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宣隆大师传(孙伦禅师传)》

质疑《宣隆大师传(孙伦禅师传)》(20230527)

贤佳】(20230501)我研读了您翻译的《宣隆大师传》https://wwra.lanzouf.com/iSapL0wnm1aj),非常感谢您的翻译!对其中有些疑问,想请您指教,不知是否可以?

《宣隆大师传》中说:“就在1920年10月10日星期日晚上大约十时,他与身内生起的剧痛拼搏,感到所有筋腱都好像要折断一样,最终(以坚强的专注与无比的忍耐)克服了它们,证得三果阿那含之出世间智。〔注:宣隆大师曾对弟子们解说:他证得第三次的出世间法(三果)时有一个特征,就是把全部精液都喷射出来,这象征性欲的彻底根除;当时还要面对凶猛的剧痛袭击。你必须奋力拼搏,能够克服就意味成功,否则便是失败。〕……他向内反省,看看还有什么敌人需要对付,他发觉还有贪欲、瞋恚、愚痴与我慢,其中以贪欲为主要祸根,于是他埋头苦干地去消除贪欲。……当他向内检视,看看还有什么残留的敌人时,他发觉:原来妻子、儿女与其拥有的财产竟然是最接近自己的敌人。”

就我学习巴利圣典的理解来说,三果(阿那含、不还果)圣者已断“五下分结”:欲贪、瞋恚、有身见、戒禁取、疑。何以《宣隆大师传》文中说宣隆大师证得三果后“发觉还有贪欲、瞋恚”?

如《长部经典·(二九)清净经》说:“克断五下分结之比丘成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更不由其处再还世间,此为第三果、第三利益。”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8/N08n0004_029.xml#pN08p0126a1303

《长部经典·(三三)等诵经》说:“五下分结:有身见、疑、戒禁取、欲贪、瞋恚。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8/N08n0004_033.xml#pN08p0247a1301

《长老尼偈经》说:“欲爱与瞋恚,身见、戒禁取,第五为疑惑。出家比丘尼,弃此五种见,五种下分结,不再来此处。”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28/N28n0016_001.xml#lgN28p0262a0801

居士甲】(20230502)试答:要知传诵下来的经文往往省略了许多相关的信息。若依经文看,的确是费解的。若依实际情况看,或可理解:宣隆大师刚证得三果时,仍是有妻室的居士,在此俗世环境生活的三果居士,自然矛盾重重。据南传佛教的传统说法,不出家的三果居士多会很短命,想证得四果也几乎无望。宣隆大师很困难地才能出家,因为他以为要得妻子同意才能出家,其实是不需要的。出家后的宣隆大师,是否较近经意呢?

贤佳】依巴利圣典和北传阿含经所说,证得三果,必定已断“五下分结”,不论在家、出家。否则宣隆大师由什么判定自己证得三果呢?

如《(南传)长部经典·(一六)大般涅槃经》说:“苏婆头楼优婆塞已断五下分结,化生天界,于其处灭后不再还此世。阿难!死于那提迦五十人以上之优婆塞,皆已断五下分结,化生天界,于其处灭后不再还此世。阿难!死于那提迦九十人之优婆塞,皆已断三结,并渐次灭贪、瞋、痴,证斯陀含果,再一次归还此世,即得苦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7/N07n0004_016.xml#pN07p0044a0602

《杂阿含经》说:“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阿那含者,五下分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阿那含。’时,摩诃男释氏顾视五百优婆塞,而作是言:‘奇哉!诸优婆塞,在家清白,乃得如是深妙功德!’”(卷第三十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33.xml#pT02p0236c2304

《杂阿含经》说:“质多罗长者答言:‘汝今当知,质多罗长者要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复增于丘冢,不复起于血气。如世尊所说五下分结,不见一结而不断者。若一结不断,当复还生此世。’”(卷第二十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21.xml#pT02p0152b1014

《中阿含经·晡利多品五下分结经》说:“或有一为欲所缠,欲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欲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恚所缠,恚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恚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身见所缠,身见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身见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戒取所缠,戒取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戒取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疑所缠,疑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疑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卷第五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1/T01n0026_056.xml#pT01p0779a1514

还请解疑!

