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述宗喀巴法师确实是析空知见,非大乘真空

综合论述宗喀巴法师确实是析空知见,非大乘真空(赏花人2017)

诸位有缘、诸位汉传护法大德: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将宗喀巴法师藏教声闻析空非大乘真空之事实进行一次综合表述。

如果以后要护大乘法的大德,请注意台湾的印顺法师其“大乘非佛亲说”之依据,其中就有受到宗喀巴法师以析空劣慧对大乘教理进行判摄的影响。印顺法师他判摄大乘的教理依据,即是来源于宗喀巴法师一系。他敢于判大乘是由小乘发展而来,判大乘如来藏不了义,乃至判非佛亲说,据赏花人目前看到的情况,他的底气,就是来源于他误认为自己如实通达了大乘知见,所以他有底气颠倒判摄佛陀一代时教。而印顺法师的知见来源,赏花人在对印顺法师根本知见进行考察时,发现很大部分与格鲁派宗喀巴法师有关。

印顺法师不是第一个认为大乘是从小乘发展而来的人,目前来看,在他之前,早已经有格鲁派的宗喀巴法师这样做了。宗喀巴法师认为,大小乘的空性是一样的,都是析空,认为大乘只不过就是发了菩提心,长期修学空性,而声闻只是修学空性时间短,所以不究竟。

这是完全错误的。可以说宗喀巴法师完全误解了大乘。然而,为什么个别汉地非常有名望的大德,都对析空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趋之若鹜?这是为什么?若把它当成析空来弘扬,无可厚非。可是把它当成大乘真空来讲,那完全是错乱颠倒的。本质上正是履行、实践了印顺法师大乘从小乘发展来的理念。

希望有缘大德,能够认清《菩提道次第广论》析空教法的本质。以析空教弘扬此论无妨,但要对广大不明真相的信众说明白:这是声闻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大乘。

同时,对于印顺法师的析空混滥大乘也要警惕。我本来没想去简别宗喀巴法师知见,但是印顺法师引用了很多格鲁派的东西来破汉传传统大乘宗义。印顺法师他破天台、破华严、破禅宗,几乎全用析空破,与宗喀巴法师破唯心教神似,引起了我的警觉。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有某格鲁派仁波切,在对汉传一乘宗门教下不甚了了的情况下,胡乱判摄。如果再不反思,那么有一天,汉传全部都被宗喀巴法师的声闻教给同化了。如果不把宗喀巴法师知见只有声闻析空的事实呈现给大家,令诸位达成共识,那么,天台、华严、禅宗等,这些大乘真空教体的真正大乘,可能以后就慢慢得被宗喀巴法师格鲁的析空一系和印顺法师人间佛教的析空教反破。这是真的把大乘灭了,把大乘通、别、圆全依析空破坏。那样的话,大乘是佛说也没有意思了——佛说了析空的大乘,本质跟佛说了声闻没区别,本质跟把《法华》《楞严》当成阿含经解没区别。

望诸位大德,留心这两派的析空教体,对于大乘真空教通、别、圆的腐蚀。

愿汉传大乘真空教重新兴盛于中华大地,造福社会,造福于诸佛子,造福未来一代代投生此间的众生。

第一部分 总述:体空观与析空观的差别

欲判宗喀巴法师为析空,首先应当标明析、体二空的根本差别,然后才明宗喀巴法师是析空,而汉传大乘经与历代祖师所传为体空。如此明确界限,不至于混滥二者。

分九个方面说不同。

第一、因缘观不同。体空教之因缘观为非自然、非因缘,析空教就是因缘生。

析空教解诸法,不会解出诸法非因缘一面。所谓析空,是诸法因缘生、因缘灭,不可以有非因缘一面。不然没法析开的,全属因缘才可以析,才叫析空教。在此教中,因为没有一法不可以被因缘观析尽的,因为全部析完才知道空,不能够在没有析完的时候体察空性,所以不能叫体空。

体空教解空性,会兼有非自然与非因缘两面。如果全是因缘,就是可以析尽来的,不是体空。但如果是自然,就不空了。所以体空是兼顾非自然与非因缘,既要不坏空性,又不能用来析法成空。

