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居士对僧众的作用(20240722)
【居士甲】进京遇到一位居士对我说,有个学诚的弟子贤某,原先受居士拥护供养,现在居士不再拥护供养了,生活困难,有很多贤字辈的都是这样。
【贤佳】了解了。
【居士甲】关于这个问题,在网友中议论择录如下:
{〖网友甲〗这才是正常社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网友乙〗所谓供养,是供养三宝。很多人是攀缘,现在不想攀缘了,她们就断供了。
〖我〗当初佛陀创立佛教,建立僧俗四众弟子这套系统,必有其深意。在家人选择亲近供养有道僧人,疏远破戒,能激发僧人令知耻而后勇,趣解脱道。若出家人都自食其力,不再有求于俗人,若僧团内不能自净自律,外又无俗人约束监督,则易败坏。今衣食有求于俗人,即使为名闻利养而持戒,亦不失为进道阶梯。如人学书画先事临摹,渐能不依临本而能下笔,学道先学持身不犯,渐至持心入定。
〖*法师〗学大(编者注:学诚)一人犯,有见、闻、疑三根,其他僧众也犯?因学大而将过迁于僧众,这样所谓“三宝弟子”,我们就是饿死也不愿受其供。律制有“覆钵羯磨”,专为此等俗人做的,羯磨后四天下僧拒绝其供养,直俟忏悔求僧解此羯磨。僧众若不尽遵佛制,而专务世俗名闻利养,今遭此小难,呼天呵地,应该饿死!比无底线媚俗强,老死山林骨质犹清。}
【贤佳】您的分析很好!龙泉寺体系僧众对学诚事暧昧含糊乃至维护学诚,其实违背戒律。
如《大般涅槃经》说:“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74_003.xml#pT12p0380c1504)
《大般泥洹经》说:“僧有三种,犯戒僧、童蒙僧、清净僧,于三种中,坏犯戒僧及童蒙僧,不坏清净僧。犯戒僧者,愚騃凡夫顺犯戒者,不相检察,为贪浊故而共和合,是名犯戒僧;正使自身能持戒者,亦复名为犯戒数也。如是等僧不应行而行。若能化此诸非法者,名为法师。童蒙僧者,习行无事,钝根愚痴,设得利养,自供眷属,各各修立,不共和合,自恣、布萨亦复不与犯戒者同。若能化此愚痴非法,是名法师。如法律僧者,如是等僧,众魔百千不能沮坏,若菩萨僧性常清净,彼二种僧是师。”(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76_002.xml#pT12p0867b0605)
佛世时,一处比丘僧团因小事引生大诤,释迦牟尼佛亲自劝和无效,默然离开。众居士对斗诤比丘停止供养,斗诤比丘才息诤和好。
如《(南传)律藏·犍度·(第十)憍赏弥犍度》说:“诸比丘于僧伽中生起诉讼……行诤论,互相以口伤害而住,彼等不能灭彼诤事。时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彼比丘白世尊:‘此处诸比丘于僧伽中……不能灭……。愿世尊哀愍,至彼诸比丘住处。’世尊默然而许。时世尊至彼诸比丘住处,至而坐于所设座上。世尊坐已,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且止!勿诉讼,勿斗诤,勿争论,勿诤论。’如此言已,有一非法说比丘白世尊:‘世尊法主!请待时。世尊!请具现法乐住,住于安稳。此诉讼、斗诤、争论、诤论乃我等事也。’世尊再次告彼诸比丘曰:‘诸比丘!且止……勿诤论。’彼非法说比丘再次白世尊:‘世尊法主!请待时……乃我等事也。’……世尊三次告比丘曰:‘诸比丘!且止!勿诉讼,勿斗诤,勿争论,勿诤论。’彼非法比丘三次白世尊言:‘世尊法主!请待时。世尊!请具现法乐住,请住安稳。我等行此诉讼、斗诤、争论、诤论,是我等事。’时世尊曰:‘此等愚人蒙昧,不易教诫。’即从座起而去。…………时憍赏弥诸优婆塞言:‘此等憍赏弥诸比丘于我等多作不利,世尊为彼等所恼而去。我等对憍赏弥之诸比丘不敬礼、不迎送,不作合掌恭敬,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养,虽来亦不与施食。我等如此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养时,彼等不受尊敬而去,或还俗,或与世尊和合。’时憍赏弥诸优婆塞对憍赏弥之诸比丘不敬礼、不迎送,不作合掌恭敬,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养,虽来亦不与施食。…………憍赏弥之诸比丘不受尊敬而言:‘我等往舍卫城世尊处,令灭此诤事。’时憍赏弥诸比丘收藏卧座床具,持钵、衣,往舍卫城。”(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3/N03n0002_010.xml#pN03p0444a0102)
近现代汉传佛教界一句流行话说:“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但由于藏密“依师法”的引入流行,及各种“自食其力”谋财途径的方便盛行,和尚多不怕居士了,也就容易“无法无天”了。
现今汉传佛教界道风的扶兴,需要大力破除藏密“依师法”,整治佛教商业化,并发动广大居士监督僧人(不管僧人怕不怕居士,必要时可以举报、揭批)。
如《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唐〕道宣律师撰疏,〔宋〕元照律师撰记)说:“〖疏〗圣禁从缘,曲寻万绪,因人兴犯,制状尘沙,必欲随境,摄修难备,若不迭相鉴察,容无自励之心,故用屏露(编者注:屏处、露处)随信举发(编者注:随由有信心的居士举发),以存相利之道也。〖记〗乃是托缘兴制,令道俗相检耳。‘随信举发’,即优婆夷也。”(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40/X40n0714_003.xml#pX40p0006b1501)
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从早餐时间看寺院管理和普及戒律知识的意义》
《辨破〈破戒的出家人佛弟子还要恭敬〉》
《论戒律的衰滥和扶兴之十一》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