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戒律作持(增订版)

居士戒律作持(增订版)

(20230520)

目 录

一、居士药净法

(一)受非时浆法

(二)受七日药法

(三)受尽形寿药法

二、居士五戒、八戒戒罪忏法

(一)自责心忏悔仪轨

(二)对首忏悔仪轨

三、居士菩萨戒发露忏悔法

四、居士戒罪忏法简轨

(一)误犯戒罪自责心忏法

(二)五戒、八戒中下品罪忏法

(三)菩萨戒罪忏法

附1.判罪方法

附2.舍戒方法

 

一、居士药净法

受持八关斋戒中的“非时食戒”,若在当天正午之后、次日天亮(“明相”出)之前,食用除白水外的饮食,都属于“非时食”。但若有病,需要非时吃药,可作“药净法”后服用,则不犯“非时食戒”。依据药体不同而有三种药净法。

(一)受非时浆法

佛言:“听以梨、枣、蔗蕤等汁作浆,若不醉人,应非时饮。”若诸果汁澄如水色,以水滴净(滴一滴水到纯果汁中以坏味)。

受者持浆,找一位同样受持不非时食戒者,鞠躬礼敬,自手捧浆,威仪相顺而说:

受药者】大德(对女居士或尼师则称“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女居士自称优婆夷)某甲(自己的法名或俗名),今为某病因缘,此某浆,为欲经非时服故,今于大德(大姊)边受。(说三遍)

所对人】善!

受药者】尔!(问讯)

(“非时浆”准用的缘较宽,“某病”包括“渴病”,即在一般饥渴的情况下也可以喝,但若“投机”贪喝则有违戒律精神。“某浆”,就实际情况说,如说“梨汁”“糖水”“茶水”等。七日药体中的蜜、石蜜等,以及尽形寿药体中的盐、醋等也可兑水清澄使之成为“非时浆”药体,当日作“非时浆”药净法后可以非时饮服。非时浆药净法隔日失效,只能当天作。)

(二)受七日药法

酥、油、生酥、蜜、石蜜(“石蜜”即是糖),可作七日药。应在午前,净洗手,受取其药,对一同样受持不非时食戒者,鞠躬礼敬,自手捧药,威仪相顺而说:

受药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优婆夷)某甲,今为某病(就实际情况说)因缘,此七日药,为欲经宿服故,今于大德(大姊)边受。(说三遍)

所对人】善!

受药者】尔!(问讯)

(“七日”即是可经过六夜,不能经过第七夜至明相出(“明相”指天亮)。如果七日时还有药剩余,可舍给其他有同样病缘的受戒人吃。如果不施舍,至第八日明相出时,受戒者都不能吃此药。)

(三)受尽形寿药法

姜、桂、椒、盐等属尽形寿药,即医师处方,膏、丹、丸、散、汤药之类,其味为咸、苦、酸、辛等不任为食者,有病因缘,可尽形寿服。当净洗手,受取其药,对一同样受持不非时食戒者,鞠躬礼敬,自手捧药,威仪相顺而说:

受药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优婆夷)某甲,有某病因缘,此尽形寿药,为欲共宿长服故,今于大德(大姊)边受。(说三遍)

所对人】善!

受药者】尔!(问讯)

(“此某尽形寿药”,就实际情况说,如说“此速效救心丸、天王补心丹等尽形寿药”,中药材可举说一两味药,如说“此丹参、葛根等治心脏病尽形寿药”。)

{注:1.正午是指各天太阳正中的时刻(地面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刻),随地域经纬度和季节日期而变化不同,不是固定12点或13点。具体每日正午时刻可查看天文历中该地区(省市)该日的“日中”时刻:https://richurimo.bmcx.com/

2.天亮时刻(明相时刻),律典说自然光下能看清掌纹的时刻,看清掌纹的界限标准难定,可用其他措施辅助判断明相:①天文历计算的“天亮”时刻(太阳在地平线下视角六度的时刻,在晴朗天气下大气散射阳光使天亮);②看到远山与天空明显分开;③看到手掌的肉色(区别于月光、雪光);④掌纹的清晰度在几分钟内显著变化。如果鸡鸣、鸟叫,天空泛白,乃至可见太阳,那么更可判定明相已出。天文历中的“天亮”时刻是晴朗天气下的“明相”时刻,非晴朗天气(阴雨、雾霾等)则“明相”时刻延迟,需要综合看掌纹、观远山、听鸟叫等进行判断。实际“明相”时刻一般不会早于天文历的“天亮”时刻。

