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随文点评龙泉寺法师近期引导信众学《广论》的“开示”

不得不说:随文点评龙泉寺法师近期引导信众学《广论》的“开示”

(一位居士20190531)

20190509[法师随机开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广论》

法师:今天我们按进程继续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业果分别思维,抉择业果业门的部。在此之前,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我看每位同学都在坚持,早上都能很早的爬起来来学习,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们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从17年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能够坚持到现在其实真的是很不容易。可能大家会有一些疑惑,有同学会是私下私信、分享自己的见解或者疑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有些东西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没有必要在信里缠绕,浪费彼此的时间,对自己也是一种损伤。所以有什么,咱们直接说,说出来以后,放下,就过去了,没有必要在下面这样子,我觉得特别不好,而且这些无论怎么样都是法,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我不知道大家对《菩提道次第广论》有没有什么疑惑?有的话可以提出来。当然,也可能说我天天在坚持学习,没有疑惑,也有可能,有疑惑的话可能不会学。

师兄 : 感恩法师,给我们这个机会来提问。弟子是从去年十一月以后跟着法师每天学修,我记得我们的学修道场时间不是很长,正式开始学《广论》是从去年十月开始,之前是短短续续在寺里学过,法师也带着学了一些。我在学的过程之中,在寺庙里和和您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我发现和您学过后的觉受非常强了。 但我最近有时听居士在家的《广论》,他们有的已经学了六年的,他们的层次分析分得很清楚,这一块是在哪个法类里、之间是什么关系,因为我刚开始学,有时觉得听地糊里糊涂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感恩法师,我就问这些问题。

法师:好,这个法类,为什么用《广论》来打学佛法的基础,是因为从太虚大师开始,从汉传佛教,中国的佛教开始,有一个大程度上的思考。

因为近代史大家都知道,发生过侵略战争,之后有内战和文革,发生过一系列的事情。那时候,在此之前,佛教还发生过灭佛,讲课来讲,就是佛教被摧毁的一塌糊涂,很多被毁的几乎没有什么经典了。很多经典,包括一些肉身菩萨等等,都是很多人悄悄保护起来,包括南华寺六祖大师的金身,也是被毁坏过一部分的。当时习主席的父亲,真的是很大的功德,当时豁出性命去保护六祖的金身和寺庙里一些比较珍贵的法宝,他是以自己的生命去护持的。

{点评:习主席的父亲,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的习仲勋老先生对佛教的保护、爱护功德有目共睹,但被法师用在这样一篇为学习《菩提道次广论》辩护的“开示”中,实在不妥。我们相信,习仲勋老先生保护、爱护的是正信的佛教,出于对汉传佛教禅宗祖师六祖慧能大师的敬重,而以生命护持其金身及寺庙法宝,他不可能会去保护邪法、邪师、相似法,更不可能维护无法导人解脱的附佛外道。法师如真赞叹习老先生功德,实不应该将他的事迹与《广论》联系在一起。}

即使是这样,当时日本侵略战争时军队也是去过那个地方,想把六祖的金身毁坏掉。但当他们真的打开六祖大师的金身时,发现里面的五脏还是完整的,并没有损坏,当时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这件事情他们升起了一种肃静,其实是一种害怕在里面,虽然把一些肠子给弄了出来,但一些经论还是没有毁坏。这也是特别庆幸的事,否则现在去朝拜六祖金身可能都朝拜不了。当时经过灭佛,外部的侵略战争,包括国人战乱时因为缺钱,找一系列的理由到寺院去灭佛,把寺院的财产拿来干教育啊等等,一系列的事。如果看过虚云老和尚的传记的话,你会看到有一幕,他是真的被那位带头去毁佛的人用枪指着他来试验的。因为虚云老和尚这种戒定慧的功夫,修行的功夫,那位带队的,算是一个领导吧,被这个虚云老和尚的证德折服了,所以他放弃了继续毁坏寺院、驱赶僧人等等,放弃了这些行为。

