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宗喀巴知见与双修邪法盖棺定论

对宗喀巴知见与双修邪法盖棺定论(赏花人2018)

各位大德:

大家吉祥!因为宗喀巴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德在为我担心的。许多的有缘菩萨不止一次劝我收手,我答应很多次,都食言了。希望暂时体谅一下,只是因为我发现该讲的还是没讲完。

大德们不要担心。各位担心我,反而让我放不开了。就让我无忧无虑地说话吧,就像我从来不曾懂人情世故一样。大德们的真诚关心支持,我心已经铭刻,保证今生不忘,并且发愿直至大般涅槃也不忘各位。无以为报,回向各位关心我的大德,愿通达大乘,当生无碍于净土。

如果点进来这篇文章的大德,正好您又承认汉传经论的判教,请您保持客观的知见,认真审查我的论述,如实证知,此文是否可以为宗喀巴盖棺定论。

只要各位大德能清晰宗喀巴、确定宗喀巴的根本知见,愿意在私下讲经或者聊天的时候,明确地说一句,宗喀巴知见确实是析空,宗喀巴安立的修法确实是错误的,只要大德们肯明确地告知有缘众这些,就对得起汉传,对得起祖师。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题记

接下去我摆出事实,陈述我的理由。

概论:

宗喀巴说,为什么不能断淫欲?因为宗喀巴说,断了淫欲就出三界,回不来了,所以不能断。

这是藏教析空的观点,也就是小乘声闻定执因缘生的观点。

由四点判断析空见:

一、别、圆都是断尽淫欲见思还可以回来的。别教七住,圆教七信,见思尽,但是仍然可以入三界,继续菩萨道。

二、《楞严》《圆觉》都说断了淫欲还可以回来,不妨碍入世。

三、析空是定执诸法因缘生、因缘灭,认为烦恼断完,三界就结束了,再也不能回来了。如果宗喀巴是中道见,就知道诸法毕竟不灭,只能说转成了净相。

四、藏教是因缘的相与非因缘的空性隔离的,五蕴因缘,因缘尽,五蕴尽,空性不灭。宗喀巴既然说了因缘尽,五蕴灭,再也不能回三界,那就是偏空的知见了。

空不具有,等到有的因缘尽,三有也彻底灭尽。

我附上一大段原文,然后关键的文字再提取一次。各位大德,希望您们内心清楚,赏花人并非刻意贬低宗喀巴。宗喀巴就是一个藏教析空都有问题的人:他认为淫欲不可以灭,藏教析空的菩萨还知道要灭。

引原文:

“《瑜伽部道次第品第四之二》庆慰仪轨次云:‘顶上掌伞盖,令弟子旋绕,向坛门合掌,降伞作是言:奉献此弟子,当受持诸续。’启白曼陀罗主尊后,伞放余处,当说弟子心所乐语:‘汝今成坛师,受持诸咒续,诸佛及菩萨,诸天悉证知。悲愍诸有情,汝应如坛轨,精勤善绘建,令行者学续。由进入及见,胜密曼陀罗,解脱一切罪,汝今安乐住。依此大乐乘,后死汝永无,汝出三有苦,到三有边际。诸佛执金刚,今传寿灌顶,三界法王位,汝定为其主。如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如是离贪欲,汝终不应为。汝受用欲事,但行无所畏,食五肉五露,亦护诸余誓。不应害众生,不应弃女宝,不应舍师长,三昧耶难违。由慧方便心,无少不应作,汝无罪莫畏,如如来所说:心意净信金刚性,自誓依止无尽乐,少乐诸趣汝当到,金刚萨埵常住性。又诸如法得灌顶者,一切诸佛菩萨令增善故,以清净心恒常忆念犹如爱子,法尔如是。’”

诸大德,我再提取关键的几句:

如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如是离贪欲,汝终不应为。汝受用欲事,但行无所畏,食五肉五露”。

略释:这段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但是内涵是一样的。

第一种直接释:离贪欲是一种罪,因为离贪欲后,就永出三界了(不能再回来行菩萨道成佛),所以这种离贪欲的行为,你不应该做。你(灌顶后)要受用淫欲,你尽管去淫欲,吃肉吃酒等(五甘露)不要担心。

第二种释:离贪欲这种罪过,是三界最重的,没有比这个更重的。所以你不应该离这个贪欲。你就受用欲望,不要担心。

宗喀巴自己的解释:

“‘如离贪欲罪,三界更无余’,谓舍菩提心也。是故教云:‘汝终不应于所欲境金刚萨埵舍离贪欲。’是《摄真实经》说。此处余曼陀罗仪轨中说‘摩诃三昧耶’等,义谓大誓,即是菩提心相贪欲金刚萨埵。‘诃那’者谓摧坏,以彼三昧耶摧小乘菩提意乐。‘泮’谓破裂。‘汝受用欲事’者,庆喜藏说受用所欲金刚萨埵,余师说是善巧方便受诸欲尘。

注一:宗喀巴说,离贪欲就是舍菩提心,所以不应该离。这里的贪欲指明妃,菩提心也就是淫乐。

宗喀巴又说,这句话是为了摧碎小乘菩提,也就是说,保留这个淫乐不要尽除,是为了不要断尽烦恼入无余涅槃。

这样下来的逻辑就是前面第一种解释比较直接:如果断尽贪心,就入无余涅槃,不能永远利益众生了,而(我们密乘)是要尽未来际利益众生的,断尽贪心这是舍离菩提心,是最大的恶,所以说这个罪是三界无余,没有比这个更重的。

藏教声闻,是业力与烦恼断了就入偏空涅槃。藏教的菩萨,他们认为必须要留烦恼来润生,继续投生三界行菩萨道。

如《教观纲宗》:“菩萨弘誓六度,以道谛为初门,伏惑利生,必经三大阿僧祇劫,顿悟成佛。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

这种观点,被通教的菩萨破了个精光,如《教观纲宗》说:

“八、支佛地者,中乘根利,兼侵习气,如烧木成炭,与藏辟支佛齐。九、菩萨地者,大乘根性,最胜最利,断尽正使与二乘同,不住涅槃,扶习润生,道观双流,游戏神通,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此与藏教菩萨不同,藏教为化二乘,假说菩萨伏惑不断,正被此教所破,岂有毒器堪贮醍醐。

佛陀说的析空教,说伏惑润生,实际是方便说,其实菩萨道一定要断烦恼的。

注二:这里的菩提心不是上求下化之心,而是具体的事物,就是“金刚菩提”,上师与明妃精液。

如《密宗道次第广论》说,以精液为菩提心,金刚也是指这种精液,下面这段大量讲述了金刚菩提心是何物:

“酉二 密灌顶

“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弟子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将俗女身观空之后,生天女身,先应加持金刚莲花,而入等至……《集密后续》云:‘金刚莲花合,集诸有金刚,身语意加行,彼悉摄心中,由金刚路出,降于弟子口。’传密灌顶法者,次从莲花取其金刚,以大指、无名指取摩尼宝,胜解如来化汁与自菩提心无二,恐彼持语金刚弥陀慢之弟子见而不信,故遮其面,非彼手眼所及,诵:‘《金刚鬘经》所说之过去金刚持为佛子灌顶,以妙菩提心,今为子灌顶。’……次明妃从定起,不着衣服,于莲花中取甘露滴,如是置彼口中,彼亦如上而饮。言如是者,谓非眼手之境,亦以大指、无名指取,如前诵咒及颂。言如上者,谓以总集一切佛心而饮,亦如前诵‘阿贺摩诃苏喀’。师长将菩提心安置螺杯等中,和以香水,唱吉祥颂为先,而为弟子灌顶……亦说将菩提心安置瓶内或螺杯中而为灌顶。《明显双运论》说师长以大指、无名指授弟子口之后,仍将菩提心放螺杯等中,和以香水,唱吉祥颂为先而为灌顶……以师长父母空点安置舌上,由尝彼而生妙乐三摩地。答日迦跋师云:‘或是以语业,授解脱体性,唱阿贺苏喀,妙乐充满身。’此说唯以言语灌顶,故令观想明显,于修得三摩地,明密灌顶。此灌顶于世俗菩提心曼陀罗中得,是语金刚自性。于修金刚念诵等风瑜伽而得自在……是以父母菩提心密物灌顶故,名密灌顶。”

——略评:宗喀巴的逻辑大致是:贪欲断了就不能再来三界,会堕二乘偏空。留着淫心贪欲,就是留着大乘涅槃种。因此,就称淫欲为菩提。这在宗喀巴的体系中是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就是双修这套理论整个建立在定执因缘析空上。这知见其实还是声闻知见。

