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戒律和佛智

论戒律和佛智(20210808)

居士】文章《为什么说揭批邪师邪法是大善业?》(https://mp.weixin.qq.com/s/9wJxNPy6wWUNZVSfIxciyg)下有人留言:

(1)尊者、法师、大师、灵修导师等等,作为公众人物,应该被监督、评价、评判,置于舆论之中,避免更多的愚民受害。享受相应的尊号,就得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代价。

(2)过午不食不适应所有人,有些人应该会身体不适,这个问题就可以属于科学研究里的范畴。

【贤佳】可回复:

(1)是的,佛也主动接受弟子的监督、举罪,并常公开接受居士、外道的问难、批评。可参看《论僧团民主》https://uncn.top/3613.html

(2)是的,如果不适应过午不食则不宜出家,已出家则宜还俗。如《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明〕蕅益大师)说:“若体弱不能持非时食戒,宁退作近住男,勿挂虚名日日招破斋罪。”(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60/X60n1121_001.xml#pX60p0437a0101

居士】留言者回复:

为什么很少人关注戒律?

“有个骗财骗色的邪师说佛教的戒律让他震惊,以前搞对象不会的,学完淫戒全会了。”

牛顿说:“赶走坏的思想是注入好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禁止坏的思想!”

一味地反对邪师邪法也不行,请教贤佳法师,什么是正确的好的正念方法?有时候宣传这些之类的文章才能使人们有信心希望和安全感吧?

【贤佳】可回复:

持戒即是好的思想,戒律含摄的正见也是好的思想。以戒为师,严谨持戒,即是策发正念、保持正念、长养正念的重要方法。

居士】留言者回复:

持戒只是禁止不好的思想,还不是注入好的思想。很多人更适合做居士,真正能够持比丘、比丘尼戒律的本身已经近乎神了,不可能,神话而已,所以这样就有很多人犯戒。我觉得您可以通过对比心理学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贤佳】可回复:

我讲止恶,不妨您和其他人多讲“好的思想”,并行不悖,不一定非要阻止强调持戒,这反而不是“注入好的思想”。

居士只要持守居士戒就好,本不必持比丘戒、比丘尼戒,但宜有所了解,以免被邪妄的比丘、比丘尼欺诳侵害。

持戒不仅有止持,还有作持,广义的持戒包括修习定慧。清净持戒有两种,一种是始终不犯,一种是犯而能忏。有正知见、惭愧心,积极学戒,第二种清净持戒不难做到。

居士】留言者回复:

我没有阻止您讲戒律和揭露邪师邪法,我的意思是您有时候可以讲讲什么是正确的正念方法这些广义持戒,这样才全面,读者才不会觉得都是负能量(学习戒律的人有时候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这个好像是心理学里面的白熊效应)。

居士戒律里面不准看影视剧、打篮球,这也是过于严格了,不符合身心规律,会抑郁得病的。佛陀的说法也不是全对的,应该跟现在的学科知识比对验证。

这个白熊效应也可以套用于有的人研究戒律后反而违反戒律。为什么?或许弗洛伊德的本我本能被戒律里面的负面信息(其实可以是勾起性欲的信息)所吸引,超我道德意识由于缺乏意志力,无法压制本我,自我就向本我倾斜。有本书叫《动机心理学》,指出意志力其实很薄弱,主要通过调用一种欲望战胜另一种欲望,大概这么说。

所以有时候有些人说不要关注负能量,应该也是有道理,因为这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负面信息却不知道建设性做法,时间久了就感到茫然失措了。灵修也是类似,过于关注邪师邪法,没有觉悟之类的信息,不能找到更好的正念方法、出路。

【贤佳】可回复:

居士五戒不禁止看电视剧、打篮球等。若身心受不了八关斋戒,本不必强受八关斋戒,受持五戒就好。佛世比丘、比丘尼多严谨持戒,并非由此得抑郁症。另外,现世身体健壮、心情舒畅,不能保证不作恶害人,也不能保证不堕恶道,对生命的安乐和意义宜应深广看待。持戒有很多积极意义,可多了解。可参看《论持戒的意义》(https://uncn.top/783.html)、《论因戒生定》(https://uncn.top/4161.html)。

居士】留言者回复:

哦,对,出家人的戒律才要求不准打篮球,不准看影视剧。不过其实很多出家人也做不到这个的,他们本身都还是凡夫俗子吧,这么做也是违反身心规律吧。

【贤佳】可回复:

做到其实不难。如果做不到,本不应勉强出家。身心能适应,则可出家。

居士】留言者回复:

不打篮球很多人应该可以,但很多出家人其实做不到不谈恋爱、不结婚生子女,那些是本能,似乎佛陀没有看到这一点,没有强调很多人适合做居士,反而积极宣传让很多当时的古人出家。打破对佛陀的迷信,将四圣谛和现在学科知识对比验证、结合,建立新佛法,或许才是更好的出路。

《乔达摩没有真正觉醒觉悟涅槃》(知乎网2021-08-0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346428

这个链接是末学的思考,贤佳法师有空看看,指教一下。

【贤佳】可回复:

历来出家人是少数,在家居士是大多数。另外不宜局执小乘教法看待佛陀智慧,如大乘教法对“十四无记”有解答。宜多了解佛法,多闻阙疑,广察深思。可参看:《关于离欲断淫的讨论》(https://uncn.top/1101.html)、《由南传经典论证佛涅槃后存在》(https://uncn.top/3031.html)、《辨析〈张恩友:“佛祖”是恶魔,“佛教”为魔教〉》(https://uncn.top/1300.html)、《辨析〈张恩友:“佛祖”乔达摩·悉达多是假佛〉》(https://uncn.top/1304.html)。

居士】留言者回复:

实际上出家人还是太多了,比如学诚曾经还是佛协会长,后来被您发现是假和尚。

【贤佳】可回复:

历史上任何大的团体都难免败类。末法时代僧团的滥行败类多,确实需要警诫、整治,但不宜由此完全否定佛教出家修行之道,更不应由此否定佛法、佛智。

居士】留言者回复:

涅槃后存在的文章有道理,但似乎张恩友的反佛文章不如俺,您的反驳也说不通。作为清华大学工程学博士毕业,您应该对比现在的学科知识,可以验证佛教导的不净观本来就有问题,而不应给他找借口。

【贤佳】可回复:

佛教导的不净观有什么问题?

居士】留言者回复:

不净观不符合身心规律,我的链接里有详细说,引用2019年心理学家的研究论文。

【贤佳】可回复:

不善修不净观,可能产生偏执心理,但由善修不净观可以静息对身体的贪执,尤其可以静息淫欲,并可证得禅定乃至解脱。古代很多人,包括释迦牟尼佛,证得不净观,身心清净安乐。您先前说“很多出家人其实做不到不谈恋爱、不结婚生子女,那些是本能”,正因为不知道不净观、禅定、解脱的安定喜乐。

世俗心理学家不知离贪欲乃至断淫欲的身心安乐,其心理研究可供世俗人的庸常生活作参考,但是肤浅的,不可用来否定离欲解脱的身心安乐。

您可再参看先前分享的文章《关于离欲断淫的讨论》(https://uncn.top/1101.html),并可参看《论物欲和精神》(https://uncn.top/3592.html)。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