包括弘一大师,因为他之前成就非常多,很多人对他很尊敬。对他当时也是闭关研究戒律为主的一位法师,所以他一般也不太喜欢参与一些世间的事情。但是他当时因为这个事情,他也再次出山,去联系了以前认识的一些人,跟他们交流,阻止这场大肆的灭佛的行为。

尽管如此,在弘一大师,如果看过弘一大师传记的话,或者看过《一轮明月》的话,应该有一幕,会记得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救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救国。”他说过这一些话,也是挺悲伤的。

从大德的身上,他们进行了努力。但是从近代史上,四大名师,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净土宗印光大师,也是近代史上的大师,也生在那个时代。还有太虚大师。在四位这些大德里面,印光大师也是一位比较有改革思想的人,就是他认识到佛教呢不应该如此的,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样子的一个时期,当然是大势因缘,还有自身的因缘也有。

{点评:以上内容提到了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印光大师,三位大师都有著述,无论参禅、学戒、修习净土,这三位大师的著述都是通达佛陀教理的,真能依教奉行,亦能了脱生死。何需如此抬高《广论》?}

他当时就认识到,佛教不应该再去以沉默的态度隐蔽山林,或者是以传统的角度不问世事、不与人争、不与世争。好像大家对佛教的认识就是一种隐蔽山林,在深山老林里面,大家都不用说话,就坐在那里,就是随遇而安的一种状态。这样子的一种状态是特别落伍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你必须要有所作为,让人认识到价值,才能让佛教给存在下去。

当时为什么会灭佛呢?也是因为大家认为说寺院里面这些出家人对社会没有贡献。他自己不作为,反而接受大家的供养,等于是世间的一些寄生虫。因为从一些政治或者是经济的角度来讲,他已经认识不到一种文化或者是说这种信仰对于众生,对于社会稳定,或者是对于这个社会价值。他们看不到这些价值,同时也因为佛教的落后,让人对佛教产生了一些想法,会认为出家人是一种寄生虫。

所以当时太虚大师就认为,如果佛教再继续这样子的话,不论在什么时候,可能再以后都看不到佛教了。就是自己把自己给隐没了,自己把自己从这个社会里面给淘汰掉了。但是这并不是一种竞争的思想,而是对于这种信仰,对于这种文化,对于众生的重要性。他多次闭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自己的修证上面也有真实的见地。后来他出关之后他就进行一系列的努力提出改革,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三大改革。至此呢,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这个人间佛教的思想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当时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为这种改革思想实在是一种非常开创性的,所以没有办法接受。佛教不能只是隐士与山林,而是要积极地去入世,然后走入到大家的身边,积极地、主动走到大家的身边,不是等着大家去寺院里面听经闻法,而是要走到大家的身边,并且以慈善、为大家服务,做一些亲民的文化,就是有利于大家的事情,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让佛教的文化价值发起它的普世价值,让大家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个很重要。

但是他提出的这些思想很多人是没有一下子认同,或者没有办法去领纳到他的这种格局和重要性的。所以当时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因为觉得这种事情,不符合……。很多人就认为说出家人就好好学习,闭关就好了,修好自己就行了。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冲击,在他当时面对的压力也很大,在此他也积极地去创造这些因缘,积极地以身作则去努力,包括他也出国,到欧美弘法。尤其在欧洲,他的第一站也是在法国,从马塞下船到巴黎,当时还有很多的外国友人对佛教的思想也是非常非常的认同和珍惜的,当时迎请太虚大师在国外,一起创立了关于佛教的一些组织,请太虚大师讲法、弘法等等, 帮助了很多的人。

包括法国、德国,都有很多的佛教研究中心,还有包括《易经》啊,很多人看到的一些翻译的版本,都是当时很多认真的,对佛教有真实见地的人苦心翻译的。有很多的外国友人也非常笃定地信奉佛教的文化。

