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道友:对益西彭措堪布有关戒律根本知见的五个答复(赏花人2019-02-17)
请看一下益西彭措堪布这段话,关于戒律的,是否有邪见在里面?
“守持戒律必须以深信因果和发起出离心为基础,因为世俗中因果不虚。一个不信因果、没有出离心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的,也不可能去主动严谨持戒。”
答:你发来的这段话,我也不知道上下文语境。如果堪布上下文结合起来看的意思不是这个,那需要另外看的。这个说明一面,以免犯断章取义之过。这段话本身单独看,问题是不少,但是不能构成邪见,没有根本邪见。
我只能说就这段话本身粗浅地谈谈我自己对戒律的看法。我时间很少,大德你知道的,没法特别细致考究。
第一,受持戒律不用深信因果和出离心。成就戒体是需要深信因果,但不需要出离三界之心。
成就坚固的戒体,是需要伴随对因果的深度信心的。如果丝毫不信因果,戒体不成。《俱舍论》业品讲过的,拨无因果的邪见会断善根,善根断了,戒体也就断了。没有说一个邪见人还成就戒体的。没善根而持戒,那可以说善行,不能说戒律。从这个角度说,堪布的话没有问题,而且堪布是说到了戒体的核心,这点赞叹堪布正见。
但要注意两点:⒈不生邪见不会断善根的,只是愚痴不甚明了而不起邪见,这个不断善根。愚痴不明不断善根,邪见才断,这个要再区分一下。⒉持戒本身就是成就戒体的一个方式,是深信因果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式。因为持戒后,身心当下会发生变化,能体会到善恶因果律的存在。所以,这段说深信因果是守持戒律基础,这个就偏了。对因果不明了,未起深信前,只要未起明确的邪见,也可以随顺佛制戒律受戒持戒。《俱舍论》说的,要起邪见才断善。一个人宿世因缘的作用,欲受戒持戒,就可以受。虽然此时什么是善恶因果不知道,但只要未起决定邪见,就可以受戒守戒,只要受戒时,意思听明白,确实愿意受,然后可以慢慢完成建立因果正见和正信的过程。
一个不持戒的人,只通过思维观察,很难深信因果,也很容易成为思维游戏。因此,说必须深信因果才有持戒基础,就有偏颇。对因果还不能深信,也有疑心,只要不起毕竟邪见,也可以受戒守戒。只要严格持戒,善根强的当下就能真实体会到戒律的清凉,相较之前不持戒的热恼,当下就能体会到善恶因果律存在。中下等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业障消除后才能真实体会到。体会到因果律的存在,就能进一步深信因果。
持戒和对因果的信心,是互相增上的。信心不足时,更应该持戒,自己去体会因果律的存在。其实可以反过来说,出离心和深信因果的基础是持戒。没有持戒,戒律的功德不能真实体会,解脱功德不能真实体会,如何起真实的出离心与深信因果?毕竟,没有吃到苹果的人,仅仅靠书上写的苹果之香味触,和吃过苹果的人比起来,后者会更坚信苹果如是香、如是味触。若根本没体验过持戒之安乐,毕竟如何真切体会因果不虚?
第二,信因果层次可分九品,上中下三品,此三各各又分上中下。只要没有断尽九品,对因果还有一丝毫敬畏,就不算断尽善根。或者说,内心只是一个想法:因果有可能存在的吧?无因无果是有问题的?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就表明善根还在。善根在,就还有戒体。只是善根强者(对因果信的程度深),戒体相对于善根弱者(信浅)较为饱满。当然,这是单纯从信因果程度安立强弱的情况,并非说影响戒体强弱的唯一因素是对因果的深信程度。
第三,出离心与因果、别解脱三个方面细考之下的问题。出离心之出离分出离三恶道、出离欲界、出离三界。如果堪布指需要出离欲界乃至三界的心,那是不必的,有误导。一般按照堪布所在的知识体系说,出离心指出三界,而非三恶道,这样看堪布是有点过度发挥了。
因果简单可分二层:一为轮回内善恶因果,二为四谛之世出世间因果。第一层对应的出离心所缘是十恶业与其果三恶道,内心欣求人天依正二报。第二层对应的出离心所缘是见思惑与有漏业,以及此二所感之三界有漏报。
受不杀戒,从杀因、杀缘、杀业之果中解脱(一般只强调从杀业中解脱,此处就因果不离说),盗淫等义如是。这样一个一个受,一个个解脱,别解脱。这个解脱本身没有说要从欲界乃至三界解脱。
五戒、十善,有第一层出离心与第一层因果就可以带动了,能出离恶业与其三恶道之果,不必定要有出离三界心才可以有别解脱戒体。其中的五戒,虽然也需要三皈依为基础,但从《俱舍论》说的不生严重邪见则就不会断善根来看(只有完全拨无因果才算断尽善根),只要具备对善恶因果之信心,虽未有出离三界之心,戒体依然得。当然,有出离三界心那是更好,戒品更高。(四谛又有生灭、无生、无量、无作四类,这里就生灭四谛谈。)
注:舍戒并非只有断善根一种情况导致,还有自己发愿舍或者命终、出现男女二根的情况等等,此处单依断善根论。又,《俱舍论》说,断善根断的是欲界生的善根,非色、无色界,就是表明了断善根指断欲界善恶因果,不涉及色、无色界因果,也就不涉及四谛因果。依论文义,只要不生邪见,只有愚痴,就不断善根。生在人天道的众生,决定过去世没有彻底断灭因果,否则不应生在人天。因此,于人天成依正时,此善根还在,由此说断欲界生得善。也是基于此说,不知因果究竟为何,只要不起邪见,欲受戒,也可受,并非要有清晰的深信因果意识才可以受戒守戒,欲界生的善根未断故。如一些不识字的农民,由生得善作用,过去世与三宝因缘作用,虽暂无清晰因果意识,若诚心受戒持戒,理应可以得戒。存在不存在,与意识是否明确,不是一回事情。没有清晰的意识,不妨仍旧存在深厚善根的事实。如有人愿生净土,但说不清楚净土怎么回事,依然说明他净土善根存在,依然可生。依论义,唯邪见断善,非一般的愚痴,而且唯上品邪见方断尽。
第四,有因果倒置的问题。真正深信因果决定不坏的,藏教初果须陀洹,通教八人见地,别教初住,圆教初信。藏教(《俱舍论》所诠之内涵,一般就被认为藏教)四善根位(即四加行位)的暖位、顶位,也是对因果很信了,但是暖顶遇强缘还是有可能会退。根据论文,这二位还没有进入不动善根位,忍位才进入不动善根界。不过,跟初果比,没有初果信心纯净。
一般成就四念处别相念、总相念得暖顶二位贤者,对因果的信心都有可能会退,还有可能堕三恶道,何况资粮位凡夫。
强调深信因果是没错,可是强调深信因果为基础,这话有点颠倒。深信因果,一方面是常思维善恶业果之理,二方面,就是身口意要持戒,自己验证善恶因果的存在。这二方面相辅相成。只要无邪见,先受也无妨,受了后好好持,尝到味道,信心就增了。
第五,此段说世俗因果不虚,是否有胜义离因果之义?
