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质疑与深论(20230329)
【贤佳】上次(《论君子固穷与三宝感应》https://uncn.top/9404.html)说坚持诵《地藏经》而眼睛白内障消除的居士的女儿来信如下,说膝盖问题也好了:
{〖居士甲〗(20221210)有一事请教您:我妈妈两条腿的膝盖处的骨膜(退形性的骨关节)没了,没有支撑力了,2015年医院里的医生告诉我妈妈:“做手术!”我妈妈考虑到家里没有人照顾,就一直采取保守治疗。去年3月份不小心在地铁里摔倒了,导致我妈妈两条腿上关节疼痛更严重,至今出门还拄着拐。我妈妈咨询了很多人(做过换骨膜手术的人),普遍表示做手术后还会疼痛,我妈妈本人不想做手术,还想采取保守治疗,按时服药。想请教您,现在如何给这两条腿回向?
〖贤佳〗坚持功课修善,除了回向往生净土和其他回向,加上回向两腿膝盖康复。
〖居士甲〗(20230310)我妈妈让我转告您:“昨天上早课的回向突然间站起来了。原来是坐着回向,膝盖没有支撑力,站不住。能站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这等奇迹,真是不可思议!为了让我妈妈更快好起来,我发心做三千件善事,没想到做到两千多件时有这样的奇迹,更加强了我的信心了!}
【居士乙(大学同学)】究竟何为因果?用福报或者祸报来劝人行善止恶是佛陀本意吗?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既不能知前世,亦不能料来生,从意识不连续的角度说,这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人。若是如此,因果又有什么意义?譬如一人前世为恶,今世屡遭不幸,但是今世的“他”对前世毫无感应,就算佛陀再世以法力显示给此人看其前世,也只是如看电影一般,如何能让今世的他真正延续前生的“意识”?意识不能延续,轮回又有何意义?如果每天醒来,我们都不知我是我,虽肉体相似,但岂非已是他人?一切悲喜,乃至修行,不都是镜花水月吗?有劳师兄指教!
【贤佳】因果是心的变现,如幻如化,自作自受。善恶果报是粗浅的,一切行为的因果是深广的,而因果生灭如幻现象的不生不灭本质则非常深奥。浅的不能信重,深的则难解达。
一般人在意当下的苦乐,且多会执取自己的过去、将来。若能真正看破、放下,确实不必在意善恶果报。体达苦乐无“我”、因果如幻之人自然安乐(智者逢苦不忧,识达故),尚且不求乐报,必定不会纵欲作恶。
一个人只管今天苦乐(必有“我”执),不顾明天苦乐,是愚痴的,到明天受大苦时就难免怨艾,是可怜悯。前世、今世、后世,就像昨天、今天、明天。即使后世是别人别识,岂可忍心由“我”现在行为让其受苦?本质无慈悲、无道德。
即使没有后时恶报,当下纵欲作恶其实并非真乐,实是无常败坏、散乱躁动的坏苦(如同吸毒、抓痒的苦乐)。世间所有五欲之乐,都比不上禅定之乐,更比不上解脱之乐。
所以佛慈悲教人止恶行善,进一步体达无“我”而不执善恶果报,自然任运无恶,乃至从善恶果报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并能自在度脱众生。
如《解深密经》说:“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稳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未能如实了知相无自性性及二种胜义无自性性,于一切行未能正厌,未正离欲,未正解脱,未遍解脱烦恼杂染,未遍解脱诸业杂染,未遍解脱诸生杂染,如来为彼更说法要,谓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为欲令其于一切行能正厌故,正离欲故,正解脱故,超过一切烦恼杂染故,超过一切业杂染故,超过一切生杂染故。彼闻如是所说法已,于生无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简择思维,如实通达,于依他起自性中能不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相,由言说不熏习智故,由言说不随觉智故,由言说离随眠智故,能灭依他起相,于现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断灭当来世因,由此因缘于一切行能正厌患,能正离欲,能正解脱,能遍解脱烦恼、业、生三种杂染。”(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6_002.xml#pT16p0694c1401)
