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破对阿含经的误解及对大乘的诽谤(20230323)
(一)
【法师甲】贤劫千佛乃是像法胡说!
【贤佳】由什么理据这么判说?
【法师甲】阿含经!
【贤佳】哪部阿含经怎么说的?
【法师甲】如果是为了写论文,不看也罢。
【贤佳】明识伪滥,明了正义。
【法师甲】善哉!如果是为了正法,那就应当放下一切杂经杂论,专学阿含经。
【贤佳】我通读过阿含经和南传三藏,没印象有您说的“贤劫千佛乃是像法胡说”的文义,请您具体指示。
【法师甲】很显然你还没看懂。
【贤佳】请您具体指教。“贤劫千佛乃是像法胡说”,原文大概是怎么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请莫始终回避问题。
【法师甲】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吗?我没看出来。哪敢指教你!我接引的人多了,也得是那样的才行。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谈,有缘千里来相会!
【贤佳】您没有实际文据,岂非胡说、诽谤?岂是善业?接引他人,岂非“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欢迎您有理有据地谈法,我早已准备好了。
【法师甲】你看你是什么人,差远了,目前还不配做一个承法之器!你所领受的那些垃圾不烧掉的话,你这辈子还是白来,等于零!
【贤佳】您这跟藏密反智精神控制的依师法有何差别?
【法师甲】以律法来说,有多种不宜为之说法的情形。请法不能口是心非,佛法也不是随便说的。别人可以不敬法,但我敬法无以复加!我知道你不服,提示一句吧:
在《阿含经》里说得很清楚,一切诸佛出世,只说到过去第七佛、未来第七佛。过去第91劫出一佛,第31劫出二佛。本贤劫出佛最多,出四佛,是谓“贤劫”本义。91劫中只此三劫有佛出世,其余88劫无佛出世。世尊是本劫第四尊佛,也是最后一尊佛。下一尊佛是弥勒,要过30劫才成佛。这就是说,本师之后,弥勒成佛之前,其间30劫中空无有佛!这与“诸佛出世如优昙花稀有难逢”完全相应。假设一劫千佛、万佛,甚至诸佛同时现身说法,佛出世还算稀奇吗?不仅如此,大乘伪佛教悖谬之处罄竹难书,我不想多说。但是我有足够的理由和证据断定,贤劫千佛之说非佛正教,违背阿含法义,根本就是附佛外道伪佛经的胡编乱造。
《阿含经》是佛灭后留下的唯一一部经过嫡传弟子五百圣僧正规结集的佛经,系统完备,甚深微妙。不要说什么“我通读了”,通读了不解其意也没用。我从九五年开始得到此经,读到现在。通读也好,带着问题精读、反复读也好,不知有多少遍了。越学越深觉此经之严谨,越学越喜悦,越学越开悟。岂可得少为足一句“通读”了事?!
【贤佳】“世尊是本劫第四尊佛,也是最后一尊佛。下一尊佛是弥勒,要过30劫才成佛”,您这文义出自哪部阿含经哪段文?
阿含经我会反复研读。您既然研读阿含经很多遍了,且您说“贤劫千佛乃是像法胡说”的说法出自阿含经,那您能举说出自哪部阿含经哪段文吗?我这是质问,请您正答,不要摆谱回避。
【法师甲】没功夫搭理你,朽木不可雕也!
