讥嫌,戒律中有相应要求或开缘,而其他很多情况下不能滥顺人情,否则深远失道误人。戒律是佛由慈悲心、般若慧制定的,是很好的中道,所以宜应以戒为师,学戒持戒。【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03)》·(十二)】
(二)
【原极乐寺比丘尼】有两个困惑,向法师请教:
1.在当代,强调严格持守戒律的同时,如何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原教旨主义?
2.根据戒律,在僧团如法羯磨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停止不持某些小戒。但是,根据当今佛教现状,在羯磨法多不行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戒律的灵活调适?
【贤佳】1.戒律本身是有开遮的,且背后指向定慧,真正通达戒律,自然是顺善适应的。应该严谨“原教旨”,但不要“主义”,否则便远离佛法,或是太执着。
2.能持尽量持守,条件不足而不能持的应以惭愧心忏悔,不必舍戒。
【原极乐寺比丘尼】非常感谢,很受益。不好意思,您说的“应该严谨‘原教旨’”,末学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以请法师再讲讲吗?
【贤佳】深入体会佛制戒律意旨,严谨遵佛遗教“以戒为师”。【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23)》·(六)】
(三)
【居士】法律和宗教的关系问题,究竟是法大于教,还是教高于法?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按教理来说没问题,但违反国法,究竟应该按什么——法律还是宗教来处理?
【贤佳】从社会来说,法大于教;从宗教来说,教顺于法。因为法律是社会人群和谐共处的基本规则,如果教越于法,此教便不能与社会人群和谐共处而难以立足发展,乃至严重破坏社会和谐而成邪教。
就佛教来说,佛随顺国法制定戒律以令清净佛法久住世间。
对于杀盗淫妄等性罪,佛法与世法共通,所以佛随顺国法制戒(比国法更严格,例如杀动物也犯戒,乃至起杀心也结罪,更严格部分不违国法而实能助守国法)。例如《大方等大集经》说:“世尊告频婆娑罗王:‘大王!汝之国法何名大罪?何名小罪?’频婆娑罗言:‘世尊!我之国法,有四重罪:一者,断他命根;二者,偷至五钱;三者,淫他妇女;四者,为五钱故大众王边故作妄语。如是四罪,犯者不活。’佛言:‘我今亦为未来弟子制是四重。’”(卷二十四)《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说:“过损理违,道俗俱禁,依王国法,准俗制道也。”《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问:‘佛知一切法相,何须问耶?’答曰:‘为止诽谤故——“佛得自在,随意自制”。若问而后结,佛随国成法而后结戒,则众生心伏。’”(卷二)
对于遮戒,佛也随顺国法、避世讥嫌而制定。例如《五分律》说:“尔时瓶沙王作五岁一闰,外道、沙门、婆罗门皆悉依承,而诸比丘独不肯用。诸臣及民皆讥呵言:‘沙门释子在王境内,不用王闰。’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随王法。’诸比丘不知云何随王法,以是白佛,佛言:‘听少一夜布萨。’诸比丘便常少一夜布萨,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常少一夜布萨。听三足一少,如是五岁为长一月,以顺王闰。’”(卷十八)对僧人衣钵有关规定等遮戒虽在国法之外,也并非违逆国法(国法不涉及)。
另外,佛制总则要求僧俗弟子遵守国法(“王制”),也适用于佛已详明制定的戒条之外国法规定的条例。如《四分律行事钞》说:“《多论》:若僧作非法羯磨,当时力不能转,默然不呵,后言不可,无犯;若顺法毗尼者,堕;王制,不顺,吉罗(小罪)。”(卷中)《优婆塞戒经》说:“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卷三)戒律中随时毗尼、随方毗尼的原则也要求随顺国法。如《四分律行事钞》说:“《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主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卷上)
所以就佛教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按教理来说没问题,但违反国法,那么应该遵守国法,否则是通泛理上看似随顺教理,而实际机缘上违背教理。这即是以戒为师,如此才能让清净佛法久住世间并弘扬光大。
即使如过去遭遇国权严重打压乃至毁灭佛教的特殊时期(过去极端个人集权时期出现,现今相对民主时代不会有),应深刻认识是佛教界过去长期没有以戒为师而严重放逸违戒的恶果,一方面可尽力辩劝乃至冒死谏诤以缓解危机,另一方面可简化形式而灵活持戒并随缘护教,种植兴教正因。例如明朝曾有一段时期皇帝下令封闭戒坛,其实依戒律传戒并不要求必须有专门戒坛,更不必很多戒子集中到一起受戒,不妨十位比丘(困难时五位也可以)在空场地方临时作法结界而给几位戒子授戒,几十分钟就可完成。又如不让僧人住寺庙乃至不让穿僧服、剃光头,那么住民房、山洞也可以,在难缘情况下穿俗服、蓄长发本不犯戒。佛制的戒律以少欲知足、随缘无着为本,是有很灵活适应性的,关键是要知戒敬戒。
另一方面,有些人滥托遵守国法(“王制”)、随方毗尼而放舍戒律,其实不是国法要求,也不是民众普遍很大讥嫌,那么是不智的,是犯戒的。其中多是放纵贪欲、谋求名利,则是等而下之。如宋朝元照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学律者蓄不净财、买非法服,及讲至此,目瞩相违,遂饰己过以诳后生,便云:‘律中违王制犯吉(吉罗罪,小罪),我依王制耳。’且《多论》明违王制乃谓比丘不遵国禁,如今国家束约僧徒二十出家系名簿藉出外执凭、带持禁物,似此等事有违结犯,何尝禁僧不听着褐(褐色衣,即坏色衣)?如此说者岂唯诽谤正法,抑亦不识王制。”(卷下)又说:“今世愚僧,不知教相,破戒作恶,习俗成风,见持戒者事与我违,便责不善随方,呵为显异。邪多正寡,孰可言之。法灭世衰,由来渐矣!又东南禅讲半夜啖粥、过午方斋,木钵纱衣,不殊外俗,循名昧实,并谓随方,不学愚痴,一至于此,慎之!……即世学者说律训人,自贸椹衣,言遵王制,夜粥晏斋谓是随方,非时啖饭妄言未必长恶,贪饮药酒便言有病疗治,不学愚僧传为口实,诬圣乱法岂复过是。”(卷上)
明朝莲池法师《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说:“问:‘会昌沙汰,宣和改更,破法之愆诚不免矣!然或僧尼背佛违法,暴横无禁,则将任之乎?’答:贞观九年,‘诏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各度僧尼务取德行精明者,其有溺于流俗,或假托鬼神妄传妖怪,或谬称医巫左道求利,或灼钻肤体骇俗惊愚,或造诣官曹嘱致脏贿,凡此等类,大亏圣教,朕情在护持,必无宽贷。宜令所司,依附内律,参以金科,明为条制’。此则虽有所制,不犯今戒,所以者何?僧尼暴横,灭法之由,司世道者从而抑之,佛法乃得久存而无弊,是正以安僧,非以病僧也。况诏以内律金科参用,则非纯任王法也。如文皇者,真可谓得大士之善权,而非凡量可测矣。嗟乎!使为僧者人人奉佛明诲,精心力行,王官岂不加敬?圣天子、贤宰相、文武百执事必不负灵山之嘱也。唯在吾徒勉之!”(卷五)【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414)》·(二十)】