(20230509)还有一个疑问请指点:

《宣隆大师传》写宣隆大师证得三果之后,向妻子(雪儿)坚持请求同意出家,其妻勉强同意,但要他做最后一件工作,即用两只牛犁地并播种,结果宣隆大师将牛放走,然后去寺院出家。如文说:“乔定不得不依从她的意思去做,他为一对牛上了轭,并带它们走到耕地上。在那里,他安置好耕犁在牛只后面,然后向牛只发出讯号向前推进,可是,那对牛只回望着他,并没有向前移动。乔定当时的心想:‘我的一对牛通常都很听话,它们从来都不用我去鞭策催促的。以前,每当我把耕犁安置好,它们就会非常热切地向前推进,就好像要互相竞赛一样。现在它们好像向我抗议,不想我再做耕田的工作。如果我忽略它们的抗议讯息,没有人比我更傻的了。现在我非下定决心不可。’因此,他考虑了一下,在给自己一轮振奋后,旋即卸下耕犁,把它靠在附近的一棵树干上。跟着解开公牛的系绳,向它们说:‘好了!我的好帮手,我现在放你们走。从今以后,你我分开,各走各路,你们喜欢去哪里就去哪里吧!’跟着便向查克比丘的寺院走去。”

这两只牛是乔定(宣隆大师)与其妻雪儿的共有财产,且其妻主管生活经营而掌护作用更强。乔定未与其妻商量征得同意而私自将牛放走,使得其妻损失重要财物,属于盗业。证得三果以后故意犯盗,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初果圣人即已不会故作恶业。

请您帮助释疑。

居士甲】(20230511)试答如下:

若家产是两人共有,出家前的宣隆大师起码是家产的一半拥有者,两只牛的价值远远低于家产的一半。就算他放走了属于自己的牛只,余下的家产将尽归妻子雪儿所有,总的来说,除了失去丈夫,她没有损失,只有获得,况且走失的牛只是可以找回来的。考虑到整件事的背景、宣隆大师当时的心境与放牛动机,常识告诉我那不是犯盗。

贤佳】常识来看,他这样放走牛,他妻子难免气恼吧?他申请出家,得到妻子同意,即意味着他放弃共有的家产而归属其妻,他更不应自作主放走那牛。何况损毁他人财物作补偿应该沟通商议。您说“走失的牛只是可以找回来的”,能保证找回来吗?他如果不是存心让牛走失掉,何必放走?他决定往寺,可将那牛系在树上,正如他将耕犁靠在附近的一棵树干上,那么不损其妻财物,这是清净无过的。他如果是慈心明智的圣人,何不如此?

(20230514)还有一个问题请教:

《宣隆大师传》说:“(此详尽生平故事,乃已故宣隆大师口述的一个记录。)一位这样的未来圣者,在有幸会出现五尊佛的贤劫(现在之住劫)中,就在第三尊佛——迦叶佛仍在世时,碰巧地转生为一只鹦鹉。……鹦鹉往后的许多转世都生在欲界上七个领域(空间)的善处中,在显赫的环境中生活。在欲界诸天旅游了一段日子后,它转生到人间,成为一位名医。〔注:大师曾说:‘那些在我为名医那一世中见过我的人,将会在今世见到我,并在我的教导下修习内观禅修法的。’〕……在得到第四果的道智后,他有能力看见整个宇宙,最高可以看见梵天,最低可以看见无间地狱。”

北传大乘经典普遍说众生死后再投生会有“中阴”阶段。南传教界很多名望者,如觉音尊者、帕奥禅师、马哈希禅师,否定“中阴”的存在。宣隆大师有宿命通、天眼通,应能直接观察判定是否存在“中阴”。不知宣隆大师对此是否有什么讲说?或者宣隆大师的资深弟子对此有什么说法吗?

(20230516)宣隆大师应是否定“中阴”的存在吧?否则有违南传教界的主流认识。但不知他是否有明确论说?

(20230517)还有一个疑问请教:

《宣隆大师传》说:“他甚至会到望燕坡峡谷,在那偏僻的郊野地方彻夜禅修,由于他的信力与精进力,定境很快出现。在禅修之中,他开始看到五彩缤纷的光芒,他以为是佛陀身上散发出来的,故此感到非常鼓舞,推动着他继续前进。不多久,在禅修之中,他看到一个小球在他面前盘旋,徘徊不走,出于好奇心,他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个小球上面。当他观察着小球时,发觉它会慢慢向上移动,他跟随着它上升,最后发觉自己身处云层之中;这使他甚为震惊与高兴。他很满意自己的进展。在第二天的禅修中,他看到一个会发光的小球,大小如一只萤火虫,像昨天一样,他注意着它的时候,它又会慢慢升起,直至他发觉自己身处云层上一系列华丽、尖顶的宫殿之中。当时他内心相信,命终必会转生在这天界之内的。他出定后,内心感到非常满意和愉快,从此不再害怕死亡。”

这并非禅定静观真实境像,也不是禅定主控作意变现特定境像,且不能完全主控自己身心,与做梦现象有什么区别?怎么说是定境呢?

(20230519)我们先前的交流内容对于宣隆大师教法是比较重大问题,有心学习宣隆大师教法者宜应明辨认识,不宜含糊,否则可能自误误人,是吧?

我将先前的交流内容编订为附件文稿《质疑〈宣隆大师传(孙伦禅师传)〉》(如上),请您转为请教宣隆大师教法体系中的资深者或其他深研南传教法者吧。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