太虚大师当时提出的这些,不仅如此,他是从整个佛教的角度考虑的,那他当时呢,就是皈依他的出家弟子有好几位大德,其中有一位就是法尊法师,然后还有一位我想不起来了。当时呢他就是安排了法尊法师,还有另外一位法师,我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对,大勇法师!大勇法师呢,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位法师,他在日本把中国已经没落的密宗的一派,去那边呢学习了,然后回来,回来呢当时他也弘法一段时间,但是他非常感叹,他也说:在这个末法时代,你让众生信佛、学佛简直比他成佛还难。就是说他当时深感这种弘法的不易,众生的这种劣根性非常的强,然后自己学了一点半分知解呢就不信,当时就很多辩论的思想在那里,就是不是要学,很多人真的没有信根学习。

他当时的这种修学也是很高的,但他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后来在看到跟法尊法师说这个教法真正的去弘扬起来,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那太虚大师呢就说请他们去,当时去藏地呢请一部论,这个论呢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什么去请这部论呢?就是因为当时的汉传佛教,其实有很多的非常非常好的这个内容,比如说玄奘大师、义净法师、法显大师都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西方求法,然后翻译经典,这些经典现在已经在梵文里面,还有这些梵文的版本已经很多都找不到了。但是因为玄奘大师、义净法师、法显大师他们的这种不畏艰险的这种精神,翻译出来的经典,让我们现在能够唾手可得,我想诵哪本经啊,或者怎么怎么样,你就可以看得到这种中文的版本,相对来说还比较全的。这些东西虽然说很好,但是并没有彰显出来。而且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他学习的话,只是认为说,听某某大师讲一部经,听某某大师讲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就修禅,或者就念佛,然后讲经的也就是讲个什么经啊怎么怎么样,讲很久很久,很多人听了就云里雾里,因为很多人他的层次不一样,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去领纳,佛教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所以整个修学上面缺乏一种整体性。

{点评:太虚大师请这部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内容所传达的意趣,似乎是汉传佛教经典尽失,无法弘扬了,还有就是不知道佛教讲什么、缺乏整体性。是这个原因吗?那太虚大师在佛学院、汉藏教理院任职的时候,学僧都没有佛法可学?请问太虚大师依何学修成就?太虚大师的著述全集,内分佛法总学、五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律释等,都不是佛法?都没有佛经典依据?}

就是对一个人来讲,他要去修学佛法,他不知道从始到终他整个蓝图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在传统的丛林里面,你都知道什么呢?依师很重要,为什么依师很重要?就是说到丛林里面以后,然后根器好的人要先经受磨练。比如,六祖大师也好,包括其他的祖师也好,比如弘一大师也好,他去请教印光大师的时候,也是苦求,苦求以后,经过认可后收他为徒。收他为徒以后,跟他一起,从他的身边观察师长,一言一行,然后通过这种依师法来学习,就要靠弟子的根器,还要靠师长的各种方法的一种加持,然后才能够成就一个大德,而且这个根器要非常好。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讲的话,他没有完整的修学次第,他不知道整个佛教的蓝图是什么,也就是如果劣根性的话,或者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讲,在家、出家也好,他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修学。

禅宗之所以这么兴盛,是因为当时在灭佛之后,它的这种说,可以不看文字怎么样,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内涵,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经典可看,你想看都找不到,所以只能是因为这个退隐山林,然后保存了一些出家人就此打坐学习修行。以这种方式保存了一个命脉,所以后来因为这个原因,禅宗兴盛了。

{点评:汉传佛教的善知识收徒是考察心性,主要是道心,品性,不是要求弟子身语意供养。弘一大师请求列印祖门墙,是为了靠印祖各种方法的加持吗?请不要用汉传祖师为藏密的“依师法”、“四皈依”作辩护。再有,禅宗是没有经典可看吗?禅宗的教理依据含摄在汉传各宗。《楞严经》、《金刚经》、《楞伽经》、《圆觉经》等经典,都是禅宗的教理。禅宗的修行方法,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显现,“不立文字”不是您这样理解的。而到六祖慧能的时候,有《六祖坛经》,许多禅师也有经典著述,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这些都构成禅宗门人修行的教理基础,法师没学过禅宗,就不要妄谈。}