(四)
【居士】《僧俗有分,内外有别》
https://m.weibo.cn/detail/4378110151515111{编者注:链接失效}
在戒律当中提到一种“制不往学家羯磨”,也就是在家人证得初果后,称为“学家”(四果方称“无学”),因为破除身见,且对佛、法、僧、戒生起“四不坏信”,因此他们对于三宝跟僧团几乎可以无条件奉献与付出,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因此佛世时就有比丘藉此索求无度,导致初果的夫妇家庭真的倾家荡产。虽然他们甘之如饴,因为他们对于因果戒律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了(初果永断身见、戒禁取见、疑),但是旁观者可不这样认为,人家就会认为根本没有因果报应存在,在三宝门中奉献布施,最后却得不到一点回报,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有困难了。因此佛陀便制定此羯磨法,制定不可以再前往该家托钵化缘,等到未来他们经济状态恢复丰裕后,才解除此羯磨。
由此制法,可以看出佛陀对于在家出家身份的界定,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是很明确的。一个在家人纵然全心向道,能够“将此身心奉尘刹”,但是身为出家人,却不可以藉机非理募化。一方面避免比丘私心贪恋,索求无度,另一方面也是善护世间人的善根,避免产生他们对于因果的怀疑否定。这是佛门僧俗分际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
否则,如同现今看到的某团体,学员一辈子几乎奉献出所有的金钱与心力,但是团体是否能够给予对等的保障与安心呢?或许团体可以以“那是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或是“戒律制定僧款不可以给在家人使用”等等为理由,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似乎一开始就违背了佛陀最初的理念。
曾听一善知识说过:“僧俗有分,内外有别。”在家人学佛,务必先把家庭照顾好!因为在家人有他的家庭,有他各种因缘俗务必须要照顾到,而学佛最重要的,是要让身边的人有信心。倘若别人看了都摇摇头,纵然自己多会修,也只是自己想的,因为你已经让众生对因果产生怀疑与不信了。
否则想一想,在家人不是很可怜吗?而寺院却变成无止尽榨干俗家人资源的吸血鬼!这正是佛法衰败的根本因素!
与其用一个“好似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心甘情愿的美美互动”,来巩固自己的“帝国基业”,倒不如好好反省佛陀制定僧团运作的如法性,还有羯磨法背后所诠释的僧俗互动模式,才是根本之道。
一来,守护佛制,道不恼俗,彼此尽好自己本份事,俗自可随分随力培福。
二来,善护俗人,光显因果,令彼对佛门生起敬信,永息世人讥嫌与毁谤。【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01)》·(六)】
(五)
【居士】释昭慧在学诚事件刚爆发时(2018年8月初)就把学诚性侵归因于她一向深恶痛绝的所谓佛门男女不平等,撰文(《痛定思痛:解析佛门中的“结构性罪恶”》)借机“兜售”她的“佛门男女僧俗必须平起平坐”(所谓“平等”)的主张,抨击佛制,这与她当年公开撕毁佛制“八敬法”文本的做派是一致的。
文中槽点挺多,概括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因为两次来台湾造访请教“我”的学诚男僧弟子素质水平高(“相貌、学养、谈吐皆在一般之上”),所以学诚水平高,也可见学诚“‘厚植佛门人才’的高瞻远瞩”。
2.性侵发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男女性别间在佛门中‘权力不对等’”、佛门“法规”“压制女性”。
3.“佛律”在她口中矮化俗化成了“法规”——“佛门律典对女性管制较严的法规”。
4.佛门“依师”观念本身就一定是错的,这个错误根源在于所谓佛门性别和僧俗不平等——女低于男、俗低于僧。
5.佛制“女僧较诸男僧,得加受两年的式叉摩那戒”不合理,也不合时代。
6.佛门所谓“性别权力不对等”正是“佛门死穴”,“死守”这些“古印度非人性教条”“会继续打造出更多‘性别权力不对等’下的受害人”。
7.许多人出家后变得“那么‘变态’”,“原因即在于佛门中‘僧尊俗卑’、‘男尊女卑’的观念作祟”。
8.遵循佛门所谓“尊卑秩序(特别是性别秩序)”是“魔性训练”。
上期分享的邮件中,台湾某位法师博客的一篇文章明显就是回应、反驳释昭慧上文的,“消毒”非常有力,所以在此贴出链接内容供大家参考:
《危机与转机》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9f4eb60d0102yol8.html{编者注:链接失效}
现今佛门问题丛生,除了乱象本身之外,更强的渗透力在于有心人士对乱象的“解读”。就像喜欢利用社会事件,把它放大,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试图误导社会大众,以达成其背后的目的,如出一辙。这种力量,有时候是比乱象本身更加要不得的。
如同近来借着性侵事件将原因导向“男尊女卑”,将矛头指向“佛制戒律”。甚至认为式叉摩那二年学法女只是为了验身(避免有怀孕不自知而误出家,后导致俗人讥嫌),不符合时代因缘。而将佛陀制定的戒律一再地导向只是为了迎合当初印度的风俗,如果沿袭承用,只会是陋习流弊。
佛制戒律的本身与现今普遍的问题其实根本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有心之人私心解读以满足个人发展,以及作为不愿意老实持守戒律的托免牌。
佛陀为道俗二众善巧安立七众次序(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次序,各身份也有他的规矩与修学内容,在家人也是如此。如果要以不符合时代需求,而妄想废掉式叉摩那,那么未来的某一天,是不是也可以说:在家也可以修行证果,那何必要出家人?……最终,口里所谓的“平权”,所谓的“跟上时代”,其实是在破坏戒律、破坏三宝的安立。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于“戒律不振”。戒法中规定比丘不得与比丘尼在隐闭处坐在一起,纵然在露天空间,比丘也不可单独与女人坐在一起。类似这种防护男女的微细戒处处都是,不但防威仪,更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本身有从“微细戒”防护,又如何能够犯到“根本重戒”呢?说穿了,小戒不持,大戒必犯!