《大智度论》说:“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舍罪修福德;福德果报无常,无常故生苦,是故舍福厌世间,求道入涅槃。尔时,应作是念:‘因“我”故生诸烦恼,是“我”于六识中求不可得,但以颠倒故着“我”。’是故解无‘我’易,易可受化。若言‘色空’,则难解——虽耳闻说空,眼常见实。是故先破恶罪中‘我’,后破一切诸法。”(卷第五十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52.xml#pT25p0431c0912)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佛学救劫编序》说:“当周之初,文王泽及枯骨,不三四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天子、诸侯、大夫、士,均可随其力杀人以殉,而其强有力者悉各以多为荣。穆公为秦之贤君,尚杀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车氏三子,皆秦之贤臣,尚不以为国为民而免。而各国尚有以数百数千为殉者。自佛教阐明三世因果之事理,而此风方得永息。否则人之得寿终而死者,盖亦鲜矣。此之利益,若不深思,谁其知之?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致儒教门庭冷落,遂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乃曲为辟驳,谓‘佛以因果轮回为骗愚夫愚妇奉教之据,且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地狱苦具,将何所施’。若如彼说,则人之生也无所从来,人之死也无所从去,尧桀同归于尽,善恶一死皆空。由是而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徒以尽义尽分、诚意正心为教,而复破斥其敦督人不得不尽义尽分、诚意正心之权,其计之谬,可胜言哉?!由是儒者皆不敢言因果,亦不敢教人努力为善,以彼常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即是自私自利’为训故也。夫无所为而为善,实为为善之极则,乃圣人分上事,何可以此教普通人?若教普通人,则是阻人为善,导人为不善矣。然圣人虽能无所为而为善,圣人亦尝有所为,非完全无所为也。
“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是平生有所为也。曾子平日以三事自省,及至临终,方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始终有所为也。颜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及问其目,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两答皆有所为,非无所为也。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皆深有所为也。宋儒唱高调,欲以自鸣其高,而不知适与圣人循循善诱之道相反。其自误误人,以及天下后世也大矣!
“自宋儒破斥因果轮回后,凡读书者,皆不以五经中所说为定论,而以宋儒所说为圭臬。纵有知者,亦恐遭违悖先儒之议,并或有所竖立,可入文庙,由其涉于佛学,遂成绝望,故不敢一启于齿也。而深明佛理,取以为法之阳明,尚带辟驳之言论,盖欲留后来入文庙之地步耳。以故数百年来,劝善惩恶之大权既废,纵有劝惩,皆属枝末,不得根本,为益殊少。近因欧风东渐,一班好新好异者,凡彼所行者无不仿而效之,而变本加厉更甚数倍。至彼之为国为公,则置若罔闻。故致提倡废经废伦、废孝免耻等不忍见闻之章程,举国成狂,莫可名状。使一切人皆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纵胁以必死之威,使其行如上各事,则宁可就死,不敢作此大恶也。
“是知今日之灭儒教、灭伦理,以期实行兽化者,其祸根皆从宋儒破斥因果之学说所伏也。甚矣,学说之误人也!虽洪水猛兽,其祸亦无此之酷烈也。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之因由,则知治之法则矣。’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
“由儒者忌言因果,致世道人心日渐浇漓,驯至于今,竟敢以废经废伦等为提倡。使真知因果,不但此种话不敢出之于口,亦不肯入之于耳,以其为枭獍之恶音,非具人心者所宜闻,闻则令人痛心疾首,莫之能已也。今欲返乱为治,若不极力提倡家庭教育,则无从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常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家庭所出之人才皆为贤善矣。既家家有贤善之人才出,即有少数不贤善者亦当受其熏陶,与之俱化。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因地而倒,因地而起,由治而乱,由乱而治之定论也。不依此而欲治,何可得乎?此有心世道人心者所共忧也。……
“于未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浅近之因果事迹启其信心。切勿以其浅近,即不欲观而置之。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当自得之矣!”