3.受了“非时食戒”后,午后饮食才需要作药净,早晨天亮后、正午之前饮食都不需要作药净。“非时浆”不方便作药净时,在“一须臾”时间内(律中所说“一须臾”约等于四十八分钟)喝完,从宽不算犯“非时食戒”,但从严作药净为好。

4.一位受戒者作了药净的药,作法的有效期可通其他同样受戒者,其他同样病缘者可直接非时服用,不用再作药净。尽形寿药在病好后可继续蓄存,病发时直接服用,不用再作药净,但无病时不得服用。

5.如果山野独住,或犯急重病,或有其他不得已因缘,难以乃至不能找到同样受戒者作药净时,可以采用“心念药净法”:恭对圣像(或观想圣像),捧药而说(口说出声,自己耳听)由对首仪轨简化的药净词,即将上述“对首药净法”中的“大德(大姊)一心念”去掉,“今于大德(大姊)边受”改说“今受”:

(心念受非时浆法)我优婆塞(优婆夷)某甲,今为某病因缘,此某浆,为欲经非时服故,今受。(说三遍)

(心念受七日药法)我优婆塞(优婆夷)某甲,今为某病因缘,此七日药,为欲经宿服故,今受。(说三遍)

(心念受尽形寿药法)我优婆塞(优婆夷)某甲,有某病因缘,此尽形寿药,为欲共宿长服故,今受。(说三遍)}

 

二、居士五戒、八戒戒罪忏法

依四分律南山宗,如果率尔起心(染心、恶心),或者误犯(例如走路想避开虫子,结果不小心踩上了),应自责心忏悔,其他中下品的犯戒罪应向人对首忏悔(判罪品次参见后附“判罪方法”)。

(一)自责心忏悔仪轨

恭对圣像,礼拜问讯,心生惭愧,长跪合掌而说(口说出声,自己耳听):

忏悔者】我某甲(自己的法名或俗名)优婆塞(女居士自称优婆夷),犯误断畜生命、误妄语……等(随所犯而说)下品恶作罪,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自责心悔过!(说一遍)

(二)对首忏悔仪轨

1.请忏悔主

求忏者找同样受戒而此戒清净的一位居士(或僧人),都站立合掌(若在露天则在相互伸手可及距离内),求忏者问讯,合掌而说请词(若对僧人,则僧人坐,居士礼拜,长跪合掌;以下例同):

求忏者】大德(对女居士或尼师则称“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优婆塞(优婆夷)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今请大德作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忏悔主,慈悯故!(三请,第三遍说“大慈悯故”)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问讯)

(同品级的多条罪可合在一起说忏,中品与下品的罪宜应分开说忏。)

2.审察从生罪

求忏者合掌,忏悔主审察从生罪:

忏悔主】你犯此罪至今,有多少时了,可曾积极当日向人发露否?(应积极找同样受戒者发露,不应覆罪过夜,否则有覆藏罪;如果当天不方便找到同样受戒者发露,次日积极寻求发露,可不算有覆藏罪。)(如果犯戒后有覆藏心,没有积极寻求发露忏悔,那么就有最初的覆藏罪,是根本下品罪。如果经过一夜,没有发露,那么又有经夜覆藏的从生下品罪。如果第二天以后,还不发露,那么就每天增加一条随夜辗转覆藏的从生下品罪。先要忏除经夜覆藏和随夜辗转覆藏的从生下品罪,然后忏除最初覆藏所产生的根本下品罪,最后正忏原本犯戒罪。如果犯戒后没有覆藏心,即刻寻求发露忏悔,那么没有覆藏罪,可以直接正忏原本犯戒罪。)(求忏者回答后,如果说没有覆藏,则直接作第5项正忏原本犯戒罪;如果有覆藏,忏悔主如下说:)