第二、析空、体空之空观不同

析空之空,是离因缘则法灭,离缘法灭则显法空。

体空之空,是离心无体故空。如看到绳以为蛇,不必分析此蛇由蛇头、蛇尾、蛇皮、蛇肉组成而去体会蛇性空,知是幻即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假方便,亦无渐次。

第三、析空与体空,对于自性见、实体执的定义不同

析空教,是可以离心有法的,只要注意用缘生无性的胜解去观察他们就可以。或者见到离心有法,但不认为心境是常一、自在、主宰的就可以。

体空教不行。体空教,是在见到离心有外境的一瞬间,就知法执起来了,不许心法各有体。只是这个比较微细,不一定所有人能体会得到。

《入楞伽经》说,只要见到一个离心的法,同时必定觉知到离法的心,这样就是法执起来了。在大乘真空教中,空性空得更彻底,见离心有法就是法执。不是像析空教那样,认为离心有法没错,只要我不起“心和法是有自在性”的知见就可以。其实这只能破我执,不能破法执。宗喀巴法师好像没有认识到这点。

第四、析空与体空对于法的体、相、用是否分离看法不同

析空观,它的空性,体和它的相用是分离的。因为析空观,它的空性是析尽法成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法的寂灭空性,是把生灭的相用都灭尽了后,才彻底显出来受用。

体空教,相、用不离体的,体空,相用也空。这当体即空,空性与相、用是同时的。

之所以要提这一点,是因为宗喀巴法师就是把法的空性和它的相用分开的。这个后文会解释为什么宗喀巴法师会出现这种知见。

第五、体空、析空修空观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体空是一念觉就进入。析空观察空性,需要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五念才可以完成。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蛇之本空,体空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假方便,亦无渐次”。体空就是一念完成,知幻就结束。

析空不是。析空首先承认离心有蛇,这第一念。然后开始分析,蛇头、蛇尾——最起码要在意识当中现起这两个法,第二、三念,然后再观察蛇头、蛇尾组成一个蛇,所以蛇无自性,第四或者第五念。或者说蛇需要父母、饮食等因缘,最起码要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因为析空要找因缘的,要观察这个事物的因缘,然后依因缘分析它。因缘最起码两个,一因生法不是佛法因缘观。起两个念头找到两个因缘,然后再起一个念头观察蛇这个法因缘生,无自性。

体空是见到蛇后,一念回光就可以。所以世尊说,体空观不假方便。诸位大德留心这个“不假方便”,就是不动脑子思维的,直接体会它的空,它本来就是假而不实的。对于这个假象,根本不用分析。这是利根的人可以直观。

第六、体空、析空适应根基不同。体空适应利根,析空适应钝根。

天台祖师判析空法,析法成空,是拙度,界内钝根的众生修。体空法是体法真空,这个是巧度。利根人心境接触,能够体会到“离心无境,境体不离心,心体不离境”,所以他直接就体会到空性,体会到一切如梦如幻。

这一点提前说一下。宗喀巴法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毗婆舍那章中似乎不允许这种修法,他认为必须要去分析诸法因缘生才可以。其实这在真空教来说是戏论。这一点,在后文会依大乘教理展开,会大说特说。诸位大德看了之后就会明白,宗喀巴法师的对于空性僻解,如果他的知见被奉为圭臬,则将对于汉传传统体空真造成根本性的破坏。若现在不反省,等到病入膏肓再来反省,谁知道我汉传传统大乘还有没有得救?

第七、心境关系认识不同。

析空教是离心有法的,所以,析空教不仅仅观心就好,它还要观外面的法,五蕴都要观的。往外分析、观它,这样才能遍破。

体空教离心无有法的实体,所以体空教的菩萨,不必遍去分析五蕴、十八界,能够直接体知法本无性,是心妄觉妄取。

第八、对众生实体执、自性见产生的根源有不同认知

析空教,如宗喀巴法师认为,自性见产生,根本在于不明白诸法因缘生,是一种第六意识的认知问题,所以先从认知上改变。

体空教,如《圆觉经》说,自性见产生是因为内心的错觉,不是第六意识认知不到因缘生,而是一种实体觉,是一种离心有实体的体验、觉受作祟。所以体空是侧重在直接体会空性的,直接把实体的觉受破掉。像大乘体空观,《楞严经》说大乘体空教的菩萨,从开始修直到佛地,都是十种如幻深喻。

