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传论佛道

南北传论佛道(20211206)

居士】末学问一个问题:您是想成为像释迦牟尼一样的佛陀,还是想成为像佛陀的弟子阿罗汉那样的阿罗汉呢?

贤佳】生命无限,我愿成佛。

居士】您是希望今生成佛,还是希望再积累一番波罗蜜至圆满后未来生再成佛呢?您觉得您今生有可能成佛吗?假设您成为无上正等正觉后,您还想再继续轮回以救渡众生吗?您认为般涅槃后,还有可能再在这个娑婆世间存在吗?

贤佳】我今生不可能成佛,希望往生净土以稳速修行成佛。成佛即以出离轮回系缚,但可随缘化身无量,示现受生度化众生。佛是无住大般涅槃,遍十方世界随缘感应,不仅在娑婆世间示现。

居士】佛生净土,在那里成佛,此说可否有举世公认的巴利经典的依据?另外,“随缘化身无量,示现受生度化众生”,这个说法可否有巴利经典的依据?

贤佳】菩萨成佛,可以随缘随愿在无量世界示现成佛,如弥勒菩萨在娑婆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开创极乐世界。

如《大智度论》说:“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阿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文佛国。诸佛大悲,彻于骨髓,不以世界好丑,随应度者而教化之,如慈母爱子,子虽没在厕溷,勤求拯拔,不以为恶。”(卷第三十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32.xml#pT25p0302c0512

这些在巴利经典未详说,略说可看我先前所发文稿《南北传论极乐世界的存在》中引文说有十方世界、十方佛。另外可参看南传《本生经》,了解佛在行菩萨道时即已随缘各道示现受生度化众生。

居士】您刚表达意思是《本生经》有佛在行菩萨道时即已随缘各道示现受生度化众生,请问菩萨在未成佛时度化众生,会至多使众生能够成为什么样呢?是成为轮回次数极有限的沙门果,还是成为一个轮回中的善人?

另一个问题是,您之前表达的在极乐世界成佛,或成佛在极乐世界而非在人间,这个可否有巴利圣典依据?

贤佳】佛在行菩萨道时度化众生,南传《本生经》里记载的多是教导成为善人,我未见有度化证圣果的。

在极乐世界修行,证无生法忍,然后可分身到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在十方世界人间示现成佛。

居士】“佛在行菩萨道时度化众生,南传《本生经》里记载的多是教导成为善人,我未见有度化证圣果的。”——是的,我想那种成为善人的度化并不算得是佛陀的度化——即把众生究竟度化到彼岸——涅槃而不再受轮回之苦了。

“在极乐世界修行,证无生法忍,然后可分身到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在十方世界人间示现成佛。”——请问这个讲法可否有巴利圣典的依据呢?

再问一个问题:您若成佛后,想将众生度化成什么样子呢?比如,或者是希望他们成为继续轮回的善人,或也让众生像您现在一样立志成佛,或想像慈父慈母一样让众生当生涅槃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呢?

贤佳】佛行菩萨道度化众生为善人,多是铺垫了后来度化此众生证圣果乃至成佛道的因缘,可看《本生经》多讲佛度化比丘证圣果的过去世结缘。

如《(南传)本生经·(一二三)锹柄本生谭》说:“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迦留陀夷长老所作之谈话。……佛言:‘汝等比丘!迦留陀夷谈话时,愚钝而不知适与不适,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彼实为一常恒之愚人。’于是为说过去之事。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族富豪之家。及长,于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成为名称远闻之阿阇梨,对五百梵志教授学艺。尔时于梵志众中有一愚钝之梵志,为修法弟子,修习学艺,因其性质愚暗,不能会得。彼为菩萨之近侍,形同奴隶,作一切工作。……菩萨吃惊,自行思案:‘彼于予之特别近侍弟子中,此实愚暗,不能成就学艺。然予如何使彼能成为学者耶?’尔时彼浮出次一思考:‘予今有一方便,予命彼梵志采树及树叶,于归来时问彼。’……又某日,同样再受招待,以黑糖及酪与少许之乳共食,彼归来曰:‘阿阇梨!今日予等食酪与乳矣!’复问曰:‘酪与乳为如何形状耶?’彼答曰:‘譬喻言云,如铁锹之柄!’阿阇梨云:‘彼梵志,蛇之形如锹之柄,此尚为适度;以象之形如锹之柄,此就牙而论,尚为妥当;以冰糖如锹之形,则极少恰当;然酪与乳,无论何时皆为纯白,随容器之形而变,此譬喻全然不当。此愚男实不可教也!’于是唱次之偈:‘适语一切处,愚者说一切,不知酪与锹,误酪为锹柄。’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愚钝之梵志是迦留陀夷,阿阇梨即是我。’”(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2/N32n0018_003.xml#pN32p0229a0901

