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的四层中观见,兼谈宗喀巴狭隘的中观见

汉传佛教的四层中观见,兼谈宗喀巴狭隘的中观见(赏花人2018)

愿诸大德明了宗喀巴见地之狭隘。

对汉传具信者请审核,我接受你们的审查。

——题记

 

说宗喀巴法纯邪,是有偏颇的。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有正法部分,定执因缘的析空虽非大乘究竟,但也是佛法中一个部分,宗喀巴也是花了心思在上面。虽然止观篇宗喀巴说得一塌糊涂,但析空的基本法则是说出了的,就是观正因缘。

虽然此书也有暗赞双修部分,但有正法在里面,事实在,无可否认。但宗喀巴意欲导归淫欲之双修,明文也有,也不可否认。乃至在《密宗道次第广论》说,若无违缘,比丘应该性交成佛,明文在,谁也否认不了。

我此文意在辨出宗喀巴的正法部分,到底处在佛陀一时代教法中的哪个位置。虽然之前已经判别过,为“藏教有余,通教不足”,但此前未就宗喀巴的中观见专门甄别过。或许是辨析《广论》之因缘未尽,今再析一次宗喀巴之中观见水平。

将述此文,先说大意。为明汉传大乘教观之层次,特选三个角度以说明,分别从因缘、非因缘二者关系,以及根尘识三者关系角度表述,外加一个直述四教因缘。

第一个角度,就因缘之相与非因缘之性二者是对立还是融合为线索,安立中观四种层次。

根据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对《中论》基本教义的解释,中观可以分为四层。

先举出《中论》其中一句,以四层教义释之。善慧的大德们,就此一句明了之后,《中论》每一句都可以此四层之义释之。任取一句,都有四层。

本文所选句即无生句: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第一层(藏教中观):因缘相与非因缘空性隔别,因缘相有尽,非因缘性无尽,修法需定执因缘。

第二层(通教中观):因缘相与非因缘空性不二,但因缘相有尽时,非因缘空性无尽。修法不必定执因缘析,可直观如幻,本空故,本幻故。

第三层(别教中观):因缘相、非因缘空性不二,因缘相与非因缘空性俱无尽时。法性非因缘、非不因缘,超越因缘与非因缘二边,即此名为但中法性。修行人要次第远离凡夫对因缘有相之执,又远离二乘对非因缘的空执后,才能证因缘、非因缘不二的中道法性。

修法先空,次假,后中。空性部分,析空、体空可兼用。一般钝根先析空后体空,利根可直接体空。

第四层(圆教中观):因缘相、非因缘空性不二,因缘相与非因缘空性俱无尽时。法性非因缘、非不因缘,即因缘、即非因缘,即此名为圆中法性。修行人无需次第证中道法性,能知就在凡夫所执的因缘生灭之有相与二乘所执非因缘无生灭之空相的当下,全体不离中道法性。

正修为一心三观,不次第,非纵非横,相应即入圆觉海。三观空假中之空,必须是体空,否则不能三观同时。而且必须是圆教具足妙有之体空,不是仅是通教幻有即空,而是圆教的不空之空。

约宗喀巴之《菩提道次第广论》所涉及的见修二门说,宗喀巴之中观见介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见地触及通教幻有,仍执因缘幻有与非因缘之空有别故,通教不全。且修法仍旧局在藏教,非观正因缘不可。修法而言,纯是藏教。

第二个角度,从心境(根尘识)关系角度分说汉传佛教四层中观。

第一层:藏教中观。心、境体是二,但心境存在互相依存关系,故心境不离。一切法无非心境,诸法包含心境。

诸法不自生:若心若境不能自存。

诸法不他生:心境体不同故不能互生,即不他生。

诸法不共生:若心若境各自有体故,体不能互融,故不共生。

诸法不无因生:心境体虽异,不能融,但对对方的生灭有功能,心境不能相离而存在,故说不无因生。

此为藏教四性推,但不成无生义。

第二层:通教中观。心境体皆幻,幻故无真实边际,无真实边界故说心境体不二,但不知心境同源。

诸法不自生:心境无自性,其本为幻,求自实体、求他实体皆不可得,故不自生。又心境体不二,离此无彼,故说不自生。

诸法不他生:同上,本空如幻故无实自他体,他体本空故不他生。又,心境体本不二故,自他本无界,无界故不他生。若他生成立,必须离自有他。

诸法不共生:同上,无性故无实自他,自他皆即空,故不共。如空中幻花与空中幻树,即当体空幻,性空中相通,故不共。又不二故,自他本不可分,故不共。如手心手背本不二,在人为手心、手背各有体的基础上,说手心手背合与不合皆戏论。

诸法不无因:虽自他不实,而由于众生妄执故,如幻自他相用不无,故可说如幻自他共。虽自他不二,而不妨碍众生遍计自他,可说自(因)他(缘)共。。

此为通教无生。

第三层:别教中观。知心境如幻,亦知心境同源,此源安立八识。八识具一切种,破我法执则出生四智。不破我法执则八识是八识,四智是四智,了不相干。诸法不能灭尽,只能转净,本来具足故。

同源故无自无他,亦无共。如手心手背喻,心境本来不二,在不达本无二致的情况下说自生、他、共生俱是戏论,才起一念分别已经离实相。

虽无自他而诸法非无因,何以故?善恶染净等熏习故,习恶入恶道,习善入人天,乃至习净得解脱。

是别教之无生。

第四层:圆教中观。知心境如幻同源,此源安立为如来藏。与前别教侧重识与智差别的情况有所不同,圆教强调八识当体即四智,悟即受用,不悟不受用。如来藏具一切功德,尽如幻无明已,万德圆显。

如幻同源故,法法互入,自、他、共皆戏论。故不自、不他、不共。

虽自、他、共皆戏论,而非无因。由无明遍计故,真如随缘,随众生心(迷悟程度),应所知量(染净习气),循业发现(善恶业力),呈现出的境界有十法界之无量不同。

是圆教之无生。

宗喀巴之心境关系为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未说体不二故,定执因缘道故,不知由体不二则可直由现前心体幻入空故。

第三个角度,直说四教因果

此部分直接引述蕅益大师《教观纲宗》的原文,不再展开。此应是习汉传天台者之共识。

然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亦有四教差别。若知性具为因,迷悟为缘,三千性相为所生法,即属圆教。若谓一切种识为因,展转熏习为缘,分段变易乃至四智菩提为所生法,即属别教。若以六识相应有漏种子为因,六尘美、恶、中庸境界为缘,三界依正色心因果所生法,即属藏、通二教。但通教则知若因若缘若所生法皆如幻梦,藏教则以为实法耳。”

宗喀巴之因缘,介于第一、第二(藏、通)之间。定执因缘分析,属藏教。提到如幻,涉通。宗喀巴此如幻之内涵实为藏教缘生无我故如幻意,非通教当体空故如幻意,并非纯正通教幻有、幻有即空之二谛。宗喀巴第一义为空,而非幻有即空,故说宗喀巴通教虽涉及,但不合格。

各位大德!我的论述简单的就到这里。

顶礼蕅益大师!

感恩各位大德!

此文若成善法,普皆回向一切有缘入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