又者,戒律本来就规定男女不得共住,男众不可剃度女众。纵然比丘尼依止比丘,也是戒法上的依止。既然连单独在密闭空间共坐都不行,又何来“被逼就范”的事情?!如果自己对于止持的轻重戒法都有在注意,如果清楚律藏中的“依止本意”与“男女之间的分际”,纵然对方以师长名义恫吓,自己也不可能那么轻易缴械,因为一个时时忆念戒体的人,随时都在守护戒律。犯戒起源于自己率先妄动、随顺,而非境界的问题。
归纳起来,问题在于自己没有把“持戒”当作一回事,当作一桩“本份事”!经律论处处都可见到,佛陀所建立的僧俗体制,是我们摄修的根本,是“圣道本基”,如果强要把问题都牵拖到佛制戒律,说这类话的人,本身就先站不住脚,除非他不属于七众弟子。当戒法被穿着袈裟的人(无论是犯戒者本身,或者借题发挥的曲解者)从根本上破坏时,这意味着整个三宝的釜底抽薪。
戒定慧三学,本身是一条圣道之路。如果不愿意老实持戒,我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迎合别人。相反的,发真实心、有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只须一念净信,自然从善如流,老实信受,毋须矫情。
对乱象的诠释,关乎是否看到问题的根源。而我们到底是借着乱象帮助众生,让更多人知道“戒律之于时代”的重要性,还是让乱更乱、甚至从根本破坏殆尽呢?!【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01)》·(八)】
(六)
【居士】刚才看到那个知见之徒泼我脏水的文章,来说两句。佛法在整体实证,这种知见之徒没有入处,毫无证量,只会背诵别人的言辞,自己都对应不上自己在说啥。我对你所说,为针对性说,你不以为然,还把私下交流公开化,放任泼脏水,泼脏水也是你本意吧?污蔑证道之人,过患在断众生慧命。你中毒太深,很难找到佛法入处,以下是对你也是对泼脏水者的简要回复。
“以戒为师”是佛陀临灭度前,对二乘解脱道行者的最后嘱咐。因为解脱道是以对治法断除世间爱取以得解脱的修行方法,所以属于对治法的戒律,对解脱道行者至关重要。虽然戒律有四种功德(一、守护行者慧命,二、守护行者身命,三、维护僧团及僧团形象,四、不恼害众生),但是“以戒为师”也只是对已经见法、得法而还未圆满的解脱道行者的要求,即对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的要求,目的是以戒律帮助他们断除世间爱取,直至证四果阿罗汉;对于不受后有、彻底断除世间爱取、一切所行无过错的四果阿罗汉,戒律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四果阿罗汉已经不说受持戒律与否了。对于未见法、未得法、还未依“明”破“无明”的凡夫,在没有择法能力时,虽然也有相应的戒律,但是这些戒律与世俗人天乘戒律差不多,为的是从世间法角度保护求法者,但求法众最终所求为超越世间的正法,所以应是“以法为师”。若对求法众说“以戒为师”,此为惑乱正法,若执此邪见,反成束缚障碍。所以受持戒律,要知道戒律的缘起、意义、目的、受众范围,才能次第相应。而对如实体证生命实相的大乘菩提道行者,在未成就菩萨前,虽然受持戒律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容易形成对治的习气,如此则对证无生法忍产生束缚障碍,很难证入菩提道。因为菩提道不讲对治,只讲如实体证生命实相。而对已证无生法忍,又能深发菩提心的菩萨,则是依四摄、六波罗蜜,逐渐圆满世俗谛,成就佛果,而非依戒律成就。因为菩萨已证生命实相,一切所行皆依实相而起,本无颠倒,本无过错,所以根本不存在戒与不戒的问题。佛法,是佛陀对生命的整体体证,表面创新、实则肢解了这个整体的某些宗门教派,不解菩提道,妄以受持戒律以求人天福报的《梵网经》及其他条文为依据,创制菩萨戒,此即惑乱正法。
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是已证生命实相并能深发菩提心的大乘行者——菩萨,为了圆满世俗谛(即庄严国土)以成就佛果而所行持的,非凡夫、二乘解脱道、未证入菩萨地的大乘行者所行。波罗蜜乃超越、究竟圆满、到彼岸之义,所以六波罗蜜的真实义不离一实相印。
如《思益梵天所问经》所言:“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为檀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起,名为尸罗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于诸法离相,名为毗离耶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住,名为禅波罗蜜;于诸法无戏论,名为般若波罗蜜。”如此知见,才是超越世间、究竟圆满、到彼岸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没有证入者不明六波罗蜜的真实义,竟从对治法的角度理解六波罗蜜,即以布施对治悭吝、以持戒对治放逸、以忍辱对治瞋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这种错误理解,已经失去了波罗蜜的真实义,这种行持方法也非菩萨所行。还有一种邪见,以六波罗蜜为凡夫所行,美其名曰学习菩萨精神、行菩萨道,这也是惑乱正法。
【贤佳】如您所说,您批评“以戒为师”,岂非对治法?岂是体证生命实相所言?
《大般涅槃经》说:“菩萨闻是《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维:‘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覆自念言:‘唯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净故,在在生处,常无骄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不动。善男子!譬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为四倒之所倾动。善男子!菩萨尔时自知见觉,所受持戒无有倾动,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菩萨摩诃萨清净戒者,戒非戒故,非为有故,定毕竟故,为众生故,是名菩萨戒清净也。……受持是经而毁戒者,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卷十七)
《楞严经》说:“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萨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卷六)
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篇聚名报篇》说:“今时不知教者多自毁伤云:‘此戒律所禁止,是声闻之法,于我大乘弃同粪土。犹如黄叶、木牛、木马诳止小儿,此之戒法亦复如是,诳汝声闻子也。’原夫大小二乘理无分隔,对机设药,除病为先。故鹿野初唱,本为声闻,八万诸天便发大道;双林告灭,终显佛性,而有听众果成罗汉。以此推之,悟解在心,不唯教旨。故世尊处世,深达物机,凡所施为,必以威仪为主,但由身口所发事在戒防,三毒勃兴要由心使,今先以戒捉,次以定缚,后以慧杀,理次然乎。今有不肖之人,不知己身位地,妄自安托云是大乘,轻弄真经,自重我教。即《胜鬘经》说:‘毗尼者即大乘学。’《智论》云:‘八十部者即尸波罗蜜。’如此经论不入其耳,岂不为悲!……今滥学大乘者,行非可采,言过其实,耻己毁犯,谬自褒扬。”(卷中)
即使比丘戒中,很多戒是因为阿罗汉的缘起制定的,例如阿那律尊者与女期同道行、与女同室宿,佛由此分别制戒禁止僧人与女期同道行、与女同室宿,阿罗汉也不允许。岂可阿罗汉没有烦恼就可与女期同道行、与女同室宿等而违佛戒?
《大般涅槃经》说:“云何名为圣行?圣行者,佛及菩萨之所行故,故名圣行。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常观诸法性空寂故,以是义故,故名圣人。有圣戒故,复名圣人。有圣定慧故,故名圣人。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名圣人。”(卷十一)
宜应以法为师,深自省思,莫毁“以戒为师”。
【居士】你和泼脏水的一样,乱扣帽子,真是邪师!
讲戒律,要从缘起、目的、意义、范围和次第相应的角度来讲,给你系统解读了,你是真不懂,也不想懂啊!不可教也!