你犯此罪之后,即应发露忏悔。因最先覆藏,不肯发露,得根本下品罪;经过一夜,从此下品罪中,生出一品经夜覆藏下品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得一品随夜辗转覆藏下品罪。(随实际情况的有无而说)

据你所说,每条本罪有三品小罪:一品是最先覆藏的根本下品罪,此一品罪,又有经夜、随夜覆藏的从生下品罪,故云有三品小罪(随实际情况的有无而说)。先忏从生罪,然后再忏本罪。

3.忏从生罪

求忏者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优婆塞(优婆夷)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最先覆藏,犯覆藏根本下品恶作罪;此罪识知,故不发露,经宿犯经夜覆藏下品恶作罪,不忆数(覆藏一夜,则根本下品恶作罪条数之上各加一条从生罪;知条数则说条数);经第二宿以去,复犯随夜辗转覆藏下品恶作罪,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责,心生厌离!(说一遍)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问讯)

4.忏根本小罪

求忏者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优婆塞(优婆夷)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最先覆藏,犯覆藏根本下品恶作罪,不忆数(本罪条数上的覆藏罪条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责,心生厌离!(一说)

忏悔主】善!

求忏者】尔!(问讯)

5.正忏原本犯戒罪

求忏者合掌,诚恳舍罪: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优婆塞(优婆夷)非时食、饮酒……等中品恶作罪(随所犯而说),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以故作故,复犯非威仪下品恶作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

忏悔主】自责汝心,生厌离!

求忏者】尔!(问讯)

 

三、居士菩萨戒发露忏悔法

(一)平时对人发露法(对首发露法)

识知所犯(参见后附“判罪方法”),一时不便忏悔,可用此法发露,则无覆藏罪。对一位同样受戒的居士或僧人,恭敬问讯,威仪相顺(都站立或都跪,或者僧人坐而居士跪),合掌而说:

【发露者】大德(对女居士或尼师则称“大姊”)忆念!我(法名或俗名)优婆塞(女居士自称优婆夷),饮酒恶心不瞻视病苦……失意罪(随所犯而说),今向大德发露,后如法忏悔!(说三遍)

【所对人】善!

【发露者】尔!(问讯)

 

(二)诵戒时座上独自发露法(心念发露法)

在集体诵戒时,座上忽然忆起所犯罪,如果向临座发露,会闹乱诵戒现场,可心念发露,即小声自说自听:

优婆塞(优婆夷),饮酒恶心不瞻视病苦……失意罪(随所犯而说),为逼说戒,恐闹乱众故,待竟当忏悔。(说三遍)

 

(三)自责心忏悔法(心念忏法)

如果率尔起心,或者无意而误犯,属轻下品罪,应自责心悔过。恭对圣像,以惭愧心长跪合掌而说(口说出声,自己耳听):

优婆塞(优婆夷),误断动物命、起染心……等下品罪(随所犯而说)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自责心悔过!我当防护将来,愿不重犯!(说一遍)

 

(四)轻罪对一人忏法(对首忏法)

如果犯失意罪(轻垢罪)或其方便罪,或犯四根本重戒的远方便罪,或下品缠犯四根本戒之外的其他重戒,用对首忏法。求忏者寻找同样受此戒而清净者(没有同犯此条戒),先作礼敬(对居士问讯,对僧人可拜),然后具仪(对僧人求忏时长跪,僧人坐着;对居士时都站立或都长跪)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优婆夷),某某罪,今向大德(大姊)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大姊)忆我!(说三遍)

【受忏者】自责汝心,生厌离!