《(南传)本生经·(七五)鱼族本生谭》说:“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自降雨所作之谈话。某时,拘萨罗国因不降雨,谷物枯萎,到处池沼、湖水枯竭,近于祇园精舍门屋之祇园莲池水已涸尽,潜入泥中之鱼、龟,为鸟、鸱以如枪尖之嘴所啄出,以此等苦难扭动鱼龟为食物。佛见鱼龟灾难,激起大慈悲心,佛云:‘今日我将以自力降雨。’……黄昏,比丘等集于法堂,为诸般之话云:‘诸师!试观十力佛之忍辱(堪忍),成就慈悲之行,对种种枯萎之谷物、干涸之池水使鱼龟陷大苦恼起慈悲心,救助多数之有情众生脱苦,身着浴水衣,立于祇园莲池阶之端,忽然全拘萨罗国降雨入浸大洪水中,使诸有情由苦恼中得救,而后入于精舍!’尔时佛由香室出往法堂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而来会集耶?’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于诸多有情困苦时,如来降雨,非自今始,前生受生于畜生胎内,为鱼族之王时,即已如是!’于是为说过去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如来降雨,非自今始,前生为鱼亦有降雨之事。’佛述此法语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鱼群是佛之弟子,巴君那大王是阿难,鱼王即是我。’”(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2/N32n0018_003.xml#pN32p0083a1403

去极乐世界修行证无生法忍,巴利经典未讲,也未否定。

我若成佛,会随缘分阶段尽力将众生度化成佛。

居士】“佛行菩萨道度化众生为善人,多是铺垫了后来度化此众生证圣果乃至成佛道的因缘,可看《本生经》多讲佛度化比丘证圣果的过去世结缘。”——您说“铺垫”,此词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的意思的,比如小说家写书,而那世那时那刻的菩萨恐怕并没有那个为未来成佛的那世去做铺垫之心吧?

“去极乐世界修行证无生法忍,巴利经典未讲,也未否定。”——您特意加上了“也未否定”,那是不是,假如当别人拿来什么事情,说是北传经典对其并未否定,那就意味着您要承认其是真实可靠的呢?我是认真的,请您告诉我哦。

“我若成佛,会随缘分阶段尽力将众生度化成佛。”——请问您知道佛的愿望是什么吗?您自己的想法吻合佛陀的愿望吗?

贤佳】1.不论有心、无心,客观上是铺垫了后来的度化因缘。

2.“未否定”,不一定就是对的,因此不必肯定,也不应否定,宜由其他方面综合审核虚实。

3.佛有至极圆满大慈悲心,必定愿望尽量最大利益一切众生,而最大利益众生即是让众生成佛。

如《法华经》说:“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稳众生故,亦说如是法。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1.xml#lgT09p0007c1101

居士】1.“‘未否定’,不一定就是对的,因此不必肯定,也不应否定,宜由其他方面综合审核虚实。”——巴利经藏中的“四大法教”,您也了解并认可吧?“由其他方面综合审核虚实”,并非是释迦牟尼佛陀所讲的,所以这个是不应作为标准的。应该以“四大法教”中的内容作为唯一的标准,才是释迦牟尼佛陀的弟子,才是正法的弟子所为,才不会误入歧途。

2.“佛有至极圆满大慈悲心,必定愿望尽量最大利益一切众生,而最大利益众生即是让众生成佛。”——请问像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等大弟子们,有没有被最大利益到?