动辄就用经文原文,难道你一点体证都没有,就没有你自己的人话?离开自己的生命作用,知见再多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模仿别人的言辞,不能当下听闻,当下对应,当下体证,你就永远验证不了佛法的真实性,只能被经束缚。末法时代,身披袈裟,要么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要么在照本宣科鹦鹉学舌,其实都是曲解佛经的一群魔子魔孙。
原来以为你是条汉子,抱歉,是我想多了。建议不回复了,我也不会回复了,不交流了。【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09)》·(八)】
(七)
【居士】弟子与您分享智谕老和尚结夏安居期间对出家众的相关开示,其中《师父的话》里对戒律和行持方面的开示,弟子觉得非常契机,摘录如下:
{戒是行法,故甚深。戒为大师,增进道德。止持,诸恶莫作;作持,众善奉行。修行,在道德,不在解。
末法时期,以戒为主。戒守住,讲经再学(不能持戒,为人说法,多是邪说)。能够持戒、能够弘法最好。末法时期,想挽救佛法,唯有重戒律。
记住:深深用心于戒律,使自己道德增上,不愧为人天师表。人天师表弘化一方。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律己是修道,容人为培德。由浅至深,慢慢独立,弘化一方。
学了戒,要持戒,才能当“人天师”,不然,只是名字比丘、比丘尼。戒,讲到哪里,做到哪里,念兹在兹,剑及履及。念兹在兹,是心无旁骛。讲到不淫,做到不淫;讲到不妄语,做到不妄语。剑及履及是身体力行。要做到才有用,没做到,也是无戒。但愿这一夏,大家有成就,使我们的常住和合、兴隆。
现在大家对经法多少了解一些,对戒律也多少了解一些。我虽然没有道德、能力,我在尽量告诉大家念佛怎么念。末法时期,我们能知道经、知道律、知道修行,出家还求什么?希望大家把过去的恶习气改掉,一心办道。以后我们集体修学戒律,我们要当学戒的比丘、比丘尼。
戒律很重要,不守戒律,学经、学论都是唐捐(空过)。三乘初业,戒为基础,戒为大师。坚持净戒,西方莲开;不持净戒,阎王入簿——不持净戒,认为别人看不到,而阎罗王的簿子记得清清楚楚。持戒好像人家不知道,而西方莲华自然增长。因是大家自己种,果是大家自己受。
提醒大家特别重视戒律!不然,佛取涅槃,怎么不告诉比丘别的,而告诉比丘“以戒为师”?佛说,头陀行在,我法久住(今头陀行已灭)。又说,戒律若在,我法久住。我们要老老实实持戒念佛,使佛法久住。
出家人饮一滴水,都是十方供养。天下出家人都受十方供养,佛也受十方供养。人家是供养出家人的戒,所以,凡夫僧持戒,以持戒功德接受供养。沙弥就凭五种净德。
善根发,戒相出,威仪具。不要以为威仪具足没有什么,威仪具足,天神合掌。不可偷偷犯过,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天知地知,自己第八识知,鬼神知。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还有,对得起自己的第八识,对得起鬼神。要不二过,渐渐转凡成圣。有两种健儿:一种持戒不犯,一种犯而能悔。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可以窃窃心改过,要以真实心改过。
戒法很重要,末法时期,挽救佛教,唯有戒法。培养自己道德,一切行动要注意律仪。比丘、比丘尼一定要顾虑“安详”二字,要端庄,不可轻浮。
受戒后,希望都能作佛门之骨干。“要为佛门作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不求出人头地。如何修道?如何进德?道者,诸恶不作;德者,众善奉行。自古以来,能够度化众生的,在有道德。受戒回来后,要切实护持常住,要发愿护生,护一切众生。如何护生?靠戒律。
道德为先,戒法第一。要想修行路上成就,一定要苦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29)》·(十五)】

二、授受戒法讨论
(一)
【居士】《正觉会爆雷!数以千计之大陆通讯皈依弟子恐皆不得正受三皈依!》
www,bskk地藏论坛关闭,链接失效thread-3082722-1-1.html
【贤佳】很好的辨析!
【居士】末学偶然阅读到此文,台湾正觉同修会的信众皈依,是否如此文所说不如法?据末学所知,藏密的许多上师也通过网络授皈依、五戒、菩萨戒,由于路途原因,这样皈依上师的汉地弟子很多的,末学以前就是通过YY网络皈依藏传上师的。烦请您能把如法皈依给大家讲一下,好吗?如果皈依不如法,那受戒是不是也不如法?皈依不如法有什么后果?您能简单归纳一下分享给大家吗?既然皈依不成,万一想离开不如法授皈依的上师、师父的人,也许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贤佳】寄信皈依、授戒,网络皈依、授戒,都不如法,不得皈依体、戒体,由此不得皈依体、戒体的功用利益。所分享的帖子已有较好的引据辨析。补充一点:给居士授皈依、五戒、菩萨戒等如同戒律中的羯磨作法,要求作法者在同一界内(同一房子、院子内,空旷处六十三步内)相见闻,否则作法不成。
如《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济缘记》(道宣律师撰疏,元照律师撰记)说:“〖记〗《四分》受五戒、三语受具,皆名羯磨。……三归皆名羯磨,乃是义准而非明文。……〖疏〗受俗戒等,即指授五戒法为羯磨也。然行事之时但对俗境,与僧对首相同,故齐名也。〖记〗《说戒犍度》佛制上座说戒日与诸白衣言语问讯,作羯磨受戒(即授五戒)。”(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钞〗异界不相足数。〖记〗异界缘隔不足。”(卷中)
皈依三宝是皈依十方三世佛、法、僧宝,不是皈依某一“宝”,更非皈依假名代表三宝的某一人。现前授皈依者只是传递皈依体,证明皈依三宝,其本人并非就是皈依对象,只是随业缘以后可作为亲近求学的师长,若发觉不如法,可以质疑并可离开,不必有心理负担。
特别的是,藏密的“四皈依”在皈依佛、法、僧三宝之上另立皈依单个人的上师(喇嘛),并要求不能观过、不能弃离,实是越破佛教皈依三宝,是附佛外道法。可以径直弃离,回归三宝,不必在意其所说舍法、堕“金刚地狱”等虚妄恐吓。
《得无垢女经》说:“更无异归依能救护众生,唯有佛法僧三宝能救护。”
《大庄严论经》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决定一切智,以怜悯我故,是以说三归,不说有第四。为于三有故,而说三归依;若当第四者,我则无归依。”(卷六)
另外可参阅下面相关的文章:
《原来索达吉喇嘛是不承认三皈依的!》
www,bskk地藏论坛关闭,链接失效thread-120365-1-1.html
《十问五明佛学院丹增加措上师:你确认你的晋美彭措上师证量与佛等吗?》
https://uncn.top/3146.html
《答某大德:你上师对你来说就是外六尘,你皈依的是哪个尘?或者你上师是第七尘?》
https://uncn.top/3148.html
《汉传经文都是三皈依,某些仪轨中金刚上师指的是随顺法性,并非藏密指的某人》
https://uncn.top/3168.html
《四皈依若可以,五六七八皈依,五谛十三因缘也可以》
https://uncn.top/3284.html
《四皈依的是与非》
https://uncn.top/3111.html
《汉传本来戒为师,藏密来后师为戒》
https://uncn.top/3326.html
《四因共劝远离四皈依》
https://uncn.top/3300.html
【居士】替广大不如法皈依的信众感恩法师,希望他们擦亮双眼看清楚自己跟随的人,究竟是不是依法依律而行的善知识。【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305)》·(一)】
(二)
【居士】现时代的佛教界,一些人乱搞剃度出家、乱授各种戒律的事情非常普遍。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广大信众对此有关的佛制和有关的国家法规制度不知道、不清楚有很大关系,也对佛陀为何制定这些佛制和国家为何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意义不清净、不明白有很大关系。因此,末学建议您,借现阶段这些交流的平台,您能介绍及解释一下有关剃度出家及受各种戒律的有关的佛制,和有关的国家法规制度,及其作用与意义吗?