当时佛教被灭了,她很多东西已经不完备了,而且随着这种各种思想片面的理解,就认为说,学习佛教不需要学理论,不需要看什么经典,也不需要完整的去了解它,只需要久坐必有禅。这种话没错,但是它是有前提的。所以从虚云老和尚那会就说,久坐必有禅没错,但前提必须要学戒、持戒,还有学习经典。如果没有这些的话,你在那里久坐必有禅,久坐的是什么呀。

很多人都是片面的听到一句话就理解为佛教就是这样子的,但是一辈子修出来到底是个成果,其实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太虚大师呢请这个法师们,当时环境可不是现在这样的,买个机票就过去了,车票就过去了,买个飞机票就过去了,没有,都是行脚过去的,他们都是行脚过去学习。然后好几年的学习突破语言的障碍,并且能够得到师长的认可,能够把这部论学好,学到它的精髓,学好以后再把她翻译过来,然后翻译成汉文。台湾的印顺导师已经圆寂了,他润的稿。法尊法师翻译的,他润的稿。太虚大师当时,为什么《广论》前面有一则序,是太虚大师写的,就是因为他当时看到了这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去,就是他自己一个人,他没办法做那么多事情,就请了弟子们去求了这部论,然后翻译了出来,然后叮嘱后面振兴佛教要靠这部论,去建立他的基础。

{点评:印顺法师为《广论》润稿,他正是受到藏密应成派“伪中观见”的影响,在后来的等身著述中,持“大乘非佛亲说”观点,自创他所理解的“大乘”,而非佛陀的“大乘”。所以,引入《广论》,而未能把其后面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普告天下,未对《广论》所导向的“金刚乘”实非佛说进行明辨澄清,实在是害人无数,连印顺法师这样的人都受不良影响。}

并不是佛教要全靠这一部论,而是说基础要依靠这部论,来建立基础思想的完整性,就是它的蓝图必须有一个完整性的认识。并不是说整个佛教就压宝就压到这部论上了,不是。所以师父在这开示里,去年年终总结的时候,有法师总结过,很早师父的开示里就提炼出来未来的佛教,三教融合,南传、藏传、汉传都要融合,各取其长,然后各补其短,才能够把整个中国佛教完全的给弘扬起来,才能够完备起来。

{点评:这种《广论》是地图的观点,来源于立志推广他的人,诸如日常、学诚,但实则,这二人都走入了偏邪之道,这个从福智团体由一金姓俗女领导,学诚逼淫出家女尼即可知道。汉传佛教有完整的修学次第,为推藏密之《广论》而否定汉传佛教,实在非汉传佛子该为之事。日常、学诚的现世报足以彰显因果真实不虚。继续这种言论,实是不知因果。}

那为什么要求这部论呢?是因为作者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是依据阿底峡尊者来著的这部论。阿底峡尊者呢,你要是读一下他的传记啊,你就会非常感叹,这样一个大德,真的是菩萨再来。宗科巴大师呢,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你要是读他的传记也会非常的折服,我们先不说汉传、藏传、南传,就是他自身的功德证量非常的高。

{点评:藏密习惯于为其祖师立传、歌功颂德,尤其彰显其神通,但是从《广论》止观部分看,止步于天台判教的“析空观”,且还没讲清楚,实修止观恐怕也难以依止成就;导入《密宗道次第广论》的所谓“金刚乘”则是双修邪法。前者实修,顶多证阿罗汉,宗喀巴的证量可见一斑,而我汉传大乘,则是导向佛果;后者,如果修行人认可双修,则破见,实修则破根本戒,何来佛法证量?}

然后这个呢,宗科巴大师呢他为什么在阿底峡尊者基础上把这部论写成这么多文字呢?是因为在600年前,他就感叹,《广论》的序,前言,有的人呢他就喜欢多闻,但是不喜欢实修,有些人就喜欢盲修瞎练,不喜欢学理论,他认为没有必要闻思;很多人都有这种片面的理解,甚至有些人呢,学了一知半解以后认为这就是全部,然后其他都不信。