贤佳】1.其他方面综合审核即是在“四大教法”审核基础上严谨做。基于“四大教法”的综合审核,可参看先前分享的《南北传论极乐世界的存在》《南北传论中阴的存在》等。

2.引导证圣果,得到了阶段利益,铺垫了未来成佛的最大利益。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未来都必定成佛。

如《法华经》说:“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勇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维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稳。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稀有,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维是事,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维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2.xml#pT09p0010b2901

《法华经》说:“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花、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花,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稳。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稳!’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稳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3.xml#pT09p0021c1501

居士】“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请问在巴利圣典中有这个内容吗?或很多吗?

另外,我发现您引用的都是大乘经典,请问您是不是基本不以跟大乘经典的来源以及内容很多一致的巴利圣典为圭臬呢?

贤佳】“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南传《本生经》讲了很多菩萨行功德,其中很多是舍利弗尊者在场时佛讲的,还有直接显示已证阿罗汉果的舍利弗尊者慈悲、智见不足的。

如《(南传)本生经·(一六)三卧鹿本生谭》说:“此本生谭为佛在憍赏弥国之跋陀利园时,就喜好戒学之罗睺罗大德所作之谈话。……长老比丘众等各归各自宿处,年少者等与优婆塞等一同寝于库室,有者鼻鼾、齿轧而寝,有者暂眠而起,彼等见此事白告世尊。佛言:‘若比丘与未受戒人同宿,犯波逸提罪!’于是制定学处(戒),离憍赏弥国而去。于是比丘等向罗睺罗尊者曰:‘友罗睺罗!佛已制定学处,故贵师应寻自身之宿处。’以前,比丘等对佛具恭敬心,因彼尊者(佛之子罗睺罗)喜好戒学,彼来比丘等宿处时,受非常优遇,整床造枕,与以己衣,而今日恐犯学处,即连宿处亦不敢与。贤者罗睺罗,于彼父十力(佛)之处、彼之和尚法将舍利弗之处、彼之阿阇黎大目犍连之处乃至彼之伯父阿难大德之处,彼皆不往,彼入于佛常用之触房(厕所),如入梵天宫中宿泊。诸佛常用之触房,门户坚闭,地平涂香,备有香绳及花鬘之绳,终夜点燃灯火。贤者罗睺罗决非因房舍庄严而定宿处,实因比丘等云彼自寻宿处,彼由尊重教诫喜好戒学之心而决定此为宿所。……佛于天明之时立于触房入口而为声嗽,尊者罗睺罗亦于户内而为声嗽。佛问:‘何人在内?’尊者答:‘予罗睺罗。’佛问曰:‘罗睺罗!汝何故宿于此处?’尊者曰:‘予因无宿处。世尊!前此比丘等对予亲切,今恐犯罪,不与宿处。于是予思此处为与他人无冲突之处,故寝于此处。’尔时佛思维:‘比丘等对罗睺罗尚如是见弃,如他之善男子出家之时将受如何待遇?’佛为此而忧虑,于是次晨集合比丘,佛向法将舍利弗问曰:‘舍利弗!汝知罗睺罗之宿处今在何处?’舍利弗:‘世尊!予实不知。’佛:‘舍利弗!罗睺罗今日住于触房。舍利弗!汝等于罗睺罗尚如此舍弃,他之善男子出家时将如何待遇之耶?如是入于佛法之出家者将无止住之处。自今以后,未受具足戒者,一二日间可住于己近侧,第三日觅得彼之宿处可就外住。’是为佛制定随制之学处。此时集于法堂之比丘等,对罗睺罗之德行相互交谈:‘诸师请观!此罗睺罗实为喜好戒学之人!彼如不斥责任何比丘云:“贵师之宿处虽被决定,然予为十力(佛)之子,汝等何以能就房舍住宿而予不能?汝等且出!”彼不语此,而自住于触房之中!’如是彼等相互交谈时,佛入法堂,着于所饰之座云:‘汝等比丘!今有何话,集于此处?’答曰:‘世尊!乃为罗睺罗喜好戒学之话,别无他话!’佛言:‘汝等比丘!罗睺罗喜好戒学非自今始,前生生于畜生胎内时即已如是。’于是佛说过去之事。……佛述此法话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甥幼鹿是罗睺罗,母是莲花色,伯父之鹿即是我。’”(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1/N31n0018_002.xml#pN31p0216a0503