十种观法,没有一种是析空:“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焰,一切身如水月,妙色如空花,妙音如谷响,诸佛国土如乾达婆城,佛事如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如化,不可取,不可舍,一切空故。”

体空教菩萨,从开始观修,就不用分析,直证诸法虚幻。

第九、析空与体空迂回与直接的差别

如前说,析空是先动第六识,先把诸法拆成一块块,然后得出无自性、不自在的结论。然后慢慢思维,在慢慢思维当中体会空性,生起空性的觉受。

体空不是。体空正式修行时,直接体会空性(体空虽刚开始学习也可以借逻辑,体会如幻,而不是析尽成空,但不是必须的,且正修就不用了),直接就起体空的觉受,不经过思维为中介。

体空与析空大致的差别已经罗列在这里,若要细寻,应该还可以列,但关键处应该大致在了。诸位护法大德明察,自行判断是非。

尔后,若认同本文者,对于析空混滥大乘真空的说法希望要能够识别。必要的时候,予以提醒乃至辨析声明。特别是如格鲁的这些仁波切们的知见,希望大德们加倍警惕。守护大乘真空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

第二部分 出示宗喀巴法师核心知见,诸位有缘可依上面析、体二空区别判断。

宗喀巴法师原文:

1、 “此一切法皆无自在,故皆无我,皆无自性。言自在者,义谓现似有自性时,所现实有觉,非依仗诸识而现,然以不依因缘为自在义。”

2、 “又破彼义不能立为得中观见,故于境上,若由自性能自立性,是自在义。故性空义,即是离彼自在之性,非谓全无作用之事。”

3、“故缘起因能破自性,即前释云:‘是故此中是缘起故,离自在性,离自在义即是空义,非谓一切皆是无事。’”

4、“故见全无作用事者,是谤如幻染净缘起,是颠倒见。又若见有自性之事,亦是颠倒,以此自性无所有故。”

5、“即前释论无间又云:‘故谛此中缘起如幻染净因者是倒无见,又无性故,见有实事亦是颠倒。故说诸法有自性者,无有缘起,成常断见而为过失。’故欲远离常断二见,应当受许无性如幻染净缘起。”

先给宗喀巴法师这段文字略作消文。

文字分段,是根据宗喀巴法师论述自己核心知见时的几个不同角度另分的。

消第一段、第二段。

这第一段,是宗喀巴法师对于空性的定义。定义为不自在,就是因缘生的法,它不自在。这就是宗喀巴法师对真空的定义。

诸位大德留意下宗喀巴法师后面几句:

“所现实有觉”:众生觉知到诸法有实体,或说诸法有实体的一种觉知、觉受。

“非依仗诸识而现”:实体执的觉受,并非依众生心识而现,或者不是依诸识来安立。也就是,自性见的定义不是由于诸识来定义。

依什么现,依什么立的?

“然以不依因缘为自在义”:(要破的)自性、实体,是指非因缘生。实体见、自性见,是众生不明白诸法因缘生而来。

合释第一段:宗喀巴法师意思,自性指的是自生的、自在的、非因缘生的意思。无自性,指的是因缘生的、不自在的意思。众生自性见的产生,实体的觉受,不是依心识就有的,要心识不明白诸法因缘生的道理才有的。

点评:一、破宗喀巴法师对于法执的定义

宗喀巴法师认为:实体见,实体执,是一定要不明白诸法因缘生而起。也就是说,心对境时,不明白二者都是因缘生,这个时候才起自性见。只是觉知离心有法的话,不能算自性见。只有在觉知到离心之法非因缘生、离法之心非因缘生的情况下,才算起了实体执。

(补充一点:宗喀巴法师继承了月称法师的观点,都认为世俗中有外境的,只是这个外境是无自性的,因缘生的。补充这一点,说明我没有冤枉他。他就是认为离心有法没错,认为有一个离心有一个常一自在的法时才错了。

还有宗喀巴法师第二段作证,证明法师只是析空:

“又破彼义不能立为得中观见,故于境上,若由自性能自立性,是自在义。故性空义,即是离彼自在之性,非谓全无作用之事。”

