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看待民国高僧违戒行为及现今时代以戒为师

论如何看待民国高僧违戒行为及现今时代以戒为师(20241021)

居士甲】(20241001)昨晚群里聊天记录:

〖网友A虚云法师在民国也被人指责留头发、胡子,要是活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少不了也会被有的人指责不守戒律!

〖网友B戒律有轻重,四根本戒才是重点,修头陀行蓄发很正常。不修头陀行而蓄发、留须,如*法师则不如法。

〖网友A年轻时的虚云法师修头陀行,被人指点后就放弃了,后来的留须发是法师一年只去理一次头发。何止虚云法师,弘一法师和太虚法师两个人,一个作词,一个作曲,写了一首《三宝歌》,这个死板点严格地说也算不守戒律:和尚弄什么歌曲?虽然是佛教歌曲。

〖网友B戒律开遮持犯细节很多,最好请教贤佳法师。太虚法师、弘一法师作《三宝歌》,并非要出家比丘唱歌,主要为在家佛教徒,起振奋大乘佛教作用,与世间靡靡之音不同。

〖网友B歌词意义是赞美大乘佛教,没有误导贪着五欲。

〖网友A〗《三宝歌》,出家人在唱啊,这个现在是当作佛教的教歌。

〖网友B在战乱和革命时代,符合当时弘法态势。

〖网友C《三宝歌》,我认为还是可以的,旋律清净,歌词符合正教,结合现今佛学院办学模式,作为学僧校歌是很适合的。

〖网友B出家人半月诵戒没唱《三宝歌》。

〖网友C也作为在家信众启蒙佛法是不错的。

〖网友B半月诵戒是佛陀制定的。

〖网友A也就是说赞美佛教的歌曲是如法,不是不能弄,虽然也有说搞音乐唱歌是戒律不允许的。

〖网友B早晚功课都不是佛陀制定的,是宋朝后慢慢形成。可阅读佛经,古印度赞美佛陀是在家人修福的方法。《地藏经》应该也讲有,这是修福方法,但不是离欲解脱方法。

〖网友B歌咏赞美佛陀功德,是有功德福报的。

〖网友D赞咏也是婆罗门的修行方法。

〖网友B就是赞美转轮圣王也有福报。

〖网友A现在佛教协会搞演出时的节目也都是赞美佛教的,看以前群里的评论可多是批评的,认为是戒律不允许的。}

贤佳】“虚云法师在民国也被人指责留头发、胡子”,虚云法师留长发、胡子,有自说过这样不犯戒吗?

居士甲】《一辈子不洗澡,一年只洗一次脚,虚云的头陀行和大悲寺有何不同?》(陈情者说2024-06-04)

https://mp.weixin.qq.com/s/Gyh-sUU1rRKLryY6mMv5og

(摘录){公元1955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开示了自己“蓄发留须”为问题:“谈到和尚蓄须这件事,旁人对我是不清楚的。我初出家时,误学头陀留须发、带金箍,那时不明教理,早就错了,后来被善知识一骂就剃了。以后每年剃一次头,每逢除夕洗一次脚,平生不洗澡。既然一年才剃一次头,平常不剃头,就不剃胡子,我不是有意养胡子的。”}

本文应该说明了问题。

贤佳】这表明虚云老和尚并不认为自己作为比丘蓄发留须是不违戒的,但是他那时有特别护教因缘,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不失为善知识。

如《圆觉经》说:“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7/T17n0842_001.xml#pT17p0920b0901

虚云老和尚那时佛教遭受外力极大冲击而面临瓦解灭亡的难缘,现今时代没有这样的难缘,如果僧人蓄长发、胡须,则是东施效颦。如果还自认为不违戒,则是“犯说不犯”,背逆道谛正见,属于邪见,是恶知识。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论“人间佛教”》

https://uncn.top/9552.html

(摘录){太虚大师在民国那个时代推动“人间佛教”事业,是应对国家和佛教救亡图存的紧急危机,对一些戒律有所突破,是情有可原的,情过轻微。从难缘(命难、梵行难)通开轻遮戒的标准看,可算作不犯戒。这如同唐武宗大规模灭法前后,僧人入山“农禅并重”,垦土种植违背比丘戒条,也可算作难缘情况下的开缘。但在和平时期、佛教得到基本尊重保护的时期,没有以前那样严重的难缘,再那样突破戒律条文,便不入开缘,便是犯戒而有罪,如同楚人渡河、东施效颦。}

如《四分律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唐〕道宣律师)说:“无命难。谓为怨贼、非人、恶兽断命缘者,得犯前戒。若是性戒,一向不开。岂得杀他、诳他而自活命?……若论遮戒,有开、不开。道力既成,至死不毁,如草系、海板等例(出《大庄严论》)。余志弱者,命、梵二难开下三篇,以上二篇是梵行本故。……无梵行难。谓若有童女、寡妇、伏藏、水陆多细虫、同住多恶伴,如此之事并是犯缘。文云:‘若在此住,必为我净行作留难。’佛言:‘即以此事去。’准此以言,对下三篇,体是威仪,不开性戒。就遮戒中,或是遮恶,或是事轻,或以轻遮重;若不开者,反上可知。”(卷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4_002.xml#pT40p0094c1101)……

