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之四

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之四(20240429)

网友乙】针对您之前的一个观点,我看到网上有较多异议,所以想和您深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辨破藏密的业果观念》中,您说:“佛经中有时讲‘唯心’,可以说是客观唯心,是基于八识而符合深广时空中‘法尔如是’的因果缘起,不违背世间人、事、物的客观现象。”(https://uncn.top/2403.html)您的观点似乎是认为佛教是客观唯心。(客观唯心的定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理”。)

但是您有一次也说过:“发愿代人背业,自有善心福德,可以引发自己过去的恶业成熟感果,并可作为增上缘促使所代者的恶业停止增长成熟或善业提前增长成熟。”这相当于是在说,自己的心愿改变了客观现实,那这个其实就是主观唯心了。(主观唯心定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性的东西。)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说愿力是最重要的,明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觉得只要自己有愿力就都不是问题,让信奉唯物论的人觉得特搞笑,觉得他们太理想化、太不现实了。甚至唯物论的人们还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在自我麻痹,是在“阿Q”。曾有一个网友看了我的公众号文章,给我私信问怎么去法国弘法,我说了一堆办签证等很现实的问题,意思是他去不了,太不切实际。之后他就给我发网上“东方要出圣人”的预言的截图,整个对话的意思是想暗示我说他就是那个圣人。我说根本不可能是他,别自我陶醉了,他说只要有愿力就好。我质疑了这点,然后他就取关(编者注:取消关注)了。包括一些网上神神叨叨的说自己一念经就看见一个个小鬼从自己家窗户离开的人,面对这样的人只能是让人无语了。综上,我觉得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至少这些佛教徒是主观唯心的人。

还有人认为,佛教既不是主观唯心主义,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佛教对“心”的理解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对心的理解可能不同。佛学里的“心”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和规律,而哲学里的心指的是精神(意识)。他们觉得,佛教的核心教义是缘起法,其中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性。佛教认为,包括心和物在内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虽然佛教强调心的作用,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念的力量和影响,并不是认为心是第一性的。所以佛教既不是主观唯心,也不是客观唯心。

甚至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唯物的。佛教也认识到物质的存在,如“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同时也提到“法生则种种心生”,表明心的产生也需要特定条件,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

还有人说: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和真相,是佛学唯一的意义所在,没有其他任何解释可以完整地表达佛法的内涵。佛教不能被简单定义为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套伦理制度等等,其实它包括了所有这些方面(某人若是想把佛教看作毫无宗教迷信成分的理性哲学,只要集中注意其教义和哲学层面就可以了。如果又有人想将其视作寻求神秘体验的途径,只要注意其体验的层面也是可以办得到的。最后若是有人视其为一套人性化的道德价值,也只要首先注意佛教的伦理和律法部分就够了)。佛教因为内涵太过丰富,以至于没有办法区分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也更没有办法去区分是唯心还是唯物。或者说,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结合体,是唯心与唯物的混合体。但混合体的观点明显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否则其他复杂的事物也都算唯物与唯心的混合体了。

那么看了以上这么多观点(客观唯心,主观唯心,既不客观又不主观,唯物,既客观又主观),您现在还认为佛教是客观唯心吗?您认同我说的“佛教是主观唯心”的观点吗?

以下两位知乎网友对此问题的看法可作为阅读补充:

《佛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吗?》(此心光明2021-06-0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13842/answer/1925392890

《佛学到底是不是客观唯心主义?》(2021-04-1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2973474/answer/1832233359

贤佳】随喜深思!首先,应明确佛教是认可唯心的,因为佛教基本教理认为物质无常,体性本空,空而现有,其实是心业因缘变起的。佛教说的“唯心”,不是说“心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由心产生”,而是说物质完全是心法,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认为物质实在、非心法,这是浅见、错觉。

其次,世俗哲学、南传教法、藏密应成派都是在六识体系里讲事理,都是浅见。大乘教法讲的“唯心”,是在八识体系、如来藏体系里讲的。您引述的“客观唯心的定义”不适用于佛教。佛教认为八识是各别存在的,即是各别生命自体,山河大地等物质是由众多有情生命同分共业所引同处相似阿赖耶识相分,并非脱离各别生命自体而有“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来藏也不是脱离各别生命独立存在的。佛教经典谈“如实观”“诸法实相”,不谈主观、客观。我谈主观、客观,是顺应现代哲学概念而说,“客观”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六识)为转移,所以我称佛教说的“唯心”是“客观唯心”,因为是基于八识体系或如来藏体系,不以人的六识主观意志为转移。

另外,您说“自己的心愿改变了客观现实,那这个其实就是主观唯心了”,这是误解。浮浅的心愿对客观现实没什么效用,强力的心愿可作为增上缘影响客观现实(请注意是“增上缘”,未说是“能生因”),但能否如期改变现实则不一定,要看综合业因缘,这是客观的缘起法,不由个人的心愿决定,如释迦牟尼佛也未能阻止释迦族被屠灭。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精神可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不必认为心愿影响客观现实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否则可能落入机械唯物主义。