【求忏者】尔!(问讯)

(五)重罪对僧众忏法

中品缠犯四根本罪外的其他重戒(六重戒的后二重,十重戒的后六重),应对三位此戒清净的僧人(比丘或比丘尼)作忏悔。受忏者坐,求忏者三拜,问讯,长跪合掌:

  1. 说罪乞忏

【求忏者】诸大德(大姊)忆念!我优婆塞(优婆夷),犯某某中品缠重罪(波罗夷罪),今从诸大德(大姊)乞忏悔。愿诸大德(大姊)听我优婆塞(优婆夷)忏悔,慈悯故!(第三遍“慈悯故”改说“大慈悯故”,以下例同)(三乞一拜,长跪合掌)

【上座】汝今三乞,众既默然允许,听汝忏悔。汝可随意于此众中,请一人为忏悔主,为汝忏悔。

【求忏者】尔!(一拜问讯)

  1. 请忏悔主

求忏者随意到一受忏僧人前,一拜问讯,长跪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优婆夷),犯某某中品缠重罪,今请大德(大姊)作中品缠重罪忏悔主。愿大德(大姊)为我作中品缠重罪忏悔主,慈悯故!(三请,第三遍说“大慈悯故”)

【忏悔主】待我白众忍可,为汝忏悔。

【求忏者】尔!(一拜,问讯)

  1. 忏悔主白众忍可

忏悔主受请后,即同求忏者到中间。忏悔主居中,求忏者在旁,都一拜问讯,长跪合掌。忏悔主如下说:

【忏悔主】若二大德(大姊)听我受优婆塞(优婆夷)忏者,我当受。

【二受忏(合掌同答)】可尔!

  1. 正忏罪

忏悔主坐下,求忏者对忏悔主一拜问讯,长跪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优婆塞(优婆夷),犯某某中品缠重罪,今从大德(大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大德(大姊)忆念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说三遍,一拜)

【忏悔主】自责汝心,生厌离!

【求忏者】尔!(一拜,问讯)

 

四、居士戒罪忏法简轨

(一)误犯戒罪自责心忏法

如果率尔起心或者无意而误犯,归属轻下品罪,应自责心悔。恭对圣像,礼拜问讯,心生惭愧,长跪合掌而说(轻声说,自己能听到):

我某甲(自己的法名或俗名)优婆塞(女居士自称优婆夷),犯误断畜生命、误妄语……下品罪(随所犯而说),不忆数(知条数则说条数),我今自责心悔过!(说一遍)

(二)五戒、八戒中下品罪忏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萨婆多部律)忏罪仪轨相对简单,略加改造,可作为居士的忏罪仪轨。求忏者寻找同样受戒而清净者(未同犯此条戒),先作礼敬(问讯),然后具仪(对僧人求忏时长跪,僧人坐着;对居士时都站立)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对女众或尼师则称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优婆塞(优婆夷),犯饮酒、方便欲盗人重物……等(随所犯而说),一(或众多)中品(或下品)可悔罪,及此方便罪,并不向人发露而覆藏罪(若都无覆藏则不必说此句)。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大姊)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说三遍)

【受忏者】汝见罪否?

【求忏者】我见!

【受忏者】将来诸戒能善护不?

【求忏者】能护!

【受忏者】善!

【求忏者】尔!(问讯)

(同品级的多条罪可合在一起说忏,中品与下品的罪宜应分开说忏。)

(三)菩萨戒罪忏法

求忏者寻找同样受菩萨戒而清净者(未同犯此条戒),先作礼敬(问讯),然后具仪(对僧人求忏时长跪,僧人坐着;对居士时都站立)合掌而说:

【求忏者】大德(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故犯某某罪,今向大德(大姊)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大姊)忆我!(说三遍)

【受忏者】自责汝心,生厌离!

【求忏者】尔!(问讯)

 

附1.判罪方法

1)五戒、八戒判罪法

居士违犯五戒、八戒,都结恶作罪(突吉罗罪)。其中按义有品类差别,如弘一律师在《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中将居士犯戒结罪分上、中、下三品。沙弥恶作罪也可分上、中、下三品。品类判别如下:

杀、盗、淫、妄是重戒。如果破了根本就是上品罪;如果做了身、口方便,没犯到根本,就是中品罪;如果只是起心谋划,没有动身、口,就是下品罪。四条重戒之外的几条遮戒,如饮酒、非时食等,犯了根本,是中品罪,其方便、等流(同流类的次等事)都是下品。

违犯四条重戒的等流戒,一般结中品或下品罪。如杀鬼神是中品罪,杀畜生是下品罪;盗鬼神物是中品罪,盗畜生物是下品罪;对鬼神大妄语是中品罪,对畜生大妄语是下品罪,对人小妄语是下品罪等。这些等流戒的方便罪都是下品。但淫鬼神、淫畜生都结上品罪。