《(南传)本生经·(二五)沐浴场本生谭》说:‘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法将舍利弗之弟子,出家前为黄金匠之比丘所作之谈话。唯佛具有知他心意之他心知通,其他诸人则不具有。因此法将自身缺他心知通,故亦不知弟子之他心知通,因而只说不净业处(不净观法),然对此弟子并不相应。何以故?彼顺次于五百生间出生黄金匠之家,常久期间只见黄金,心受熏染,所谓不净之事于彼并不适当,因此彼不起相不净之观念,四个月间时日空过。法将不能授自己弟子阿罗汉果,彼思维:‘彼确只能依佛之力可为教养!予将携往如来之前。’于未明时刻,携彼往如来之前。佛问曰:‘舍利弗!何故一人携比丘前来?’舍利弗:‘世尊!予授彼业处,经四个月,彼仍不起相不净观念。予思维,只能依佛力可为教养!是故前来尊前参谒!’佛:‘舍利弗!汝授弟子如何之业处?’舍利弗:‘不净业处,世尊!’佛:‘舍利弗!汝无知众生心中之通力,汝且离去,夕时携汝弟子前来!’

“如是佛与长老暇后,与彼比丘相应之下衣与上衣,带彼行乞,并与彼美味之嚼食(硬食)、啖食(软食),然后佛由大比丘众围绕,再归精舍。佛于香室(佛房)度过昼间,夕时带彼比丘游行,使庵罗果园出现莲池,(佛以神通力)于其莲花丛中出现一大莲花。佛使此比丘目注莲花而坐,然后佛入香室。比丘不断注视莲花,佛使莲花枯萎,枯萎之中渐见褪色,由边缘落叶,忽而尽落,然后雄蕊枯落,只余果皮。比丘见此自思维:‘此莲花不久前色美,见而心爽,今忽褪色,叶蕊枯落,只余果皮,如是莲花衰老,我身能不衰老耶?’于是彼得诸行无常之正观。佛知彼心己起正观,坐于香室放大光明,唱次之偈:‘应断自爱心,手折秋莲花,唯进寂定道,善逝示涅槃。’佛唱偈竟,彼比丘证得阿罗汉果。……彼唱此等诸偈后,再往佛前礼拜,长老舍利弗亦来向佛礼拜,然后携弟子离去。此事遍知诸比丘间,诸比丘坐于法堂,赞叹佛之威德,彼等互语曰:‘诸位法友!舍利弗无知他人意向之明,故不知己之弟子意向。佛则知此,于一日之间与无碍辩,同时授与阿罗汉果。佛之威德,甚为广大!’佛来着于设座问曰:‘汝等比丘!会有何话集于此处?’比丘等答:‘并无他话,实为世尊对法将舍利弗之弟子意向能与洞察所作之谈话!’佛言:‘汝等比丘!此非不可思议之事。我今成佛,知彼意业,然于前生亦知彼意业。’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此佛述此法话后,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宝马是彼比丘,王是阿难,贤臣即是我。’”(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1/N31n0018_002.xml#pN31p0238a0903

有时需要引用大乘经典,因为巴利圣典未说或未明说那个内容,如同小学数学教材未说微积分。

居士】“《本生经》讲了很多菩萨行功德,其中很多是舍利弗尊者在场时佛讲的,还有直接显示已证阿罗汉果的舍利弗尊者慈悲、智见不足的。”——在四部尼柯耶中沒有一处称赞诸菩萨的地方,请问在《本生经》中有很多吗?请您也提供一下吧。

舍利弗尊者的慈悲程度和他人意向之明的程度,跟佛陀比,肯定会是逊色的呀,弟子跟佛陀是有不共智的,但这一丁点也不妨碍弟子完全了知四圣谛,得到绝对的自由,再也不会经历由出生而带来的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所有的身苦和心苦了!