这是很明确的了,“于境上,若由自性能自立性,是自在义”,见到离心之境,宗喀巴法师不认为此时法执已起,而是认为,见到境界后,认为他非因缘生才是法执。

引佛陀给龙树菩萨受记的《入楞伽经》的经文,来对破宗喀巴法师对法执的定义:

第一句:“离心无外见,若有于可取,应有于能取。”

此句义容易明了。若见离心有境,则必见离境有心,此即是法执也。盖宗喀巴法师依据逻辑推理,而未能内勤观心性所致。以至于判断不出离心有法则必离法有心,心法体已成,法执宛然,而宗喀巴法师没有认识到这点,反以为离心有法才符合实相。

第二句:“若有少相观,心则从缘生;若从因缘生,不得言唯心。”

句义易明。世尊说,若见离心有丝毫相,离能觉有丝毫所觉相,则必定令心生。何以故?心依境起。若见有所缘时,此时必有能见心已仗之而起也。

龙树菩萨在《入楞伽经》中被三界法王释迦牟尼佛授记,法王释迦牟尼佛判定见离心有法就是法执起时,那就是这样,决定没有第二种不同的意见。宗喀巴法师不依法王释迦佛的意思,反而要依月称法师的意思,何可称佛子?宗喀巴被称为“三界法王”,却公然违背本师释迦牟尼佛意,假以龙树之名,破掉为龙树授记的释迦佛意、为龙树菩萨授记的《入楞伽经》义。

二、破宗喀巴说大乘对法执、实执不是依“心不觉境假”起,而是依“不明白因缘生”起这个错见。《入楞伽经》明确说,实体执就是依心起的,不是其他因缘来的。

依然是为龙树菩萨授记的《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之一乘离心无因教证:“世间种种事,无因而相现,折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炽然无因论,恐怖诸外道。”

这个经文再明白不过了。世间事是无因的,这个无因就是离心无因的。外道听到离心无因论,是要害怕的。宗喀巴法师虽然析空小乘,但对大乘而言,毕竟还是不究竟。

为什么无因呢?什么叫做无因呢?如梦,梦中树非实树,大乘体空教不去找这个树的种子、阳光、水等因,也不去分析树枝、树干等,分到后面发现树的独立体是空。大乘真空是离心无因论。常熏习大乘体空教的利根人,知道一切境界之所以看上去栩栩如生,实际是自己认为境离心有造成的。梦里面也是这样。梦里的树好像真的,为什么真?什么叫做真?就是认为离心有实体,也就是实体执。这个就是无因论。梦中树,它是假的,离心无体的东西就是假的,所以不用分析的。知道离心无法就是体空,体知是空,不必分析。

宗喀巴法师认为,实执不是依心识就起的,还要不明白树是因缘生,是阳光、雨露、种子、土壤等因缘起了树,因此一定要明白树的因缘才可以破实体执。

大乘真空不是这样,不必分析因缘。如果能够直接体会到“境界不离心”,这样就是体树当体即空。宗喀巴法师把一乘教几乎全都破尽了。

佛法目的在证空性,若有利根能直接体会空性,不必借助因缘分析,而直证一切法不实,就不必再分析因缘生。

如《圆觉经》,佛说自己因地修圆觉时,不是析空法,不是分析诸法因缘生,而是体会到一切无实,但是同时不坏一切相。如见虚空有一朵花,觉知是一个错觉,知道那是假的,知假即不执。体会到非实,就不必再分析。色法与不相应行法,兼心法与心所法,全同虚空中的花相似,若能体知,则不必再分析因缘。

出《圆觉经》教证: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

略消经文:

“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色心皆如空花。轮回一切莫非色心,既知是空花,则知空中花非花。花既本空,何来花的生、死,花的因、缘?花的流转、花的还灭?所以,知色心如空中花,妄见为实,而实本非有,则轮转也歇,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作就是有为,因缘生的意思。能作是因缘,所作是空花(空花喻色心诸法)。“非作故无”,正是世尊标准,他自己在因地修圆觉时,他的空观,不是去思考色心是由哪些因缘生的,不是思考推理,他是不借分析推理,直接体会空性。这才是大乘体空的正确修学方式。

