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他平等

论自他平等(20240422)

法师甲】今天我们开轮值会,A发心当“典座”(编者注:负责寺院饮食事务的职务),B想提说让大家轮班做饭,问A会不会累,但是话只说了一半,A就“坚定”地说她不累;而且A还说禅修营时派学员刷桶,学员刷不干净——感觉别人刷桶她也不会放心,估计她也打算要把刷桶全包。开会结束后,B找我交流,说她特别不能接受A这么执着。我觉得A乐意这样“发心”,我们“赚得轻松”,这件事也是有好的一面。但我最大的担心是,因为她不懂戒律,担心她全面“把控”大寮(编者注:寺院厨房)后,食品的清净得不到保障。我跟B说了我的顾虑,我说我跟A说不上话,请她适当的时候帮我沟通一下这个问题。请教法师怎么看?

贤佳】自己不太执取饮食,则乐得轻松让人发心,否则自己身心俱累,且结恶缘乃至造恶业,所以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食品的清净问题,自己可以灵活调适,也可适当沟通。

法师甲】今天中午A做饭,看得出来她“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做她认为好吃的了。刚才B又跟我交流,说其实不需要做那么多花样,就是平平常常的家常菜,我们就正正常常地吃饭就行,不要搞得好像“下馆子”一样,我们不想“下馆子”。说起来这个事情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先前C刚开始当典座时,就对这个问题很困扰,觉得A那样做着累,我们吃得也很累,吃得也不舒服,还说她那样挖空心思做很多花样,其实心思已经歪了。

我觉得A现在做的饭菜比以前要正常一些了,感觉我之前做了一段时间,对她是有影响的,但是也确实存在B说的问题。她今天做的是很费功夫,但是我没有昨天吃得舒服。B不说还好,说了我也觉得很无奈,就对B说:“因缘如此,先这样吧,我们守好自己的心就行。她做很多花样,我们可以不打那么多。”B说:“是,看样子A也是憋了太久了。”

我觉得A没有在其他道场深入见识过,虽然她以前也在别的道场做过居士、在素食餐厅工作过,但她不是善于观察、学习的人。请教您该怎么看待、怎么办?

贤佳】不太在意饮食,就不会很纠结、挑剔了。易养易满,则自他安乐少苦。

法师甲】这个就回到以前我说过的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只想吃“粗茶淡饭”,而A非得给我们做“满汉全席”,这是她强行“提策”我们的贪心,强行让我们在意饮食吧?

贤佳】特意要吃“粗茶淡饭”,也是挑食,难养难满,并非少欲知足。

法师甲】(次日)我今天早上回味A承担大寮事务一事,觉得里面透露出来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事,过于在意这些问题,是太“闲”、太琐碎了。B说很受不了A的执着,但回头想想,我们执着于A的执着,不也是执着吗?和A有什么区别?跟她计较、争执,不是“自降身份”吗?我忽然就觉得那些事情不重要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搞好自己的学修,特别是现在有这样“少事少务”的因缘,更应该珍惜以精进用功。

还想请教法师,从自身修行的角度来看待,对待A的问题,我应该放下自己的执着;那么如果从“观过”“以不善者为资”的角度,对A该怎样观察思维呢?我粗略的感觉是,她眼界太小,抉择取舍所缘念的面极小,表面是说“承事三宝”“为大众服劳”,但实际上是非常自私自我。跟这样境界的人在一起,不应该计较,也无法计较,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

贤佳】所思甚是!她有善心,但应是受过憋屈之苦,人格自信受到很大的打击、压抑,所以极强执取、“奋斗”以求舒展、自信,宜应体谅其苦,随缘扶助。

法师甲】她曾患重病,多方求医没有治好,后来去a寺做义工三个月,病就奇迹般地好了,但无心再回到世间生活。然后因为发生疫情,有什么因缘不能在那个寺院待了,后来辗转来到b寺,结果就这样留下来了。

她曾经在素食餐厅工作过,做收银员,也曾经去做慈善的佛友家帮忙做素食,这些经历不知道是在患病前后的什么阶段。从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来说,感觉她没有特别正式、“像样”的工作经历。不过她没说过从事这些素食行业以外的从业经历,那些可能才是她更主要的经历,也可能是如您所说有较大内在痛苦而难以吐露的。

昨天B想提议大家轮班做饭,A极强拒绝了,“理由”是:“以前有的东西不会做,一直放着,现在就打算做给大家吃。”(没头没脑的“理由”。)但她不会做的东西,别人会做,她也不问别人,就是宁可自己做砸了,她也不会问人的。现在感觉她应该是对我比较有芥蒂,我也无法扶助她什么,只好这样“将就着过”?

贤佳】可随缘如此,重要是先化解自己内心的芥蒂,体谅其心其苦,深发慈悲,渐渐转业。

法师甲】明白了!那她不喜欢跟人沟通、喜欢一个人做事、害怕犯错、极喜肯定等,是否都是出于您说的原因?

贤佳】应该大体是的。宜深悯其苦,包容随顺,不必强扭而自苦苦人,自己不要太执取饭食、财物、做事方法效率等就好。

法师甲】需要深悯其“苦”的侧重点是什么,是您说的她过往的憋屈经历,还是她的强执烦恼?

贤佳】异常强执心病即是苦,此病之因也是苦。

法师甲】坦诚地说,每当遇到说要体谅这种强势固执者之苦的时候,我总是有点心里不平,觉得他(她)那么强势固执,已经把好处占“尽”,他(她)苦什么?!

刚才我突然有点醒悟。我觉得如果我不能体谅包容,也是一种吝啬,因为我不能给予别人无畏布施、法布施,那么这样直接感得的果,就是我在自己弱势的方面、需要别人无畏布施的方面,会得不到帮助。另一个方面,虽然看起来好像对方把好处占“尽”,其实不是的,因为即使她已经极端强势固执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这可能还远远没有能够把她那份苦填平,她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这只是她可以把握的一点,如同抓住救命稻草。所以应该悲悯其苦,放手给人这根“稻草”。您看是这样吗?

贤佳】是的!自己心欲强势,所以觉得那是“好处”,其实那是“坏处”,也是“苦处”。见颠倒,想颠倒,心颠倒,所以多苦恼。

法师甲】感谢指点!刚才有一点更深的感悟。觉得为什么“依师法”能“通行大道”,为什么有的人很“享受”依师法而不肯放弃,是因为依师法能最“直接有效”地遮障别人对自己的反对,能让自己处在某种舒适区。例如如果我和A是处在“依师法”的环境下,我又是上位的话,那么不劳我怎样费力,就自然而然得到A的“归顺”,可能对她来讲要经历很大的憋屈和挣扎才能换来我的“舒适”,但这“没关系”,因为我是没机会看到这个的,我只要好好在上位的位置上“享受”这份“利益”就够了。

话说回来,A能对我直接表达她的情绪和不满,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件好事,某种意义上说明我和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还有寺里有一位居士也是,她对我也是会表达情绪和不满,如前不久她不愿继续刷桶,她就直接跟我说了(我接受了她的情绪,没有勉强她,结果最近她又主动发心多刷桶)。虽然她们这样对我“直接”也是我无德所感,但我觉得能够这样也比她们受“依师法”所慑而“大气不敢出”要强。有时候虽然大环境没有“依师法”,但有的个人会临时营造“依师”环境和阶级关系,强行要求别人服膺自己。

贤佳】是的!随喜深思!藏密“依师法”如同世俗传销,传销的是精神依赖和控制,扭曲心智,深陷难离。宜应正念佛性,深明自他平等,君子对上不谄、居位不骄、闻过则喜。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