如果广大信众普遍知道了这些,那么邪师邪法也就不是那么轻易就可骗人出家及乱授各种戒律了!
【贤佳】在家人受戒,要求先前未造重恶业(五逆罪),没有曾受戒而破重戒(菩萨戒要求先忏悔清净才能再受戒),另外宜先了解戒条开遮轻重以便落实持戒,不宜盲目受戒破戒。有很多出家人鼓动在家人受戒(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片面引用经文说即使破戒也比不受戒要好,而不讲解戒条开遮轻重并指示后续学戒持戒,放任居士破戒堕落(虽然因曾受戒作为远因而能从恶道出来后继续修行,但枉受辛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多是为了招徒收利,自己也多是轻视戒行、不畏堕落,自误误人。现实中很多居士盲目受戒,而后破根本重戒,较多破不邪淫戒(同性恋或与其他已婚者发生性行为)、破不杀人戒(自己堕胎或支持堕胎,或劝助安乐死),不仅难免来世堕落(除非勤恳忏净罪业),现世也不能再受戒、出家(虽然依菩萨戒标准可以,但必须有真实大菩提心,真切惭愧忏悔而见净罪相,实非容易,且盲目受戒者多不知法义,难有真实菩提心和惭愧心),令人悲叹!盗损财物(偷税漏税、虚假报销、私分公财、昧占失物等)、妄语(好心妄语、无恶意谎言等)等更是多有,虽然不一定正破重戒,但有犯戒罪而不知如法忏除,障累高品往生,牵引堕落恶道,也是可惜。
出家人的受戒要求在律典中有明晰规定,重在要严谨依律制而行,特别尼众要受行两年式叉摩那尼法后才能受大戒。否则往往志行不足,难以良好持戒修道,很可能破戒堕落乃至败坏佛教。
关键是收徒剃度的混滥,引生系列问题。《优婆塞戒经》说:“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蓄弊恶弟子不能调伏。何以故?善男子!是恶律仪殃齐自身,蓄恶弟子不能教诲,乃令无量众生作恶,能谤无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众生作五无间,是故剧于恶律仪罪。”(卷三)《菩萨善戒经》说:“为持法故受蓄弟子,不为名利。……为师不能教呵弟子则破佛法,必定当堕地狱之中。为名誉故聚蓄徒众,是名邪见,名魔弟子。不蓄弟子不能破坏如来正法,蓄恶弟子则坏佛法,坏佛法故名魔弟子。”(卷四)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师资相摄篇》说:“佛法增益广大,实由师徒相摄,互相敦遇,财法两济,日积业深、行久德固者皆赖斯矣。比玄教陵迟,慧风掩扇,俗怀悔慢,道出非法,并由师无率诱之心,资(徒弟)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光道焉可得乎?!”
依戒律,出家的主要条件是:无有重难,父母听许,非犯刑事,身心健全。还宜信仰纯正、志求大道。另外,女众不应依比丘剃度出家,只可依比丘尼剃度出家。男众不可依比丘尼剃度出家,更不可依俗女(不论是否自称菩萨)剃度出家。
(一)无有重难
没有十三重难,否则不应出家,已出家者应驱摈还俗。
1.边罪:以前曾经受戒而破重戒。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若破重戒,更无胜进,后还舍戒后更受者,更不得戒也。如破八戒中重戒,更受八戒,若受五戒,若受十戒,若受具戒,兼禅、无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中重戒,若更受八戒、十戒、具戒,并禅无漏戒,一切不得。”(卷一)《毗尼母经》说:“若在家受优婆塞戒若毁破一,有受八斋毁一,若受沙弥十戒毁一,如此人者,后出家亦不得戒。”(卷一)
2.破人梵行:破出家人不淫戒,或破在家者不邪淫戒或不淫戒。如蕅益大师《〈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说:“〖经〗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笺要〗佛弟子净戒人,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也。乃至己妻受八支戒日亦不得犯,犯者同名破他梵行。”
3.贼住:未受大戒而完整偷听比丘或比丘尼作僧法羯磨。一般的阅律藏、读比丘(或比丘尼)戒本、听讲比丘(或比丘尼)戒,不成贼住难,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受戒缘集篇》说:“不闻羯磨,但听戒相为成障否?……若论潜听,必约羯磨。若但闻戒,义应非障。即前文云:不秉羯磨,皆不成难。”
4.破内外道:原先是外道改信佛教出家受大戒,后舍佛戒而返回外道,又要来佛教出家。
5.黄门:不能男、不能女,如太监。《四分律》说:“尔时有黄门,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语诸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来。’比丘答言:‘汝灭去、失去!何用汝为!’彼复至守园人及沙弥所语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来。’守园人沙弥语言:‘汝灭去、失去!何用汝为!’彼黄门出寺外,共放牛羊人作淫欲事。时诸居士见已讥嫌言:‘沙门释子并是黄门,中有男子者共作淫欲事。’时诸比丘以此因缘白佛,佛言:‘黄门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应灭摈。是中黄门者,生黄门、犍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生者,生已来黄门。犍者,生已都截去作黄门。妒者,见他行淫已有淫心起。变者,与他行淫时失男根变为黄门。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卷三十五)道宣律师《四分律随机羯磨疏》说:“此不男者,虽禀人类,形微志弱,无任道器,反增欲染,虽进学业,终无登趣。”(卷三)若有同性恋倾向,虽然不正属黄门,但欲染扰乱类似,不宜出家。
6~10.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法轮僧、出佛身血。
11.非人:鬼神变化为人。
12.畜生:龙等能变形的动物变化为人。
13.二形:两性人,身有男女二根。
(二)父母听许
父母不听许则不宜剃度出家。如《四分律》说:“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告诸比丘:‘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若度,当如法治。’”(卷三十四)
(三)非犯刑事
犯刑事者不宜剃度出家。如《四分律》说:“尔时有贼囚突狱逃走,来至园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诸比丘辄度出家与受具足。时监狱官检校名簿,问守狱者言:‘某甲贼囚今为所在?’守狱者报言:‘某甲贼囚突狱逃走,从沙门释子出家。’时监狱官皆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今观此沙门释子尽是贼聚!’尔时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贼,若度者,当如法治。’”(卷三十四)
(四)身心健全
