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龙泉寺,远离藏密,回归汉传净土
——学佛经历分享(二)
(一位居士20190401)
第一次见到师父学诚大和尚,是在三慧堂广场,那是我皈依后不久的一个周末。给我们那批人授皈依的不是他本人,是其他法师,但皈依证上他是我的师父。按照朋友的建议,我决定周末去龙泉寺做义工,按他的说法是净罪集资。那天,我刚走到三慧堂广场,突然人潮涌动,有人叫着“师父!师父!”。然后我就看见一个披着住持袈裟的人走过来,他笑着,一团和气的样子,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肚子,我当时有点愣住了。因为我印象中的高僧大德都很清矍,比如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所以,当他的肚子印入眼帘的时候,说实话,我是有些接受无能的。有人跪下磕头,我就木然地看他走过去,他从三慧堂的台阶下去了。这就是我的师父,虽然与我想象中不一样,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走向山门,去找我的朋友,并开始了在龙泉寺的义工之旅。
我被推荐去了一个离家很近的学佛小组,加入了小组微信群,也同时开启了每周去学佛小组参加学习的学佛生涯。龙泉寺的学修体系,有山上学佛小组(周末)、山下学佛小组、YY网络共修、讲师班、班长班等,因为拉拔我的人比较多,我还都有体会的经历。
我的特点是,凡是感兴趣的事物,会很认真的对待。所以,每天YY网络共修、每周一次的学佛小组现场共修,基本都参加。YY早共修是师父的《感悟人生》,由讲师带动讲一段,然后是学员分享。我对《感悟人生》不是很相应,总觉得很像心灵鸡汤,而且有种化简为繁的感觉。比如一首唐诗五言绝句,言简意赅,20个字就包含了丰富内容,可意会可言传,偏偏要把它翻译成一大段白话文,这种过程,可能适合小学生,但对于许多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来讲,我想,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感悟人生》就给我这种感觉,我并不觉得里面有多少佛法,更象世间的人生道理,或者说是佛法与世间法共有的部分为多。但这样的内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非常多了。对于不爱阅读,缺乏人生道理的人,也许有积极的作用,但于我而言,确实不能解渴。那个时候,阅读蒋勋、林清玄等佛系人物的书,反而更令我觉得有那么些润物细无声的受用。
人生三书,相对而言,《苦乐人生》里面佛法的内容多一些,我的着眼点也在引述的经文上,受用就多一些。但在这样一个大家奉师父人生三书为宝鉴的环境,我想我还是要尊重学习,也许是我愚钝,不能解其深意呢?朋友也告诉我,进入这个体系,首先要听话,所谓要具弟子相,否则不能受用。他这个桀骜不训的人都能这样,我想必然也是有合理原因的,虚心受教总是好的,我耐心地跟随体系学修。后来接触其他讲师,他对《感悟人生》的解构,达到每一句话,甚至一些词语。他认为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全是师父的佛法心血,是师父为了看不懂佛法的广大众生而费心书写的。我那个时候很乐于接受他这种观点,因为已经在学佛小组同化了一段时间了。但更后来,当听到寺里一位法师喝斥说“师父觉得大家太笨了,把佛法稀释成白开水,而你们依然听不懂”的时候,我却是非常反感的。我心里有个小小的腹诽的声音,那就是:谁要听稀释成白开水的佛法呀?
我在特别相信龙泉寺的学修宣导之后,也将人生三书推荐给了一位朋友,他就直言不讳地说:“这和心灵鸡汤有什么不同吗?”虽然很尴尬,我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没有太大不同。尤其对于有长期阅读习惯的知识分子来讲,看过许多书,对于作者思想境界和写作水平的鉴赏已经具有火眼金晴了。但是,在这个学修体系中,我们必须认为它与众不同,它是纯粹的真正的佛法。这很像皇帝的新装,对吧?这就是被洗脑后的自我催眠。所以,我那个时候也用了一种体系灌输的观点来看待我这位朋友,那就是“业障重、善根福德不够”。现在,有一个词给师父所讲的“法”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叫“相似法”,还有一个词叫“法的扭曲”。如果学习了一部分佛说经藏,再去对照,必然能够辨析得知,我们奉为宝鉴的师父的“法”,确实是“相似法”。正法和相似法的区别除了法义的区别之外,在我看来,还有极大的区别是,我们站在谁的肩膀上看世界?我们受谁的智慧功德摄受?我们既然学佛,当然是想要获得佛陀的智慧,自然该趣入正法,而不是被相似法所牵引,走向另一条道路,何况这条道路的尽头实在是不妙得很。
虽然内心不相应,但既然学习,还是要有认真的态度,我还是坚持天天听,还很喜欢听学员分享,还觉得这些分享实在有趣,但其实这是个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过程。因为学员分享,通常不可能说体系不好的,有说不好的也会被打断,有时间限制。学员们通常分享感恩、受益、受用,尤其是老学员,基本上是忏悔自身、感恩师父,这种以身示现对我的影响其实是很深刻的,我开始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是“自我否定”。