附件文稿《论物欲和精神》(https://uncn.top/3592.html)、《论唯识义》(https://uncn.top/3007.html)、《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https://uncn.top/9403.html)、《论主观、客观并论证唯识、如来藏》(https://uncn.top/9369.html)也供参考。
【居士乙】多谢赐教! 有些地方我看得不太懂。总的来说,我觉得如果人的意识在轮回中延续(可能如师兄说有“我”执),则世人必然更容易接受今生果报,也更乐于行善避恶。我倒是想世界是这样,大家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或自作自受,或求仁得仁。但是显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见前因,不知后果。我知道师兄说“即使后世是别人别识,岂可忍心由‘我’现在行为让其受苦?本质无慈悲、无道德”,这是从“道德、慈悲”的角度来说,我也相信大部分人即使是“我”造因而“他”受果,也不会随便害人。我只是想知道在轮回中的人,究竟算同一个“我”,还是“他”?如果是“他”,因果于人只能有道义上的约束(如师兄所言),而无“程序上的正义”,不正是“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吗?如果是我仍是“我”,为何我感觉不到我的前生?可能我太愚钝了,望师兄详解。
另外我最近读了温伯格的《最初三分钟》,里面是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我联系到佛法所说因果,我觉得佛法的因果可能并非我们人类想要的因果那样——你做了“好”事就得“福报”,做了“坏”事就得“祸报”,好坏祸福都是根据我们道义上愿望去理解的。而对这个世界来说,“好”“坏”“祸”“福”很难去定义。只能说一些事件发生了,导致了接下来有些事件发生了,至于这是不是“正义”的,世界并不遵从人类的愿望,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去进行。我想知道佛法里有”正义”这样的概念吗?还是说佛法讲缘起、讲因果,比社会学中的正义更像是一种客观规律?
【贤佳】“我只是想知道在轮回中的人,究竟算同一个‘我’,还是‘他’”,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假相,如同旋火成轮,本无有轮,火亦无常,非有恒常实体。唯一真实恒常存在的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觉性(又名佛性、涅槃、真如、如来藏、圆成实性、妙明真心等),其他一切都是无常幻相、暂时假有,包括人的身体、苦乐、生死、自我意识以及这个大爆炸产生且将毁灭的宇宙等。
妙明真心(如来藏)是无相的,没有边界,一切相融相通,所以害他即是自害,这是客观规律。依妙明真心起妄念,执取某身心现象为自我,便局碍不通,智见蒙蔽,起贪瞋烦恼,造作行为,感生果报现象。善、恶、正义、非正义,是人的定义,而如幻的因果现象是客观规律,如同海市蜃楼,不依人的善恶定义、主观意志所转移。
如《楞严经》说:“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悯者。’”(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9/T19n0945_002.xml#pT19p0110c1901)
又如《楞严经》说:“‘如汝所言,四大(注:地、水、火、风等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9/T19n0945_003.xml#pT19p0119b030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注:色、声、香、味、触、法)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常依止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7/T17n0842_001.xml#pT17p0913b1901)
另外可参看:
《生死与轮回(英音中字/科普纪实/2015)》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328722096/
《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怀恩书社2017-04-25)
https://m.sohu.com/a/136340776_195772
人有自我意识,未破“我”执(第七识任运执取阿赖耶识为“我”),则阿赖耶识在生死轮回中相续,承载着业因种子,如同电脑存储器,存储着前世和今生行为信息,遇缘即会调出来“现行”,也即业因感果。阿赖耶识如同瀑流,刹那生灭,相似相续,在生死中不会中断,而人的意识可能中断,如昏厥、无梦睡眠、入灭尽定时。人经过死亡、投生的大变换,虽然阿赖耶识相似相续,而意识完全“重启”,一般都彻底失忆,记不得前世的经历,所以没有前世“我”的意识。偶尔有少数人(一般是小孩)还记得前世,国外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很多。可参看:
《四个拥有“前世记忆”的神秘孩子》