贤佳】南传《本生经》记述了五百多个故事,多是赞扬释迦牟尼佛过去生行菩萨道的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等波罗蜜)。

如《(南传)本生经·(五四六)大隧道本生谭》说:‘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智慧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于法堂称叹如来之智慧波罗蜜……佛言:‘汝等比丘!如来为智者,非只今始,昔日智慧尚未成熟,为修行菩提智之时,如来即为智者。’于是为说过去之事。……本生今昔连结如次:莲花色尼今贝里,父净饭王转今世,母为摩诃摩耶女,耶输陀罗阿玛拉;阿难转世为鹦鹉,秋拉尼王舍利弗,大药为佛救世主,如是本生应理解。”(卷第二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42/N42n0018_026.xml#pN42p0001a0403

《(南传)本生经·(五四七)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史谭》说:“此本生谭是佛住近在迦毗罗卫城之尼拘律园时,对莲雨所作之谈话。……如此世尊使亲族人等皆为礼拜后,由空中降下,坐于所设之席。而于世尊坐时,亲族之会众等皆至具足禁戒,一切心平气和而坐,于是大云捲起,莲雨沛然而降。赤铜色雨水落于地上,生起轰轰之音,思欲濡湿己身者则雨水沾身,而不思沾身者则一滴亦不落着。诸人见彼至感惊叹,皆云:‘佛实伟大!于亲族会众之上,降落如斯之莲雨,实堪惊叹,诚然不可思议。!’所言无非如是,佛闻此而言过去之事:‘汝等比丘!此非只今日,前生予于亲族会众之上亦有大云降莲雨之事。’……佛言千偈具足之毗输安呾啰之法语后,乃为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鸠伽迦是提婆达多,阿弥陀陀婆那是栴遮女,枝提之子是车匿,阿周陀行者是舍利弗,帝释是阿那律,人王删阇耶是阅头檀大王,王妃普萨提是摩诃摩耶,王妃曼坻是罗睺罗之母,耶利王子是罗睺罗,罽拏延是优钵罗色,他之从者等是佛之从者等,毗输安呾啰大王是即我也。’”(卷二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42/N42n0018_026.xml#pN42p0174a0403

南传四部尼柯耶中也有较多内容赞叹菩萨功德。

如《(南传)长部14经/譬喻大经》说:“这是常法:当菩萨入母胎时,四位天子来守护四方,不让人或非人或任何东西加害那位菩萨或菩萨的母亲。在这里,这是常法。比丘们!这是常法:当菩萨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成为持戒者:离杀生,离未给予而取,离邪淫,离妄语,离谷酒、果酒、酒放逸处。……当菩萨入母胎时,菩萨的母亲不生任何病,菩萨的母亲是身不疲倦的快乐者,菩萨的母亲透过胎看见菩萨全部肢体与肢节,不缺诸根。在这里,这是常法。……这是常法:不像其他女子坐着或躺着生产,菩萨的母亲生菩萨不是这样,菩萨的母亲就站着生菩萨。……这是常法:当菩萨出母胎时,明净地出:不被水沾污,不被粘液沾污,不被血液沾污,不被任何不净的沾污,明净的、清净的。……这是常法:当菩萨出母胎时,那时,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即使在那些世界中间空无防护的、暗黑的、黑暗的黑夜的,以日月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而光明不领纳处,也有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4.htm

《(南传)中部123经/不可思议-未曾有经》说:“菩萨具念、正知地往生兜率天者,大德,我忆持如来这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菩萨具念、正知地存续于兜率天中者,大德,我忆持如来这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菩萨从兜率天死去后,具念、正知地入母胎者,大德,我忆持如来这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23.htm

《(南传)相应部12相应65经/城市经》说:“比丘们!当我正觉以前,还是未现正觉的菩萨时,这么想:‘唉!这个世间确实已陷入苦难:它被生、被老、死亡,死没再生,但对这老、死苦的出离不了知,什么时候对这老、死苦的出离才将被了知呢?’……我随之而行,从随之而行我证知行,证知行集,证知行灭,证知导向行灭道迹。证知了它们后,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解说。比丘们!这梵行成为成功的、繁荣的、广大流传的、人多的、广大的,直到被天、人善知道。”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336.htm

《(南传)增支部8集70经/地震经》说:“当菩萨从兜率天死去后,具念、正知地入母胎时,使这地摇动、震动、动摇、大震动,这是大地震出现的第三个因、第三个缘。再者,阿难!当菩萨具念、正知地出母胎时,使这地摇动、震动、动摇、大震动,阿难!这是大地震出现的第四个因、第四个缘。”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427.htm

您说“舍利弗尊者的慈悲程度和他人意向之明的程度,跟佛陀比,肯定会是逊色的呀,弟子跟佛陀是有不共智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求圆满成佛呢?为什么不求如佛深广利益众生呢?是不愿还是不能?