这一句要特别注意,这是世尊自己说自己修学一佛乘的方式,不是由析空入。“非作故无”,就是大乘真空,不是由于诸法因缘生所以无。诸法根本没有因缘,因为诸法根本没有真的生灭。成劫以来,坏劫以后,一切均没有生灭,都同空花相似。所谓“无量阿僧祇劫成佛”,对于圆顿教而言,只是方便施设的戏论。无量阿僧祇如同无量虚空中的花朵,没有一朵是实,全是虚妄。如果执离心有实花,则无量阿僧祇劫也成不了,还是堕在虚妄见中。

如果任由宗喀巴法师的析空知见混滥体空,那大乘就完了。诸位汉传护法大德,要警惕格鲁派析空见混滥大乘真空。

世尊明确指出,一切法都是空花无异,体本空。何故起自性见?不明本空故,而不是不明因缘生。梦中树哪里来的种子、水土因缘?何必分析树干、树叶才空?世尊说:本性无,非缘生故无。但能知道,之所以见实有,是因为心不觉,如见水中月,知水月非实月,实执即除,何必费心分析什么因缘生?

三、破宗喀巴法师认为只有观察因缘才能够破诸法自性。

宗喀巴法师原文:“故缘起因能破自性,即前释云:‘是故此中是缘起故,离自在性,离自在义即是空义,非谓一切皆是无事。’”

宗喀巴法师这是很明显的析空了。他要去分析诸法由哪些因缘生的,然后了知诸法不自在,这样来破实体执。

这是很明显违背大乘圣教。空中花有什么因缘?有什么水土、阳光、种子这些杂七杂八的因缘?空本无花,妄见而已。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分析:认为离心有体。认为花离心在,离心在就不是当体空。也就是在第一念不能觉知本空的情况下才需要分析。大乘真空观要的就是这第一念!一念体空,不是第二、三念去分析。直接体知本空,即无轮转。大乘真空,利根人,第一念已经体空,知道之所以见实体,以为其离心有故。一念回光,万世太平。宗喀巴法师却要人去分析花的因缘,认为只有分析因缘——以缘起观为因,才能破自性见。

但是宗喀巴法师又不承认见诸法有自性的因就是一念不觉,不知一切境是假(离心无体,靠人的实体见在支持而现似有就是假)。他是要离开现前一念而去分析梦中树的因缘的。哪里有什么因缘?不过就是不知离能无所、离心无境罢了。

分析因缘来证空,只是声闻乘,藏教的方便法,不是不可以用,但是,那不是大乘。

再引《入楞伽经》破法师之知见:“心取于自心,无法无因生,心法体清净,虚空中无熏。”

略消文。离心之法实不离心,心境本一如而众生不觉,以离心有法可取,故说“心取于自心”。“无法无因”,是说,法无则因也无。离心无法,怎么会离心有法之因?离心无虚空之花,又怎能有离心花之因缘?故说无法也无因也。离心之法与离心法的因缘,都是妄见,本性空而妄见实有故。

宗喀巴法师看到《入楞伽经》真正三界法王的狮子吼,是避开了,根本入不了楞伽究竟义,反以析空混滥大乘。

四、破宗喀巴法师把体用分开说,一空一不空的声闻戏论。

宗喀巴法师原文:

“故见全无作用事者,是谤如幻染净缘起,是颠倒见。又若见有自性之事,亦是颠倒,以此自性无所有故。”

“即前释论无间又云:‘故谛此中缘起如幻染净因者是倒无见,又无性故,见有实事亦是颠倒。故说诸法有自性者,无有缘起,成常断见而为过失。’故欲远离常断二见,应当受许无性如幻染净缘起。”

宗喀巴法师的知见:诸法体没有,空。但是用是有的,不空的。这个话看上去很高明,可是这还是析空教。为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宗喀巴法师,他推论诸法无自性,是用龙树菩萨的四性推简。也就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宗喀巴法师首先把法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叫做体,一部分叫做用,然后宗喀巴法师用四性推。但是,他大概也害怕断灭,所以他推的时候,他把那个体拿出去推,用四性推掉。他不敢把“用”拿出去推,因为,把“用”也推的话,他就断灭。