这一点我要借谈这段话的机会提醒:别以方便说作为究竟说了。究竟说,胜义中也因果不虚(除了圆教佛一种情况应该另外再仔细区分因果与非因果的微细说法,因为佛地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完全无碍,非因非果不坏因果,圆满不思议,很难讲),就是十地菩萨,他还有变易生死。
分事与理、理事兼谈,三门谈界外因果不虚。
一,先就事门谈界外因果不虚
三界外也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从什么地方来?如果因果都已经断了,还变易个什么?等觉菩萨尚有变易生死未尽,唯佛尽变易生死。
即使地上菩萨入定,言语道断,他实际还有变易生死。不然的话,入定的时候应该叫初地菩萨为圆满佛了,变易生死都尽了,那不成佛了吗?好像阿罗汉一样,入偏空涅槃,在阿罗汉自受用中似乎是灭尽一切生灭了,可是那是他的错觉,其实还有界外微细难觉的变易生死,界内的粗重生灭是没了。同理,地上菩萨(以别教说),已经证得胜义了,可是还有变易生死。已破一分无明故,变易生死所呈现出来的依正二报在实报庄严土。这个未到佛地的菩萨所感的实报庄严土,还有变易生死的。变易生死,就还是未尽界外染分因果,还受界外之爱取与业力影响,更别说方便有余土的圣者了。方便有余土的圣者,有的还只是断了界内正使,未尽界内余习。
二,从理说变易生死
无论藏、通与别初地前菩萨,是否了知如来藏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究竟理,都无法将此理抹去,都不出此理。实相理如是,正随缘时全体不变,正不变时全体随缘。那么,地上菩萨怎么可能没有变易生死?怎么可能在因果之外?
其实佛也不坏因果。从佛陀自身说,圆净三惑,自生已尽分段、变易二种生死,无因果可立。但就佛陀应化说,还是不坏因果,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示现,不会对应以佛身得度者现声闻像,不会不合时宜而说法。其化身不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出现形式不会混乱,应现佛身而不现,不应现而现等。这都是佛陀不坏一丝一毫因果的表现。
十界因果不虚,因果诸法体即实相,实相岂在因果外?众生界不离因果,佛界何尝离因果?无修德,性德如何显?
三,借经文,理事合说
《金刚经》说,见相非相即见实相(如来),虽应不住一切因果相,心相、色相皆离,但不应坏因果相。色相、心相皆不坏,才能见实相。此处见相即不坏相,见得明白;此处非相即不住相,不染一尘;见相、非相无碍,即无住生心之中道。又经文虽说佛陀无一法可得,但是又说佛陀悉知悉见——现量圆满照见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心——这正是胜义非空的表现。胜义虽具离一切因果相之功德,也具不坏一切因果相之功德,无性性而圆满具足一切。
如此,十地菩萨之境,决定也是不坏一切相的,不可能真的把一切相泯除。既然地上菩萨并非是尽五蕴了,而是转五蕴,既然仍有五蕴,仍有色心诸相,试问:这些相能离因果凭空出现吗?既然不离因果,胜义中没有因果这句话就有偏颇。
藏、通二教的教道中,世俗有、胜义无,胜义中是不立一法的。但是别、圆二教,所证胜义中是具诸法的,只是别教教道不说九界当体即中道而已。别教一切种识不灭,只能转净,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无性而具诸法。
如果说胜义决定非有,那不是究竟说,那是方便说。胜义非有,但也非无。若只强调世俗因果不虚,不知四圣法界也是因果不虚,非究竟说,乃是权说。
此权说也容易让人以为诸法王、上师、活佛们可以逍遥于因果外,不受因果限制。由此,对上师法王之过失不敢观察,乃至不许其他人说,实乃不正见导致。佛陀尚且不坏因果,何况诸菩萨?
没有一个在这世上出现的人可以逃离因果,乃至三界外之四圣也不离因果。
宣扬世俗因果不虚,胜义离一切相无因无果之二乘权说,是容易产生过失的,且非真大乘。大乘如来藏虽全体不变,而无时不随缘,乃至诸佛不坏因果。
以上是我今早暂抽了点时间,借这段话谈的个人对信因果和持戒关系的看法,并无对堪布的弘法思路和风格做评价之意。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