您说“这一丁点也不妨碍弟子完全了知四圣谛,得到绝对的自由,再也不会经历由出生而带来的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所有的身苦和心苦了”,这是个人利益,但能自由进入三界广度众生吗?能从无余寂灭涅槃自由出入吗?怎有“绝对自由”?且自己独享安乐,弃舍当世和过去世父母亲友等曾有恩者在生死轮回乃至恶道中长劫受苦,不管不顾,是否是忘恩负义或无奈无能?个人没有身苦和心苦了,虽然不害众生,但永久不能利益众生,与石头、虚空有何差别?生命的意义、价值何在?

居士】您列举出的这些巴利经文,我觉得都是写实呀,并没看到有一句是在鼓励四众弟子去行菩萨道、去成佛的文句。要不您再特别地挑出一两句好吗?

贤佳】这写实,有人平常看待,如同没说,有人思其意义,心生希求。如《论语》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xùn)与之言,能无悦乎?绎之为贵。悦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南传)本生经·因缘谭》说:“救护者大仙,生转百亿次,唯为世间人,行无限利益。……予今卧地上,生起如是念:予今如有望,灭尽诸烦恼。予今有何要,不装虚伪相,予达一切智,成佛人天界。予今有力量,独渡有何效?予达一切智,以度人天界。予今有力量,成为大力人,予达一切智,以度众多人。断轮回之流,灭除彼三有,乘正法之船,度越人天界。”(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1/N31n0018_001.xml#lgN31p0001a0801

《(南传)增支部1集170经》说:“有一人,当出现于世间时,他为了众人的利益,为了众人的安乐,为了世间的怜愍,为了天与人的需要、利益、安乐而出现。哪一人呢?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125.htm

《(南传)增支部1集175-186经》说:“有一人的出现,有大眼的出现,有大光明的出现,有大光亮的出现,有六种无上的出现,有四种无碍解的作证,有不只一种界的贯通,有种种界的贯通,有明与解脱果的作证,有入流果的作证,有一来果的作证,有不还果的作证,有阿罗汉果的作证。哪一人呢?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130.htm

《(南传)增支部4集95经/火葬场的燃烧木柴经》说:“现在世间中存在这四种人,哪四种呢?既非为自己利益也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为他人利益而非为自己利益的行者,为自己利益而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比丘们!犹如火葬场的燃烧木柴,两端已被燃烧,中间沾了粪,既不能在村落中当木材,也不能在山林中[当木材],比丘们,凡这个人既非为自己利益也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我说这个人像这样的譬喻。比丘们!在这里,凡这位为他人利益而非为自己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前]二个人中比较优胜、比较胜妙者。比丘们!在这里,凡这位为自己利益而非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前]三个人中比较优胜、比较胜妙者。凡这位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四个人中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比丘们!犹如从牛有牛乳,从牛乳有凝乳,从凝乳有生酥,从生酥有熟酥,从熟酥有熟酥醍醐,在那里,熟酥醍醐被说为其中之第一。同样的,比丘们!凡这位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四个人中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677.htm

《(南传)如是语经·一集》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勿畏于福。诸比丘!此为乐、希、欲、爱、悦之同义语,此即是福。诸比丘!则我长时行作福时,能知长时之希、欲、爱、悦果报之经验。七年间修习慈心,七坏成劫间不再来此世。诸比丘!于退转劫间正入光音天,于进转劫间生于空梵天宫。诸比丘!于此处我正见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见一切之权威者。诸比丘!我已三十六次为诸天主帝释,更为法法王,战克四方,使住民得安全,成就七宝转轮王已几百次。然对地方王国教说为何?诸比丘!于彼我如是思维:“今我已为如斯大神力者、如斯大威力者,此于我为如何业果耶?为如何业之果报耶?”于彼我已如是思维:“今我已为如斯大神力者、如斯大威力者,此于我为三业之果,为三业之果报,为布施、调御、节制之〔果报〕。”’”(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26/N26n0011_001.xml#pN26p0192a0301

