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与慈悲

论爱与慈悲(20210603)

(一)

居士】(20210528)文章《僧人究竟能不能养宠物?》(https://mp.weixin.qq.com/s/Zf99jvkMcyPlKJIw2j-jrw)下有人留言:

我看到这篇文章,实在是为现在的所谓学佛人悲叹!浩如烟海的佛经总结就一个字,你们学佛人可否看懂?一切众生为何生死轮转?佛菩萨为何又发大愿救度众生?这难道不是因为“爱”吗?如果没有爱,何来一切?没有生生世世的福德积累,末法时代持戒修行能有多少起色?你们还当自己是佛陀生时的弟子吗?佛陀说的一切戒律都是给他在世的弟子说的,然后他们能速成就,他的弟子前世也积累了无数的福德才能有智慧成就。法无定法,缘起性空,然而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学佛修行人照葫芦画瓢,食古不化。只要你心中有大爱,你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度化众生,何必等到修到一定成就再去度众生呢?修行是在生活中不断地觉察反思修正自己的心和行为,而不是整天打坐、持戒、看经书!望你们好自为之!

贤佳】可回复:

戒律是佛依般若慧、慈悲心制定的,是真爱、大爱。

如《四分律》说:“世尊慈念众生故,而为说法。”(卷第六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60.xml#pT22p1013b2301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说:“问:别解脱律仪由何等心得?答:由普于一切有情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若起此心于某处受、某处不受,不得律仪。由此律仪遍于一切所应受处得防护故,是故说:若此律仪有方域者,大地所不受。由此律仪于有情处得,有情界多,地界少故。”(卷第一百二十)(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7/T27n1545_120.xml#pT27p0624c1301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于一切众生上慈心,得波罗提木叉戒。禅戒、无漏戒不以慈心得。”(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3/T23n1440_001.xml#pT23p0507c0704

另外可参看《佛陀的慈悲是以爱为基础吗?》(https://mp.weixin.qq.com/s/uieNGQj2OCPUlGpxBDcpjA)、《论持戒的意义》(https://uncn.top/783.html)。

“爱”若不以智慧观照,不以戒律轨行,便落于世俗、外道之爱,是情爱、小爱乃至邪爱。

如白居易诗《观游鱼》说:“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居士 】留言者回复:

爱没有大小之分,你这是分别心。爱是本自具足的,人人都可以有爱。我看你学佛白学了。你把爱加以小、大、情、邪之解,就是玷污了爱的本身含义。

贤佳】可回复:

您怎么定义“爱”?

居士】留言者回复:

我今天就告诉你什么是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生有,有又生无,爱是超越无极和太极的,并且把无极和太极连接起来的永恒存在。没有爱,空不能存,色不能存。爱让万物连成一体,爱能让宇宙有效运转。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爱的含义,你就知道如何正确的修行了。你可以把爱抽象地理解为宇宙运行的四大基本力的统称。

修行是在为人处世中保持觉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心和行为,六祖慧能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众生颠倒妄想,以阴阳主心为颠倒,认阴阳当真为妄想。你要时刻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心才是主导,心正了言行自然正,言行就是心的反应。当你言行不正确时,你就要反思自己的认知哪里有错误。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生活即是修行!

释迦佛的佛经浩如烟海,但是终篇都是在告诉人们要学会慈悲,就是学会爱。无极和太极只是现象,无会转化成有,有会转化成无,你要找出连接无和有让它们运转的永恒存在。《金刚经》曰:“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众生只是在做一个比较长的梦而已,他们最终都会醒,此岸就是彼岸,大家都是在水中兜圈不肯上岸,梦醒自知自觉,然而梦醒之人要去唤醒梦中之人,这是爱的表现。众生是度不尽的,这个宇宙灭,那个宇宙生,生生灭灭,无生有,有又生无,无限下去,所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但是你不能因此就失去了唤醒那些梦中者的信心,因为大道要运行,这是顺天而行。

贤佳】可回复:

爱和不爱有何差别?

居士】留言者回复:

算了,我不说了,说了半天你还是一脸懵逼,浪费我的精力。我原本以为清华大学毕业的贤佳法师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今日一见,原来是个书呆子!没有爱,你连魔都不是,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行走的丧尸。

贤佳】可回复:

您这不是有分别心吗?何以先前说“爱没有大小之分,你这是分别心。爱是本自具足的”?

如果有人渴求吸毒,您基于爱心,是否助成其吸毒?如果有人渴求邪淫,您基于爱心,是否助成其邪淫?

如果您单位的领导要求您做假帐偷税漏税乃至欺诈筹资,您基于“爱心”,会随顺领导吗?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师父或亲友逼淫他人,您基于“爱心”,是否劝谏乃至举报,或是掩护?

居士】留言者回复:

呵呵,亏你说得出这些话,狗屁法师。

贤佳】可回复:

您说这话是基于爱心吗?