相关文据辨析可参看:

《辩破应成派的辩论记录(核心宗义)》

https://uncn.top/2560.html

《由南传经典论证五蕴皆空、真常唯心》

https://uncn.top/2999.html

《论主观、客观并论证唯识、如来藏》

https://uncn.top/9369.html

《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

https://uncn.top/9403.html

《论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之二》

https://uncn.top/9588.html

网友乙】您说“物质完全是心法,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认为物质实在、非心法,这是浅见、错觉”,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我认为“想”和“识”非实有,但是物质一旦成为物质,就是实有的了,就不再是心法了。

先说为什么我认为“想”和“识”非实有。我举一个人们对食物的滋味和感受很容易受到愚弄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以及在现实的情形中,往往是大脑构想出了气味和滋味:

波尔多大学的盲品测试为酿酒学院的学生提供两杯葡萄酒,一杯红,一杯白。这些葡萄酒其实完全相同,只不过其中一种掺入了完全无味无臭的红色添加剂。学生无一例外地为两种葡萄酒列出了完全不同的品质,倒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或者太天真,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情形让他们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期待,而期待又强烈地影响了他们从两个玻璃杯中啜饮时所产生的感受。出于完全相同的道理,如果一种橙汁饮料是红色,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它尝起来像是樱桃味。

事实上,气味和滋味完全是在我们脑袋里创造的。想象一种美味的东西,比如,烤箱里刚取出的新鲜烘焙好的热乎乎、湿润润、黏稠的巧克力布朗尼,咬一口尝尝那天鹅绒般的丝滑,你的脑袋里就充满了巧克力令人兴奋的飘逸感。现在,再想想看:这些滋味或香气其实都并不存在,真正进入嘴里的是质地和化学物质。是你的大脑为了让你快活,解读了这些无臭无味的分子。你的布朗尼是乐谱,你的大脑让它变成了交响乐。与别的其他许多事情一样,你所体验到的世界,是你的大脑允许你体验的部分。

因此,我认为“想”和“识”非实有。在某种程度上,“物质是心法”的观点也在上述巧克力布朗尼的例子中得到了证明,但是您说“认为物质实在是错觉”的观点我不认同。

我认为,物质可以由思想凝结而成,形成之前非实有,形成之前是心法,但是一旦形成,物质就是实有和实在的了。想再改变物质,需要非常强大的心念或思想。

比如不好的心念经过积累,容易变成疾病。大多数人觉得疾病是某种落在他们身上的东西,而非某种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人们终生怒气冲天,却奇怪他们为何会得心脏病。人们争强好胜,无情地打压对手,背负巨大的压力,却奇怪他们为何会中风。较为隐晦的真相是,绝大多数人的死是他们自己的忧虑引起的。忧虑、怨恨、怕——再加上它们的各种变体:烦恼、痛苦、焦躁、贪婪、刻薄、挑剔和仇恨——统统在细胞层面上袭击身体。在这些精神状况之下,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不可能的。

否定性的思维若是进入物质的形式,它们造成的后果就很难逆转。并非不可能,但是非常困难,那要依靠怀着极度坚定的信心的行动,那需要异常坚定地相信宇宙的正面力量——也就是你们所谓的神、女神、第一推动者、首要力量或者第一动因等等。

以上这个例子摘自《与神对话》。这本书认为意识足够强大,就可以改变甚至形成物质。我基本认同,但是也有困惑:桌子和椅子等家具,又是什么人或者哪群人以自己的强大的意念凝结而成的呢?他们又为什么要凝结成一把椅子呢?椅子不是用长出的树木劈砍而成的么?

不知道您对我说的“想”和“识”以及物质是否实有的以上两个观点怎么看?

另外,您分享给我的阅读材料《由南传经典论证五蕴皆空、真常唯心》中,那位法师提到:“我吃了毒蘑菇后,看见前门楼子上有七色花。大家没吃毒蘑菇,往前门楼子上一看,没有七色花。佛来了一看,也没有。那么此七色花只是我的幻觉,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幻觉。此七色花只是我的幻象,不是你的,不是佛的!如果所有凡圣有情都看见前门楼子上那朵七色花,那此七色花就是真相啊,你凭啥说它假?”(https://uncn.top/2999.html

我认为这位法师的观点偏颇,因为我有反例:

《恐怖的“魔鬼公路”频发翻车事故,专家都无法解释,为何却被中国一位美术老师一语道破?》(杂谈鲜事boy 2019-11-10)

https://mbd.baidu.com/ma/s/mkCCxtUP

在这个案例中,我来开车,你来开车,他来开车,都认为前方是一段完整的公路,这是由人眼的视觉错觉引起的。佛陀也是人,所以即使佛陀来开车,他也会产生这种视觉错觉(暂且排除佛陀用神通从天空中看到这是一个U形弯而不是一个直道等无厘头或抬杠的原因哈)。按照这位法师的说法,所有人的幻想就是真相的话,那么这个车道应该就是一个直道,而不是一个U形道,那为什么有那么多车翻下山崖,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而且,按照这位法师的逻辑,在距离山崖有一段距离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直道,好,那真相是这就是一个直道;等到离近了以后,所有人都惊呼自己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原来这是一个U形道,好,那这就是一个U形道。那么,试问,一个用水泥修好的道路,是怎么在几十秒中将自己的转角改变了将近180度的呢?