身体残疾,或有重病,或精神失常者,不宜剃度出家。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记〗指受法者,彼有一百四十余种,前后杂列,今依六根括示。眼根二十三(青黄、赤烂、红黄、赤色,或青、黄、白翳、水精、极深、三角、弥离、大张、睐盲、尖出、斜突、瞋怒、一眼、门眼、眼疮),耳根有一(聋也,文不明鼻),舌根有二(哑及具二)。身有九十七:发毛有六(发痶、痪、青、黄、白、无发无毛),头有十七(象、马、骆监驼、牛、驴、猪、羖羊、白羊、鹿、蛇、鱼、鸟等头,二头、三头、多头、尖头、虫头),颜色有七(一切青、黄、黑、赤、白,或驳、或班斑),口有六(锯齿、无齿、喉戾、兔缺、无舌、截舌),形相二十六(前突、后突、前后突、内曲、外曲、内外曲、太长、太短、如女身、妇女[足专]、虫身、卷足指、跛、曳脚、一手、一脚、一耳、无手、无脚、无耳、一卵、无卵、曲指、六指、缦指),病患二十三(患疮、死相现、瘿、痈、气病、疾病、吐沫、常病、疥、淫疮、常卧不转、老极、干痟、男根病、左臂坏、右臂坏、风病、热病、癖病、内病、外病、内外病),截坏十二(截手、截脚、截手脚、截耳、截鼻、截耳鼻、截男根、截卵、截根头、截臂、截肘、截指),意有三(不知好恶、多诸苦恼、癫狂)(五根共百二十六,并下杂遮,共百四十余种)。杂类二十余(不称名、不称和尚名、不乞戒者、俗服、外道服、庄严具、眠醉裸形、瞋恚、无心、有名籍、避租赋、官人、负债、奴、衣钵年岁、父母不听、五病等)。……〖钞〗《五分》:诸比丘度截手脚耳鼻、挑眼出、极老无威仪、极丑,一切毁辱僧者,皆不得度。”
中佛协相关规定: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1993年)》说:“第九条,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第十六条,授戒师、剃度师、皈依师必须是爱国爱教、戒行清净、通晓教理律仪、戒腊十夏以上的僧人;其资格由省佛教协会按照条件审核认定,并发给证书。未经认定资格者,不得传戒、收徒和接受皈依弟子。”(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js/hb/2012-03-15/491.html)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2011年)》说:“第十三条,传戒十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二)信仰纯正,爱国守法,法相庄严,身心健康;(三)持戒清净,熟悉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轨;(四)通达经律,能开导后学;(五)三师戒腊十五夏以上(尼和尚十七夏以上),尊证戒腊十夏以上(尼尊证十二夏以上)。……第十七条 受戒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二)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三)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四)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五)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fg/zd/2012-03-13/339.html)
一位中佛协工作人员近日说:“《寺管办法》是93年颁布,目前在征信吸收上下意见基础上正在进行修订,其中就涉及出家、收徒等内容,原则上旨在建立民主管理体制。但现实困难也比较多,新办法有望今年出台。”【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09)》·(六)】
(三)
【居士】《贪心蓄眷属戒》(性空讲堂)
https://m.weibo.cn/status/4386227807241443{编者注:链接失效}
(摘录){为人师长,必须自己有能力教导弟子,才可蓄养弟子,否则只要弟子为其操劳工作,贪着奉事、供养,则错矣!若贪图弟子之奉事而蓄养弟子,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之罪过。
如真正收弟子,在身边教导,则有一定规矩,比如出家众,戒律规定,一年至多只能收一沙弥、一比丘。如今师德不张,一年收十个、百个亦有之。即使不为贪心而蓄养弟子,也得衡量自己是否具此能力。因收弟子,主要教以佛法为其主要目标。而既收弟子,则弟子资生方面亦须助之,使无困难。如此,既具师德,又具财法,方可接受弟子。进一步须观察此弟子在身边,自己真能教导他成材成器吗?将来对佛法是否有大帮助?至少使他能够自修,成为如法佛弟子。
原文出自《菩萨戒本经》“轻戒18.贪心蓄眷属戒”:“若菩萨,为贪奉事,蓄养眷属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无贪心蓄。”}
《何以报初心》(性空讲堂)
https://m.weibo.cn/status/4385758875757380{编者注:链接失效}
(摘录){初学佛或者初发心要来出家的人,心往往都是单纯的。他们之所以“照单全收、不假二念、不做他想”,正源于他们对师长的信任与直心。
仔细端详声闻戒、菩萨戒,对于要身为“师位”的人都有解行上一定的要求标准,而在彼此授受~付出与给予之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法的共识”上,这一份关系是极为清净超越的,不同于业力尘俗之牵绊。
因此,为师者或许应当思考:当初学者如此付出时,自己是否能够给予对等、正确的佛法教授呢?身为师长者,是否能够建立起一份对彼此较长远、没有副作用的关系呢?
这一份“对等”,并非把他“量化”,而是慧命之启蒙、知见之引领,是否彼此皆趋向于“清净之八正道”?是否建立在“同一师学”~以三宝为共同依归?!如此或许方堪等以回报真正有心学习的弟子们那一份如此单纯的初发心、恭敬虔诚的信心。
菩萨戒提到,身为师长的发心,如果是以“染着心”而收徒弟,这样是会犯戒的。染着心的面向很多:道场需要人、为了扩张团体、为了多点徒弟为自己服务等等。
当最初建立的关系是有所偏差时,往往彼此就不再是“以法为尊”,而是“业力相牵”。师长的发心一旦有所偏差,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往往是另一种变向的“软迫”,包含了处于自知或浑然不知的人情包袱、长期情绪勒索等潜在压力。
如同经常听到的一句法语:“以法相见,莫以情相牵。”在这当中,师长、团体的因素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25)》·(八)】

三、在家居士学戒
【居士】有几个问题请益:
第一,我将在原学佛小组带动学修,主要先共学戒律,我查到益西彭措的《走向解脱——在家篇》,主要针对戒律进行开示,内容很好,我相结合台湾良因法师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编者注:或指台湾良因法师对民国弘一律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的讲解},做一个推送。但是,益西堪布的讲法里有很多密宗的内容,我想把涉及密宗的内容砍掉,只保留涉及显宗的内容。
这样调整修改法师的开示,如法吗?可以吗?
第二,“守持戒律必须以深信因果和发起出离心为基础,因为世俗中因果不虚,一个不信因果、没有出离心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的,也不可能去主动严谨持戒。”这是益西彭措堪布在文中的一段话。没有出离心,就得不到戒体吗?