佛制戒律有很大的宽容度、灵活性、适应性,真有意于佛教的健康传承、发展兴隆者,宜应尊重戒律、深研戒律,在佛制戒律的框架前提下积极推动“人间佛教”事业,切实以戒为师,守正创新,那么应是清净少弊、稳健可靠的,何乐而不为?在现今基本和平时代,何必违戒而冒进?如《论语》说:“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现代有些僧人认为虚云老和尚蓄长发、胡须,虽然违背戒相,但作为高僧大德,是不应被指责的,这是合情理的,因为他那时是情势所迫,情有可原,且他不自认为不违戒,不失正见。但现代一些僧人进一步认为,自己做一些违背戒相的事情,如非时食、与女独处等,也不应受指责,乃至不认错、不忏悔,则是“扯虎皮作大旗”了,丧失正见,自误误人。

汉传佛教界僧人早晚课、经忏唱诵,唱《三宝歌》等赞佛歌曲,这是有律文开许的,与僧人蓄长发、胡须是不同的,不应等同看待。

如《十诵律》说:“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自往观听伎乐歌舞?’如是呵已,语诸比丘:‘从今比丘不应往观听伎乐歌舞。往观者,突吉罗(编者注:轻小罪)。’又六群比丘自歌,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歌如白衣!’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语诸比丘:‘从今不应歌。歌者,突吉罗。歌有五过失:自心贪着,令他贪着,独处多起觉观,常为贪欲覆心,诸居士闻作是言:“诸沙门释子亦歌,如我等无异。”复有五过失:自心贪着;令他起贪着;独处多起觉观;常为贪欲覆心;诸年少比丘闻亦随学,随学已常起贪欲心便反戒。’有比丘名跋提,于呗中第一,是比丘声好,白佛言:‘世尊!愿听我作声呗。’佛言:‘听汝作声呗。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复有五利:身不疲极,不忘所忆,心不懈惓,声音不坏,诸天闻呗声心则欢喜。’”(卷第三十七)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3/T23n1435_037.xml#pT23p0269c1515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说:“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是时给孤独长者请世尊曰:‘我欲奉请赡部影像(编者注:世尊像)来入城中广兴供养。’佛言:‘长者!今正是时。’彼诸苾刍不知谁当从其像入,佛言:‘少年苾刍皆可从入。’于时众少,不甚严丽,佛言:‘应令五众——苾刍、苾刍尼、正学女(编者注:式叉摩那尼)、求寂男(编者注:沙弥)、求寂女(编者注:沙弥尼)侍从围绕。’时有净信婆罗门及诸居士等,以上妙瓶持吉祥水注苾刍手并授施物,曾无一人辄敢受者,世尊告曰:‘长宿耆年诸苾刍辈,应展右手受吉祥水并受施物。’时诸苾刍无有鼓乐引像入城,佛言:‘应鸣鼓乐。’优波离白佛言:‘如世尊说“应鸣鼓乐”者,不知谁当作之?’佛言:‘令俗人作。’复白佛言:‘苾刍颇得鸣鼓乐不?’佛言:‘不合,唯除设会供养。’佛时告乐人曰:‘仁者!汝今应可供养大师,不应无故击鼓作乐,作者得恶作罪。’”(卷第八)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52_008.xml#pT24p0446a0401

至于僧人唱国歌,现今时代有国家政府的要求,如宗教政策要求国旗、国歌进寺院等,这是合情理的要求,正属“时方毗尼”,不算犯戒。更多辨析可参看:

《戒律知识答问·26》

https://uncn.top/9443.html

(摘录){听国歌,随顺政府要求而听唱,不是放逸攀缘,则不算犯戒。如《四分律行事钞》(〔唐〕道宣律师)说:“《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主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萨婆多》云:‘违王制故吉罗(编者注:突吉罗罪,即轻罪)。’”(卷上)}

另可参看:

《辨破“佛海明慧”滥说》

https://uncn.top/3755.html

《论佛教中国化》

https://uncn.top/4127.html

《论时方毗尼》

https://uncn.top/9262.html

有些汉传僧人认为汉传佛教界的早晚课唱诵违戒,而不愿意做。有些僧人认为身在汉传佛教界,不得不随众参加早晚课唱诵,不得不随众唱《三宝歌》《国歌》,既然这些违戒的事情不得不做,那么其他违戒的事情也可以随缘随便做。这都是不明戒律开遮,由错误认识而自障、自误。所以宜应适当广学戒律,才易良好落实以戒为师。

居士甲】《净慧长老亲述兵荒马乱的年代:子弹从我住的小庙屋顶上飞来飞去》(觉悟号2024-10-01)

https://mp.weixin.qq.com/s/2leXSLpgbnhqIzm0ze7Kcg

彼时代应是命难时,确实众生业力所牵身不由己。

贤佳】是的!所以应体谅那个时代的情势因缘,不滥责备,不乱效学,珍惜现今时代的和平安稳的生存、学佛环境,积极持戒修道,踏实自利利教。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