就是,这些问题呢,在“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顶礼尊重妙音。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整个一大段里都是讲当时他看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也是广闻多学,从几岁就开始受持五戒,然后随着师长从前藏、后藏遍求诸位大师,求得证德,跟阿底峡尊者很像。然后,他当时看到这些问题之后,他就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佛教真的是已经没落,他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后来呢,他自己把这部论写出来,在文殊菩萨的加持下,把这部论进行了完善,添加了很多内容,方便后人的理解。在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炬论》基础的骨架上添加了肉与血,然后现在变成了这样一本厚书。

{点评:“文殊菩萨加持”这种说明,无法考证,但无论真假,都要用佛说经义去辩别,首先是佛说经律论,历史上错解佛经的“大师”也是有的。}

他写出来后,他深刻的意识到,当时很多人学密,认为密成就很快啊怎么样,但是成就的人很少。为什么呢?是因为根本很多人都没有打好基础,不知道显教的重要性,这也是当时藏传佛教的弊端。就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也要学习,不能弃显,不能放弃持戒,所以持戒很重要。他当时就认真持戒,在对他的评价里,他的解脱戒持得一丝一毫的过失都没有。他非常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写了这一部论之后,他创立了黄教,黄教也是从他开始有的。为了区别其他的红教、花教、白教呢,他把帽子反过来戴,里面是黄色的,至此创立了黄教。创立了黄教之后,这部论里面写了他整个的蓝图。在一开始时,这里写了大乘佛教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般若波罗蜜多,一个是密乘。密乘的部分呢,是可以选择性的。也就是说,达到八地以上水平的人可以选择修密,真正的学密。不是说生在藏传佛教就是天生就在学密,不是的。藏传佛教,是需要二十年学习,考得格西的资格。在二十年的学习里面,处处都是在打基础,学习显教、持戒,学习这些该有的东西他都得学。如果达到格西的水平之后,如果他想要学密,那才开始真正地接触密:四加行,去念定课,十万顶礼,十万百字等等。其中也是有这个分别的,比如说莲花部的百字明,还有金刚乘部的百字明,也是不一样的修持方法。还要学怎么样去做这个坛城,做好坛城把这些都弄明白之后,他才能够学习观想,也就是请得本尊的加持,观想本尊,然后加持自己。这些里面是非常非常多的内容,非常复杂,而且不是我们想那么简单。大家现在遇到的藏传佛教,灌个顶啊,就是我被哪个大师灌了一下顶,然后我就是学密的,你开玩笑!真的是开玩笑,这个资格差太远。

{点评:我们先来看看佛经经文如何描述八地菩萨的证量。

《华严经》:“金刚藏言:‘从欢喜地菩萨所行,皆离罪业,何以故?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随地所行清淨,不名为过。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大宝象,游四天下,见诸众生贫穷困恼,王虽无苦而未离人,若捨王身生于梵世,游千世界,现大威力,尔时乃名离于人身。菩萨亦如是,从初地在诸波罗蜜乘,知一切众生心所行事及烦恼垢,不为烦恼垢之所污;虽乘善道,不名为过;若捨一切所修功行,入于八地,尔时名为乘清淨乘,悉知一切诸烦恼垢,不为烦恼垢之所污,乃名为过。诸佛子!菩萨住七地,过贪欲等诸烦恼垢,在此七地不名有烦恼,不名无烦恼。何以故?一切烦恼不起故,不名有烦恼;贪求如来智慧未满愿故,不名无烦恼。菩萨住七地,成就深淨身、口、意业,是菩萨所有不善业随烦恼者,悉已捨离,所有善业常修习行;又世间经书,如五地说,自然而得,于三千大千世界,最为希有。得为大师,唯除如来八地菩萨,无有众生深心妙行能与等者。是菩萨所有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不随禅生,所欲自在,菩萨住远行地,于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慧力及一切助菩提法,转胜具足。能入菩萨善伏三昧,善思义三昧,进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法三昧,坚固安住三昧,知神通门三昧,淨法界三昧,顺佛教三昧,种种义藏三昧,背生死向涅槃三昧,如是具足百万三昧,淨治此地。是菩萨得是三昧,智慧方便善清淨故,深得大悲力故,名为过声闻、辟支佛地、趣佛智地。是菩萨住是地,无量身业无相行,无量口、意业无相行,是菩萨清淨行故,得无生法忍,照明诸法。’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住初地,有无量身业,无量口、意业,已能过声闻、辟支佛地。’金刚藏菩萨言:‘缘大法故过非实行力,第七地实行力故,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譬如生在王家,即胜一切。何以故?地尊贵故,其身长大,智慧成就,尔乃真实胜于一切;菩萨亦如是,初发心时,胜于二乘,以发大愿,深心清淨故,今住此地,以智慧力,胜于声闻及辟支佛。佛子!菩萨住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身、口、意业,转求胜法而不捨离,以转胜心故,虽行实际而不证实际。’解脱月言:‘佛子!菩萨从何地来能入寂灭?’金刚藏言:‘从六地来能入寂灭。今住此地,于念念中能入寂灭而不证寂灭;是菩萨成就不可思议身、口、意业,行实际而不证实际。’”