实际上,“用”难道不是“诸法”的“诸”所概括的吗?还是诸法。所以,“用”它既然是凡夫缘到的法,它就可以拿到四性这里推。推了之后的结果,就是——“用”也空。而不是宗喀巴法师说的什么体空、用不空。看上去很圆融,却违背龙树菩萨四性推之意。难道“用”不是缘生吗?是缘生,那就是可以拿到这里推的。推出来也是——根本就没有这个法。那么,是不是断灭了?没有的,因为一切拿出去推的法是所缘境,也就是首先假设诸法的体用是可以被心缘到的,在心外的。所以,把体、用都推破了,宗喀巴法师以为这样会断灭,所以他就把这个用藏起来,不拿到四性那里推。实际上,是他执离心有法造成的。

本来心所缘境不离心,推破的体用是假定离心有的,作为离能推心而存在的所推境的体用,那个体用用四性完全推破,丝毫没有,但是,不离心的体用是幻有,不是没有的。好比梦本无树,但是在不达离心无树的梦里,那个时候树体、树用都是宛然的,只是这体用都不离心。一旦彻达不离心,那么,境界的体、用都消失了,见无所见,受无所受。不达时,心往外取,结果似乎有离心树体与树用。对没有彻破法执的人,没有彻证离心无法的人,法的体用都还有的。离心无法,实执未尽,则不离心的体用宛然有,不离心的因缘宛然有。

这一点是宗喀巴法师自己的析空见当体空过程中出现的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

四性推简推体不推用,难圆自说强称一佛乘,三界法王之名徒称颂,总是声闻析空不自知。

五、破宗喀巴的矛盾逻辑:体是因缘起,是无,怎么用又不是因缘起而无?如果用是缘生不空,那么体怎么又说缘生故空?

其一,如果说,不自在意就是因缘生、无主宰,因缘生法就是无自在,就是性空,那么,诸法作用的难道不是因缘生的吗?如果说作用也是因缘生,那么也是无主宰,性空,为什么宗喀巴法师把体、用分开,只把因缘生无性之观慧用在体上,不去观作用也是缘生无的?

其二,如果宗喀巴法师承认作用也是缘生法,也是丝毫无有,那么就断灭了。宗喀巴法师肯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断灭见许多人都知道不对,而且跟现实情况不符合。

其三,如果说诸法的作用是缘生但不是没有,那么,诸法的实体,虽然也是缘生,也不应该完全没有,这样,宗喀巴破了自己的自性空见。

矛盾重重究竟为何?宗喀巴法师其实不通真空教故。

再结说:一、若用非全无,则非全因缘起,以缘生无性故,若有一法非全无体,则有一法非因缘,如何宗喀巴法师说缘起无自性而又说非全无?二、若法体是缘起,则此法作用亦应定是缘生,亦应无丝毫实性。难不成法体缘起性空,而法用就不是缘起无丝毫实性了?可知法师毕竟停留在析空,体用不能兼顾。如是,若定执诸法全属缘起,则无论色、声、香、味、触何种用,必亦缘生而无丝毫实体。怎么宗喀巴法师会认为作用不无?难道法的空性离法的用而有吗?因为,唯有离体有用,才会出现体空、用不空的情况,所体、用不离怎么会体空、用不空的?比方花体如果是假的,如塑料花,毫无真花性,那么,它的用,比方它的香,又怎么可能有一丝毫实真的?

这是宗喀巴法师特别矛盾的地方。由于宗喀巴法师并未通大乘空理,只会一点逻辑推理和析空,结果自己开宗立派时,教理基础矛盾重重。

备注:离心之法,体、用确实都没有的。当把体、用作为所观境来推破时,确实是没有的。因为无论所缘境的体还是用,都不离心而有。一旦把体、用作为所观境,假定他离心有时,用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去推破,就知道确实是丝毫没有,为什么众生见有?可知唯是心。如梦中树,离心没有丝毫体、用。梦中见空中有树,空中之树根本没有,不离梦树是幻有的。体、用,梦中树之体空,则用必空。怎么可能像宗喀巴法师一样,绕来绕去绕出一个体空、用不空的荒唐论点?

