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生活持戒(20210220)
【居士】1.今天是六斋日,昨日没想起来,与人约好出去玩,早上看到软件提醒,也不好改,没自誓受八关斋戒。大年三十要吃年夜饭,也没自誓受。五戒居士六斋日不受八关斋戒得失意罪,失意罪究竟性质是什么?如何忏悔?
2.看一老人挺大岁数了,在街边卖土特产和鸡蛋,我生起怜悯,在别处都没买,就想照顾他,让他高兴,所以停下来买土特产。同行友人就起意买鸡蛋,当时我没好劝阻,觉得也劝不了,总不能不让人家吃。友人买了一些,但没有合适的东西装鸡蛋,她怕路上摔破,就不想买了。我有个刚买的器具,怕老人家失望,说给友人装鸡蛋,还说开车也不会摔破,促成了交易。然后就后悔了,她不想买就该支持,怎么还促成买了?失念了!请法师判罪。另外与友人同行,如果对方要吃肉类,我也不合适劝阻,会令人烦恼的,那如何做不造业呢?不请吃或不随喜是不是就可以了?
3.菩萨戒要求护生,只要一出门,哪怕去超市买菜,肯定能看到卖活物的,那如果受了菩萨戒,见死不救犯戒,但一见就放生也实是难以做到,鸡鸭不能买了扔外面,鱼虾蟹也不能买了就临时找地方去放,如何处理呢?
【贤佳】1.“失意罪”即是恶作罪,随其轻重结下品罪或中品罪。菩萨戒居士应该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五戒居士不要求,受持有功德,不受也无罪。
2.老人家自卖的鸡蛋,可能是有生命的柴鸡蛋,无杀生心但助成他人杀生,犯杀动物的方便罪,结下品罪。与友人同行,对方吃肉,自己不请吃、不随喜就可以。
3.随缘随力救济,缘不便、力不足时,不犯戒,但宜以慈悲心、惭愧心念佛回向。
【居士】“助成他人杀生”,是指助成老人杀生,也助成友人杀生吗?是否犯两条杀生下品罪?杀生下品罪,误犯和故犯忏悔有区别吗?如何忏罪?感觉自己没有直接杀生心,但自己平时都不吃鸡蛋,是知道有可能杀生的,也知道他们买卖都基于是柴鸡蛋,助成杀生的时候心念模糊,但又很难说是无心,这个心行我自己都判断不了。可能是有“世间人吃鸡蛋阻止不了”这个概念,就一根筋了,没有智慧在因缘变化(友人不想买鸡蛋的时候)随缘引导善行。不过经一事长一智,以后会更加小心守护正念。同行友人还吃了肉,我也没阻止,但说了句“你吃吧”,是否算随喜?是否犯杀?另外,如果受了菩萨戒,助成老人贩卖鸡蛋,是否还构成犯“贩卖戒”?总的来讲,当时的情况,就是希望老人贩卖东西成功能赚点钱,其他就失念了。
【贤佳】助成友人最终杀生,随杀生数量(N个鸡蛋)结相应数量(N条)的下品罪。误犯是轻下品罪,自责心忏悔可得清净。故意犯是下品罪(或中品罪),应找人发露忏悔。
内心有所意识,但心念模糊而做,属于不正念因缘犯戒,也从属于故犯,应找人发露忏悔。
说“你吃吧”,是语助他人“吃肉”,犯菩萨戒“食肉戒”的方便罪,但不算杀生。
居士菩萨戒不禁止贩卖,未受戒的老人更可贩卖,只是贩卖的内容杂带罪业。随喜善心同情!宜深心慈悯,适当济助,结下善缘,但莫自己违戒,以后善缘成熟时可深入化导。度化众生宜有善巧,以戒为师,把握分寸,不失慈悲。
【居士】卖鸡蛋或鲜活动物(食用类)的世间人,虽然没有受菩萨戒,也没有受五戒,但明知它们的命运就是被杀而售卖,就有杀业,受持五戒的居士帮助他们贩卖,是否构成故犯助成杀生的方便罪(下品或中品罪)?通常一方助成,要嘛是助成买方购买,要嘛助成卖方售卖,我所历此事,心行是希望卖方能卖掉获钱,买方也能达成购买的愿望,感觉是对买卖双方都助成杀生。
【贤佳】是构成助成杀生的方便罪,结下品罪。牵涉助入的人越多,则相关的业越大,但最终结犯戒罪是对被杀众生数量结。
【居士】梵网经菩萨戒“第十二贩卖戒”,又看了一下解释,“七众不全共。贸易,世俗之常,在家当不禁也。”学的时候没记住。佛要求僧人半月半月诵戒,也要求每天对照看自己是不是犯戒吧?我感觉像我们这种初学者,应该日日以戒条对照,就算对境不能时时做到防护,只要不犯根本戒,能及时发现犯戒,及时发露忏悔,也能警醒纠错,汲取教训进步。我现在是但凡做错了,当时或事后,最迟钝过几天,也会不安,就会想想自己做错的地方,理一遍。犯五戒的发露忏悔,应该找什么样的人进行忏罪?也需要所忏之戒持得清净无犯的人才行吗?