宗喀巴认为,淫欲断则菩提断。因此,淫欲就是菩提,把淫欲称为菩提是不过分的。但是知见错掉了。对体空教之中道法界来说,断了烦恼后,只是五蕴转净,并非没有了。认为烦恼业力尽则五蕴身心全断,这是标准的析空见。

略释:离贪欲后,就永出三界了(不能再回来),(因为你要行菩萨道,)所以这种离贪欲的行为,你不应该做。你要受用淫欲,你尽管去淫欲、吃肉吃酒等(五甘露)。

约教理说:宗喀巴认为,吃肉喝酒虽是恶业,贪欲虽是杂染烦恼,但是有必要保留,因为恶业断尽烦恼断尽就出三界了,不能行菩萨道了。宗喀巴显然认为,佛菩萨都是没有断尽恶业和烦恼的,不然他们要永远出轮回。

这是宗喀巴的发心与知见。在他本人,是为了行菩萨道,宗喀巴的发心是不能说恶的,但是他的知见错误。断尽恶业与烦恼,是可以回来的。修恶断尽,但是诸佛具恶性,能示现恶法,入众生界做佛事。

宗喀巴的根本知见就是:诸法性空,缘生而有,缘尽空显,空不具有,故断尽恶业与见思就不能再回。

这是析空知见的局限性。析空是定执诸法因缘的,体空就会过渡到因缘、非因缘兼顾或者双非。非因缘就是性具,因缘就是无缘不显。断尽恶业烦恼,并非断了五蕴,只是转净了。转净后可以再入轮回,随缘示现,而不是就彻底结束了。

如果宗喀巴确实是中道见,为什么说烦恼恶业断完就结束轮回,再不入三界了?这一点看,是决定的偏空涅槃见,空不具有的偏空。

再引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兄弟篇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为证,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中还是析空,前后知见一致,都是定执因缘。

定执诸法因缘,而不了非因缘之性具一面,必然是偏空见,因缘生必因缘灭故。

引文如下:

1、“此一切法皆无自在,故皆无我,皆无自性。言自在者,义谓现似有自性时,所现实有觉,非依仗诸识而现,然以不依因缘为自在义。”

2、“故缘起因能破自性,即前释云:‘是故此中是缘起故,离自在性,离自在义即是空义,非谓一切皆是无事。’”

这二段是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的。

第一段,宗喀巴说,自性见就是不知道因缘生,无自性就是明白一切法是因缘生因缘灭的。

第二段,宗喀巴说了破自性见的道路,就是以缘起为因,也就是观正因缘境。

这两段,合证宗喀巴定执因缘生。只有定执因缘生,宗喀巴才会说,破自性见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分析因缘。不分析因缘的禅宗,以及通教体空等,就都被排除在外的。

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烦恼恶业断完,轮回就没有了,不能再来了,也是一次正面地印证宗喀巴认为法性只有因缘一面,没有非因缘一面。既然只有因缘,那么,因缘灭,五蕴自然灭尽,再不能入轮回渡众生。这与我们大乘经教是严重冲突。一乘经都说,离淫欲才能证菩萨果,离了淫欲还是可以示现染相,因为五蕴体非因缘、非不因缘交错。即使烦恼恶业断了,五蕴不是毕竟断,只是更加微细清净了,所谓的相好光明无等伦。别、圆中道都是因缘有与非因缘之空无碍。

第一段“现似有自性时,所现实有觉,非依仗诸识而现,然以不依因缘为自在义”,是宗喀巴明确否定了自性见并非纯属内心不觉而立,指定自性见必须是不明白因缘生而立。这也是一个证明,宗喀吧空性见只在析空范畴。通、别、圆中体空观,虽然都不去坏因缘,但就证空性来说,都有一念不觉妄见实有的无明之理。尤其《解深密经》说,相无性性,就是了知一切境界的自性是妄觉假名安立。随顺佛经的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立了四寻思,直观一切法实体、差别唯是假名安立,实无自性差别。这与天台体空教直观如幻本质是一回事,既然本幻,见实有体性差别唯是妄觉。因此天台判体空可以通唯识的别、圆教。

天台大师明确提出,析空不可以通到别、圆,就是因为宗喀巴这种偏见。宗喀巴认为:

第一,(析空中)知见上,诸法一定是因缘生的,那么一定就因缘灭,灭后就是纯空,空有最后还是出现脱节对立,因缘、非因缘不能互相涉入。中道因缘、非因缘不二的不思议境,所以别、圆二教,断尽见思依然可以回到三界,自在化众。