《宝云经》:“八地菩萨得寂静身,已远离一切戏论、无烦恼故”。

这样证量的八地菩萨,你好意思让他去修双修?

再有,百字明咒从译文来看,以及诸多实修藏密受害者陈述来看,均是增加淫欲、为双修打基础的前行。}

那这部论里面我们现在学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呢,整个论里面,在前提的部分就说了,修般若波罗蜜多,是可以走成功的。也就是可以走上成就的。但是如果说你真正达到那个八地以上水平之后,你想快速修,快速成就,或者你想选择密乘的部分来帮助自己,也是OK的。那个时候,才会有区别,你可以选择继续走,般若波罗蜜这样子来修大乘,来走到终点,也可以选择密乘,走到终点。但是在这之前的整个蓝图是什么,我们在《广论》里都可以了解的,就是三乘所讲的道路,你就可以了解到它。

{点评:请法师明确一下,八地以上水平之后,选择密乘,是不是双修?能快速成就什么果位?您清不清楚即便藏密的即身成佛,他那个“佛”的理论上的功德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佛果地功德。您所了解的八地菩萨的证量,他会去选择《密广》的“双修”?再有,如果“双修”如《密广》所说是成“佛”的捷径,那请问依止《广论》的哪一部分实修能修到八地菩萨然后去“双修”。}

所以他在这个里面的次第非常清楚,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看清他的整个脉路。你不需要你学了个《楞严经》,你学了个《金刚经》,你学了个《地藏经》,难道你就懂全部佛教在说什么了吗?也是开玩笑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那我只能说觉得你很可悲。

{点评:天台智者大师为得见《楞严经》,拜了十八年,无缘得见。依天台判教,《楞严经》是大乘圆教,其殊胜不用多言。实际上,汉传佛教历史上,依《楞严经》、《金刚经》、《地藏经》成就的圣者不少,终身持受一部《法华经》(纯圆)成就的亦有。您这是否定佛说经典的妙用,能受持这任一部经典(教解行果),都能成就,何况是佛直接的加持!你还否定祖师大德的成就,您太可悲了!您这难道不是谤法、谤佛、谤僧?为一部藏密的论,如此造作,您该想想后果,早日认错、纠错,回头是岸!}

所以想要了解完整的程度。为什么说学得比较久的人,他能够把整个法类应该如何含摄。如果说,你真的把《广论》的道次第弄清楚了之后,你心里面有个框架之后,我之前给大家多次地做过比喻。就好象你的库房里有支超市,超市里你把他分得清清楚楚。我这里要放生活用品,我这里要放家庭,厨房用品,我这里要放什么,就是其他的什么小孩玩具啊什么的等等。你把他分好类以后,你在面对外在的世间种种的时候,你可以,来一个不管是谁开示讲哪部经,讲什么重点,侧重哪个方面来讲,用这个天台教观的角度来讲,还是圆教的经典来讲,还是别教的经典来讲,还是小乘的经典来讲,还是大乘的经典来讲,你到时候听闻之后,你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它该放在哪里。