我记得,在我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中,老师总说:“你要自信,你要相信自己。”当然,老师也会说:“你不要骄傲自满。”老师还会说:“你有什么缺点,这个缺点你要改正。”但老师不会说:“你是个很差的人。”而YY共修,学员分享,呈现出来的这种总是自我检讨、反省,所谓忏悔业障,好象没有学习《感悟人生》,就无法很好地生活的状态,慢慢地影响到我的自我认知。我本来就处在人生低谷,这个时候还要再自我否定,其实是蛮痛苦的,但还是受熏了。这导致我后来特别容易接受龙泉寺“依师依上位”的理念。一些幼稚的小孩儿,一些烦恼粗重自己都调伏不好的人,一些在世间生活工作中都无法承担重任的人,他们并不具足佛法正见,却可以在我面前以佛法的名义进行再教育,这本身是很荒唐的一件事,但“依师依上位”的教育,成了体系内必须遵守的铁律,取代了佛法正见。佛法中那些有利于令我们遵守这个铁律的内容,用来加强这个理念的灌输,比如破我执、忏悔业障、观功念恩、弟子相等等。当然,这些人,如果作为境界来历炼自己的性格和包容度,并非不可以,就如世间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色人等一样,但对他们丧失正确判断,相信他们的“智慧”,则是自己变得很愚蠢的表现。这种变得愚蠢,是学修体系、承担体系各方面,都在这样改造我们,使我们变得听话、便于管理、乐于奉献、崇拜师长,最终放弃自我智慧。而佛法讲闻思修,讲择法眼,闻慧思慧、择法眼,可并不是让我们变得更愚蠢,而是变得更智慧。这是何等的不同。
学佛小组的人,真是形形色色,各种职业,各种性格。如果按照世间标准,我想许多人,都不太可能走入我的生活,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择友标准,不可能不加甄别,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同样,学佛小组不加甄别地接引人来学佛,说是贯彻众生平等理念可以,说是拉人头也可以,端看如何理解,这个又涉及到对体系真实动机的鉴别。彼时,我认为是前者,那现在,我当然认为是后者。因为到了拉拔什么样的人出家的阶段,会对“拉人头”这一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小组学员在一起的交流,基本只有一个话题,就是龙泉寺的一切,固然母亲之间还能分享下带孩子的经验,有人遇到困难,大家会有限地拉拔宽慰、回向,除此之外,似乎是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学佛小组的微信群也持续发皈依祈求、要求五堂功课云云。讲师和微信群的重要功能就是让大家不要散掉了,要不断熏习学修的内容,还有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上课。
学佛小组的学习,起初我也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师兄们都是学佛机制筛选出来的善良正直的人,是追求通过修学佛法解脱的人,很容易接纳和相信他们,但实际上,后来会发现,每个人进入的原因、动机以及从中获取什么并不是一致的。佛友圈子对一些人而言其实也是客户资源,比较极端的是传销,虽然借贷是不允许的,但也难免会发生。
“师兄”这个词,似乎抹掉了所有的圈层、知识、经验、思想、价值观等一切界限,人与人之间变得空前无差别的平等。佛说“众生平等”,这并没有错,但这个平等究竟是指什么平等,是指佛性吧?应当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很多方面没有区别和差别。而实际上,参加学佛组织,享受这种刻意抹掉区别和差别的“平等”,是许多在现实环境中失意者极大的心理安慰。当然,我不是说人人平等不对不好,俗世生活,我们也认为人格平等,但不应该刻意抹掉人与人之间各方面的差别、甚至差距,抹掉这个,会进入很大的误区,就是容易被“平等”洗脑,然后在一个组织体系里面,会发现体系让听话的指挥着不容易听话的,而听话的往往是没有或放弃了智识的人。而同样,以盲带盲也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认识到刻意制造“平等”的过患(这一点在寺里常住表现更明显),就可以客观看待许多人加入和留下来很深层的原因。尤其是当学诚事件爆发后,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体系所教授的法,并非佛陀正法,而是相似法,甚至夹杂外道邪法(四皈依依师法、导向藏密双修)的时候,依然许许多多的人宁愿相信学诚是被冤枉的,宁愿相信龙泉寺的学修是没有问题的,最深层的原因,恐怕就是进入一个学佛平台之前的动机、原因是不同的,进入之后,从这个平台上想得到和实际得到什么是不同的。这里面可以进行分类,当然如果细分下来,更是千差万别,毕竟人心各有所向,人的欲望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离不开贪、嗔、痴。
其实,在这个皈依龙泉寺的缘起阶段,无论是法师还是居士,因为其学佛的初心、动机、因缘、希求、相应处、所获不同,已经注定了“同门不同道”。随着我后来上寺里当常住义工,所看到的僧俗的状态,再后来看师父事件爆发后,各色人等的应对,这一点呈现得非常清楚。我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一点:“同门不同道”。有了皈依证,也不代表入了佛陀的“佛门”;学习了佛法,也不代表就走了佛道;有了师父,也不代表他想带着我们了生脱死、走向成佛;有同行,也不代表是善友;同样有阅藏经历的法师们,也不代表他们均受持受用了佛陀正法,也不代表他们教解行都是依法依律的;天天让我们出离的人,不代表他真正出离了;天天嚷嚷出家好,让我们发心出家的人,自己也并不出家;天天让我们发菩提心的人,他发的是什么心不得而知;善于讲经布道的,也不代表如说而行、如行而说……。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