宗喀巴法师不随顺大乘经教,自己试图依靠逻辑推理来成立大乘,结果是徒劳的,只能成立析空。

第三部分 简单正面阐述汉传大乘的体空教观

体空观的修学是不借思维,而直接体会的。这个已经说过很多了,不重复了,接下去直接叙述。

出教证:

《楞严经》: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略消经文。

“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

从大乘初开悟,一直到成佛,都是修十种如幻深喻。

十种深喻,指的是十种比喻空性,比喻真空妙有的例子。不是十种推理逻辑,而是生活当中的十种现象,从这个现象去体会真空妙有,体会即空即假即中。从这十种比喻当中,直接体会毕竟空,不假思维。这十种比喻,是真正的大乘,一佛乘从头到尾所修。

注意下,通过比喻,直接体会空性,才能算作体空范畴。如果加以思维,思维“因缘生的,也因缘灭,所以法体空”,这不是体空。体会是直接体会,合于毕竟空,但思维分别没有动。“析空”,故名思义,要对现象进行分析,然后产生空性的认识。体空不经过分析,直接体会。

现将如幻十种深喻列出:

“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焰,一切身如水月,妙色如空花,妙音如谷响,诸佛国土如乾达婆城,佛事如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如化,不可取,不可舍,一切空故。”

这十种喻:一、幻,二、焰,三、水月,四、空花,五、谷响,六、乾达婆城(海市蜃楼类似),七、梦,八、影,九、像,十、化。

其中第四种,就是佛陀在《圆觉经》当中强调的:“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本性无故,非作故无”。

关于此“本性无故,非作故无”,即是大乘之离心无因论,非外道之无因论。外道无因论,是认为色心诸法等实有。而此处一佛乘无因论,是指诸法本来如同空花,本身是没有因、没有缘的,本来毕竟空。但是,由于众生不知是空花,以为空实有花,所以妄执花之色香味触,妄执花之前因后果。

如若有人,随顺佛教,能知花本非花,不过是眼有病而见为实有,则能知此非花之花,无前阳光、水、种子等因,后亦无种子、果实等果。这就是无因无果论。

此真正的体空教,一切法空之意,即一切法体不离心之意。如不知花不离心,则由于众生心分别执着的力量,执离心有花。妄见离心实有花之基础上,然后妄见其有因缘,花又作为其他法之因缘等,如是即是轮转。

依龙树菩萨“四无生”说离心无因论: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略消论文:

(一)首先说非自、非他、非共。

设关征之。

1、心境体为自他对立。若心与所缘乃一自一他,离心有外境,则心境自他体乃成。心境已经成自他,则仗境心起时,境对心为他,已经成自生、他生或共生之实。这个不对的,违背非自、他、共的论文。

2、心境关系非自他对立。唯有能缘心与所缘境的关系不是一自一他这种体性对立,非离心有法的情况,才可以自体、他体无法安立,同时,共与不共也就无法安立,才可以成立:无论心、境,都非自、非他、非共生。

因此,若要龙树菩萨此句成立,必须心与境非自他关系,也就是心与境二个本来一如,离心无境。如果离心有丝毫境,那一丝毫就跟心成自、他的关系,龙树菩萨非自非他就不能成立。唯有离心无丝毫法,离法无丝毫心,这种情况下,非自生、非他生、共生才可以成立。

(二)再说非无因。

既然不管心、境,都没有独立体,两个不能分开,则心动即法动,一念分别动,就见诸法有自、有他、有共与不共的区分。因此,虽然实相是离心无法,无自无他,但由于众生一念妄动,妄见有自、他、共,因此诸法自体、差别、共性、不共性等分别就出来,于众生现前心中乱现,现出离心之法、离法之心。这就是非无因的因,众生虚妄分别就是因。如《圆觉经》说,空本无花,之所以见实花,唯是虚妄分别取相。一念妄动就是因。天台祖师说“介尔心起,即具三千”,《起信论》之“一念无明生三细”,都可作为此因的诠释。本来诸法无性为性,离心无法,无自、无他、无共不共等差别相,由一念妄动,顿现自、他、共、不共等差别。由于众生妄见,于是根、尘、识界限宛然,成自、他、共的关系。

合释:心境本非自、他、共、不共之关系,离心无境故,非自非他。心境俱无性性,无实体故,共与不共也成戏论。但由于不觉故,见离心有境,于是见诸法有自体、他体、共与不共体等,于是于全体炽然无生之真如界中,炽然见有诸法生起,见有诸法生灭不断。又,虽然现而有自、他、共不共等种种差别,毕竟不离全体无性无生之真如界,依真起妄,全妄即真。若能觉离心无法,则无一物非真净涅槃。汉传大乘全体随缘、全体不变之一乘极谈,才是龙树菩萨此无生四句的究竟义。