https://m.v.qq.com/z/msite/play-short/index.html?cid=&vid=m0927jydvk6
《前世记忆真的存在吗?听听两岁小孩卢克吕尔曼的真实事件》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843601939/
人修禅定,获得宿命通,也能看到阿赖耶识中存储的前世信息。一般人即使记不得前世,没有前世“我”的意识,前世业因的种子仍然存储在阿赖耶识中,遇缘可能感果,产生苦乐境遇。我们今生的业行“信息”也会存储在阿赖耶识,在后世可能感果。这些是客观规律,不论是否相信、了知前生后世。
所以人如果保有自我意识,那么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尽力止恶行善,才能获得好的“自我”生命境遇。如果能破除“我”执,解脱生死轮回,获得永恒自在的法性身,那当然更好。能破除“我”执,则无贪瞋等烦恼,自然无恶。
宁可执取有“我”而积极止恶行善,不应执取无“我”而纵欲作恶,否则难免堕落受苦、怨天尤人。也莫受邪师忽悠“无我”而为其奉献财色乃至生命。宜适当学知佛法正理,始终止恶行善,渐渐增长福慧,明了生命真理,提高生命境界。
【居士乙】阿赖耶识是所有人共有的(一个整体),每个人只执取自己幻象,就像同一座山,不同人、不同时机,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阿赖耶识?佛性呢?比如如来佛的佛性和弥勒佛的佛性是同一觉悟,只是人把他们区分开了?是不是整个世界其实都是如来藏的幻象,如同空间有卷曲,或大或小,成星辰大地、电光石火,一切物质能量不过是时空中的涟漪?而如果空间平顺,万物也终如烟消云散?佛法对大千世界的终极走向有什么描述?是轮回无穷,还是最终万物同归于如来藏,无始无终?诸佛间还有讨论佛法这样的对话吗?问题很多,师兄勿怪。师兄有暇则答,无暇则勿烦惠答。
【贤佳】(1)阿赖耶识俗称“灵魂”,对应于西方心理学所称的各人的“本我”(其实是如幻假象),在现象上不是共有的。
(2)佛性无相,自然无差别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能说非同一。佛性有不同起用,表象为不同的阿赖耶识乃至有情身心,因此也不能说同一。佛性难识,唯有佛彻底见知。
(3)整个世界是如来藏的幻相,有多重世界(多重宇宙),如《华严经》讲有世界种、世界海,无量无数。如我们地球所在的世界名为“娑婆世界”,位于华藏世界海中心的“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层,在这第十三层有十三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一佛刹是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的微尘数难以计数),而“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有二十层,华藏世界海有一百多个类似的世界种,整个法界则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海。
每个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循环之中(佛的净土可能除外,一成之后相续久住,不入坏空,如同佛的报身),此起彼伏,如同大海中各自生灭起伏的水泡。按现代物理学,宇宙(世界)由大爆炸生成,大爆炸发生之前的状态不能用时间、空间、物质描述,但也不能说什么都没有(如佛教说“真空妙有”)。宇宙大爆炸怎么“点火”发生的?有物理学家说这个问题只能交给“上帝”。按《华严经》所说,各个世界是由佛菩萨的福愿和相关有情的共业引发生成的。物质可以由能量产生,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心业力。物质(色法)的本质也是心法,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心识有相分、见分、自证分)。时间、空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是心法、色法的和合,本质也是心法。物理学说的“时空虫洞”,可以由心形成。如佛经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离我们地球有十万亿国土(世界),信愿念佛往生净土之人瞬间即到(弹指之间)。修禅定的人心极静定,可获得神足通,去往不同的世界也可瞬间即到。可参看:
《宇宙的构造》(全四集,中英双语字幕)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935063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朱清时)》
https://m.v.qq.com/z/msite/play-short/index.html?cid=&vid=k0503tn7uf1
(4)诸佛都证一切智智,默然互知,没有必要切磋,但还会交流佛法以启发听众。
【居士乙】多谢耐心指教! 我自觉今生无论如何摸不着佛法之门了,只想尽力照顾幼子,无论他的情况多么严重,我都会尽力做好一个父亲。执着也罢,宿业也罢,我将尽我一生不负父子缘分一场。过去的欢乐如烟云,现在和以后的痛苦想必也是梦幻,慢慢习惯就好了。
【贤佳】两段关于科学的名言供参考:
《爱因斯坦文集》:“科学是这样一种企图,它要把我们杂乱无章的感觉经验同一种逻辑上贯彻一致的思想体系对应起来。……感觉经验是既定的素材,但是要说明感觉经验的理论却是人造的。它是一个极其艰辛的适应过程的产物:假设性的,永远不会是完全最后定论的,始终要遭到质问和怀疑。”(第一卷)
《爱因斯坦文集》:“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第三卷)
儒家《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信知佛法与科学同样深奥而又实用,心存敬重,谨慎因果,敦伦尽分,即是入佛法之门。若还能回向自他往生净土,那么必能“登堂入室”。“学之之博,不如知之之要;知之之要,不如行之之实。”
我前不久与一位居士的相关交流也供参考:
{〖居士丙〗(20230307)有居士委托我请教一个问题:丈夫脑溢血已瘫痪几年,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糊涂的,但当问到他是否愿意放弃生命往生时,他摇摇头。说明他还是有求生愿望的,所以这位居士哪怕很苦,几年来一直是细心照顾丈夫的。前几天他们几位居士聚会,有居士就批评她,说她情执太重,应该劝丈夫赶快往生极乐世界,意思是放弃丈夫的生命。也许他们的本意是,这样在世间煎熬,不但自己,也给家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往生极乐世界就大家都解脱了。但,如果这样能让他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阿弥陀佛为什么做不到让所有长期经受病苦的人都往生呢?难道妻子放下“情执”,也就是如他们所说放弃丈夫的生命,丈夫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吗?净土法门的核心是具足“信愿行”,如果病人自己还没有具足往生的信愿,别人怎么能强行剥夺他生存的权利让他往生净土呢?恐怕不但不能往生,还会让病人生起瞋心而堕恶道。感觉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理念有点偏激,甚至错误的,这恐怕会涉嫌以“放下情执”为借口而放弃责任,也是变相犯了杀生戒了吧?印祖一再强调佛弟子务必要“敦伦尽分”,不可用这种大话、空话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做的话,恐怕会令世人诽谤佛法。
〖贤佳〗可以酌情引导其丈夫念佛(宜看机缘,不宜强劝而引瞋嫌),可以现前减少身心痛苦,寿命尽时则往生净土。不应劝其自杀,也不应劝其亲人放弃照顾,否则犯杀人方便罪(或究竟罪)。勤苦照顾重病人,自有大功德,可成为高品往生净土的资粮。他人随喜支持也有功德,相反则有罪过。
如《优婆塞五戒相经》说:“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善戒人者,如来四众是也。若到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夺命?’是人因是自杀,死者,犯不可悔罪(注:指赞死者犯罪)。若不自杀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语自杀?’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还往语言:‘汝善戒人,随寿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老病者,四大增减,受诸苦恼,往语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缘受是人语自夺命?’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药饮食,病可得瘥,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76_001.xml#pT24p0940c2414)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说:“《事钞》云:‘《五分》《四分》,自杀者中罪,谓结其方便。’……《行宗》云:‘今亦有人,不知所以,自投焚溺,欲冀超升,苦因未除,宁亡三有之报?死而无悔,实唯一勇之夫。将谓永灭不生,焉知此没彼出。固当勤修三学,广运四弘,诵持方等大乘,系念诸佛嘉号,冀龙华而得度,指安养为所归,深厌死生,善识因果,欲除苦本,其要在兹。’”
《印光法师文钞·复吴沧洲居士书三》说:“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
〖居士丙〗(20230312)把您的答复告诉那位居士,她看了哭了,说这两年确实太苦了,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了。当初也想过要放弃的,而且公婆还责怪她不放弃。现在公婆住在她家,帮她一起照顾。她天天在丈夫旁念佛,我让她也念念观世音菩萨,求佛菩萨加持。她丈夫有时候能有反应了。}
【居士乙】多谢师兄教诲!幼子小的时候,我总开玩笑说他像来自另一个星球,有个神仙师父,因为他真的是赤心澄澈,好像不染人间烟火。我总是特别感恩他来到我的身边,他也和我感情特别好。我虽然参不透前世来生,但相信我们缘分深重。不论如何,我会“敦伦尽分”, 笃实行之。
【贤佳】随喜善思善行!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