 

(二)

居士】(20210531)世间人认为的“真爱”是不是受文学典籍影响了?其实是不是根本没有“真爱”这回事呀?所谓的“爱情”是不是就是各种虚妄的观想,或者是一种我执?或许世人更爱自己多一些呢。

贤佳】“爱”有不同层次。男女情爱,基于私贪,独占排他,可能失爱成仇。亲子之爱,基于亲情,独重胜他,可能溺爱成伤。慈悲之爱,基于智见,自他平等,始终深广利益。

居士】我看男女情爱也有不失爱成仇的,亲子之爱也有不溺爱成伤的,但再好的爱情、亲情,终究都不如慈悲大爱。任何一种爱可能都有副作用,但唯独慈悲大爱没有副作用。那为什么印祖还劝人不出家呢?印祖一直倡导居士要在家敦伦尽分。那如果在家,又不结婚生子,是不是就不是敦伦尽分了呢?还是说结婚生子,但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关键是如何做到风轻云淡呢?感觉很难。如果选择出家,屏蔽这些染缘是不是还好些?

贤佳】出家不一定有慈悲,要看出家的发心和修行。如果不能敬戒持戒,那么必定没有真正慈悲。而现今僧人敬戒持戒者少,可见真正慈悲者少。可参看《论出家与持戒》(https://uncn.top/3222.html)。

在家不一定没有慈悲,多有菩萨在家行道,平等慈悲不碍缘起有别、敦伦尽分。如佛法慈悲首应孝敬现世父母,否则罪重乃至成逆,次及兄弟姐妹、宿世父母。可参看《优婆塞戒经》(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88_001.xml),另外可参看:

《极乐寺教育的偏差及出家、在家问题的讨论》https://uncn.top/1099.html

《关于出家、在家及婚姻的讨论》https://uncn.top/1366.html

居士】我想认真学戒、持戒,想出家,很向往简单纯粹的生活,但因缘不具足,我父母一直不同意我出家,我这两年也没再提过了。我想尊重父母,虽然心里有些许遗憾。

说实话,现在的生活我一点也不感兴趣,有时上班坐地铁,会觉得:我在折腾什么呢?上班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上班而上班么?感觉我像个“行尸走肉”,生活变得没有意义,常常会在心中冒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类的想法。不过没关系,这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人间的不易,更能理解且感同身受社会人的种种无奈吧。我想我要努力做一名好好持戒的梵行居士,把每一个我认为很忙却没有意义的一天,努力变得有意义吧!

贤佳】正应信愿念佛,随缘修善,求生净土。

如省庵大师《四念处颂》说:“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又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说:“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

“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象外逢。花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我佛慈悲相好身,随机应现不同伦。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叠叠髻螺山顶绿,弯弯眉相月钩新。七重树下金莲上,处处追陪二大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净土一生成佛,更无中阴入胎之事,唯除愿力欲往他方世界度众生者)。周顾十方同指掌,遍游诸国似比邻。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诸佛、众生同一体,互相周遍尽圆融。……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取舍厌欣无挂碍,自家屋里任优游。……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路乏资粮终不到,马无缰御孰能前?但将三事为符契,携手同登九品莲。……

“僧宜念佛痛加鞭,得预莲池清净缘。亲听法非徒对本,顿明心不用参禅。明师岂若弥陀好?善友谁居补处前?一念遍游诸佛国,笑他行脚困山川。

“此方正教在儒宗,但尽今形后世空。仁义躬行虽切实,死生才话却朦胧。好寻归路思安养,莫认邮亭作故宫。净土原从忠孝得,金台上品奏元功。……

“求官常恨做官卑,官愈高时势愈危。太璞不完惭美玉,泥途曳尾羡灵龟。已知仕宦空无味,试看弥陀念是谁。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

“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满地蓬蒿春不到,一身枷锁夜难过。称怨莫更呼天地,叫痛应须念佛陀。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

“莫道人间乐事稠,由来乐极转生忧。满城花柳携佳客,彻夜笙歌醉画楼。但觉酒来人面上,哪知死在脚跟头。西方净土真为乐,但念弥陀便往游。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无官贴命难留。身前预把资粮办,眼底休为儿女愁。家在乐邦归去好,自然衣食不须谋。

“劝君念佛未能闲,等得闲来病现前。心到乱时须着眼,念从忙处要加鞭。千军队里单刀入,百沸汤中勺水传。佛不碍忙忙自碍,便从今日奉金仙。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一旦无常音信至,此时追悔欲何因?

“暮年光景苦无多,电影沤花一刹那。黄叶渐凋真老矣!秋风将至奈愁何?无心不用贪浮世,有口唯应念佛陀。珍重临行须努力,莫教万劫自蹉跎。”

 

(三)

居士】自古以来,中外小说大都是以男女情爱恩仇为主题,害了多少人那!前几天南京一个男的因为女方拒绝他,居然开车撞伤好多人,然后自杀未遂。自古以来太多太多这种爱不成便成仇的事例了。即便是正常的男女关系,其实质也是“基于私贪,独占排他”。说实话,一般人都无法跳出这几种“爱”,包括亲情之爱,其实很苦,“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世界难免“爱别离”、“怨憎会”,所以佛慈悲指引了往生极乐净土的光明解脱之道。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