【贤佳】随喜善思!犯五戒的对首忏悔,应找受了此条戒(受了八关斋戒、菩萨戒者也是受了此戒)且此条戒清净无犯(或者曾经有犯但已忏悔清净)者忏悔。
【居士】还有一事请教:过年期间唱卡拉OK,是否犯绮语?还是放逸?现在偶尔出游放松、适当活动,但免不了就会吃喝、看风景、拍照、买东西、聊天,虽说有引导友人学佛的初衷,但聊起来难免会掺杂世间话题,对方会询问一些人生问题如何解决之类的,考虑气氛融洽,说话也不能太严肃,不可能每句话都不离佛法,那就玩不到一起,也谈不上交流佛法了。但我苦恼的是,绮语这条戒如何守持?
【贤佳】有一定正念正知,善心适当随顺世俗,不杂带杀、盗、淫、贪婪、瞋恚、邪见等知见内容,不杂带妄语、两舌、恶口,那么不算绮语。佛见远来比丘,也会问候“乞食易得否?道路疲乏否?”等,是慈悲善语,不是无义绮语。
【居士】八关斋戒,我知道不能故往观听歌舞,那肯定受戒后不能自己唱歌跳舞。受持五戒,唱歌虽有歌词,但内容并非自己的本意,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别人听了也不存在领受之意,也只是知道歌者在娱乐而已,是不是就不构成绮语而是放逸?
【贤佳】从宽不算绮语,但应保持正念正知,从严避免为好。
【居士】我目前的情况,不对人事,持戒好些,对人对事的时候,自己的业习会起来,容易失念,容易犯错。
印祖说:“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道理我懂,虽然现在利他也是随缘,但我自己感觉,一旦牵涉人事,容易犯错,有时候很沮丧,自己没有定慧兼顾自利利他。有时候就希望屏蔽人事,但有缘被推过来,又不忍推开,因此时有纠结。
【贤佳】自是惑业凡夫,又在娑婆世界,不可奢望正行无失,正应深厌无明,常怀惭愧,增心切愿往生净土,见佛闻法以证大道。现世尽量持戒念佛,随缘随力利他,始终莫舍慈悲,随顺佛心大道和净业三福,辗转增进信愿念佛、持戒修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若有真慈悲,自应深思深远利人,自不会满足于小恩小惠,自不会高慢凌人,自应策励正念正行,更愿往生净土以成大道深广利生。
【居士】再请教:年轻女性的问题主要就是婚恋,聊这种人生大事回避不了,难免对方需要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对其对象的品行、性格的看法,恋爱双方金钱往来如何处理等等,现在骗钱骗色、家暴、劈腿的男性不少,如何把握不犯戒?
【贤佳】合理劝导他人自护,远离伤害,不算恶口、两舌,但对事况没确定把握时宜说供参考,不作定说,另外对恶人也宜悲悯,莫生瞋恚,也莫引纵他人瞋恨。
如《优婆塞戒经》说:“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卷第二)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