第三,《走向解脱》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阿底峡尊者还曾说过:只要身穿僧衣,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备的许多殊胜功德。”很多骗子也穿僧衣骗人,末法时期,魔子魔孙披僧衣,也有功德喽?这话太颠倒了吧?
【贤佳】1.可以有所选择。经、律都可摘取部分内容学习。
2.得戒的正因是慈悯心(如戒不损害众生),求现世后世安乐心或出离心或菩提心都可作为引缘,并非定要出离心。五戒十善正对人天乘,依求人天安乐的心受五戒可以得戒。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于一切众生上慈心,得波罗提木叉戒。禅戒、无漏戒不以慈心得。”(卷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说:“问:别解脱律仪由何等心得?答:由普于一切有情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卷一百二十)《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说:“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一切境上起慈悯心,便得增上戒。”
藏密人士多特别强调出离心,一方面可自显高超世俗,另一方面可引得信众舍弃钱财供养他们,舍离家庭亲友追随他们,乃至舍命护持他们,成就他们的“大乐”。
3.是移花接木的相似法。如法制作、加法受持的僧衣有功德,挂放在木头架子上也有功德,但并非木头架子“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备的许多殊胜功德”。如同佛像有功德,但并非拿持佛像的人“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备的许多殊胜功德”。相反,冒充僧人着僧衣而滥受信施,或破重戒抵赖不认而强着僧衣,都有大罪过。说这种相似法多是忽悠人不论他们是否持戒都恭敬供养他们,也忽悠人出家追随他们。
《大般泥洹经》说:“懈怠之僧成就八恶,时有持戒在其中者,如彼甜果在毒树林,护法菩萨教令弃舍,不令信心诸弟子等礼拜供养、恭敬亲近,断慧命根堕地狱中。是故信心优婆塞等当善分别,莫见形服便相习近。……当依如来真实契经而分别之。若使愚夫不善分别而便恭敬供施所须,与相习近,我说是等当堕恶道。”(卷四)
《大般涅槃经》说:“若声闻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破戒,于是众中等应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喻如彼人不能分别雪山甘药。谁是持戒,谁是破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迦叶!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卷六)【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217)》·(七)】

四、五戒八戒讨论
(一)
【居士】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西历),是我坚持过午不食满两年的日子。
2016年12月30日,我收到了法师发来的邮件《人类食量减少40%可多活20年——不吃晚饭,饿治百病》,后面附着佛教典籍中关于持“不非时食”的利益。在连续两天惭愧心中用“药石”(晚餐)后,2017年1月1日,我终于决定持“不非时食”了,除了感觉愧对法师,还有法师分享的资料对我的观念产生了转变作用,让我意识到:“‘不能不用药石’可能是我的认识造成的,如果我认为不用‘药石’也没关系,可能就真的没关系。”如果不是因为法师这样的加持,可能我此生都不会再持“不非时食”了,因为这之前我有过一段极其痛苦的相关失败经历:2014年12月下旬,因痛恨自己阶段性的贪吃心和希求通过持午让心清净,我开始过午不食,经历了前期痛苦的过程终于适应。过午不食三个月左右,去龙泉寺常住,每天参加大强度的戒坛出坡,应该还有常住初期的不适,让我的过午不食坚持得非常艰难,到了身体亏空感很重时终于放弃,那时身体消瘦了不少(我原本就不胖)。那次的过午不食持续了五个月左右,因为后期非常艰难的坚持,内心对此产生了恐惧,甚至受一两天八关斋戒时都会担心身体受不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贤佳法师的加持下,我开始了第二次过午不食。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生完女儿后,我身体一直是不太好的;带女儿期间因对现状不满,我变得极易瞋怒,并因此导致胃很不好,有过两年春夏之交时胃部灼烧感很强、去中药调整的经历,学佛后胃好转很多。
第二次的持午在经历了前期的饥饿无力、头晕耳鸣、胃疼(严重时几乎全天都在胃疼)后,渐渐开始适应(注:并非所有人持非时食都会经历这些,看其他人分享,很多人一开始就是很好的感觉,没有什么不适,可能是我的业障太重了)。前期有什么困难会请益法师,法师每次都会耐心引导,还会不定期分享其他人持午经历及其他相关资料,法师还给分享了《寿星万年历和实用万年历查看明相和正午时刻》,这让我在时间上能更好地把握(以前以中午12点为准)。渐渐地,我的身心开始适应了不吃“药石”(晚饭),到那个时间点基本不太有想吃东西的念头,即使下午有很大的劳动量,不管饿还是不饿,都感觉“药石”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这让我在寺里常住期间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还有好处是:不感觉饥饿时,看到别人吃零食也没有想吃的念头,因此持八关斋戒时,当看到其他师兄为了防止吃欲被勾起而不允许其他师兄在面前吃东西时,更加感觉持续持“不非时食”的好处——持续过午不食,过了中午就不再有吃的欲望了,哪怕给家人做晚饭也没有吃的念头。
总结一下这两年持过午不食的情况(标准是午后除开水外不再进食任何食物):大体按标准持,有过两次午后时间被人不由分说将少量食物塞到嘴里而吃下的情况(为护他意),有过几次因陪师兄外出用餐而超时的情况(护他意),有过几次因护他意而喝茶水的情况,有过小段时间因调整身体而在“药石”时间服中药的情况(调整身体的原因是:当时因不能适应外境而导致身心受损很严重。当时不少人看我身体情况都建议我要用“药石”而我并未听从,只是在“药石”时间服药),还有五天因妈妈生病回老家时失念而超时(老家午时比北京早半小时左右。这五天的超时是因自己失念造成,我是有惭愧的)。
有反对持过午不食者会说,持午会得胃炎、胃溃疡;我持了两年了,胃并未因此而有异常(原本胃不太好,连续不注意会胃不适,这并非持午造成,原本如此)。还有人说现在人报体差,食物营养较以前也差很多,持午身体会受不了,而我原本就较差的报体并未因持午而变得更差,反倒感觉身体自愈能力比以前增强了,生病基本不太用吃药。我觉得我的持午经历是对那些反对说法最好的回击:以我的胃和报体情况,持午都不会有不好的后果,何况原本胃和报体就好的人,怎么会因持午而导致胃或者身体生病呢?
我觉得持过午不食是有意义的,这是随顺戒行,是很好的事情,特别对于想修行者。“戒定慧”以戒为基,哪怕没有真实受戒,现在的随顺戒行都是在为以后的真实受戒持戒而打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增上。有好多修行者只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算什么呢?【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01)》·(八)】
(二)
【居士】1.如果自己在家受八关斋戒的话,犯戒后怎么忏悔呢?
2.XC公开在《法音》杂志上的文章,大部分不是他写的,而且公开发表需要很谨慎,是不是能够作为学习的参考呢?