【贤佳】在辩论中,以辱言回应质问等于堕负。不妨稍辩法义:
(1)您说:“在《阿含经》里说得很清楚,一切诸佛出世,只说到过去第七佛、未来第七佛。”
这源自《增一阿含经》说:“阿难白世尊言:‘如来亦说,过去恒沙诸佛取灭度者,如来亦知;当来恒沙诸佛方当来者,如来亦知。如来何故不记尔许佛所造,今但说七佛本末?’佛告阿难:‘皆有因缘本末故,如来说七佛之本末,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应如来出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承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现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卷第四十五)(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n0125_p0791b08)
这可理解为释迦牟尼佛对声闻机缘只记说过去七佛、未来七佛,不等于实际只有过去七佛、未来七佛,如文说“当来恒沙诸佛方当来者,如来亦知”,不妨释迦牟尼佛在其他机缘对其他根机者说更多佛而没有结集在阿含经中。
另外,《增一阿含经》说“但说七佛本末”,这里说“本末”,应是指详说,不等于不会略提更多佛。如《(南传经藏小部)佛种姓经》说:“由今不可测劫之前,有四人之导师,单罕伽罗(作爱)、美单伽罗(作慧),其后是沙罗难伽罗(作归依)与正觉者提槃迦罗(燃灯),此等同一劫出为胜者。……由今十万劫之昔,有一人之大牟尼尊、世间解之婆都无达罗为应受供养之人。……于此贤劫有三人之导师,为拘留孙、拘那含牟尼及导师迦叶。予今成正觉者,弥勒亦将成正觉者。”(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44n0020_p0264a01)
(2)您说:“过去第91劫出一佛,第31劫出二佛。本贤劫出佛最多,出四佛,是谓‘贤劫’本义。91劫中只此三劫有佛出世,其余88劫无佛出世。”
佛经里说的“劫”有大劫、小劫。“过去第91劫出一佛,第31劫出二佛”,这是小劫,而“贤劫”是大劫。您没有区别大劫、小劫,引生误解了。
如《增一阿含经》说:“佛告阿难:‘此人在地狱中经历一劫。’是时,阿难复重白佛言:‘然劫有两种,有大劫、小劫,此人为应何劫?’佛告阿难:‘斯人当经历大劫。所谓大劫者,即贤劫。是尽劫数,行尽命终,还复人身。’阿难白佛:‘提婆达兜尽丧人根,遂复成就。所以然者,劫数长远,夫大劫者不过贤劫。’”(卷第四十七)(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n0125_p0804b25)
《增一阿含经》说:“劫有二种:大劫、小劫。若于劫中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此名为小劫。若如来于劫中出世,尔时彼劫中无有辟支佛出现于世,此名为大劫。”(卷第四十八)(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n0125_p0813c28)
(3)您说:“世尊是本劫第四尊佛,也是最后一尊佛。下一尊佛是弥勒,要过30劫才成佛。”
这源自《增一阿含经》说:“若有人懈惰,种不善行,于事有损。若能不懈惰精进者,此者最妙,于诸善法便有增益。所以然者,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卷第十一)(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n0125_p0600a20)
您误解了经义。这经文说的是由于精进而改变成佛时序,指弥勒菩萨本应在过去劫的末位佛(过去第31劫的毗舍浮佛)之后经三十劫作佛,而释迦牟尼由于特别精进勇猛,提前成佛,即在毗舍浮佛之后第三十劫成佛,而将弥勒菩萨挤到后面成佛。弥勒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后的小劫(人寿八万岁的增劫时)成佛,也在“贤劫”的大劫之内。
如《增一阿含经》说:“世尊告迦叶曰:‘我于天上、人中,终不见此人能受持此法宝,如迦叶、阿难之比。……然我今日迦叶比丘留住在世,弥勒佛出世然后取灭度。由此因缘,今迦叶比丘胜过去时比丘之众。’”(卷第三十五)(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n0125_p0746c13)迦叶尊者岂会留住在世三十劫?
阿含部类的经典《佛般泥洹经》(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说:“贤众问之:‘尔有七过,宁知之乎?世尊在时云:“阎浮提之内大乐。”尔默然为?’直事沙门呼阿难,阿难即对曰:‘佛为无上正真圣尊,将不得自在耶?当须吾言乎?设佛在世一劫之间,弥勒至尊从得作佛?’圣众默然。”(卷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1n0005_p0175b23)
同经异译《般泥洹经》(不载译人,附东晋录)说:“众复问曰:‘佛为汝说:“得四禅足者,可止一劫有余。”汝何以默?’阿难下言:‘佛说弥勒当下作佛,始入法者应从彼成,设自留者,如弥勒何?’僧又默然。”(卷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1n0006_p0191a14)这明显表示弥勒菩萨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一劫内成佛。
(4)您说:“甚至诸佛同时现身说法,佛出世还算稀奇吗?”