{点评:您说反了,恰恰应该先回归佛说经典,树立正确佛法知见,才能知道《广论》的问题,不能用有问题的《广论》来树立知见,然后去否定佛说。您前面言论已显示出您的问题了,不要再把别人带歪!}

也就是你一听到这个东西,你知道,虽然你还没有证得,但是你知道大概他要说得是什么,重点在哪里,你应该吸取这个东西之后,应该如何地吸纳他,领纳他。这个东西,这个能力,是要靠你有一个骨架在里面。然后你知道这个东西,我需要吸收哪个东西,他可以放在我的库房的哪个方面,放在哪里,你就会非常清楚。

你不会说我东听一下,这个人讲,听说这个人讲什么经,那个人讲什么论。后天那个人讲念佛,大后天那个人讲修禅,然后你到处去学,但是你学出来以后呢,是一塌糊涂!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如何来消化这些东西。

{点评:这是您臆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修禅、念佛都能成就,需要一门深入。参禅、念佛也是要讲佛法基础的,“三皈依”、“因果”、“持戒”,任何一门都有共同的基础部分,也有不共的修持法门,但都是来自于佛说教理。您这是以主观臆测恐吓学人非学《广论》不可,罔顾事实的“洗脑推销”。}

谁讲的都没错,也许你遇到的都是正法,但是你不知道如何来消化这些东西。不知道如何来,就是你自己内心里没有容纳他的容量,或者是没有消化它的能力。所以这才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道次第的原因。当然,如果你的根器很好,你一棒之下,棒喝之下,顿悟。那你这钝根器的人,那他会有因缘,早点遇到自己的善知识,然后靠善知识的加持早点顿悟。但是这样子的人在现在社会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诸位大德都非常地重视《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原因就在这。

{点评:您所提到的六祖慧能大师、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印祖都不在重视《广论》之列。太虚大师晚年对藏密改良失败进行了反思,您咋不给大家说清楚啊?印顺法师给《广论》润文,他也反对《密广》,但受应成“伪中观见”影响,持“大乘非佛亲说”;当代推行《广论》的日常、学诚是这样的结局。请您再列举下哪些大家认可的无争议“大德”非常重视它!}

它非常适合现代人的这种,受的教育普遍都比较高,然后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的比较复杂。学了这部论以后能够容纳,消化它,就会建立自己的思想骨架,然后建立自己的思想蓝图,在此基础上你去选择自己相应的一门,有缘的一门深入,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你把整个如何来修的整个蓝图,整个路,你都非常清楚了之后,应该注意什么,应该避免什么。你非常清楚之后,无论你遇到哪个法门,你都可以一门深入地去辅助你去学好这个法门,然后深入进去。这个就是它的作用。

并不是说,就这部《广论》就结此而止了。也不是说学了这部《广论》以后必须要去学密宗。学密宗,你即使是学了,就是我先回答同学1的问题,就是它的次第你想要弄清楚,你连学完一遍都没有学完,你怎么能够了解它的全部呢?

{点评:《广论》不就是导入“金刚乘”吗?请不要不顾事实!《广论》我学过,“止观”部分我觉得没讲清楚,对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寺里据说修止观不错的法师,未能答复,请问寺里哪位法师在依《广论》止观修行,达何成就?据我所知,寺里法师修密的、修禅宗的、修南传的、念佛的,都有学过《广论》吧?请问为何不依《广论》实修,“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该懂吧?!}

所以你脑子里不清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你并没有建立起你的思想蓝图。就是说,就是对佛教的思想蓝图到底怎么回事,你心里没有它,你没有这个东西,听别人说的时候,就完全觉得自己是云里雾里的状态。所以你只有一个办法,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也已经在走了。 如果说你没有这步捷径你去走什么?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你看吧,这辈子你都看不完。你看完也不见得可以领纳懂得。有这个善根,有这个智慧能够懂得,总结出来佛教到底在什么,也不见得自己会融会贯通,甚至越学越觉得在互相打架,学不下去了,都是这样。所以已经在走捷径了。