居士如果正犯杀、盗、淫、妄等戒,犯上品恶作罪,失戒体,以后不能再受戒(如果用拜佛、诵经等作取相忏而见净罪相,从宽标准可以再受戒)。如果犯中品、下品恶作罪,可依作法仪轨忏悔而恢复戒体清净。

(2)菩萨戒判罪法

居士菩萨戒,破重戒则结重罪(梵网菩萨戒称“波罗夷罪”,瑜伽菩萨戒称“他胜罪”),犯轻戒结失意罪(梵网菩萨戒称“轻垢罪”,瑜伽菩萨戒称“恶作罪”)。重罪、失意罪都可能有等流、方便罪,相应可分中、下品,结判方法类同五戒、八戒。如说“偷盗重罪方便下品罪”“杀动物下品罪”“饮酒失意罪方便下品罪”等。

重罪(波罗夷罪、他胜罪)又分上品缠、中品缠、下品缠。依四种缠分三品。四种缠是:一、屡次现行;二、全无惭愧;三、深生爱乐;四、见为功德。四缠全备为上品。有见为功德而前三种不全备的为中品。没有见为功德而前三种随具多少的为下品。如说“下品缠犯沽酒重罪”。

如果正犯前四条根本重戒的任何一条,犯一次即失菩萨戒体(不依四缠分品),须佛前忏悔见净罪相,然后可得再受菩萨戒。如果正犯四根本重戒外的其他重戒,则依四缠分品,上品缠犯则失戒体,需要重新受戒(按理应先在僧中忏悔,类同中品缠重罪的忏悔法,但要请四位或四位以上僧人,说词相应改变,如“诸大德”改称“大德僧”)。中品缠犯对三位僧人忏悔,下品缠犯对一位同样受戒的人对首忏悔。

如果犯四根本重戒的近方便罪,如杀人重伤未死,不失戒体,类同上品缠重罪忏悔法,罪名改说为“重罪近方便罪”。如果犯四根本重戒的次方便罪,如做了杀人准备行为而结果没有伤人,类同中品缠重罪忏悔法,罪名改说为“重罪次方便罪”。如果犯四根本重戒的远方便罪,如作了杀人谋虑而没有实施行为,类同下品缠重罪忏悔法,罪名改说为“重罪远方便罪”。

附2.舍戒方法

舍戒只要对能理解舍戒意思的人,不论在家人、出家人,不论是否信佛,包括犯戒的对象,说一遍就可以。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若舍戒时,都无出家人,若得白衣,不问佛弟子、非佛弟子,但使言音相闻,解人情去就,亦得舍戒。舍戒一说便舍,不须三说。”(卷第二)

五戒、八戒可以舍部分戒条或一次性全舍。如说“我舍五戒”“我舍八关斋戒”“我舍非时食戒”“我舍酒戒”(“舍酒戒”也可说为“舍饮酒戒”“舍不饮酒戒”,文异而义同)。菩萨戒的种子舍不掉,但菩萨戒功能可以舍掉,也可以舍部分戒条,舍法同于五戒、八戒。如说“我舍菩萨戒”“我舍不敬好时戒”“我舍长斋月持斋戒”。菩萨戒包含五戒,可以舍菩萨戒而保留五戒,如说:“我舍菩萨戒,做五戒居士。”

舍戒必须在同一界(自然界)内当面说,即在覆处(室内)要互相见闻,露天(室外)要在伸手相及的距离内。电话、网络等远程舍戒无效。

 

参考文献:

[1]《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道宣律师撰

(全文电子版: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4_001.xml

[2]《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元照律师撰

(全文电子版: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5_001.xml

[3]《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唐〕道宣律师撰疏,〔宋〕元照律师撰记

(全文电子版: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41/X41n0728_001.xml

[4]《菩萨戒羯磨文释》,〔明〕蕅益大师释

(全文电子版: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39/X39n0703_001.xml

[5]《常用僧伽作持》,台湾南普陀寺2001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