佛独一出现,是就一个佛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来说的。不妨有其他大千世界有佛出现,也是稀有难得的。可对比人类、动物、地狱有情的数量。他方世界及他方佛的存在,可参看附件文稿《南北传论极乐世界的存在》(https://uncn.top/8833.html)、《论极乐世界并破“大乘非佛说”》(https://uncn.top/9136.html)所引文据和辨析。
我见到众多凭据阿含经、南传经典破斥大乘经典者,都是误解经义或含糊滥说。附件文稿《辨破〈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https://uncn.top/9356.html)、《南北传论中阴的存在之二》(https://uncn.top/9411.html)、《辨破“大乘非佛说”之四》(https://uncn.top/9170.html)、《论大乘“如来藏”与外道“梵我”的区别》(https://uncn.top/9419.html)供参看。
(二)
【法师乙】僧众必读:《印度之佛教》简介/显如法师
《印度之佛教》作者印顺老法师,为当代研究佛教思想特有成就的佛教大德。本书于1942年出版。……
第四章叙述早期整理世尊言教的沿革。本书作者在序中指出,向来以为一切经典都是佛说的,其实从历史的眼光看来,它们是印度佛教发展的遗痕,有各个时代思想的特色:经由比对研究,可以发现佛教思想演变的脉络。作者为少数以历史观点探讨佛经的先锋之一。从本章及第十一章可以澄清一般人对经典的看法。
第四章至第十七章,叙述学派的分流、教难、大乘经之流布与思想之演变,乃至“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最后在第十八章做一总检讨。
本书“条理了印度佛教演变的过程”,但不是平铺直述,而是每一章节都有作者评判取舍的立场,虽然写作的体裁不符合学术要求,对一般有心研究佛法的人,却仍可说是“大开眼界”,减省许多摸索的冤枉路。
本书虽用文言文所写,但并不艰深;佛教名词太多,对初学者是个障碍,读者无须一一费心求解,刚开始只要能把握世尊的本教、佛法兴衰的因素便可。(1988年5月原载《新雨》第12期)
【贤佳】印顺法师基于对佛法的误解而解读佛教历史,根本错误,自误误人。附件文稿《论印顺法师体系的曲滥和汉传教法解构的因缘》(https://uncn.top/9413.html)、《辨破对阿含经的误解及对大乘的诽谤》(如上一)供您参考,也请您看文据和辨析有什么偏差问题。如果方便,也请转请通晓阿含经的法师、居士指教。
【法师乙】请过目:《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考论
前言:1984年,在《人乘佛刊》撰写“佛经字音辨正”专栏时,我曾简单介绍《维摩诘经》的主旨系“弹偏叱小,叹大褒圆”,可惜当时甫出家,教史不懂,教理不通,对佛法的流变毫无所知,也没读过四部《阿含经》,所以看不出《维摩诘经·弟子品》有何问题,直到两年前,黄居士来访时告知:“我读了《阿含经》后,发现《维摩诘经》严重贬损佛陀的十大弟子,与事实差距甚大。”因此我才重新思考《维摩诘经》中有关教理的问题。
另外,已退休的高中老师何彩熙老师说:“维摩诘居士真了不起,在家居士能修得那么好!”然而根据经文,维摩诘“虽处居家,不着三界”(T.14,539a),可见他已究竟解脱,果位比三果阿那含(Anagamin)还高,又从他所示现的“神通”来看,他的“神通”比舍利弗、目揵连等大阿罗汉更高一筹。 然而,比大阿罗汉境界更高的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辟支佛。根据原始佛教的教义,只有“一佛出世”,不可能有两尊佛同时出现世间,而只要有佛陀出世,所有的弟子皆因听闻佛陀说法而证悟,即是所谓的“声闻”,所以也没有“无师自悟”的辟支佛。……而维摩诘居士既未成佛,不是辟支佛,亦非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不可能“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T.14,539a),而在家居士的最高果位是三果阿那含,由此可知“维摩诘居士是何果位”已不言可喻。接下来将探讨《维摩诘经》成立的年代与宗旨。……
在本经中,维摩诘特别喜欢教导那些“多闻圣弟子”以及五百大弟子,而这些阿罗汉已经究竟解脱,无须劳驾维摩诘去教导他们;而那些仍在生死轮回的凡夫,那些“未度者,未解脱者,未涅槃者”,维摩诘却不去度化他们,由此可知,本经作者的心态非常明显,即是藐视“多闻圣弟子”。
每回读《阿含经》,总会生欢喜心、恭敬心,例如,佛陀要舍利弗广度众生:“诸未度者当令得度,诸未脱者当令得脱,诸未般涅槃者令得般涅槃。”令众生得解脱,令得涅槃,谈何容易?然而佛陀时代的“声闻僧”仍戮力以赴,积极的在渡化众生。大迦叶、舍利弗、目揵连、富楼那、迦栴延、阿难尊者等“多闻圣弟子”的典范仍在,吾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贤佳】高位菩萨(别教初地以上)智慧、神通胜过辟支佛(圆教七信位菩萨就断尽见思烦恼,由有菩提愿、法空智、方便智超过阿罗汉而不证入偏空涅槃的阿罗汉果位),阿含经里没有说,但也没有否定。因为阿含经没有说就判定不存在,是粗率武断的。