我个人认为,这位法师的思想落入了主观唯心的陷阱了。

贤佳】您的举例分析很好!这涉及对“实在”的认识、定义层面,浅层的实在可能深层不实在。

例如梦中见人见物,其做梦见闻可说是实在的,因为并非没有做梦见闻,但梦中的人物可说是不实在的,即并非如人梦中所见那样的实际存在。

又如您举例说的“魔鬼公路”,“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地形环境下,司机开过弯道会觉得对面是一条完整的公路”这种视觉错觉是实在的、客观的,但视觉的内容——“对面是一条完整的公路”是不实在的,属于错觉。

您举例说的品酒、吃巧克力,其实说的是“受”心所,只是这“受”心所受到“想”心所和心识的影响。“受”“想”“识”的内容可能是不实在的,但“受”“想”“识”可说是实有、实在的。人如果没有受、想、识,便是无情物了,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存在了。

您说“物质可以由思想凝结而成,形成之前非实有,形成之前是心法,但是一旦形成,物质就是实有和实在的了”,既然您说物质由思想凝结而成,那形成后自然体质是心法,只是这心法是心的相分,有色质形相(实有、实在的),不是无色质的见分。物质主要由八识的业种子引现,而非由第六识的思想凝结而成(禅定的凝定意识引发神通可以改变八识的相分,是少有的,非常见状况),这也不妨物质本质是心法。不可认为心法只有见分而没有相分,更不可认为“实有和实在的”便非心法。

阿赖耶识相分(物质)的实在性是浅层的实在,深层并非如一般人所感受、认识的那样实在。如有神通者可以穿墙过壁,也可隐没、变化物质。又如西方医学界调研众多濒死体验事例显示,濒死体验者神识出体,形成有色质的“中阴身”,也能穿墙过壁,还能穿越阳间人的身体而阳间人没有知觉。可见物质的质碍并不是那样实在的。另外,从物理理论上看,不存在任何占空间的最小物质,因为若占空间,则其体质有东南西北或左右等方分,那么其体质便有组成部分,便有更小物质成分,违背“最小”物质的前提假设。可见物质的空间存在是一种错觉,如同“魔鬼公路”错觉,然而这错觉可说是实有的(浅层的实有),且是相续长存的,是有大作用的。

从现代物理学来说,空间、时间的绝对性也都是错觉。从佛教来看,空间、时间、速度等属于“心不相应行法”,与心识见分不相应,因为兼带心识相分,是心、色和合的分位假立,本质也完全是心法。

以下资料供参考:

《宇宙的构造(全四集,中英双语字幕)》(tentaclepro 2015-01-29)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1935063

《空间和时间消失的世界: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融合》(科学漫聊2023-04-16)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gm4y1U7Ex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物质”》(科学漫聊2023-03-10)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wY4y197UM

《诺奖得主的最新发现!——我们的宇宙竟是不真实的!》(宇宙尽头2023-02-16)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hM411n7TV

《意识决定物质世界~两位量子力学大神证明“意识决定实相”》(芊宏光之导航2021-01-29)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Ay4y127p9

网友乙】感谢您的回信和推荐的视频!看来,在世界几大宗教里,佛教最能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宗教的科学研究》这本书里说:“佛教以教义为基础而缺乏关于人性和宇宙的固定理论,因此跟基督教相比,无疑更能对科学开放。”可见这原来的劣势现在反而转化成了优势。

我同意您说的“受”“想”和“识”可说是实有、实在的,以及浅层的实在可能深层不实在的观点。但是单就“物质的质碍并不是那样实在的”而言,我暂且同意,却仍然存疑,因为您举的有神通和“中阴身”这些例子里面的结论,是我们听当事人的口述而得出的,然而只要是口述,就有加工的可能性。

我找到了潘宗光教授的《佛教与科学》(https://profpoon.org/category/ebookshttps://www.lanzoub.com/i6pyX1wg938f),他说的好像和您发的视频是一回事,但浅显得多,能让我大致理解。

贤佳】感谢分享、提示!潘宗光教授的《佛教与科学》写得很好!我对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是粗泛了解,也在学习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说,更是需要学习。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