{点评:三藏十二部经典,一辈子都看不完?那些阅藏的大德全被否定了。您推崇的印顺法师,似乎是三年阅藏完毕。您如果无意阅藏,但也不能这样否定他人的善根福德,广阅经典本就是佛陀倡导的。您这种引导,听了的人,搞不好舍弃学习大乘经典,构成舍三皈依之皈依法,有损皈依体。}

所以这部论就是这个名师、诸位大德,共同认可,付出那么大的心血让我们在学习。你也必须学完一遍你才知道,你也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你自己可以快速地过一遍你就知道了。它的道次第,你把《广论》的科判一弄下来,你就会非常清楚它到底在说什么。

只要你认真地看一遍科判,静下来,认真地看一遍科判,你都会觉得非常受益。问题是现在人很难静下来去学习这东西,而且花这么多时间。所以是很难的。

{点评:无暇的正法的科判自然该去努力学习,但《广论》的问题,科判也看不出来。}

但是你也可以快点学,你自己先听一遍,但很多人做不到。当然,有很多大德都在讲《广论》,很多人对《广论》的怀疑,下面就有人在说,我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说这些东西,所以我拿出来跟大家讲,自己选择是自己的自由,学佛也不是说别人强迫性,这都是善根因缘的问题。但是如果有疑,就自己去定义,自己去寻找,但看个人因缘。我们不是说学了《广论》之后必须要学密,是这么回事吗?不是。这个《广论》的部分是显教的部分,是为汉传佛教打基础的部分,帮助我们去很好地去领纳佛教的蓝图是什么,是般若波罗密乘部分,并不是一定要去学密。

{点评:《广论》没有汉人学的时候,汉传佛教靠什么打基础啊?《广论》给汉传佛教打基础、是领纳佛教的蓝图,这个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学诚明明说龙泉寺是藏传嘛,要以汉传外相掩盖,讲话都有记录的,您咋不给大家说清楚呢?偷梁换柱!}

问题是我们也不够学密的资格。很多人一提到密,会认为说,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打着藏传佛教的旗号,到处动不动就灌顶,甚至有些邪师动不动就倡导双修、修密,骗了很多的人,造成社会很多人听了密宗就会闻风丧胆,就会觉得太可怕了,一片邪见就生上来了。我之前跟大家说,我虽然没有学密,我也不想学密,我也不打算学密,但是对密,我不会去诽谤。为什么?因为这同样是佛陀教法的一部分,它肯定有它的原因。而且,早前我看过弘一大师的传记,弘一大师的相关开示里有提到,他早期也会对密教的事情有些不理解的,或者有一些想法。但他真的去了解的时候,他发现它有它不可思议之处,所以不可以诽谤。但并不代表汉传佛教必须要去学密教的部分,而且并不是只有双修才是密教的部分。很多人认为密教的部分就一定是双修,这是非常开玩笑的事情,这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

{点评:您倒是没有谤藏密,但屡屡否定大乘经典;弘一大师所说密教,不是指藏密,偷龙转凤!您屡屡提到祖师大德,却让他们为您替藏密辩护背书,这是严重的对祖师大德的不恭敬。您倒弘一弘祖师大德们信崇的佛法、宗门、法门呐!}

还有就是社会上这种负面的太多了,造成了人对佛教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都是人的片面、末法时代的乱象造成的,并不是佛教真正的状态。

所以,今天就花一点时间和大家先分享到这里,因为时间的原因就无法跟大家再分享了,请大家理解。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们明天再继续分享。好,我们回向: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出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总评:以一幅对联结束对这篇“开示”的评价。对联:听“法师”满口荒唐言,替闻者掬一把辛酸泪。横批:以盲带盲。}

{回向:所有趣入邪法、恶法、相似法,亲近邪师的人,早日清醒,回头是岸,趣入佛陀正法,早证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