《大智度论》说:“〖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论〗释曰:佛以是义示舍利弗:‘虽三解脱门、涅槃事同,而菩萨有大慈悲,声闻、辟支佛无;菩萨从初发心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欲度一切众生、具一切佛法故胜。’〖经〗‘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论〗释曰:佛先已以一因缘益,行众行故,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今说菩萨外益因缘故,世间有一切诸善法。所以者何?菩萨发心虽未成佛,令可度众生住三乘道,不得三乘者令住十善道,何况成佛!问曰:声闻、辟支佛因缘故,亦使世间得善法,何以但说菩萨能令世间有善法?答曰:因声闻、辟支佛世间有善法者,亦皆由菩萨故有。若菩萨不发心者,世间尚无佛道,何况声闻、辟支佛!佛道是声闻、辟支佛根本故。复次,虽因声闻、辟支佛有善法,少,以少故不说。尚不说声闻、辟支佛,何况外道诸师!〖经〗‘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论〗问曰:以菩萨因缘故有善法于世,可尔;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若世无菩萨亦有此贵姓,云何言皆从菩萨生?答曰:以菩萨因缘故,世间有五戒、十善、八斋等,是法有上、中、下:上者得道,中者生天,下者为人,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问曰:若世无菩萨,世间亦有五戒、十善、八斋、刹利等大姓!答曰:菩萨受身种种,或时受业因缘身,或受变化身,于世间教化,说诸善法及世界法、王法、世俗法、出家法、在家法、种类法、居家法,怜愍众生、护持世界,虽无菩萨法,常行世法,以是因缘故皆从菩萨有。问曰:菩萨清净,行大慈悲,云何说世俗诸杂法?答曰:有二种菩萨:一者,行慈悲直入菩萨道;二者,败坏菩萨,亦有悲心,治以国法,无所贪利,虽有所恼,所安者多,治一恶人,以成一家⸺如是立法,人虽不名为清净菩萨,得名败坏菩萨。以是因缘故,皆由菩萨有。世间诸富贵皆从二乘道有,二乘道从佛有,佛因菩萨有。若无菩萨说善法者,世间无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但有苦受,常有地狱啼哭之声。菩萨如是大利益故,云何不名为世间作福田!”(卷第三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36.xml#pT25p0323a2202

《大智度论》说:“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宝藏悉开悉看,是三昧王三昧中观已,自念:‘我此法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然后从三昧安庠而起,以天眼观众生,知众生贫苦。此法藏者从因缘得,一切众生皆亦可得,但坐痴冥,不求不索。”(卷第七)(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07.xml#pT25p0112b1103

居士】《(南传)增支部4集95经/火葬场的燃烧木柴经》说:“现在世间中存在这四种人,哪四种呢?……凡这位既为自己利益也为他人利益的行者,这位是这四个人中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

比如像舍利弗尊者,是不是妥妥地属于这第四种——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最顶尖者呢?

贤佳】如果说舍利弗尊者是“最高者、最胜者、上首者、最上者”,那与佛齐等乃至超过佛吗?先前引述的《(南传)本生经·(一六)三卧鹿本生谭》已显示舍利弗尊者的慈悲利他心行不足,可再参看一个故事:

庄春江译《(南传)中部67经/遮堵玛经》说:“有一次,世尊住在遮堵玛的阿摩勒树林中。当时,以舍利弗、目揵连为上首的五百位比丘为了见世尊抵达遮堵玛。当那些外来比丘与原住比丘互相问候、铺设坐卧处、收藏衣钵时,他们成为高声、大声。…………世尊对那些比丘这么说:‘比丘们!你们为什么高声、大声,让人认为你们是掠夺鱼的渔夫呢?’‘大德![我们]这些是以舍利弗、目揵连为上首的五百位比丘为了见世尊抵达遮堵玛,这是当那些外来比丘与原住比丘互相问候、铺设坐卧处、收藏衣钵时的高声、大声。’‘比丘们!你们走吧!我遣离你们,你们不应该住在我附近。’‘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收拾好住所,取衣钵后离开。…………遮堵玛的释迦族人与梵王娑婆主以幼苗与幼小牛只的譬喻能够使世尊明净。那时,尊者目揵连召唤比丘们:‘学友们!起来吧!遮堵玛的释迦族人与梵王娑婆主的幼苗与幼小牛只譬喻已使世尊明净了。’‘是的,学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目揵连后,起座,取衣钵,然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舍利弗这么说:‘舍利弗!当僧团被遣离时,你怎么想?’‘大德!我这么想:“现在,世尊已专修不活动,他将住于当生乐住处,现在,我们也专修不活动,我们将住于当生乐住处。”’‘舍利弗!来!舍利弗!来!舍利弗!你不应该再生起“当生乐住处”这样的心。’那时,世尊召唤尊者目揵连:‘目揵连!当僧团被遣离时,你怎么想?’‘大德!我这么想:“现在,世尊已专修不活动,他将住于当生乐住处,现在,我与尊者舍利弗将照顾僧团。”’‘好!好!目揵连!我或目揵连或舍利弗与目揵连都能照顾僧团。’”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67.htm