【贤佳】1.如果是误犯的,可对佛像自责心忏悔。如果是不知戒相或放逸而故意犯的,应找其他同样受持八关斋戒且该条戒清净的居士或法师,按忏悔的作法仪轨作忏悔。附件《居士戒罪判罪及忏悔法(依南山律)》《居士戒罪忏悔仪轨及答疑(依南山律)》《居士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忏悔简轨》(https://uncn.top/990.html)供参考使用。
2.是的。【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111)》·(十四)】
(三)
【居士】弟子是一名居士,曾经自发地过午不食半年,后改日中一食近一年,但是最近近一个月对自己放松了,开始吃零食,有时候也吃晚饭,是心里有别的化解不了的迷茫,对未来方向不清晰,也逐步没有动力要去学戒持戒。最近有因缘看到您的书信交流,又重拾了一点想好好持戒的好乐心。
想请教您一些关于斋戒的问题:为什么佛世时候是日中一食,现在我们基本上至少都能吃两餐,有的地方还有小食,这个戒律里是怎么说的?弟子曾经听说是有特殊的开缘,就是说除非是病人,而这样也仅仅是只能开缘吃早斋,而且这个早斋是有严格要求的,就只能是很稀很稀的粥,没有别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呀?
弟子现在会这么问,是因为过去自己很有信心要做好,所以能做到,但是最近心里没有力量,加上离开了体系到别的道场多了解后,每个道场都有些不同,所以想问一问您。
【贤佳】随喜随顺持戒!佛制定了过午不食,没有统一要求日中一食。日中一食是佛赞扬的头陀行之一,但没有要求所有僧人。
早斋并没有要求很稀的粥,只要不是刚出锅时稠到可以画成字(出锅后放稠了无妨),还可以吃菜、水果、面食等。午前小食也未禁止。但佛倡导少欲知足,赞扬日中一食、节量食。戒律有底线,底线之上可随人松严,较有包容性。
什么因缘最近心里没有力量?是有什么化解不了的迷茫?
【居士】法师对D寺了解吗?弟子离开龙泉寺以后去了那边,一直待到上个月回家,目前在家养病。那里和龙泉寺太不一样了,对居士的引导有很多很多弟子不能理解的地方,弟子反而是特别怀念在龙泉寺的日子。在那里基本上就是一直干活,很少有学修。干活呢,强调“依教奉行”,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另外在龙泉寺过去每天会实践“十字真言”,那边不这么引导,那边师父们就是经常说让我们“不要动念”,不准有自己的想法,听话干活就是最好的,同学之间也不讨论、不交流(也有一系列支撑这套理论的开示,师父说那样就是“无我”)。只是自己待久了,确实没有进步,反而变得有点呆呆傻傻的,每天没有自己的目标,只能听别人的安排,提出自己的想法就会被“加持”,所以慢慢的自己都不会去思考了。现在就是发现自己其实到后期,连在道场日中一食都不是自己主动的,是一种随大流,只是大家都那么做,我也就那么做,因为那边就是引导说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是自己过去在龙泉寺那样有主动要学戒持戒的动力而坚持的。现在就是觉得那边的引导让自己的知见似乎不太正常,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弟子不清楚,就是迷茫,而且回家以后才发现自己很抵触,会故意犯斋戒。也知道说持戒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解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又很有情绪想抵抗在那边串习的知见。过去在那边不敢有情绪,师父说有情绪就是动念,就不敢有,忍着,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所有的事情都要问,比如生病了让吃药才能吃,不让吃就不能吃,等等。
【贤佳】有能力闻思的初学者宜应适当宽广闻思佛法以树立基本正见正行,如果一味强令听话,不让思维、分别,是违背基本学修次第和机缘的,如同愚民政策、精神控制、奴役于人。其实跟学诚法师的引导主体差不多,只是更粗硬。听说此寺住持M法师攀见索达吉堪布、宣导藏密依师法,您了解吗?网上有些揭批的资料,可以查阅参考。
您先前说佛制戒律要求日中一食,病人才开缘吃早餐,但不能午前吃其他小食,而且早斋只能是很稀很稀的粥,这些说法出自哪里?是D寺宣说的吗?
【居士】日中一食那个说法确实是弟子在D寺听到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那边行头陀的原因呀?其他的弟子不敢乱评论,可能是自己条件不够所以不太相应。看着那边的师父们好像也挺好的。M师父是有一个开示是《上师五十法颂》,不过对外好像不公开,其他的开示都有公开。个人觉得D寺那儿确实很严格很严格,大和尚是特别特别强调戒律的行持的,这个您有兴趣可以看看和尚的开示。
【贤佳】D寺关于日中一食的说法是相似法,其滥托佛戒的“严格”用来批评其他道场的戒律行持或违戒行为而自标高,而且宣导藏密的“依师法”及随顺的其他相似法作精神控制、奴役众人,类似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特别强调持守比丘戒而最后导向大破佛教律制的“男女双修法”“诛杀法”等藏密邪法,宜应警惕深察慎防。娑婆世界末法时代伪滥众多,尤其藏密邪法流布,宜应适当多读经律正典,切实随顺依戒行持,勤恳念佛行善求生净土。【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213)》·(八)】
(四)
【某寺尼】末学在最近交流邮件中看到有关“日中一食”的讨论,有些感想分享:
坐在末学用斋座位旁的一位比丘尼法师是日中一食的,前后已经有七年时间。我向她请教相关经验,问到她身体状况如何,她说她身体很好,特别是以前胃很不好,现在胃没有问题。我看她的样子应在45岁以上,可是感觉到她挺有活力的,不比年轻人差。另外她说她每顿饭吃八分饱,再多吃就不舒服。我问她上午会不会感到饿,她说不会特别感觉饿,也不思忆饮食,吃饭时不挑剔,对美味也不生贪心。我在用斋时候注意到她确实是基本上行堂的每种食物都会要一些,不挑拣;每顿饭米和面食都吃,煮熟的菜和生蔬果都吃。她还说她知道的现在寺里不只她一个人日中一食,还有好几个。
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被有些人以会损坏身体而否定,其实要说对身体好,正应该少食。如百丈禅师所撰的《丛林二十则》中就有一条是:“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蕅益大师说过午不食的利益,有一条是:“调身少病。脾主信,数数食,最能伤脾。故玄门以戒晚食为养生善术,岂名忍饿?”当然,是否日中一食可以斟酌个人情况,但对过午不食,末学认为出家人应严格持守。斋戒不仅是声闻戒所摄,也是菩萨戒所摄(即“违禁行非戒”)。
另外关于如何在食素中保证营养,《印光法师文钞•复蔡契诚居士书》有一段话,末学觉得对僧俗二众都有参考价值,也可以供给认为食素没营养的人了解,分享如下:“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又大磨麻油亦补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实则是焦味耳。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总之皆不如麦之力大。如不能吃,则兼带着吃,久则自知,亦自好吃矣。”
末学受这位法师影响,现在也开始日中一食了。【来源:《一些交流讨论(20190629)》·(十四)】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