如《(南传)长部16经/般涅槃大经》说:“当菩萨从兜率天死去后,具念、正知地入母胎时,使这地摇动、震动、动摇、大震动,这是大地震出现的第三个因、第三个缘。再者,阿难!当菩萨具念、正知地出母胎时,使这地摇动、震动、动摇、大震动,这是大地震出现的第四个因、第四个缘。再者,阿难!当如来现正觉无上遍正觉时,使这地摇动、震动、动摇、大震动,这是大地震出现的第五个因、第五个缘。”(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6.htm)
《(南传)增支部4集127经/如来不可思议经第一》说:“比丘们!当菩萨具念、正知地出母胎,那时,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即使在那些世界中间空无防护的、暗黑的、黑暗的黑夜的,以这些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日月而光明不领纳处,也有无量伟大的光明出现[于世间],胜过了诸天众的天威。往生那里的众生以那光明相互认知:‘先生!往生这里的其他众生确实存在。’比丘们!以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出现,这是第二个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出现。”(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709.htm)
这是释迦牟尼佛居菩萨位时的神通威力,岂不胜过一般阿罗汉、辟支佛?
当然,近现代自许为“佛”“大菩萨”“维摩诘大士”再来的人必是大妄语人。娑婆世界末法时代,物欲横流,伪滥成风,切实的佛法修行宜应注重人天乘法,以戒为师,“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现世随顺成就十善“人间净土”,后世往生极乐世界。不应粗率否定极乐世界而孤取人间,更不应背离佛为人间制定的戒律而滥做“弘法事业”,否则偏狭短视,多流邪滥,且易杂带谤法,难免堕落,甚至败坏佛教、祸害人间。
如《解深密经》说:“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稳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6_002.xml#pT16p0694c1401)
《大智度论》说:“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卷第五十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52.xml#pT25p0431c0912)
《净心诫观法》(〔唐〕道宣律师)说:“佛法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积世鄙夫,辄持国玺,王若见者,必当重罚。”(卷下)(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5/T45n1893_002.xml#pT45p0833b1601)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乐清虹桥净土堂序》说:“净土法门者,乃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何以言之?以一切法门(注:净土法门之外的法门),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了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断见惑,即证初果。若约圆教,则是初信。断思惑尽,即证四果,圆教即是七信。初果、初信尚有生死,四果、七信方能了脱。而天台智者大师示居五品,虽则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曾断。然大师本地实不可测,而临终只说登五品者,深虑末世不致力于断惑证真,唯以明心见性为究竟也。夫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若最上上根,即悟即证,则可即了。否则纵悉知未来如圆泽者,尚不免重复受生耳。至于五祖戒再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尚未至甚。而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已属不堪。雁荡僧为秦桧,则诚堪怜悯矣。甚矣,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难也!如来一代所说通途修证教理,虽法门种种不一,绝无具足惑业能了生死者。唯净土一门,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惑业之厚薄、工夫之浅深,皆于临终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即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从兹渐次进修,即得亲证无生,以至圆满佛果耳。此如来悲悯劣机众生,普令现生顿出轮回之特别法门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郑琴樵居士书》说:“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