宗喀巴法师未能彻此句义,局在离心有法之藏教。如今汉传一类善根福德浅薄者,对于宗喀巴法师之藏教析空法释此句义不觉其谬,反而趋之若鹜,不能潜心于汉传一乘教之深义,不信祖师乃佛使,不能随顺祖师而习教观,于汉传祖师之究竟释义如聋若哑,却对宗喀巴法师以藏教析空法释此义之《广论》奉若珍宝。又有汉地某大德于此论奉为圭臬,广而宣讲,而于传统大乘经典、传统祖师之释义等闲视之。实为汉传之法难,思之哑然。

第四部分 依经收论,警惕藏密依论解经而不同时以经定论的颠倒做法。

再以世尊嘱咐末法佛子守护、流传之《楞严经》文,以对龙树菩萨无生四句,依经解论,摄论于经。诸菩萨造论为释佛经义。

旁论且置,以《楞严》收《中论》。

经文: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楞严经》卷四。

略消文义。本性明觉,然本性真觉虽觉,而无能觉、所觉之对待,是“有所非觉”义。何以故?以有所觉必有能觉故,有能、有所则心境炽然成异,此即是实执也。执觉离所觉,执所觉离觉,已堕法执。本来无能觉、所觉实体,无体故无自他对立。正如《入楞伽经》说,若见离心有法,必见离法有心,心法对待,自他炽然,实执已生。如宗喀巴法师,于此实执生时,不是去破“离心有法、离法有心”之实执,而是承认离心有法基础上,思维于心于法皆无自在性,并以为此是究竟中观见。奈何法师无自知之明,此为析空,误为中观体空。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明了之用,本是性觉随缘起。若不起“觉有自体,所觉是他体”之妄觉,则是性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但众生起明了觉时,以为此明了之觉有实体,与所明了之境界对立,于是能明、所明成二体,能名为自,所明为他,本无自他同与异,如今无同异中炽然现同异。

合释:诸法本空、本无生,本来无能觉、所觉之对待,本来无自体、无他体、无共不共体,离心无法,所谓“实际理地一法不立”,对《中论》即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自体、他体皆不成就,何来自他共生?但由众生妄动,则能、所相对立,离心有法,见心法各有实体,心境坚固对立,于是本来无性中,自性、他性宛然建立,共(同)与不共(异)栩栩如生,于是本来无生中虚妄生灭不断。

第五部分 本文破宗喀巴法师析空当体空,但是并不破析空法本身。

析空法没错,对于钝根的人,析空是可以作为进入体空的前方便。析空法容易明白,容易修学。等通过析空把粗重实体执稍微破除一些,再去习大乘体空教观,或许就相应了。作为进去体空教观的一个方便,析空也不能丟掉。对于部分声闻来说,析空就是他们的根了。藏、通、别、圆四教都不能坏,但是不能混滥。像宗喀巴法师,析空、体空还没有分得特别清楚,其实对于大乘真空义有伤害。

附宗喀巴法师明确说声闻见就是大乘真空见的文句,以示我没有冤枉这位三界“法王”。以下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毗婆舍那章:

“是故《龙猛菩萨》诸论,明显宣说声闻独觉,亦证诸法无性,以说解脱生死,要由无性空见乃成办故。声闻、独觉乃至未尽自心烦恼当修彼见,若烦恼尽,以此便足,不长时修,故不能断诸所知障。诸菩萨者,唯断烦恼自脱生死不以为足,为利一切有情,欲求成佛,故至断尽诸所知障,经极长时,无边资粮庄严而修。如是拔除二障种子,真能对治,虽是前说空性正见,然由长时修不修故。有唯能断诸烦恼障,而不能断所知障者,譬如唯一通达无我,俱是见惑修惑对治,然由唯能现见无我,若断见惑不断修惑,断修惑者须长时修。如是断除所知障者,仅长时修犹非能断,亦必观待学余众多广大妙行。不修对治诸所知障,唯修能断诸烦恼障所有方便,故说声闻独觉证法无我无圆满修。”

恳请各位大德注意区分下析、体二空,莫让汉传传统佛教被蒙蔽。

回向各位大德,深信因果,断恶修善。信愿持名,往生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