第二,修法上,一定是观因缘生,没有直观本空、唯妄心妄觉现似有。

因缘生必定因缘灭,为了不灭,宗喀巴写书让弟子保留淫欲与恶业,不去要断尽。心是很好,见却错到家了。

不能明白性具(空有互具中道)之理,不明白境界毕竟不灭,虽证空而空具有。

由此见与修二种特点,天台大师判析空不通中道。

而通教因为四性推无生,不执因缘,入门就是因缘相、非因缘性能兼顾的。如幻观也一样,不必经由定执因缘的析法,就不定执因缘,根基利者见体即中道(根基钝的,不能深见不空,还是有可能同于藏教)。

再引宗喀巴自述自己关于修观时的根本知见来说他的定执析空见:

于执实境,当以正因定知无实,修习彼义,乃能灭除执实分别。”——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章

这一段,是宗喀巴说,一定要观因缘生来破实执。前后是一致的。宗喀巴在修观部分的观点和他在陈述众生自性见来源的观点前后一致。既然认为自性见是不知因缘生而起,否定从妄念妄觉的角度安立自性见,当然也就要否定直观本幻唯心所现的证空法,只承认一个因缘析。

结论:这一次盖棺定论所要陈述的理由就在这里。其他的已经陈述过很多,这篇文章就不再引用。

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安立双修的发心:为了不至于淫欲心断尽而不能来三界度众生。

知见原理:他认为淫欲断了,恶业断了,就回不来了。

知见盖棺:析空

双修盖棺:析空见指导下的错误修法,实在是应该废除。

定论就是这样。各位大德请内心如实证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必说话,内心那杆称量出来了就行。

藏密师徒心中、眼中的“恶人”,我已经做了,不在乎多做一次。只是希望能让更多大德看到并且看清楚宗喀巴真实的情况,不要再盲目崇拜了。

只要公正的各位大德心知肚明,我就算背一世的骂名都值了。

附天台教:

一、析空教为了行菩萨道,不断烦恼,但是要伏住烦恼(不是搞双修去放逸),在三界行菩萨道,原文:

“声闻观四谛,以苦谛为初门,最利者三生,最钝者六十劫,得证四果。辟支观十二因缘,以集谛为初门,最利者四生,最钝者百劫,不立分果,出有佛世名缘觉,出无佛世名独觉。菩萨弘誓六度,以道谛为初门,伏惑利生,必经三大阿僧祇劫,顿悟成佛。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二、通教菩萨,断烦恼行菩萨道:

“从八人地至菩萨地,有七位也。三、八人地者,入无间三昧,八忍具足,智少一分。四、见地者,八智具足,顿断三界见惑,发真无漏,见真谛理,即三乘见道位,与藏须陀洹齐。五、薄地者,三乘断欲界六品思惑,烦恼渐薄,与藏斯陀含齐。六、离欲地者,三乘断欲界思惑尽,与藏阿那含齐。七、已办地者,三乘断三界正使尽,如烧木成炭,与藏阿罗汉齐。声闻乘人止此。八、支佛地者,中乘根利,兼侵习气,如烧木成灰,与藏辟支佛齐。九、菩萨地者,大乘根性,最胜最利,断尽正使与二乘同,不住涅槃,扶习润生,道观双流,游戏神通,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此与藏教菩萨不同。藏教为化二乘,假说菩萨伏惑不断,正被此教所破,岂有毒器堪贮醍醐。”

三、别教菩萨,七住断尽见思,继续修行菩萨道:

“相似即者,内凡三十心三贤位也。初十住者:一、发心住,断三界见惑,与通见地齐;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断三界思惑尽,与通已办地齐;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断界内尘沙,与通佛地齐。此十住名习种性(研习空观),用从假入空观。

四、圆教菩萨,七信断尽见思,继续菩萨道。

“相似即佛者,十信内凡位也(名与别十信同,而义大异)。初信任运先断见惑,证位不退,与别初住、通见地、藏初果齐。二心至七心,任运断思惑尽,与别七住、通已办、藏四果齐,而复大胜,故永嘉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也。’”

再附《圆觉经》,要证佛乘,必断淫欲,明文说真菩萨都是断尽贪欲,而非宗喀巴说不断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再附《楞严》,欲证佛乘,必断淫欲: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