元亨寺版《(南传)中部经典·(第六十七)车头聚落经》说:一时,世尊住车头聚落阿摩罗树园。尔时,舍利弗、目犍连为首五百比丘,为见世尊来至车头聚落。彼等新来比丘与常住比丘互相问讯、设置床座、整备衣钵而高声、大声。……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彼等比丘曰:‘比丘等!汝等高声、大声,犹如渔夫获鱼时为何耶?’〔诸比丘曰〕:‘师尊!舍利弗、目犍连为首等五百比丘,为见世尊来至车头聚落。此等新来比丘与常住比丘因互相问讯、设置床座、整备衣钵而高声、大声也。’〔世尊曰:〕‘诸比丘!汝等走开!予打发汝等走开,汝等勿住于予之面前。’彼等比丘应诺世尊:‘如是,师尊!’由座而起,顶礼世尊,右绕,收拾卧坐具,执持衣钵而去。……车头聚落之诸释迦族人及娑婆主梵天,以种子喻及幼〔犊〕喻使世尊欢喜,于是,具寿大目犍连呼诸比丘曰:‘诸贤!起来!摄取衣钵!由车头聚落之诸释迦族人及娑婆主梵天以种子喻及幼〔犊〕喻,世尊已欢喜矣!’彼等比丘应答具寿大目犍连曰:‘如是,具寿!’由座立起,执持衣钵,诣世尊处,诣已,顶礼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如是言:‘舍利弗!由予打发比丘众离去时,汝有何思耶?’〔舍利弗曰:〕‘师尊!世尊打发比丘众离去时,依我实如是〔思念〕:“今世尊是无为者,是实践者,而将住现法乐住。今我等亦当为无为者、实践者而住现法乐住。”’〔世尊曰:〕‘舍利弗,汝且待!舍利弗,暂待!舍利弗,汝勿再生起如是心。’于是世尊呼具寿大目犍连曰:‘目犍连!由予于打发比丘众离去时,汝有何思耶?’〔目犍连曰:〕‘师尊!世尊打发比丘众离去时,依我实有如是〔思念〕:“今世尊是无为者,是实践者,而住现法乐住。今我及具寿舍利弗当看护比丘众也。”’〔世尊曰:〕‘善哉!善哉!目犍连!实予,或舍利弗、目犍连〔二人〕应看护比丘众也。’”(卷第七)(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10/N10n0005_007.xml#pN10p0227a0401

居士】我理解世尊讲世间有那这四种人,是并不包括佛陀自己的,而您认为包括的,是吗?

贤佳】凭什么说“世尊讲世间有那这四种人,是并不包括佛陀自己的”呢?前述《(南传)增支部1集170经》说:“有一人,当出现于世间时,他为了众人的利益,为了众人的安乐,为了世间的怜愍,为了天与人的需要、利益、安乐而出现。哪一人呢?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就是将世尊作为人世间的一员来说的。即使不包括世尊,舍利弗的慈悲利他心行也是不如世尊的,也不如弥勒菩萨等大菩萨。

居士】“前述……就是将世尊作为人世间的一员来说的。”——这里肯定是专指佛世尊一人呀!我是说,那篇经文《(南传)增支部4集95经/火葬场的燃烧木柴经》说“现在世间中存在这四种人”,是没包括世尊自己的。如果包括的话,我坚信舍利弗尊者等大阿罗汉们同世尊一样也同样属于这第四种人的。

贤佳】“坚信舍利弗尊者等大阿罗汉们同世尊一样也同样属于这第四种人的”,可以这样安立,但不论怎么安立,舍利弗等大阿罗汉都不如世尊的慈悲利他心行圆满。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